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267100000003

第3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经济法的新理念(2)

(一)经济法理念对经济法律制定具有科学的预测功能,使经济法律制定既符合现实社会经济发展的经济实际,又具有立法超前性。法律是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经济法也是来源于经济发展的实践,随着经济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发展和完善。而经济法的发展和完善离不开经济法理念。经济法理念站在经济法整体的角度和发展的高度,对现行的经济法律或者是即将制定的法律,进行认识和分析,并根据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来预测和把握经济法的发展方向。一方面,对现行的经济法律制度,作出是否适应经济发展实践需要的评价,然后形成立、改、废的决策,从而使经济法得以补充、发展和完善。另一方面,指导立法者从总结的经济实践经验中抽象出对未来具有指导意义的东西,并反映到经济立法上,使经济立法既肯定现实,又或多或少地对现实作出创造性的规定,以便从经济法上把握现实的未来。

(二)经济法理念对经济法的制定和实施有巨大的导引作用,使经济法的制定和实施既经济、科学,又合乎实际,在经济发展中能够充分发挥作用。形象地说,经济法理念具有一种类似城市“交通图”的作用。在立法上,它为经济法的发展指明前进方向和价值追求,并为经济法达到追求目标设计具体方案、方式和方法。在经济法的实施方面,它可以引导执法、司法和守法者正确理解经济法的本质、作用和目的,弄清各种法律规范的真正含义和内容,认真贯彻经济法精神,并严格按照经济法律规范从事活动。这样,既可以尽可能避免经营者活动的违法和执法、司法者的工作偏差或专横,也能为市场主体营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

(三)经济法理念具有将立法动机转换成经济法律规范的中介和外化功能,即经济法理念可以将经济立法者在实践中形成的经济法律思想、法律信仰、法律文化及价值取向,表现为良好的经济法律规范。一方面,由于经济法理念是对经济法律本质及其发展规律在整体上的一种理性认知和把握,所以,它能够把经济实践对经济法律的需求和经济立法动机结合起来,并转化为经济法律。同时,它也能够对调整国家管理关系的法律模式,进行评判和优化选择,并使之定型化,制度化。因此,可以说经济法理念是经济立法需求与经济法律之间的“桥梁”,是前者向后者转化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另一方面,经济法理念形成之后,如果不外化,永远停留在理性认知的形态上,则是毫无意义的空气震动。只有外化,才能实现它的价值功能。然而,外化是有条件的。只有当经济发展到需要经济法律时,正好立法者需要经济立法时,经济法理念的作用就在于把立法者的立法动机转换成经济法律规范。否则,经济法理念便会英雄无用武之地。但是,当各方面条件具备时,没有经济法理念,立法动机难以转化成法律,或者说良法“难产”,经济法律就不能满足经济发展对法律的需要。因为,社会是不会自动产生出法律来的。

(四)经济法理念具有表征和指称功能,即法律理念具有对经济法律和概念的指称作用。法律是社会关系的调节器,社会需要法律,但又不会自动产生出法律,这就需要借助经济法理念的表征和指称功能。经济法理念能够反映和揭示社会经济关系所需要的经济法律,能够通过法律概念的指称,再转化、整合为法律上关于各种权利义务的理性认识,从而为法律创立奠定基础和提供前提条件。

(五)经济法理念还具有促进社会文明和经济法律制度进化的功能。我国由于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人们的法制观念不强,法律意识较低,特别是经济法治理观念欠缺,难以适应现代市场经济需要。经济法理念所具有的科学性、真理性,有助于消除落后的法律文化,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质,扫除经济法律进化的各种观念和制度性障碍,为社会经济的顺利发展,创造一个现代的法治环境和氛围,以促进一个社会的文明与进步。

经济法的价值

价值,从经济学意义上讲,是物对人的需要的有用性。因此,也可以将价值理解为客体(物)满足主体(人)的需要的作用或积极意义。在法学上,法律价值是一个萦怀千古的话题。法律价值一般包含了三层意思。即:“目的价值”、“价值评价标准”和“形式价值”。其中,“目的价值”居于主导地位,它反映的是一种人文精神,含摄了人类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反映了立法者所追求的社会目的。经济法理念作为经济法的最高指向,不能不对此有所回应。

一、经济法的主导价值——社会利益

社会利益(也称社会整体利益或社会公共利益)是法学家们较早使用的一个概念,但作为一种较为完整的理论,则是19世纪末以来形成的。对于这一概念,法哲学给予了极大的关注。目的法学派耶林认为,社会利益不仅包括社会及其成员的物质存在和自我保存,而且还包括所有那些被国民判断能够给予生活以真正价值的一切善美和愉快的东西;20世纪初,美国现实主义法学家卡多佐认为,法律的最终起因是社会福利;美国社会法学家庞德认为,在社会利益中,除了其他的内容以外,还包括一般安全利益、个人生活方面的利益,保护道德的利益,保护资源的利益以及经济、政治及文化进步方面的利益。看来,社会利益在法哲学的视野中含义较为宽泛。但无论怎么说,社会利益应当是指那些“广泛被分享的利益”。正是这种利益观念,导致了经济法理念对新的价值的追求和经济法产生。在经济法领域,学者们对社会利益内涵也有种种解说,在我国较为统一的主张是将自由公平竞争秩序的维持和宏观经济管理秩序的维持,共同作为社会公共利益的内涵。

“社会利益”的内涵至少包含以下方面:其一,在公平竞争中,追求社会成员的共同获益,即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其理想目标。可以说,这是经济法社会利益理念的核心部分。邓小平曾指出:社会主义的目的是共同富裕。我们之所以要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归根到底是为了实现共同富裕;宏观调控对社会主义特别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为了实现共同富裕。为实现这一理想目标,在经济法领域,必须认真贯彻和落实公平、正义、平等之原则。如前所述,对于同一环境中的人应一视同仁,同一环境中的经营者,进入市场、进行竞争的机会应均等、条件应相同。同时,制定反垄断法,完善反不正当竞争法,实施消费者的权益保护法等,反对和排除垄断,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竞争秩序,为社会成员的共同获益,提供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其二,运用宏观调控法,促进和保障国民经济均衡发展。国民经济,是指社会各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的总称。国民经济要能够正常发展,它的各部门之间和社会再生产的各环节之间,在客观上需要保持一定的比例。这就需要“看得见的手”运用计划法、产业调节法、价格法、金融法、税法等法律综合手段,对国民经济总体的供求关系进行调节和控制,使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之间保持平衡。经济法的这种社会整体调节,不仅带来了国民经济整体的利益,也为法人和自然人的个别利益的实现,创造一般性条件。这就是社会公共利益,是经济法理念的最高价值。

二、经济法的基本价值——社会效益

效益是个经济学的概念,指的是投入与产出,也即成本与收益之间的比较。它包括经济效益(个体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社会整体效益)两种。效益作为一种法律价值目标导入法学领域,始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法律经济学的勃兴。从法学角度看,传统的民商法由于个人本位的价值取向,较为关注个体经济效益。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形成以后,个体经济效益最大化的追求,往往以牺牲社会整体效益为代价,导致个别效益与整体效益、微观效益与宏观效益的矛盾激化。尽管民商法作了一些修正(如对契约自由作出限制,从过错责任发展到无过错责任等),也终难实现社会效益。理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之间的关系,促进和提高社会效益,是经济法理念价值中的一大主题。这一任务历史地落到了经济法上。

经济法理念的社会效益内涵,比经济效益更为丰富、更为深刻和广泛。经济法理念的实质正义及其社会本位,决定了其社会效益不是一般而言的经济成果最大化,而是追求宏观经济成果、长远经济利益以及人文和自然环境、人的价值等诸多因素的优化和共同发展,微观经济的成果只是社会效益的组成部分之一。经济法理念钟情于社会效益,也并非扼杀牺牲经济的个体效益。它只是要求经济主体在追求个体经济效益行为的同时,必须符合社会整体效益的行为。否则,要受到经济法的限制和约束。比如垄断,在民法看来,是个体效益最大化驱动而形成的合理合法行为。但从社会整体效益来认识和评价,垄断则阻碍了科技进步、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必须予以禁止。这就是说,当个体效益行为在不符合社会整体效益行为的情况下,就无自由可言了;当个体效益追求危及社会效益时,就无效益可求了。

在效益(或效率)问题上,西方学者通常把效率与公平、正义对立,把它们作为一对互不相容的根本矛盾,似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其实,效益作为法的价值,从根本上说是正义观的一种体现。正义、公正和效益在原则上是一致的,没有公平的效益,在任何法律所追求的时代,任何国家都是不存在的,反之亦然。当然,我们决不否认效益与公平、正义之间存在着矛盾和冲突。我们所要强调的是两者具有相容性,是完全可以协调一致的。法律所着眼的社会效益的价值追求,只有通过依据正义、公平原则制定的法律,规范经济主体的行为来体现;而公平、正义在经济活动中,只有体现了社会效益行为,才具有着物质基础的正义,才是真正的正义。经济法理念在对效益的追求中,必然包含着对公平、正义的关注。对经济法理念来说,这两个价值目标犹如一枚硬币的两面,共为互补,不可偏废。

与此同时,政府经济行为的行使必须遵照经济法的规定,政府经济管理职权的行使方式要遵照政府职权法定和“凡未授权即禁止”的一般原则进行,要求政府在干预、调控经济运行过程中行使经济权力必须以法律明示授权为依据,不得滥加干预。政府经济行为的主要特点在于从政府经济行为的过程着手,把注意力集中于权力行为的时间、空间方式上以及相对人的参与上,侧重于行为程序的合理设计,既发挥政府经济行为的正面功能,又保证其不被权力享有者滥用,通过合理程序来控制政府经济行为,解决权力失控问题。

经济法的一般理念

经济法的一般理念是经济法内在之精神,是指导经济法律、法规的制定、实施、遵守等一系列经济法治的基本思想、原则。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法的理念定位和追求,对经济法制定和实施的导向作用,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经济法的理性基础乃是国家干预之法,社会性、经济性和政府参与性是其独特的特点,这就决定了经济法理念的研究,必须结合自身的特点,将其理念确定在社会整体利益、政府有限干预、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保护公平竞争、经济发展和经济安全等要义之上。

一、“政府干预经济的有限性和须规制性”理念——政府干预

经济失灵的必要对应虽然经济法的产生于垄断代替竞争的年代,然而其并不是要以政府干预取代市场调节,而恰恰是为了在保障政府干预经济权力的同时,为了维护市场自由竞争秩序,保障市场免受政府干预过多的侵害,而对政府干预市场的权力进行规范和限制。可以说,维护市场的自由竞争秩序是经济法的使命,经济自由是其出发点和归宿,它应当为了自由而干预、限制,而不是通过干预而限制乃至扼杀经济自由。

经济法从本质上讲是国家干预之法,经济法学研究强调国家干预也是经济法的应有之义,但这仅仅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是,由于政府的有限理性、政府行为目标与社会公共利益之间的差异、政府机构效率问题以及信息的不完全与经济政策局限等,将导致“政府失灵”。这一点,被西方国家曾一直视为圭臬的凯恩斯国家全面干预理论,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受到来自各方的非难和攻击的事实所证明。与此同时,在政府干预促成下成长起来的经济法,也受到了极为严峻的挑战,即经济法不能仅仅只是为了弥补“市场失灵”,是由国家干预私人经济之法,也应是矫正政府偏差、匡正“政府失败”之法。这就是说,经济法一方面要赋予政府干预市场的一定权力,以矫正“市场失灵”;另一方面,经济法又要规范、限制政府的干预,以防止政府的权力滥用,防止“政府失控”、“政府失败”。所以,在经济法理念中,必须确立政府有限干预、依法干预、干预必受规制的理念,以保障政府干预经济的有效性与合理性。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与政府干预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市场规律作用经济的自发性和波动性,以及现代国家的经济、社会等等关系的复杂性、福利性、公共性等因素,决定了政府干预经济的必要性和有用性;同时,如果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是用来实现和达到地方保护、追求政绩、收受不当利益等目的的话,则其干预就是失灵的,不适当的,从而,市场的效率、公正、健康发展无疑就会受到负面的干扰,市场机制就会排斥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所以,经济法要在以法治的原则确立政府有必要对市场经济干预的同时,也要以法治的原则确立政府干预市场经济的有限性或干预必须受到规制的理念。这正是现代经济法存在的应有之义。

在我国,经济法要保障市场自由竞争,必须限制和减少国家干预。我国走向市场是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开始的,是由于政府行政调节失灵而引发了用市场之手调整经济需要的。也就是说是从全面的国家干预走向市场的。虽然,新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待发育和健全,但其已经暴露出市场经济所固有的缺陷和弊端,需要国家这只“看得见的手”予以调整。而干预经济,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来说,是驾轻就熟的,往往有着干预经济的本能冲动和惯性。正因如此,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育,阻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的主要矛盾,是政府权力过大,干预过多。在我国现阶段,政府干预经济失灵的主要表现为:

同类推荐
  • 新编经济法教程

    新编经济法教程

    本教材结合了最新的国内有关立法动态,吸取了经济法学界诸多观点,由长期从事经济法研究和教学工作的教师编写。本教材包括了经济法基础理论、企业组织法、市场管理法、宏观调控法、纷争处理法等法律制度。与同类图书相比,本书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特点,力图避免枯燥烦琐的理论演绎,在内容和体例上有较大的突破和创新,反映了最新的理论研究和立法实践的成果。
  • 中国宏观调控三十年

    中国宏观调控三十年

    本书包括政府经济调节职能与加强宏观调控、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市场主体行为分析、价格管制与宏观调控、当前宏观调控政策困境下的制度转型、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回顾与展望以及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与启示等内容。
  • 实话实说谈保险:人寿保险

    实话实说谈保险:人寿保险

    本书介绍了各种保险的功能、用途、特点和好处,内容着重在于人寿保险,对象是未买保险的人、已买保险的人和卖保险的人。
  • 决胜数字时代(麦肯锡季刊)

    决胜数字时代(麦肯锡季刊)

    麦肯锡调研揭示了高管对创新的远大抱负与他们的执行能力之间的巨大差距。组织结构和流程不是解决问题的良方。随着全球化打破了曾经阻止公司实现全部潜力的地域界限和市场障碍,公司的创新能力——借助公司员工、合作伙伴、客户、供应商和其他各方的创新增值思维——成为名至实归的时尚话题。
  • 看懂财经新闻的第一本书

    看懂财经新闻的第一本书

    赚钱第一课是学会看财经新闻。升级版与时俱进,央视《华尔街》顾问陈思进,和资深财经记者金蓓蕾一起,用最轻松易读的文笔,结合时下财经热点,新增新闻案例分析,手把手教会每一位普通读者,如何看懂生涩难懂的经济类、投资类、理财类的问题。这本书让每一位普通人都能掌握理财知识,具备理财思维。本书在升级的基础上,仍然坚持灌输四原则。
热门推荐
  • 网游之魅影纵横

    网游之魅影纵横

    为了拯救被重病折磨的妹妹,林辰决心从一个‘贼’转型职业玩家,他没有绝世的游戏天赋,也没有过人的聪明才智,有的只是一颗冷静的心,以及一双艺术般华丽的手,且看林辰如何从亿万玩家中脱颖而出,化身双刀恶魔,斩尽仇敌,获取美女芳心!职业分类:战士:英雄、圣骑士、黑骑士;法师:主教、火魔导、冰魔导;弓箭手:神射手、箭神、游侠;飞侠:侠盗、隐士;
  • 雌性的草地

    雌性的草地

    文革时期,一群年轻的姑娘被派往中国西北荒凉的大草原,她们组成了一个神圣而庄严的集体--女子牧马班,在恶劣的草原气候和环境下牧养军马。故事从"小点儿"这个有乱伦、偷窃、凶杀行为的美丽少女混入女子牧马班开始,从她的视角观察这个女修士般的集体。她们的青春和人生被荒诞的崇高与神圣所扼杀,年轻的肉体与灵魂最终都先给了所谓"理想"的祭坛。
  • 宝贝,等等我!

    宝贝,等等我!

    中国,我又回来了!冷酷的他,花心的他,还是温柔的他?到底选谁啊?好烦啊。。。。。。害羞的我跑开了,却听见某人邪恶的声音响起,“宝贝,等等我!”
  • 把我的人生讲给你听

    把我的人生讲给你听

    你们知道吗在我的家乡从我刚刚可以记事的时候就总是听那些老人说一个人最成功的时候不是他腰缠万贯也不是权大势大更不是人缘宽广而是突然你想去旅游了可以穿件不搭配的衣服骑着破旧没牌照的小摩托小去哪就去哪今年的我才19岁我想看这部小说的朋友也和我差不多大吧但是我们的经历是肯定不同的如果你愿意来听我的故事我一定讲到太阳快落山讲到大雁往南飞讲到你慢慢厌烦讲到我的18岁半
  • 废物小姐倾天下

    废物小姐倾天下

    她是21世纪的杀手上官雪魅,人称“魅神”却被心爱的男人害死穿越到了玄幻大陆人人皆知的废物上官雪魅身上。废物?她轻轻一笑姐的字典里从来没有废物这个字从此废物变天才。炼丹,练器,神器很珍贵吗?姐的神器都有一大把。神级丹药很珍贵吗?姐用来当糖豆吃。神兽很珍贵吗?姐的都是超神兽。但在途中却出现一个死缠烂打妖孽对自己追着不放,上演了一场追逐游戏
  • 异世皇妃

    异世皇妃

    她,是独立好强的现代人;而他,是霸气好斗的古代人。本是不同世界毫不相干的两个人,却因为一块神奇的玉坠子而凑在了一起。强强相遇到底擦出什么样的火花?"不要求其他男人帮你,一辈子只寻求我的帮助可以吗?"到底能否最终打动她的心?
  • 玄华——光与暗

    玄华——光与暗

    古老而又神秘莫测的玄华大陆上,有着“灵”,与“修灵者”。魔兽与人类共存,人类猎杀并驯养魔兽,魔兽也同样猎杀人类。七大元素中最强的两个元素——光与暗掌控着这片大陆。黑暗的最高统制者却在领地内遇到了隐瞒身份偷偷潜入的光明统治者,并结下了一段不解之缘……
  • 世怨鬼灵

    世怨鬼灵

    这世间................真的有鬼吗?.....................................................................................................
  • 她城我梦

    她城我梦

    讲述了一群大学生的爱情。一段努力过却没有结果的感情。一段看似甜蜜,浪漫,却经不起考验的爱情。一段因为怕失去而故意躲避的,直到快失去的时候,才懂得去珍惜的感情。
  • 一只猫的神助攻

    一只猫的神助攻

    陈怀逸重生为猫后被盛夏收养,这个帅气少年打扮的女孩子,在陈怀逸的助攻下,与大神程宇的美好故事。就是希望盛夏这样的女孩子能找到一个真心对待她,照顾她一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