打赢了仗,自然要封赏。这时候柴荣的妹夫张永德站了出来。张永德这个人讲义气啊,就跟自己大舅哥说:“哥啊,我跟你说,那个谁赵匡胤可猛了,这次多亏了他,就是他出的主意,还是他跟我一起带兵分成两路,把那些汉军给干掉的。”柴荣一听,好家伙,我果然没有看错人,要赏。于是,赵匡胤就变成了殿前司的都虞侯了,成功的成为了一名后周的高级将领。而之后的数年里,赵匡胤直到当上皇帝之前都还一直在殿前司里任职,可见这个职位有多重要。
这里我们要先简单的介绍下后周的军制。后周的军队基本可以分为两个类型,一个是禁军,一个是牙军。牙军主要是地方藩镇和节度使的军队,禁军则是中央的军队。我们其实可以吧皇帝看成一个地盘最大、军队最强的节度使。可以说禁军是皇帝最后的保命手段,所以历朝历代禁军的装备、补给都可以说是最好的,而且选用的将领首要条件也一定是忠心。
而禁军中又分为两个系统,一个是侍卫司,一个是殿前司。殿前司总共有五位高级将领,依次是都点检、副都点检、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都虞侯。要知道,这时候的赵匡胤不过二十多岁,就已经担任如此高的职位,实在是前途无量!而且他还很成功的交好了张永德,张永德可是后周朝堂以及禁军之中举足轻重的人物。张永德的赏识与帮助,对于赵匡胤的发展及其重要,尤其是在赵匡胤称帝之后,张永德的臣服很大程度上帮助赵匡胤稳定了局势。
相较于下面的这件事,这些都显得不够分量。柴荣是想到樊爱能等人的临阵脱逃就后怕,不能不说,高平之战之中柴荣的胜利实在有一定的运气成分。柴荣实在不放心把自己的姓名和王朝的安危交到这样一支军队手中,就决心派人好好整顿禁军,而这个人就是在高平之战中大放光彩,刚刚走马上任的新任殿前司都虞侯---赵匡胤!
奉命整军这件事对于赵匡胤来说,实在是莫大的机遇。我们也都知道,一个人成功的最关键的因素往往就在于机遇。有些人即使努力一生,恐怕也很难遇到那个决定性的机遇,有些人即使遇到了也是茫然不知所措,根本就抓不住。而幸运的是,赵匡胤遇到了他的机遇,也成功的抓住了机遇。因为通过这一次的整军,赵匡胤才得以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最初的班底,而这套班底对于赵匡胤来说,至关重要!
之前我们说过,赵匡胤现在任职的是禁军殿前司的都虞侯,是属于殿前司的五位高级将领之一。而赵匡胤直到“陈桥兵变”之前,都一直身处在殿前司的系统里。于是在这一次的整军中,顺理成章的殿前司强大了起来。我们姑且不管这事是柴荣的意思,还是赵匡胤自己私下里搞得小动作,我们先看结果。历史上有太多事情,如果我们按照先后顺序根本就理不出个所以然来,这种时候我们只能从结果来推论,用一个最朴实的方法来推论,谁得利最多谁就是主谋。
这件事的结果就是“又以骁勇之士多为诸籓镇所蓄,诏募天下壮士,咸遣诣阙,命太祖皇帝选其尤者为殿前诸班,其骑步诸军,各命将帅选之。”不管是各地藩镇军队,还是散落在民间的,其中精锐之士全部塞到殿前司去了。这一点不管是在《旧五代史》、《五代会要》以及《资治通鉴》之中都非常的一致。那就是整军之后,殿前司变得很强、非常强。“由是兵甲之盛,近代无比,且减冗食之费焉。”甚至称之为当时的天下第一军也不为过,而之后赵匡胤也是靠着这支强军,屡立战功。
当然这点也可以算是柴荣所愿意见到的,毕竟平衡禁军之中的侍卫司和殿前司这两大系统,同时打破军队之中的人情观念、塑造一支强悍的军队对于柴荣、对于后周都是势在必行的一件事,因为柴荣需要这么一只强军去替自己平定天下。我想柴荣自己也有自信能够控制得了赵匡胤。赵匡胤此时虽然已经成功晋级为高级将领行列,但毕竟是其中官职最低的一位。所以柴荣才能允许赵匡胤将自己的手下变得如此强悍。
我们都知道禁军可以算是所有军队之中待遇最好、同时也最安全的部队。这一点看看赵匡胤的老爹赵弘殷就知道,从后唐开始就在禁军系统里打拼,结果直到后周,赵弘殷还一直平平安安的的待在禁军系统里,官还越做越大。这里面最大的关键就在于禁军系统里走得是人情的路子,毕竟在乱世之中,这么一个安稳的捞功劳的地方谁家都想能够一直待下去,所以这也就成了大家默契在心的约定了。
“宿卫之士,累朝相承,务求姑息,不欲简阅,恐伤人情,由是羸老者居多。但骄蹇不用命,实不可用,每遇大敌,不走即降。”当然在这种情况下,你实在不能指望这种军队能有多强的战斗力。禁军的人是安稳的待下去了,柴荣可就不放心了。当然这也不能说禁军整个就废了,每只军队里总有自己压箱底的功夫,况且是禁军这种占尽优势的军队。向张永德这种名将的手下,可战之兵的数量还是颇为可观的,要不然光指望着张永德和赵匡胤两人,别说是buff在手,就是历代军神附体也甭指望能扭转高平之战的局面。
但是即使是张永德,身为柴荣心腹中的心腹也不可能管得了这些。第一是不能,禁军系统里“累朝相承”,人与人之间早就已经沾亲带故。你信不信张永德只你要敢动,他手下的士兵立马就会撂挑子不干。这边正准备在张永德手下卖命呢,结果突然发现自己老爹、哥哥还有各种亲戚被张永德开了。家人饭碗都没了,怎么可能还继续帮张永德老实干活。
即使是张永德下狠心,拼着全部不要,抱着彻底推倒重练一直强军的心态决定整顿禁军也不可能。因为这时候就会遇到第二个问题,那就是不敢。张永德要是敢动禁军,别说他是柴荣的妹夫,还是义妹夫,就是亲兄弟。作为帝王的柴荣第一个反应就会是张永德想干嘛,而不是整顿军治有多重要以及会带来多大好处,身为帝王的本能就是巩固皇权(这一点对于我们日后解释赵家皇帝的行为会有很大帮助)。而且我想这也是柴荣最后为什么会选择赵匡胤这么一个新人来完成整军事件。所谓帝王心术,无非是制衡二字,即使是再信任的心腹也不能例外。
而在我看来,赵匡胤此次整军之所以能够成功有下面两个原因。
第一点:携大军新胜之威。而且这其中还有一个关键因素,那就是有人临战叛变,这一点给所有人带来了危险。不仅仅是威胁到了柴荣的帝位和国家的稳定,更重要的是这一点威胁到了所有人的生命。这种抱团在一起维持生存与稳定的团体最难以容忍得就是背叛,这次即使是大军败退,我想禁军本身也会想办法自己剔除一部分蛀虫。这时大军新胜,煞气最烈,确实不会有人敢于去触这个霉头。况且整治军队,裁出其中的蛀虫本身就是势在必行的事,虽然会很痛、损失一部分利益,但还在可以忍受的范围内,所以自然不会遭到太大的反对。
第二点:柴荣的支持。没有柴荣的支持,赵匡胤这个小小的新晋都虞侯哪会有这么大权力。而且我想柴荣对赵匡胤的扶持更多是想逐步将禁军系统中全部换成早就跟随自己的新人,从而实现自己全面控制军队的目标,而不是一直有郭威给他留下的班底掌控军队,毕竟这群人忠于的是郭威,而不是他柴荣。
而赵匡胤正好符合这些条件,而且还有不少的优势。
1、赵匡胤从小在禁军军营中长大,很熟悉军营里的一切,对于哪些该裁哪些不该裁有自己清晰的判断。而且处理起纠纷来也会更合适一些,要记得他赵家也算是禁军团体中的一员。
2、赵匡胤虽然最初是在郭威处起家(任滑州副指挥使),但是真正提拔他的却是柴荣(调回开封任开封府马直军使)。算是柴荣夹袋里的人才之一,所以柴荣相信他,也需要他去帮着自己看着军队,去制衡,防止一家独大的局面出现。
3、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殷,从后唐开始就在军方系统里摸爬滚打几十年,一直到后周。算是老一辈的人了,对于赵匡胤要裁军整军这些事,即使有些老人有意见,但是看在赵弘殷的面子上,至少不会给赵匡胤捣乱。
4、赵匡胤走到今天这个位置上,除了柴荣的提拔,更重要的是他自己一刀一枪拼出来的,这一点就足以获得少壮派的欣赏、甚至是支持,其中尤以石守信等人为代表。
5、高平之战中,赵匡胤堪居首功,成功的在所有人眼里树立出有勇有谋、赤胆忠心的形象。没有人会愿意轻易得罪这种新晋的大红人。
这些都是柴荣选择赵匡胤的原因,也是赵匡胤顺利整军成功的原因。但是,在我看来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而且我也不认为,赵匡胤的整军对于柴荣来说算是一种成功,即使是对于赵匡胤本人,从长远来说都不能称之为一种成功。虽然在短期内,两人都达到了自己想要的目标。柴荣获得一支强军,而赵匡胤则如我们之前所说的,获得了自己的班底。
赵匡胤在给柴荣塑造一直强军的同时,成功的为自己建立的一套班底,以及强有力的攻守联盟。我们都知道,不管在什么制度下,都有一个“金字塔”现象。也就是说,越顶尖的人越少。后周的禁军系统里高级将领只有十人,但是中下级将领却有一大批。要想想,仅是因为樊爱能叛乱被柴荣杀掉的将领就有七十多人,再加上此次整军被开革出去的。这些可都是一个大缺口,还都是肥缺,而且全都掌握在赵匡胤的手里。于是,赵匡胤借机提拔了一大批中下级将领,这些人不会感谢柴荣,只会感谢提拔他们的赵匡胤。这群中下级将领有两个最明显的特点,一个是我们之前所说的,人多。还有一个就是,直接掌兵,这一点至关重要。
而且我相信,历史上大名鼎鼎的“义社十兄弟”也是经过这次整军,通过军官的选拔甚至可以说是利益的交换才真正的形成了一个攻守联盟。而这批人就是直接将赵匡胤推上地位的那群人!
对,赵匡胤这次整军之所以如此顺利,是因为他在破坏原有利益既得者的时候,成功的扶植出了一批新的利益获得者,而这些人为了自己好不容易到手的利益,可是什么事都做得出来的(这一点也被后来的历史所证明了),自然容不得别人比人的破坏。所以从本质上来说,赵匡胤这次整军其实本质上并没有改变什么。就像中国历史上的封建王朝一样,兴盛、衰落、灭亡,然后一个新的王朝取代他继续、兴盛、衰落、灭亡。赵匡胤整治后的军队也一样,他的强盛,只是成立最初用来获取更大利益的表象而已。而对于赵匡胤来说,军队的问题也成了伴随赵氏王朝直到终结的问题。
这时候的赵匡胤即使没有当皇帝的欲望,也一定爆发出了获取更大权力的野心与欲望,毕竟权利对于越是强大的男人就越具有致命诱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