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美经济会谈的第四天,中国领导人和美国总统共同召开了记者招待会,两位国家元首与记者面对面的坐在一起,互动式的回答着全世界都关心的问题。
两个小时、一百多个问题,真是让记者们心满意足。最后,两位国家元首手拉手的誓言道:“中美两国携手,世纪经济定将复苏。”记者招待会在高潮中结束。
随后的世界媒体疯狂中,这样定论道:“中美两国华山论剑,中南海内瓜分世界。美国的军事,中国的经济,世界被牢牢地被掌控。”
随着中美两国关系的和好,世界都松了一口气,各国的注意力立即转回自己那糟糕的经济,
而中国领导人也在奔忙,想把自己那过高的增速降到合理的位置,有时过高的增速不一定是好事。
10月11日,中国人民盼望已久的日子到来了,在海南航天中心的 2号和 4号发射塔上两枚“长征五号”重型运载火箭整装待发,静静的立在发射场上,在太平洋、印度洋等全球海域,十二艘远望号测量船队已做好测控准备, 纳米比亚站、卡拉奇站和马林迪站等 5个国外测控站在戒备森严之中也做好了测控准备。
晚18时10分,2号塔上的一号火箭点火升空了,世界上最先进的大推力运载火箭驮载着“天宫一号”直奔太空飞去。
18时13分,间隔3分钟,四号塔上的二号火箭也不甘落后,携着“天宫二号”向一号追去。
随着国内测控站、各大洋的测量船及海外测控站的回报,目标被捕获并牢牢的被跟踪,发射成功了。
坐在电视机前观看实况转播的中国百姓,并没有过份的激动,因为值得激动的应该是“天宫一号”和“天宫二号”目标飞行器在空间的交汇对接,那才是技术与智慧的结晶。
“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当初设计时重量为 8吨,经过几次改进提高到10吨,“天宫二号”直接设计为16吨。它们都是两舱构型,类似于一个小型空间实验站,分别为实验舱和资源舱。其中实验舱可保证舱压、温湿度、气体成分等航天员生存条件,用于航天员驻留期间在轨工作和生活,前端安有对接机构,以及交会对接测量和通信设备,用于支持与飞船实现交会对接;资源舱用于为轨道机动提供动力,为飞行提供能源保障。
“天宫三号”更大,竟达到了28吨,它即是独立体又是对接体,它是四舱结构,多了一个多功能舱,说白了可以对地球进行全方位观测,当然,也可以用于军事,它的许多功能无法区别嘛。另一舱则是航天员的生活舱,不但宽敞舒适,还带有厨房甚至浴室。届时。“天宫一号”和“天宫三号”上的生活设施将拆除并由空天飞机运回地面。
两年后,将发射的“天宫四号”可达40—50吨,整个“天宫号”空间站可容纳 7名空间科学家常年工作,由于我们的空天飞机往返像班机一样容易,他们每年还可以度一次假。
中国的最大运载火箭是最新研制的“长征五号”,当初设计时的运载能力是25吨,随着技术的跟进,最后定型的“长征五号A”型达到30吨。
“长征五号B”型再次采用新技术,甚至可以称为是“长征六号”,它的燃料最为特殊,液氧/煤油燃料中掺有天外物质“熔”,使其变成了超级推进剂,运载能力吨竟然跨越到60吨。也就说,可以把60吨重的有效载荷送入近地轨道,将40吨的有效载荷送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可发射50吨级长期有人照料的单体空间站、大型空间望远镜、返回式月球探测器、深空探测器、超重型应用卫星等。
如果中国的“天宫一号”至“天宫三号”完成对接的话,在地球的空间中将首次出现重达58吨,可确保三人长期工作的中国空间站,并且还是仅次于438吨的国际空间站。虽然中国是按试验要求来制造的,但其可靠的质量使其服役十年都不成问题。而十年之后,凭中国现在的科技水准,只要愿意,恐怕千吨的空间站都会轻易的建成,甚至月球上的空间站连绿油油的蔬菜都长出来了。而这绝不是天方夜谭,我们常规动力的“大鹏号”与核动力的“后羿号”空天飞机,往返月球具有20至120吨的运载能力,跑一趟月球如同坐班车。
中国的“天宫一号”至“天宫三号”完成对接以后,中国的“大鹏号”空天飞机还将进行一次秘密飞行,与“天宫号”反复进行对接试验,在确认技术无误之后,中国将用“大鹏号”空天飞机把三名空间科学家直接送入“天宫号”空间站。届时也就等于正式对外宣布,中国的空天飞机面世。
建设和运行空间站的关键技术是“空间交会对接”,其技术难度很大。因为空间实验室体积都比较大,发射空间实验室的时候是不装人的,需要在地面控制,完成对接,人要进入到空间实验室,其运载工具就必须和空间实验室对接起来,并不断的向空间站运送补给,以维持空间站的运作。频繁的进行交会对接难度很大,在太空中的空间实验室和运载工具都是高速运行的,时速都在28000公里以上,在对接过程中,如果计算不准操作不当,就可能发生飞船相撞事故。
空间交会对接控制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人工控制、另一种是自动控制,国际空间站采用的就是这两种。
中国的“天宫一号”和“天宫二号”是交会对接则采用了更先进的控制操作技术,即人工与自动控制相融合的技术,或可称为智能控制技术。这套技术的核心是:如果人工操作,则需要自动控制系统复核才能发出指令,如果自动操作,则需要人来审核,这样,完全可以避免操作失误,提高交会对接的灵活性、可靠性和成功率。
人类载人航天活动其中的一项目的,是将实验室搬上太空,利用太空微重力、高真空和超辐射的独特环境,开展地面无法进行的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等实验,从而为人类造福。
“天宫二号”专门配有一个药物实验室,“天宫三号”则设置了一个“微型农场”,足以进行10种植物育种研究,首批空间科学家就有农业专家。
中国“天宫”号空间站,不仅可以进行太空生命科学试验、植物育种、发明新的药物,而且在半导体、特种材料、天文学、对地观测等方面的好处更是不一而示。因此,相信“天宫”号空间站的建成,在不远的将来会为中国经济增添巨大的动力,航天产业有着巨大的潜力。
由于中国的轨道控制技术非常先进,“天宫一号”和“天宫二号”直接到达预定轨道,经过两天的姿态调整,轨道精确到了 4位数,相距控制在500米,各系统的也完成了严格测试,一切都处于待命对接状态。
这是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一块巨大的屏幕上,显示着虚拟的轨道及“天宫一号”和“天宫二号”的真实录像。两边的四块小屏幕上,各种数据、参数及图像不时的变换着。
随着轻微的脚步声,中国几位最高领导人走进了大厅。在向工作人员挥手致意后,坐在了观看席上。
10月14日上午9时20分,国内国外各观测控制站及海上测量船再次报告,一切准备就绪。
10时10分,中国航天工程总指挥宋耀天下达了对接的命令。立时间,大厅里各种指令此起彼伏,副屏幕上各种数据、参数飞快的刷新着。
飞在前面的“天宫一号”仍在静静的飞行着,它连头都不回,生怕跟在后面的“天宫二号”追上它,随着二号微调发动机点火,他们的距离在拉近。
这时,正在认真观看的一位主要领导人突然问道:“这是真实的图像,这么全方位,是怎么做到的?”
陪同的中国航天局局长刘澄江解释道:“除一号和二号身上的十几个摄像头之外,这要得益于伴飞的微型摄像小卫星,是它提供的即时图像,一号和二号各有一个。”
另一位领导人也问道:“刘局长,听说四号将取消调整发动机,那怎么实现对接,以后的轨道抬升二号三号的动力够吗?”
刘澄江道:“四号取消微调发动机将节省很大空间,对接和今后需要的轨道抬升可由空天机来完成,顶推拖拽均可,操作也简单。”
说到这儿,刘澄江打开笔记本电脑,指着图像道:“我们的“天宫号”空间站的高度设计为距地面平均450公里,在这个高度的轨道上基本上没有太空垃圾,比较安全,受地球引力的影响,空间站的轨道高度会不断降低,因此需要经常提升轨道高度。我们的“大鹏号”系列空天机全部具有提升功能,同时还可以对空间站进行姿态调整。”
这时,指挥控制大厅里突然静了下来,只听总指挥宋耀天的命令冷静如冰:
“关闭微调发动机,启动自动对接程序。”
大屏幕上“天宫二号尾部的微型发动机的四个喷嘴突然熄火,小屏幕上的数据显示,与一号的距离只有十几米,它正在以肉眼几乎看不出的速度继续向一号靠近。
“惯性运动,相对速度1.5~3米/秒。”
“对接敏感器接触信号正常。”
“相对速度为零,对接机构开始接触。”
“撞锁合拢。”
“对接机构锁紧、密封状态完好。”
“系统连接完成(数据线、电源线、流体管路等)。”
此时,大厅内静的只能听见心脏的跳动声。报告员激动的声音颤抖,突然他的音调高出了八度:
“请看大屏幕,系统正在对对接数据进行复核,对接结果就要揭晓。”
只见大屏幕上,一条弯曲的红线是设计的对接的数据,而沿着红线爬行的绿色是刚完成的对接数据,如果有异,绿色将偏离红色。终于叮的一声蜂鸣提示,复核结束。
“所有数据吻合,我们、我们的对接成功了。”报告员激动的大叫起来。霎时间,整个大厅欢呼起来。
接下来,大厅里再次响起各分系统的复核报告声:
“电力正常。”
“压力正常。”
“温湿度正常。”
“………,………。”
这一天,全国都沸腾了,中国百姓们在欢呼庆贺的同时,更加企盼中国的宇航员早一天进入“天宫号”空间站工作,那可是中国的空间站。
世界的评论如潮水般的涌来:
“我们的宇宙又多了第二颗星,那是中华之星。”
“中国人不干则以,干了就一鸣惊人。”
“中国什么时候空间技术变得这么先进?中国还有什么不先进?”
时尚的电话祝贺接踵而来,就差那么几秒,美国抢在了俄罗斯的前面:
“美利坚赞赏中国的成就,并为中国有无穷的动力而高兴,期望有一天在太空领域,两国能够携手共进。”
中国领导人一想起美国阻挠中国进入国际空间站就来气,就笑里藏针的道:
“感谢美国人民的祝愿,中国一直受人挤兑,挤兑也是一种动力。嗯,携手太空确实是一种美好的愿望。”
中国领导人的话嘎然而止,话中的针扎得美国总统脸红了。
俄罗斯总统的祝贺充满了嫉妒:
“中国朋友干得真棒,面对中国的进步,俄罗斯充满了惭愧。”
中国领导人首先感谢俄罗斯的祝贺,话锋一转提醒道:“经济实力决定了科技实力,不稳定也影响着经济的发展,期望在俄华人的安全能有保障。”
俄罗斯近期国内经济的下滑还不见谷底,引起国内****,分裂势力再度抬头,中国怕威胁到远东几百万华人安全,不得不提醒一下。
随后而来的是欧洲、非洲,祝贺也好赞叹也罢,无非是想粘些好处。要知道,太空产业还是刚刚兴起的新兴产业,未来的药品食品的生产,高尖端的稀缺材料,甚至太空医院,都需要在太空进行,谁抢占了太空,谁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天宫”一号、二号成功对接,中国航天人并没有过于激动,他们正在紧锣密鼓的准备着“天宫三号”的发射,而“嫦娥三号”落月卫星已经进入了发射场。
“嫦娥三号”落月卫星要携带探测器在月球着陆,实现月面巡视、月夜生存等重大突破,最关键的是月球昼夜生存的测试。
实际上,中国的探月工程已经滞后了,对月球的了解远远落后于运载工具,空天飞机“大鹏号”可随时飞到月球上,但却不敢飞。因为我们宇航员的生命维持系统,还没有通过月球上严酷环境的测试,月球上昼夜温差极大,白天在阳光直射的地方,温度可达127℃,夜晚则降到-183℃。在这样恶劣的环境里,我们的宇航员的宇航服能否经得住暴晒和超低温冷冻,这需要经过反复的测试,这方面的经验和数据,别人是不会给你的,就是给了你你也不敢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