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155400000043

第43章 区调人生(3)

灌县-茂汶幅连测期间,有几件事我记忆十分深刻:灌县-茂汶幅新发现特别多。在20世纪60年代的四川省地质图上,除龙门山有零星地质内容外,川西几乎全是空白,我们的脚走到之处全是新发现。先给谷安锡做助手,1971年以后,我做为填图组组长,承担了茂汶幅西北部近2000平方千米的填图任务,最多一个组月完成280平方千米,最多一天翻海拔4800米的高山四座。高原山川秀美,风光绮丽,小组人员先后有:龚守先、侯定平、刘秀和严良怀,我当组长时工人有花光荣与蒋邦银。

1.以瓦布梁子背斜,九龙海向斜为骨架,建立了西部构造格架,新发现有变质的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老地层,建立了相应层序,新发现了木苏岩体、九龙岩体、三大海岩体,新发现了热河磁铁矿床。

2.详细踏勘了较场坝地震遗址,走访了活着的见证者,较场坝震前为古“蚕陵”县,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口岸,地震发生于中午,太阳强烈,当时割小麦,割鸦片的人都在休息,中午地震时天昏地暗,对面不见人,震后发现蚕陵县城只存一个城门洞,一个石碾,两个石狮子,较场下滑到现在位置(约100多米),形成大、小海子,一个月后海子溃坝,水冲垮了茂县、汶川,波及成都的一些房屋。当时茂县的一户人家正成亲,水把新人连同亲友全部冲走,水逆行到沙坝以上。

3.龙门山大断裂带是李春昱老前辈的发现,他对它的形成机制和运动方式的研究都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1973年我奉命在龙溪、九甸坪一带查清飞来峰的地层层序,当时虹口一带为军事禁区,进入要特别批准,并带上档案以备查。我们只能到九甸坪。在九甸坪发现了二迭系与三迭系之间的沉积砾岩和鱼化石、植物化石,应为超覆关系,但当时李远图仍认为是断层。后我们又在龙溪测制了剖面,发现石炭系是较全的,二迭系宣威赤铁矿之下也是全的,有丰富的化石,是很重要的发现。在工作期间也发现了龙门山铲式断层,断层面向下断层面变缓、变平,这与后来在虹口乡的观察一致。龙门山断裂以中央断裂为界:前山至中央断裂之间应为构造泥砾混杂岩,有序的沉积岩(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都是假相,它们实际上是大的泥砾块体,只不过有些有序,有些无序而已。中央断裂至后山断裂之间为变质岩与岩浆岩的泥砾混杂岩,为大陆内碰撞带所形成的特殊地质体。

龙门山断裂带,最早形成于印支期,经燕山―喜山期强化,最后定位只距现代两万年,那时已有人类活动。现在龙门山又处于另一个活跃时期,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据相关资料说本次“5·12”大地震使珠峰升高几厘米,龙门山升高四米,左右移动四米,成都平原上升十余厘米,这是一个何等巨大的能量释放,只有经过较长时期的运动,才能达到新的平衡。

四、承担马尔康幅

1974年底,由于灌县-茂汶幅报告编写,李远图暂脱不了手,分队决定由我任分队综合组组长,处理马尔康幅的开幅工作,综合组成员还有戚铮和李彦敏。1975年进行开幅踏勘,首先将西康群重要剖面列入踏勘范围,北到甘孜罗锅梁子,重点是炉霍的如年谷,道孚的双沟,对草地群也进行了了解,使我对西康群有切实的了解和理解,它就是被动大陆边缘浅海→深海(雅江)的砂泥质沉积——浊积岩。

1978年我调入大队构造专题组,承担丹巴幅的构造研究工作,主要是对道孚一带的构造和丹巴-水子-白沙河-铜炉房-白土坎-带小构造进行研究,经过仔细观察,详细测量,我们基本查明了丹巴至白土坎一带的构造形迹特征,归纳为:丹巴复式逆冲翻卷构造,有大量素描图、路线图和描述。

1978年8月搬迁到名山水碾坝,那一天大雨倾盆,雷雨交加。

1978年罗江二区测队和名山三区测队合并为四川区调队。书记:孙占彪,队长:高永泰。我先在地质科,后调入七分队,分队长黄友智,技术负责李中海,他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同志,在他的帮助下,我认识了很多东西。

1978至1982年参加昌都幅的总结工作,参与编写《川西―藏东地区地层与古生物》一书,作者有:李中海、辜学达、杨胜凯、朱占祥、黄盛碧、吴廷漪,这是区调队出的第一本书,后获四川省科技成果三等奖。这也是我最困难的时段,1982年,女儿辜寄蓉突患骨肉瘤,如晴天霹雳,打得我几乎站不起来,好在区调队同志们的帮助,使我克服了困难,女儿的病得到了医治,后来上学又得到了队上的帮助,使她完成学业,并得到了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不能不感谢队上有关领导、同志们的关怀和帮助,当然她自己的努力是决定因素。

1982至1985年区调队与高原所、云南地质局部分人员组成金沙江―怒江―澜沧江区域地质志编写组。区调队有毛君一、辜学达、朱占祥直接参与,我收集云南西部、西藏、四川西部三叠系共约150余条剖面,了解了三叠系在中国西部的分布规模,特点,与构造的关系,写出初稿《中国西部变质三叠系》,约100万字,出版了《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区域地质志》,后也被评为四川省科技成果三等奖。

1984至1987年,按局队安排参加《四川省区域地质志》编写,任编委和地层组组长、主任工程师。地层组槽区编写人员有:辜学达、朱占祥、李朝阳、杨胜凯、肖兴铭。经过3年编写共完成初稿约50万余字,最后成稿近30万字。经踏勘、资料收集、整理使我对全川地层区划、分布特点、化石产出、存在问题有了较明确的体会和感受。通过编写该书,我深深地体会到,地质学就是一门关于地球的哲学,因此实践是最重要的手段,一切地质学说都必须得到实地的检验。该书后被评为四川省科技成果二等奖。

1988至1991年我又重新回到区调工作第一线,1988年我被评为高级工程师,1988至1989年承担茶洛-阿冬纳两幅1:50000区调工作,这两幅是局在西部开展新技术、新方法的试点,主要是组图试点,岩浆岩采用单元、超单元填图,深入进行地球化学研究,为找隐伏矿产提供了思路和方法。通过对两幅图的研究,我了解了岩石地层的含义,通过学习,把岩浆岩单元、超单元的认识深入一步,并在实践中掌握和运用了这一方法,这些都在验收中得到了肯定和赞扬,并获好评,同时对茶洛地热进行了评价和研究,并写出了报告。1990至1991年又承担了白玉地区三幅联测任务,为了培养新生力量,将图幅负责人交由范晓、周幼云、何扬担任。这三位同志工作踏实、认真、基本功扎实,爱学习。他们是能很好完成任务的,而新的任务又落到我的头上。

1992年省地矿局要求我参与全国岩石地层清理和编写《四川省岩石地层》一书,该任务分两片工作,盆地由局科研所刘啸虎同志负责,川西由我负责,组成成员有:李宗藩、胡金城、黄盛碧、李朝阳,后李朝阳同志失踪,不知去向,工作由我们四位完成,辜寄蓉完成地层数据的建库和录入等繁重工作。四年经踏勘,资料收集,综合研究和重要课题讨论,共编写出近百万字的报告,收集剖面,建档共数千条,废弃地层单位数百个。最后由辜学达为主,李宗藩参与,编写出《四川省岩石地层》约90万字,经部验收评议,被评为西南地区第一位,取得了全国第七的好成绩。该书出版后供四川的区调人员使用,均获好评。与此同时我还参加了省地矿局组织的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的踏勘、评价及报告编写,以及旺苍县旅游规划设计,这些都是抽时间挤时间完成的。

年底退休,也算画了个圆满的句号,1995年我被评为优秀高级工程师。

我退休后即投入到观赏石、矿物晶体、古生物化石的研究、评价与开发之中。1998年我为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立项,后作为第一批国家地质公园报批,进京进行答辩,后作为国家第一批地质公园而得到批准。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是作为巨型推覆构造的典型而得到确认的,我先后为中央电视台、中央科教电影制片厂、四川电视台制作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的龙门山风光片,负责编稿,现场讲解,并于1999年至2002年参与我国重要矿物晶体的特征及产地和产出状况的研究,由骆耀南总工主持,赖绍民和我等参与。

总结几十年的地质生涯,有些事总萦绕于心:1.几十年的工作中,与我相伴走来有很多好同志,记忆深刻的是一分队六组的同志们,他们与我共同奋斗了五年,完成了茂汶-灌县幅繁重的填图任务,我们工作区几乎全为无人烟区,山大,有海拔4500米以上的山峰38座,最高近海拔5000米,没有路,最险是翻越茂县石大关与较场交界的九指叉,山势笔立,人在山上只能坐着一步一步地移着走。还有木苏到后村,要翻海拔4000米以上大山三座,深切割区,又发现了木苏岩体,树密又没有路,只能顺沟行走,衣服全部被打湿,走到天黑也没有找到一个稍平的地方,只有把帐篷架在竹林上,人在底下,又没有吃的,没有水喝(因在陡崖上),后勤人员刘秀把我们的一块红糖拿出来,红糖有10厘米见方,开头大家还能下嘴,后来咬成圆球状,想分食也无法,真是遭罪。记得地质科王成祥正在小组蹲点,他对小组同志的团结和敬业的精神很佩服。还有就是当地的政府和民兵让我们难忘。我们出野外都请当地的民工,为了方便都是由当地乡村派民兵给我们背东西、带路,但由于我们工作条件、生活条件太过于艰险,民兵不愿意时,当地也指派一些地主富农家的子女来帮助工作,在后村九龙有个陈新龙,他跟我们工作了较长时间,他就是原后村土司陈伴尔甲的儿子。他们都十分能吃苦,给我们很大帮助。在我后来的工作中先后得到郝子文、骆耀南,陈茂勋,方飞龙,赵友年,李中海,黄友智,王林彰等同志的支持和帮助,我是十分感谢他们的。

2.我十分感谢我的亲人们,我是地主出身,土改后一贫如洗,都是由哥姐供我读书,他们工资也很低,但几十年如一日地供给,没有任何怨言,我必须对我的哥姐道一声感谢,他们是辜学莲、辜丹、辜学广和辜学菁,这也是我学习的动力,我在学校十分用功,在地质学院学习中以各科全优的成绩毕业。还应感谢的是我的家人,夫人黄盛碧,是我大学同班同学,她学习优良,她和她的家人没有瞧不起地主子女,从结婚起她就一直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把女儿培养得十分优秀,对工作兢兢业业,做家务勤劳认真。我的两个女儿先后获得博士学位,在各自家庭中生活幸福,这是我最大的安慰。

3.从工作始,我就十分投入、完全进入工作状态,工作认真,一丝不苟,不怕苦,不怕累。我的工作区,经队、分队各级检查都无异议,与周围小组接图:分队内与范隆清小组与何绍富小组,与二分队唐维民小组在较场一带,与杨锡重小组在黑水子木林一带,与何书成小组在黑水红岩一带都是一次接图成功。在龙门山一带解决了长期存在的地层、构造问题。在后来的编书写作过程中,也十分仔细,认真查阅资料,仔细研究对比,对前人的著述都力求认真领会,吃透,有用的、科学的结论一定用于著作之中,不断吸收新的理论并用于书中,尤其在《四川省岩石地层》一书中,打破前人观点束缚,用新的理论,新的观点,新的方法来归纳,总结提升资料,用活的方法处理死的材料,因此该书中提出了很多新的观点、看法,得到领导、同行的认可和赞赏。

终其几十年的地质生涯,没有虚度,也没有浪费青春,是为人民为祖国勤奋工作了一生。

风雨五十载

姜期常

我从原成都地质学院毕业出来,被分配到四川省地质局第二区测队。从1961年9月报到之时起至1997年退休和退休后,始终没有挪过窝。我的一生都和区调工作结下不解之缘。数十年来,先后经历过八个1:20万图幅和四个1:5万图幅,可以这样说,我这一辈子都贡献给了区调事业。区调队的兴衰成败,艰难征程,我大都亲身经历,历历在目。许许多多的人和事,萦绕在心中,一想起就心绪难平。借此庆祝建队50周年之际,让我们重温一桩桩、一件件尘封的往事,尽管是一鳞半爪,只言片语,但也可窥见区调队历史足迹的一斑。

一、缅怀战友——我的三位组长

第一位组长:关建哲

关建哲1954年毕业于重庆大学地质系,先在大渡河地质队、阿坝地质队,后在甘孜区测分队、第二区测队工作,算得上是区调队的元老级人物。1967年他调入西南交大(普地教研室)教学,2004年病逝。

1962年关和我共事于“广元幅”,他任变质岩大组组长,我在小组任搬运工。当时正处于国民经济的调整时期,国家对地质工作没有大的投入,人多项目少,单位只能养着人。一个踏勘小组有地质人员七八个,工人也有三四个,同组的有杨锡重、吴世良、胡世孝、钟加昌、季朝义等人,一路还是浩浩荡荡的。按当时执行的苏联规范,带组的必须是13级以上的技术人员,采集员也要14级的技术员担当,我只是一个实习生,只能背背篼当工人。关建哲在组内年龄较大,工作认真负责,对大家关怀备至,细致入微,人称“关啰嗦”又叫“关妈妈”。一天虽然劳累,大伙有说有笑倒也其乐融融。

第一条踏勘路线是从广元昭化出发,沿白龙江而上,穿越龙门山后山变质岩区。说是沿公路踏勘,但20世纪60年代的沙石路,比现在乡村路还不如,整天也难见一辆车。一天复一天,经三磊坝、白水、碧口、到达甘肃文县,全程近200千米,耗时十余天。路上早、晚自己开伙,地质人员得自带行李,一天下来,走得人困马乏,人人脚上都打起了血泡,尽管如此,这一路还算平安。

同类推荐
  • 飞鸟集

    飞鸟集

    《飞鸟集》是泰戈尔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杰出的诗集之一,它包括300余首清丽的小诗。白昼和黑夜、溪流和海洋、自由和背叛,都在泰戈尔的笔下合二为一,短小的语句道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引领世人探寻真理和智慧的源泉。初读这些小诗,如同在暴风雨过后的初夏清晨,推开卧室的窗户,看到一个淡泊清透的世界,一切都是那样的清新、亮丽,可是其中的韵味却很厚实,耐人寻味。
  • 世界经典民间故事全集:书生才子的故事

    世界经典民间故事全集:书生才子的故事

    我们编辑的这套《世界经典民间故事全集》包括《清官能吏的故事》、《书生才子的故事》、《农夫诙谐的故事》、《工匠谈闻的故事》、《百姓闲聊的故事》、《儿童趣事的故事》、《世俗流言的故事》、《动物王国的故事》、《万物戏说的故事》和《自然传说的故事》等10册内容,精选了古今中外各种幻想故事、动物故事、生活故事、民间寓言和民间笑话等数百则,是启迪智慧,增长知识,扩大视野的良好读物,也是青少年学习和研究民间故事的最佳版本,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收藏和陈列。
  • 鲁迅精品选

    鲁迅精品选

    鲁迅,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鲁迅的文学创作,早已成为中华民族最可珍视的思想文化经典。继承并认真学习,研究这份宝贵的精神遗产,对于不断培育、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的人文素质,必然是大有裨益的。《中国书籍文学馆·大师经典:鲁迅精品选》收录了鲁迅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小说《狂人日记》《祝福》《孔乙己》、散文集《藤野先生》以及散文诗和部分诗歌、杂文等。希望通过阅读《中国书籍文学馆·大师经典:鲁迅精品选》能帮助你更透彻地了解鲁迅,开拓阅读视野,获得智慧启迪,提高人文素养。
  • 似水年华

    似水年华

    文苑精品荟萃中外美文,辑录了一篇篇经典、精彩、有趣、有益的文字,纯粹、清新、智慧,法人深省,感人至深,充满生活情趣,宣扬理性哲思,解读平凡中的意趣与智慧。文苑精品坚持与读者同行,力求成为读者最需要、最具阅读价值、最令人感动的文章集粹。文苑精品做到真正的丰富多彩,博大精深;做到真正的深刻感动,恒久铭记!
  • 希腊神话故事(三)

    希腊神话故事(三)

    天和地诞生的时刻,大海在咆哮,汹涌的波涛拍击着海岸。鱼儿在水里嬉戏、玩耍,鸟儿在空中展翅歌唱,大地上奔跑着成群的动物,但是却缺少一个具有灵魂的、能够主宰一切的高级生物。这时,普罗米修斯降生了。这位先觉者是神祇的后裔,他的父亲是地母该亚与乌拉诺斯所生的儿子伊阿佩托斯。普罗米修斯异常聪慧,他知道天神将种子藏在了泥土中,便手捧泥土,和着河水,按照天神的模样将泥土捏成人形。待泥人捏好之后,他又从动物的灵魂中摄取出善与恶,将它们封进泥人的胸膛里。这一切完成之后,普罗米修斯请来了天神中的智慧女神雅典娜;雅典娜对普罗米修斯创造的泥人深感惊奇,她朝这些具有一半灵魂的泥人吹起了神气,使它们获得了真正的生命。
热门推荐
  • 职场博弈

    职场博弈

    本书以一个新人的视角阐述了如何做一名优秀的职员并更好地发展自己,包括工作上会遇到的各种问题:如何与同事和上司相处、如何处理与同事间的竞争关系、如何在工作中谋求发展等等,旨在帮助职场新人尽快地适应新的生活,使职场新人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做到游刃有余。
  • 幻越两度

    幻越两度

    穿越一次就够了,为什么偏偏要穿越两次,而且两次都是穿越到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但发生的故事会是一模一样的吗?这究竟是天意还是人为……
  • 总裁轻轻亲:丫头,好久不见

    总裁轻轻亲:丫头,好久不见

    目睹未婚夫背叛,她伤心欲绝,再也不敢相信爱情。但是谁知道转身,便遇到传闻中霸道多金的大boss示爱求婚。传闻中的穆大BOSS,早已有红颜知己,可是为何会对她一个小小的员工如此贴心?“睡了吗?”某总裁安慰失恋的她。“没有。”“困了就睡我,不困我陪你。”“……”某女无语,但随即却被霸道总裁强行扑倒。她真是搞不懂了:“总裁大人,您的红颜知己呢?”总裁:“不就是你吗?”且看霸道总裁如何腹黑扑倒小绵羊。十三年的执着寻找,十三年后,我绝不会放手。
  • 腹黑皇帝独宠迷糊妻

    腹黑皇帝独宠迷糊妻

    遭男友背叛,突遇车祸,却狗血穿越,这些都不说了,居然还是一个不受宠的皇后,好吧,认了,咦,皇上,你今天是不是没吃药啊,干嘛,别乱摸,他邪魅一笑“怎么,我的女人还不能碰啊”然后,就因为他,我原本平静的生活不平静了
  • 穿越之炮灰爆笑逆袭

    穿越之炮灰爆笑逆袭

    不是吧!睡个觉都能穿越?!韩歆然?这不是小说里的女配的名字吗?我穿越到了小说里了?算了,既来之则安之,抢男主什么的还没有吃喝玩乐来的痛快!
  • 遇见爱情,遇见你

    遇见爱情,遇见你

    一个是出身豪门的霸道公子哥一个是身世凄苦行走黑白两道的商业奇才一个是身负重任的名门千金一段偶然的邂逅......一段曲折的感情...一见钟情还是日久生情?如若缘份,为何错过错过再错过?若非真情,为何放手放手再放手?一眼万年,从此,生命之中不会再遇见第二个他(她)...遇见爱情,遇见你..
  • 遗山集

    遗山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重生之天降神女

    重生之天降神女

    轰隆隆——一道闪电划下,暴雨不停。呵呵,白泽,就连天,都看不过去了么。冰羽冬任由狂风暴雨席卷她瘦弱的身体。既然不信任,你又谈何爱我?真是可笑。嗜血的笑容,凌乱却不失美丽的长发,绝望的眼神,泪落,剑落,碎的,是谁的心?诅咒,祈祷。失忆神女来到宇天大陆,她将如何谱写自己的人生?“大白痴夜阑风,你放开我!你放我下来!”夜阑风一手扛着冰羽冬,一手提着她的离思剑。“不要。”当封印解开,一个个前世的记忆浮现眼前,她将如何抉择?她的一个决定,将决定他是生,或是死。“宝贝儿,你知道,你是谁吗?”夜阑风脸上划过一丝微笑。她刚要说,他的手指竖在她的唇前。“宝贝儿,你是我的——妻。”
  • 梦幻——西游风云

    梦幻——西游风云

    一切都从梦幻开始,正能量爆棚,好友组队打怪,年轻的梦想
  • 未来直播之末世求生

    未来直播之末世求生

    方劫穿越到了仅仅是几年后却已经变成末世的未来,而且身上还带着一个连接现代的神奇直播系统。于是——“大家好,我是贝尔·格里方劫。我要向你展示,怎样才能在地球最极端,最危险的时代求生。在这个末世,如果没有适当的求生技能,你甚至连一天都坚持不了。这次我的直播任务是······”从此方劫在末世与现代之间反复穿梭,穿越调查末日灾难发生的原因,在现代采取挽救行动导致重重蝴蝶效应,以拯救世界为目的的末世直播就此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