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斯拉夫是不结盟运动的主要创始国之一。1956年7月18—19日,铁托在前南斯拉夫的布里俄尼岛与埃及纳赛尔、印度尼赫鲁、印尼苏加诺以及柬埔寨西哈努克等国首脑聚会,共同发起不结盟运动。1961年6月开罗会议是第一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的筹备会议,9月1—6日在贝尔格莱德召开第一届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有25国参加,发表了《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宣言》,标志着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以后每二三年基本上召开一次外长会议与首脑会议。1991年第十届不结盟国家外长会议在加纳首都阿克拉举行,讨论冷战后该组织的宗旨与名称是否修改一事,最后决定不更改宗旨与名称,但运动的侧重点由政治合作转向经济政治合作,在“南南合作”中发挥更大作用,包括建立不结盟国家银行。中国在1991年被接纳为该组织的观察员。该组织再次重申其宗旨是:坚持独立、中立与非集团原则,支持民族独立运动,发展民族经济文化;坚持反帝反殖与反霸立场,维护第三世界团结,努力实现国际关系民主化,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1992年1月在雅加达召开第十届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成员国达103个,1995年10月18日在哥伦比亚的卡塔赫纳召开第十一届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成员国达113个。不结盟国家运动主要机构有:首脑会议,70年代后每三年召开一次,东道国元首为大会主席,这是最高级会议;外长会议,一般在首脑会议前一年召开,也是三年一次;协调委员会,由66个协调局成员国驻联合国代表组成,在联大与安理会中协调各国的立场,每月召开会议一次。
不结盟运动现已形成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在反对霸权,争取地区与世界和平方面作出了贡献,并在南南合作、发展民族经济方面也取得了很大成绩。
五、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siaPacificEconomicCooperation,APEC)
20世纪80年代后期,东欧剧变,世界格局开始发生重大转变,各国面临经济全球化的挑战,欧共体、北美、亚洲经济逐步形成三足鼎立局势。区域经济合作成为各国经济竞争的意图。1989年1月,澳大利亚总理霍克访韩,提出建立部长级合作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建议,“汉城倡议”获美、日、东盟的赞同。同年11月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举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成立大会,澳、韩、美、日、新、加、东盟六国(新、马、泰、菲、文、印尼)12国为创始国。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性质是地区性的经济合作论坛。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原则:承认多样性与灵活性;相互尊重与平等合作;互惠互利共同繁荣;协商一致自主自愿;开放的地区主义原则。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经费,各国认缴一定比例的会费;成立中央基金拨款。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成员名称:1991年前为成员国,1991年11月中国两岸三地(大陆、港、台)同时入会后,一律称经济体而不是成员国或国家。现有经济体共21个。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运作机制分5个层次。
1.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1993年后,每年下半年一般在轮值的主权国家经济体的非首都城市举办,各经济体的领导人不穿正式服装,主要就地区与国际重大问题进行讨论,会后一般发表领导人宣言。第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美国西雅图市举行,会后发表“APEC经济展望声明”。2001年10月20—21日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上海举行,会后领导人宣言的主题是“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与共同繁荣”。2003年10月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泰国曼谷举行,会后领导人宣言的主题是“在多样性的世界为未来建立伙伴关系”。
2.部长级会议
分为部长级会议和专业部长级会议。部长级会议实际是“双部长”会,即各成员的外交部长(中国香港和中国台北除外)和经济部长(或外贸部长、商业部长等)会议,每年的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前举行,始于1989年。专业部长级会议是指讨论中小企业、旅游、环保、教育、科技、通信等问题的部长会议。
3.高官会
它是亚太经合组织的协调机构,每年举行3—4次会议,始于1989年。
由各成员司局级或大使级官员组成,提出议题、相互交换意见,协调看法,归纳集中,然后提交部长级会议讨论。会议主要任务是负责执行领导人和部长级会议的决定,并为下次领导人和部长级会议做准备。
4.委员会和工作组
委员会
1.预算和管理委员会。就有关APEC预算、行政和管理等问题向APEC高官提出意见。评估APEC预算结构并提出建议,审议项目申请,草拟APEC年度预算报告,审查APEC预算及预算过程有关的所有问题,研究APEC进程中的管理改革问题。
2.贸易和投资委员会。1993年成立,其工作领域为:关税、非关税措施、服务、投资、标准一致化、海关程序、知识产权、竞争政策、政府采购、放宽管制、原产地规则、争端调解、商务人员流动、乌拉圭回合结果执行、信息收集和分析。其下属机构包括:市场准入组、服务工作组、投资专家组、标准一致化分委会、海关程序分委会、知识产权专家组、政府采购专家组、争端调解专家组、竞争与放宽管制工作组、商务人员流动专家组、乌拉圭回合结果执行和原产地规则工作组。
3.经济委员会。前身为经济趋势和问题特别小组,1994年11月在雅加达举行的第6届部长会议上改现名。委员会负责研究、分析APEC区域的经济问题及发展趋势,撰写有关专题报告。
4.亚太工商咨询理事会。1995年11月在日本大阪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部长级会议上正式成立,以取代太平洋工商论坛(太平洋工商论坛1993年成立,由亚太经合组织成员的大小型企业的代表组成)。工商咨询理事会成立的目的是鼓励工商界人士参与亚太经合组织合作进程。每个亚太经合组织的成员派3名具有代表性的工商界人士参加理事会。
5.亚太经合组织商业顾问委员会金融委员会。该委员会下设三个机构:
亚太经济论坛。松散的磋商机构,旨在促进本地区的持续发展,由澳大利亚、文莱、加拿大、智利、中国、中国香港、印度尼西亚、日本、马来西亚、墨西哥、新西兰、巴布亚新几内亚、菲律宾、新加坡、韩国、中国台湾、泰国和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组成。
争端调解处。1994年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倡议建立,1995年名人小组报告中再次呼吁在自愿基础上立即建立该机构。
中小企业政策协调小组。该组织于1994年大阪会议之后由亚太经合组织经济部长会议决定成立,1995年4月在雅加达举行第一次会议。
其目标是协调中小企业的计划,认为中小企业是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工作小组1.贸易促进小组。拟订在该地区国家之间交流贸易、工业信息,促进经济和贸易往来的各种建议,并组织旨在促进贸易的国际会议,举行亚太商品交易会和举办贸易促进培训班。
2.贸易和投资数据研究小组。为亚太地区建立一个投资和技术信息网。传播有关“技术领域”技术革新、项目经营方面的信息。
3.工业和科技小组。
4.人力资源开发小组。设法在亚太国家之间就以下几方面进行交流:
商业管理、工业培训、技术革新、项目经营和发展规划。
5.能源小组。制定合作项目,如建立一个地区性的能源供求数据库,并且首先就煤炭的利用技术、能源的节约和技术转让,以及资源的勘探和开发等问题交换看法。
6.海洋资源保护小组。负责调查海洋污染的程度,就亚太经济合作会议国家加入国际法公约事宜提供建议,研究改善海洋污染的技术和政策。
7.电信小组。编写APEC电讯发展活动报告,介绍每个成员的电讯环境;发行指导如何接受通讯组织培训的手册,探索创立和扩大区域电讯网的方式。
8.交通运输小组。研究完善基础设施的途径,促进人员和货物流通,收集、交换资料,加强交通安全。
9.旅游小组。交换旅游资料,扫除旅游业发展的障碍,制定培训计划,研究APEC成员现有旅游开发项目。
10.渔业小组。研究APEC在开发渔业资源方面相互合作的方式,通报APEC与现有国际组织协调互补的作用,促进APEC成员之间的合作。
11.农业技术合作小组。
12.中小企业小组。
13.名人小组。1992年成立,由一些学术界专家组成的非政府小组,对亚太经合组织的政策和方针提供咨询和建议。1994年经合组织领导人采纳了其如下建议:亚太地区工业化成员到2010年、发展中成员到2020年实现自由、公开贸易和投资。
5.秘书处
1993年1月1日在新加坡正式建立,同年3月正式运行。秘书处负责行政、财务、信息收集及出版和工作组会议的组织协调等事务性工作。其主要职能有:为部长级会议及高官会提供文件和服务;准备年度预算并向高官会提出使用建议,监测和审查专题工作组的活动并提出协调建议;向报界、商界、学术团体及公众传播信息;以及完成高官会授权交办的其他任务。
秘书处执行主任由每年部长级会议的东道主派人担任。
思考题
1.联系实际分析战后联合国的性质、作用与改革趋势。
2.试比较欧盟东扩后面临的挑战与机会。
3.试分析“北约”新战略的性质与东扩后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