袍哥只是在四川的哥老会叫法,我加入袍哥的时候曾经听袍哥红旗五哥讲行话和规矩,从他那里了解到袍哥与哥老会的联系及历史。据五哥说有关哥老会的来历说法其实很多。
哥老会的内部文献《海底》和《金台山实录》记载哥老会也是国姓爷郑成功所创,也就是理论上的洪门天地会的分支。湖南的同盟会领袖黄兴还有革命党人陶成章以及多数革命志士都是哥老会的成员,尽管他们有些人加入哥老会是另有目地,但是哥老会为创建民国也贡献巨大。陶成章在《教会源流考》中提到:“哥老会也,无非出自天地会,故皆号洪门,又曰洪家,别称洪帮。何谓洪门,因明太祖年号洪武,故取以为名,指天为父,指地为母,故又名天地会。始倡者为郑成功,继述而修整之者,则陈近南也。太平天国亡前,李秀成、李世贤等知大仇未复,而大势已去,甚为痛心疾首。逆如湘勇嗣后必重于满政府,日后能左右中国之势力者,必为湘勇无疑。于是乃隐遣福建、江西之洪门兄弟,投降于湘军,以引导之。复又避去三点、三合之名称。因会党首领有老大哥之别号,故遂易名为哥老会。”
哥老会的历史早已渐渐淹没,但是哥老会的框架组织结构等与洪门非常相似。辛亥革命前后,哥老会的龙头大哥们也几乎把自己视为洪门的一份子,因此不需要佐证,后人可以把哥老会从洪门中剥离但是不能否认他们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哥老会的组织立有山、堂、香、水,如光绪年间湖南哥老会首领龙松年便立有双龙山、公义堂、五湖香、四海水。哥老会内有严格的等级,首领称为正龙头和副龙头。其下设有五堂,即坐堂、陪堂、刑堂、礼堂及执堂。举行仪式时,还临时设有“盟证”、“香长”,一般由五堂中人兼任。另外还设有头目,分为:心腹、圣贤{又分为披红当家、插花当家}、红旗、黑旗、巡风等。头目之下还有大九、小九、大幺、小幺、大满、小满。结会开堂,称为开山,要举行开山仪式,一般在深山古庙或人迹罕至之处举行。会场正面设坛,上祀五祖{天地会同样祭拜五祖}、关羽,并用红纸书写“进山东”、“出山东”,内容为誓词、条规、檄文等。由正龙头向神坛朗诵。一般头目、会员对神礼拜,行“抖海式”立誓。一般会员入会还需要举行入会仪式,于清净之处举行。
新会员入会,须有老会员介绍,成为保举。会场之布置,也与开始仪式相近。由管事者引保举及新入会者进入会场,新入会者跪于神前,有管事者提问,新入会者作答,内容皆有定式。然后举行“抖海式”。这时,管事还会斩一只白雄鸡,口称若日后背盟,即有如此鸡。誓毕,再行礼而起立,礼毕,由管事者将新入会者之姓名,填录于名录之中,并缴纳会费,即算入会。洪门制度也是山、堂、香与之多有类似,且职务虽说法不同,但风格却想象,同祭拜五祖。
哥老会继承了洪门遍地开花的传统,其成员遍布各省,分支也多如终南会、袍哥会、双龙会、伏虎会、及后来的龙华会等等。反清复明同样是他们的口号和目标,只是约束力比洪门薄弱很多。同时,为了更好的发展,哥老会也有了许多自身的独特之处,也正是因为这些特质,才让他在某些层面上看上去和洪门天地会不同。
四川人把哥老会叫做袍哥,五爷甚至告诉我也许哥老会起源于四川的“啯噜会”。
至于说好好的哥老会,怎么到了四川被叫做袍哥这个名称了?江湖上的说法一直有两种,一说是取之于《诗经*无衣》中:“岂曰无衣,与子同袍”之义,表示同一袍色之兄弟;另一个说法是袍与胞谐音,表示有如同胞兄弟一般。但是在我听来,五哥的这两种说法大致都相同,但给我一种好像不是真的之感。
所以后来川军出川抗日多数以袍泽兄弟自称,当时大多四川青年都加入了袍哥,个个都是义字当先,打起仗来虽条件艰苦,那里困难,那里难攻我们就去那,不排除政治原因,虽然会抱怨,但我们仍然没有拒绝且血洒从容,因为我们身后千万众。
组织的名称起了变化,传承自然就有所不同了。在传统祭拜上,袍哥虽然和其上线组织哥老会有着不小的区别,我们袍哥不祭拜五祖,而是拜关羽。袍哥们都把关羽称为圣人、圣帝。因为我们袍哥的宗旨就是义字当先,所以特别崇拜历史上讲义气的关二哥。在舵把子赏座次的时候,也不敢有二哥。袍哥首领称为舵把子或者舵爷,副首领称作三哥或者三爷,三叔就是我们这里的袍哥会的三排哥,大家平时都叫他三爷,跟他熟的人都叫他三哥。袍哥也没有“四爷”,当我听说原因后觉得令人发笑,居然是因为杨家将故事里杨四郎当了叛徒。
由于“袍哥人家绝不拉稀摆带”,因此对于不讲义气的叛徒惩罚很严厉,通常对于他们的刑法就是“三刀六洞”也就是把人捅穿,三刀过后就是六个洞,至于捅那里就随意了,总之要他死的很难看。
和正统的洪门天地会相比,袍哥的江湖习气更浓,黑帮气氛也更深厚。无论清水袍哥还是浑水袍哥。新入会者都得缴纳会金、月费。如要外出闯荡,还要请舵把子赐“公片”①并又管事五哥传授江湖规矩、黑话切口、手势及外地的朋友关系,但有时候必须酬以重金方能得到这方面更多的好处。
①公片:袍哥中证明身份和传递消息的信物,又称字样,是印有山头名称的大红柬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