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155400000054

第54章 回忆思考(4)

梁信之:担任该项目技术负责人,承担文字报告的绪言、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区域成矿规律及成矿带划分等章节和铜、镍、钴、锡、钨、铂族、铝等矿种的工作沈其祥:承担钒钛磁铁矿和铁、锰、钛、钒、铬等矿种的工作黄永银:承担铅、锌、汞等矿种的工作吴盛莲:承担金、银矿种的工作贾士柔:承担煤、地下热水矿种的工作刘云龙、王成祥、汪天文:共同承担铀矿及放射性伽马测量异常成果的工作(王成祥在项目工作一年多后因工作调动离开)杨生富:承担稀有金属和云母、水晶等特种非金属矿种的工作李在隆:承担硫、磷、砷、岩盐、芒硝、石膏等矿种的工作李培俊:承担重晶石、毒重石、萤石、黏土类、砂岩类、石棉、蛇纹岩、滑石、石墨等矿种的工作黄明驾:承担石灰岩、大理岩、白云岩、菱镁矿的工作周天孝、廖远安承担区域河流重砂异常成果的工作吴世良、程培洲承担区域化探异常成果的工作何春钿:承担片区矿产系列图及异常成果图编制王光允:负责项目资料管理和整理卓正英:参与部分文稿抄写及一些行政杂务工作我们区调队参与该项目的同志大多数都是长年在区调图幅或普查勘探队从事区域矿产调查或矿区的普查与勘探工作,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一定的地质科学理论知识水平的老地质科技人员。但也因长期处在为数不多的几个图幅的较小工作范围和内容相对较单一的工作中。所以,无论是观察矿床地质的眼界,还是对片区的地质矿产特征的认识深度上都有相当大的局限,对矿床地质科学新的理论及观点的认知水平的提高也受到较大影响。参加《总结》项目这样涉及大范围、多矿种的课题,对我们每一个参与该项工作的人都具有很大的挑战性。

30年从事地质工作的经历练就了我们勇于接受各种困难挑战、不怕吃苦敢于奋斗的优良品格,面对任务重、内容繁杂、时间短的挑战,同志们义无反顾地按照明确分工一边加强理论学习、一边探索着按照工作程序认真负责地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分队为了帮助参加《四川省区域地质志》和《四川省区域矿产总结》两个项目工作的地质科技人员全面而感性地认识片区的区域地质构造和地形地貌特征概貌,在当年组织了为期两个多月的野外路线地质踏勘,已经进入《总结》项目工作,身体条件能承受高原野外工作环境的地质技术人员都参加了踏勘。1986年,《总结》项目的部分地质科技人员还根据所承担矿种工作的需要,选择有代表性的矿产地进行了实地考察。

经过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在1986年底完成了工作量浩大的片区矿产和异常资料收集及相应的登记表填写。矿产系列图及异常成果图也由各矿种承担工作人员一并拟编出了初稿,为转入片区报告编写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进入片区报告编写之前,编委会再次召开全员参加的工作会议。一方面对已经完成的工作成果交叉进行质量检查,发现和提出需要补充修改的意见,然后由原作者完善;另一方面就是组织三个大队承担同一矿种或矿组的科技人员在一起研究拟编片区各矿种的报告提纲。并对报告编写中都会涉及的,诸如实际材料选用、矿床实例列举、插图、插表编制格式及规格和报告文字总量控制等等需要把握好尺度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力图取得较为一致的共识。这样,就可以尽力避免片区之间编写的文稿差异太大,增加统纂稿编写的难度。

编写《总结》项目的那几年,正值国内矿床地质科学研究成果硕果累累的时期。国内、省内一大批重要矿产的典型矿床研究和部分重点成矿区域的区域成矿研究成果的专著或文献陆续出版(内部)或在学术刊物上发表。一些新的成矿理论或学术观点也在不同的专著或文献资料中被提出。这为《总结》项目的编写提供了能站在当时矿产地质科学水平的层面上分析、总结四川省区域矿产特征及成矿规律的可能性。《四川省区域地质志》成果的完成,也为从最新的区域地质认识水平上审视四川省的矿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每个编写人员都如饥似渴地学习与自己工作相关的专著、文献资料和吸取《四川省区域地质志》等新的研究成果,以不断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和报告的编写水平。

1987年底,各专册的片区报告文稿、片区矿产及异常成果系列图、片区矿产及异常登记表都形成了较正式的片区成果。当三个片区的报告文稿汇集在一起时,其文字量之大,远远超出编委会的预期,几乎可以用浩如烟海来形容。而且同一矿种的报告文稿之间的差异也是显而易见。统纂稿的编写凸现出非常困难的一面。

1988年初,编委会再次召开全体人员工作会议。商定《四川省区域矿产总结》最终成果的最终文字报告划分为24个专册。各专册文稿的统纂执笔人在各专册的矿种或矿组的片区报告编写人中确定一至两名人员,分工负责完成专册统纂稿编写。

区调队参加专册统纂稿编写的工作人员是:梁信之参与总论专册吴盛莲参与金、银、铂族矿专册刘云龙参与铀矿专册杨生富参与云母、水晶等特种非金属矿专册贾士柔参与地下热水专册李在隆参与岩盐、石膏、芒硝矿专册黄明驾参与石灰岩、白云岩、菱镁矿、大理岩矿专册李培俊参与石棉矿、蛇纹岩、滑石、石墨矿专册吴世良参与区域化探异常成果专册在统纂稿编写过程中,陆续发现和反映出较多需要共同研究,作出统一处置方案或意见的问题。于是,编委会在该年年中,在西昌再次召开统编人员会议,研究了如何统一处置报告编写遇到的各种问题后,全省统纂报告的编写才算较顺利地进行下去。

各专册统纂文稿的初稿都经编委会聘请的省地矿系统内的专家评审员进行了预审,每位评审员都以极其认真负责的态度提交了评审意见书。

按照专家评审员的意见,每个统纂人都对文稿进行了认真修改。有的统纂执笔人还登门求教,同专家评审员面对面交流文稿修改意见。各专册的报告文稿最后由编委会主任胡正纲总工程师认定后才定稿,再移交给攀西地质大队复制成供最终评审、验收的报告。上述工作在1988年底到1989年一季度陆续完成,攀西地质大队在1989年7月左右也完成了《四川省区域矿产总结》所有资料的复制工作。

《四川省区域矿产总结》的最终评审、验收的成果资料由⑴24个专册,总计约200万字的文字报告;⑵1:100万及1:200万比例尺的矿产系列图十二种;⑶全省矿产登记表和重砂、化探、放射性异常登记表等三大部分组成。

1989年9月12日至17日,在成都四川省科协招待所,由四川省地矿局主持召开了《四川省区域矿产总结》项目最终评审验收会议。地矿部直管局有关领导、项目评审验收委员会的专家,云南等八个兄弟省及自治区的地矿局、成都地质学院、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及省地矿局所属处、所、队的地质专家和代表参加了会议。经过专家们几天严肃认真的评审,验收委员会同意对《四川省区域矿产总结》项目的成果予以验收。

评审验收委员会的专家和参加会议的代表们肯定了《四川省区域矿产总结》取得的成绩,同时指出《总结》的文字报告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是:文字量过大,专册与专册之间、专册内部重复内容太多,重点不突出,部分论述或结论不够准确等等。

在认真研究了评审验收会议中所提出的所有意见后,根据修改的工作量和出版工作的需要,成立了由胡正纲主任委员领导,方飞龙、杨英杰、龙德、唐国凡、张盛斯、梁信之、何培光组成的《总结》成果修改班子。又经过一年多的反复磋商、修改,甚至是改写,在1991年初才终于完成全部修改工作。

1991年下半年由攀西地质大队完成了《四川省区域矿产总结》出版(内部)。这套出版的《四川省区域矿产总结》成果资料,包括了11个专册文字报告,矿产系列图十种和全省矿产登记表及异常登记表三大部分。

《四川省区域矿产总结》是首次对四川省除石油、天然气、地下水以外的全部矿种的全面系统总结。它不仅汇集了四川省第一、二代区调人的辛勤劳动成果,也汇集了1984年前(实际也包括《总结》编纂期间),在四川省境内进行过地质矿产勘察的各系统地质工作人员的辛勤劳动成果。它是一项涉及面广、工作量浩大的区域矿产综合研究成果。虽然它不可避免地存在较多不足和问题,但仍不愧是一份宝贵的区域矿产专著。四川省区调队为它的出版作出了贡献。

1992年4月,《四川省区域矿产总结》荣获四川省1991年年度科技成果二等奖。比较遗憾的是,作为《四川省区域矿产总结》主要参加单位之一的区调队,没有获得三项成果资料齐全的《四川省区域矿产总结》专著。提供给我们队的每套资料都只有文字报告和矿产系列图,没有矿产登记表和异常登记表。

地质中学始末记

——回忆四川省地矿局区域地质调查队子弟校的成长与消失

廖国锦

四川省地矿局区域地质调查队地质中学创立于1975年,结束于1993年,其间在校任教、代课、兼课、工作过的教师和职工多达80余人。本人在地质中学任教近14年,当校长八年,对学校情况略有了解,兹就学校始末回忆如下。

一、地质中学的创立

在名山城西的水碾坝住着两个地质队。一个是673队,一个是三区测队。两个地质队共有职工1000多人,因离县城较远(四千米),子女上学极不方便。当初,小学和初中(两年制)为673队和三区测队与城西七大队合办,叫做“工农子弟校”,由城西七大队提供校舍,地质队提供部分资金设备,并派陈登芳、李廷瑜任教;三区测队提供教室、办公室和篮球场,并派陈登芳同志任教。学校定名为“四川省地质局673队、三区测地质队子弟中学”,由三区测队宣传科代管。9月,筹备就绪,子弟中学招收初中一年级新生一班(81人)开始上课,673队派孙福和当校长。

二、地质中学的发展

子弟中学的第一届初中班(初七八级)由兰烈辉当班主任兼教政治、地理、体育等课;李廷瑜教语文、历史等课;陈登芳教数学、农基;苏君儒代英语课。1976年上半年,因兰烈辉生病,673队派孙恒彬到校任教。三区测队先后从名山、雅安调来张幼麓、王玉聪任教。9月,子弟中学招收第二届初中班(初七九级),由王玉聪当班主任教语文,张幼麓教英语、体育,孙恒彬教物理、地理。1977年秋,子弟中学招收第三届初中班,又从名山调来张桂蓉、何玉芳,由张桂蓉任班主任兼教语文、政治,何玉芳教化学、数学、生物。

1978年上半年,二区测队与三区测队合并为区调队,先后派来校长邓裕寿、指导员莫长文、体育教师李达云和工人易发科。7月,子弟中学第一个初中班毕业。8月,673队迁绵阳,二区测队由罗江迁名山,调来教师周志群、赵素琼、谭伦珍及校工贺伦。9月,子弟中学第一届高中班招生,同时从名山城西调来冯渭勤、李霭晴,并派左静先、杨义辉到校任教。

1979年上半年,莫长文调回组干科,大队派王华鲁来校任指导员,并派工会干部朱青华当教导主任,同时调来马最良、孙廉正、郭志巩任教。7月,第二届初中班毕业,又相继调来刘永凤、廖国锦、陈洪富任教。9月,子弟中学第二届高中班毕业。12月,从省地质局分来应届大专毕业生王兴华、张惠英。至此,子弟中学已成五年制完中(初中三年制、高中二年制均为单班),全校五个年级共有学生100余人,教职工28人。年底,区调队党委将子弟中学正式定名为“四川省地质局区域地质调查队子弟中学”,并独立启用印章。

1981年元月,校长邓裕寿病逝,队部任命种继唐为校长,朱青华为副校长,2月,队部任命周志群为教导主任,后又调许荣英来校任团干部,5月调游世速任团支部书记,教政治、语文。1983年种继唐、王华鲁先后调离子弟校,11月,队部调六分队分队长杨锡重到子弟校任校长。

1984年9月,子弟中学重新更名为“四川省地质矿产局区域地质调查队地质中学”,同时启用新印章。是年7月从城西调来万明安任教初中语文并兼班主任。李达云调工会后,队部调曹晓风到中学教体育。

地质中学高中部1983年秋季停止招生,学生由雅安中学代培。1985年7月大队部任命廖国锦当校长,为解决部分职工的后顾之忧,又重新招收高中新生(88级),学制为三年。此后,因师资短缺,生源不足,设备尚差,高中部又被迫停办。1988年5月,高88级毕业后,地质中学高中部即告结束。

三、地质中学的规模

地质中学是区调队子弟校的统称,它包括中学部、小学部和幼儿园三个部分,叫做从幼儿园到高中班“一条龙”的学校,每班学生一般为20余人,少则十余人,几人。

1978年8月,二区测队、三区测队合并以后,区调队决定将小学生从城西七大队村小撤回,自办五年制小学(后改为六年制完小)。9月,小学一至五年级(均为单班)正式开学上课;先由队副书记苏君儒直接兼管,张宗映负责行政,之后二人调回大队。10月,大队派蒋林燕到小学负责,统归中学领导管理。1981年初,队党委任命杨伦琼为小学部教导主任,1983年以后,小学部不再另设领导,直至1987年下半年,重新由校长聘何守全为小学部负责人。

小学部设在曹家湾,教室由一幢平房改建而成,填平梯地做操场,教师除原有沈碧如、杨伦琼外,又调来聂利明、唐晓媛、朱成玉任教,1979年至1983年间,又先后调来黄先华、周建容、陈素华、曹晓风、田丽华、常波、李红、王燕曙、于亚环、何守全到小学任教。

区调队幼儿园始教于1978年2月,原由大队工会直接领导,1980年春划归子弟校代管。初有学生18人,教育员两人,后发展为30余名学生,教育员四人。

地质中学的“黄金时代”是1979年至1984年间。其时班级完整,学额充盈,教师振奋,全校有十个班级,加上幼儿园,近300名学生,教职工达45人,特别是1983年,高中毕业12人,考上大学一名,考上中专一名,考上技校三名;初中毕业21人,考上四川省重点学校(名山中学)五名,考上技校一名。在当时学生基础差、环境条件差、教学设备差的条件下,通过教师辛勤劳动,能取得如此成绩,实在是地质中学办学史上光辉的一页。

四、地质中学的师资

同类推荐
  • 世界大串联

    世界大串联

    一个国家封闭或是开放国策的最终承受者,总是芸芸众生的老百姓。与历史常常有拥抱的大人物的喜好相比,其实小人物们的爱恨欢歌,相聚离散,更能传递出所谓中国改革开放波澜壮阔、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本书分四个部分,反映改革开放初期的出国潮及这批新移民在美国的生活体验的是《世界大串联》和《移民美国》;描写上世纪八十年代躁动的中年男女们的婚姻、家庭风景的有《秋天的变奏》和《你的秘密并不秘密》。作者视线从以往关注历史、政治、文化,转为当代经济生活中平凡的人和事,文字保持一贯的冷静、客观和犀利,真实触摸时代脉搏,有振聋发聩之警示。
  • 宋词精品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宋词精品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在古代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块芬芳绚丽的园圃。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丰神,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妍,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胜。《宋词精品鉴赏》收录了《临江仙》、《阳关引》、《竹马子》、《采桑子》、《水调歌头》、《蝶恋花》、《沁园春》、《清平乐》、《西江月》等作品,白话译解,力求以直译者方式准确传达原词意蕴,并对词进行解析和鉴赏,品析力求以简练、精要的艺术分析,为宋词爱好者领会、品鉴宋词艺术,提供一定的参考。
  • 狂风吹我心

    狂风吹我心

    本书为作者诗文选,曾被人评曰:“集半生之年,凝心血之花。”之作。细腻笔锋呈现出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平凡而不华丽的辞藻却写出了生活的真谛。
  • 文学回忆录

    文学回忆录

    本书是著名记者、作家、翻译家萧干的又一本回忆录。在本书中,萧乾先生详细地回忆了他的文学创作和心路历程,并阐释了他的文学创作观点,读者可以从中体会到他对世界与人生的意味深长的重新认识和深度思考,有很高的文学和数据价值。
  • 感悟生命:回味无穷的105个篇章

    感悟生命:回味无穷的105个篇章

    常说人生如戏,也道岁月无情,生命易逝,但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生命戏剧里的主角,身边其他的人都是配角。所以谁都想尽力把自己的角色塑造好。生命只有一次,人生没有彩排,你要做的就是好好生活,每天都是现场直播!生命是一场悲剧,还是喜剧,抑或是闹剧,决定权却都在自己手里。生命是一场聚散。那初涉人世的第一声啼哭就拉开了聚的序幕,于是以后的岁月里,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就有了数不清的相遇,相识,相处,相爱,相恨,到最后的相离。不论是哪一种形式的相聚,哪一种形式的别离,到最后终究是曲终人散,众鸟归林。感悟生命,宁静美好!
热门推荐
  • 婴儿早期智力开发

    婴儿早期智力开发

    早期智力开发就是在孩子具备某种能力之前的适当时期(比儿童智力发展规律的年龄略为提前)内,给他们提供恰如其分的感官刺激,促进大脑的发育,以加速儿童的先天潜能变为现实的能力,也就是早期给感官以合理的刺激使它们增加反应的敏感性,启发婴幼儿的潜在智力,包括发展小儿感知觉能力、动作及语言能力,培养小儿记忆、注意、思维想象力及良好情绪和意志等。
  • 青春与年少

    青春与年少

    在星空下的他们相遇了,他们的缘分很深,他们有共同的爱好,有共同的习惯,他相信一定会有更多的东西他们是共同喜欢的。
  • 首席少帝霸道爱

    首席少帝霸道爱

    她是个孤儿也是酒店的服务生,而他却是A市富可敌国跨国公司一手遮天的首席少帝,偏偏他就看上了这个什么都没有的女人。第一次见面,他说:“原来和那些女人一个样”。第二次见面,他说:“睡一晚,我给你一千万,你赚了”,而她反手就是一巴掌,指着他的鼻子说:“别以为所有女人都跟你想的一样”。因为这巴掌,让他对她产生了兴趣,也让她对他厌恶至极。
  • 无绝者

    无绝者

    人有三魂气魄,炼魄即炼体,锻魂即锻神,当魄境功成,魂域圆满,两者合而唯一,则成无绝者。无绝者,万物不能绝
  • 春眠不觉晓

    春眠不觉晓

    前生,她是丈夫最爱,但弱水三千,她不是唯一存在,空闺独宿时,她泪湿绣枕,心碎神伤,向天上神仙祈求,求来生有一段没有第三人的婚姻。今世,她仍是丈夫最爱,唯一最爱,阴阳两隔,断不去情深意重,重归阳世,自是恩爱逾恒,但不能为心爱之人孕育子嗣,成她心口之痛,公婆求孙心切,如何自处?前世爱人来寻,如何抉择?前生,今世,两难题……
  • 飞舞的季节

    飞舞的季节

    夏天,飞舞的不仅仅是蝴蝶,还有季节。少女们的季节该怎样选择。
  • 一念千灵

    一念千灵

    一千年前叱咤风云的倾世公主因妹妹和恋人的背沉睡,一千年后,她竟重生……
  • 唯一的青春只有你

    唯一的青春只有你

    唯一的青春遇见你,唯一的你让我成长。直至将你弄丢,才发现我的青春只有你。
  • 谁家玉笛暗飞声

    谁家玉笛暗飞声

    情不知何起,一往而深。一路走来,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唯有此情,长长久久。--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超级备胎

    超级备胎

    一个半吊子的杂家,一支神秘的救援小队。他和他们总是隐匿在公众视线之外,却常常活跃在特殊部门的舞台之上。在这片古老的大地上,光怪陆离的神奇事件总不缺乏。但岁月长河往往都掩盖住了历史真相。由于他和他的小队的加入,那些谜底正渐渐的被揭开……由此,他和他的小队就得到了一个称谓——超级备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