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老刘家人都有一个毛病,一到关键时刻就发懵。刘崇本来还打算稳扎稳打的干一仗呢,结果打眼一看后周就这么点人,就有点后悔带自己叔叔的部下来分一杯羹了,他自己嘚瑟就算了,还带着手下人一起嘚瑟。一群人自我感觉十分良好,扬言要单独干掉后周,顺带还能给契丹看看实力,提高一下自己的国际地位。我们只能说这群人想得有点多,一群自大的人偏生还聚在了一起。
结果这耶律璟派来的头头杨兗,这个外人实在看不下去了,心想自己毕竟是代表大辽国,代表皇帝耶律璟来的,要是打败了实在难看,自己面子难看就算了,前途也堪忧啊。就到刘崇跟前友情提示了下:“我看后周军挺猛的,不能轻敌啊。”刘崇这时候肯定是志得意满的样子,还扬了扬自己的长胡子,对杨兗说:“机不可失,你不要说了,我让你看看什么叫做打仗。”杨兗是真没话说了,也就懒得搭理他了。不过,这时候的杨兗应该已经在考虑自己的退路了。
这会儿风刮得乱七八糟的,一会东北风一会南风的。北汉枢密副使王延嗣不知道抽啥风,还是确实没脑子。就派司天监李义禀报刘崇说这仗现在可以打了。刘崇就要打马出发。北汉又冒出来一人,枢密直学士王得中拽住刘崇的马劝谏说:“李义就应该直接砍了!风向这样,哪里是在助我大汉呢!”刘崇这时候跟柴荣一样,那是意志坚定这仗是非打不可:“我已经决定了,老书生就不要在这里胡言乱语,再说当心我砍了你!”
不知道这时候的刘崇有没有想起当初那个劝他趁郭威称帝之前及时站出来,却被他一刀砍了的李骧,我想他都记不得李骧是谁了吧。刘崇命东面军队首先推进,大将张元徽率领一千骑兵攻击后周右翼。
大战爆发,这个时候老天爷却帮了刘崇一把。柴荣在军中威望不足、难以震慑诸军的短板在这关键时刻爆发了---后周的右翼军崩溃了!其实就是我们这些门外汉都知道,这战争一旦打起来讲究的就是个气势,谁的气势挺住了,胜负其实也就差不多了。高平之战,不论北汉还是后周都是倾全国之力而来,谁都难以承受失败的后果。
对于刘崇来说,如果此战败北,北汉将再也无法依靠自身的实力生存下去。想要不被后周吞并,除了彻底依靠辽国别无它法,北汉也就再无翻身的机会了。但是若是此战胜利,对于北汉来说将打出一个新的局面,北汉也能趁机夺取大片土地,弥补自身得先天不足,同时还能震慑契丹,彻底扭转辽、北汉、后周三国之间的不利局面。
对于柴荣来说,这一战要是输了,此生将再也无法在军中获得威信,而在五代这么一个时代,君主在军中没有威信,也就意味着无法掌握军队,这一点就会成为柴荣同时也是后周的致命伤。在朝堂中,执意亲征的柴荣也会留下一个好战无道、不听劝谏的形象。而这时柴荣的帝位,也就岌岌可危了。但是柴荣要是赢了,除了北汉再也无力骚扰外,军队、朝堂再也不会有人发出第二个声音。柴荣也终于可以顺理成章的施展自己的一系列抱负,实现自己评定天下的梦想。
可以不夸张的说高平之战现在已经演变成两国的生死之战。原本柴荣后军未到,北汉因为有契丹的援助而占据优势。可是刘家人除了刘志远这个开国之君外,一贯大事上糊涂的“遗传”导致刘崇抛弃自己的盟友。双方再次拉回到同一起跑线上,一个是新立之君,一个是国土狭小、治国无方。双方各有其短板,就看关键时刻谁能稳住、挺住。
但是就在这种紧要关头,柴荣的右翼军先出事了。“合战未几,樊爱能、何徽引骑兵先遁,右军溃。步兵千馀人解甲呼万岁,降于北汉。”樊爱能、何徽刚开打,带着骑兵扭头就跑了,剩下的步兵没有马,跑不掉啊,干脆就投降。这仗才刚打,三路军队就有一路溃败,还扯着嗓子喊对面的皇帝“万岁!”这对后周军队士气得是多么大的打击。也亏得是柴荣身体够好,换个身体稍微差点的,估计当时一口老血就喷出来了。
可见柴荣在军中无威望的短板有多严重,这战争刚开打、局面未分,樊爱能、何徽二人就敢逃跑,除了二人胆小畏战之外,更主要的原因是他们压根就不相信柴荣这个战场菜鸟能打赢。事实上,仗打到了这个地步,换个人都不相信自己还有赢的可能。况且,刘崇那边还有辽国这支生力军在旁边伺机而动,随时准备上来捡便宜。可是,历史就是这样,总是在不可能处给予无限可能,而也正因为此,历史才充满无限魅力。
后周是不会输得,理由很简单,因为后周军队里此时有两个真命天子在。老天爷是不会让他们在完成自己的使命前,去他们承受他们无法承受的失败的,谁让他们是老天爷的儿子,这点你根本没法比。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这两个人就都爆发了。
柴荣的爆发很简单:好,你刘崇不是要打败我吗,那我就亲自去看看你这老贼究竟有何能耐。“帝见军势危,自引亲兵犯矢石督战。”作为一名帝王,柴荣再次做出了最正确的选择,那就是不管何时,不论境况有多么危急,作为军队的最高统帅,最为国家的唯一统治者,他要做的就是始终和自己的士卒们在一起!甚至不用身先士卒的去砍杀,这战场上多一个人,少一个人实在没有什么影响。柴荣只要像一面旗帜一样一直立在那里,军心就不会乱。
柴荣作为帝王,此时要做的就是稳定军心。同时柴荣相信,那些忠于自己的将领,那个曾经和自己相约以天下为己任的赵匡胤一定不会辜负自己的希望,他们一定能够利用自己争取的这段时间扭转局面。而赵匡胤也确实没有辜负柴荣的信任,此时作为一名将领的赵匡胤和柴荣一样,也作出了自己身为将领的最正确的选择,那就是哪里丢的面子就在哪里找回来!
“太祖皇帝时为宿卫将,谓同列曰:“主危如此,吾属何得不致死!”又谓张永德曰:“贼气骄,力战可破也!公麾下多能左射者,请引兵乘高西出为左翼,我引兵为右翼以击之。国家安危,在此一举!”永德从之,各将二千人进战。太祖皇帝身先士卒,驰犯其锋,士卒死战,无不一当百,北汉兵披靡。”(《资治通鉴》)
赵匡胤时任宿卫将,也算是禁军系统的一员。此时的赵匡胤还只是一个主辱臣死的年轻人,怎么可能甘心这样的失败。就对其他的同僚说:“主上现在如此危险,我们这些做臣子的怎么敢不拼死效命。”漂亮话喊完了后,之后就该说出具体的办法了。我想他的同僚其实也都在等着赵匡胤下面的话,像喊口号这种话还是留给赵匡胤这种年轻人好了。
当然赵匡胤并不是那种手高脚低、半瓶子晃荡的人,要知道郭威给予赵匡胤的第一个馈赠就是用兵之道。赵匡胤对禁军大将张永德说:“现在刘汉贼子只是气焰嚣张而已,只要我们拼尽全力肯定能打败他们。”随后,赵匡胤让张永德带上麾下长于射箭的从左边攻击,赵匡胤自己率军从右边进击。两人各带两千人,左右夹击。赵匡胤身先士卒,拼命冲锋,麾下的士卒也是拼命死战,个个以一当百,北汉兵难以抵挡,便快速溃败了下去。
其余将领也是玩命了,“内殿直夏津马仁瑀谓众曰:“使乘舆受敌,安用我辈!”跃马引弓大呼,连毙数十人,士气益振。殿前右番行首马全乂言于帝曰:“贼势极矣,将为我擒,愿陛下按辔勿动,徐观诸将破之。”即引数百骑进陷陈。”反正不管是谁,这时候在柴荣亲自上阵的刺激下,都成功变身了。一个个杀人简直如砍柴,以一当百都是最低标准,还有牛人带着几百人就敢冲阵,看来柴荣这位真命天子果然是身居王霸之气,而且还自带buff效果!
刘崇估计正嘚瑟呢,顺便捋捋自己的长胡子,一副志得意满、顾盼自雄的样子。突然发现局势有点不大对,周军居然没有就此溃败,反而是掰回来一成。这时候刘崇看到,就在对面不远处,一个年轻人身披甲胄,目光冰冷的盯着自己,他麾下的将士更是在战阵中拼命的向自己这边推进。刘崇终于醒悟到,柴荣,这位大周的新进之君也亲自来了。身为帝王的骄傲不允许刘崇避战!
“北汉主知帝自临陈,褒赏张元徽,趣使乘胜进兵。”刘崇遂下令张元徽,趁胜追击!不过,可能是柴荣的王霸之气实在太强,张元徽深刻体验了一把什么叫出师未捷身先死!“元徽前略陈,马倒,为周兵所杀。元徽,北汉之骁将也,北军由是夺气。”张元徽这位北汉猛将就这么因为马匹摔倒,稀里糊涂的被乱刀砍死在沙场之上,实在是憋屈,北汉这时候哪还有什么士气可言,没有认为是鬼神作祟都已经说明他们素养很不错了。
倒霉的是,这时候天上开始刮南风了,而且是越刮越大了,一个顺风越战越勇,一个顶风作战根本没得打,“时南风益盛,周兵争奋,北汉兵大败”。我想此时那位牵着刘崇马头不允许他此时征战的枢密直学士王得中此时一定会像李骧一样感慨自己居然奉这么一个白痴为主。刘崇也想向柴荣一样稳定军心,“北汉主自举赤帜以收兵”,可惜啊,轮到刘崇的短板暴露了。谁让这货喜欢克扣别人工资,又治国无方,这时候逃命要紧,谁还有心情搭理他啊。刘崇根本止不住败退的颓势,“不能止”。
那边大辽的杨兗本来就一直率军冷眼旁观,等着看刘崇笑话,谁让刘崇之前那么嘚瑟的。况且现在后周人马个个加持buff光环,他才不想上去触霉头呢。“杨兗畏周兵之强,不敢救,且恨北汉主之语,全军而退。”于是,杨兗直接转身带着自己人马回家了。也是刘崇活该,良言不听,还自顾自的嘚瑟。看来这人就是不能嘚瑟,一嘚瑟指定倒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