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155200000062

第62章 斯大林贴身警卫工作揭秘(2)

然而,由于工作繁忙以及战争爆发等原因,斯大林并没有每年都到外地去休假。比如1928年和1929年就一直在莫斯科工作;再如,从1937年至1946年秋天之前,斯大林也不曾到南方去休假,直到1946年的秋天才又到南方去疗养。因此,弗拉基米尔回忆所说的斯大林“每年都要到克里木或者高加索去,并且要在那里待上几个月的时间”,是不够准确的。

弗拉基米尔回忆,在斯大林前往这些地方休假时,往往会动用各方面力量,火车沿线各车站都会被关闭,所有旅客和各色人等均被驱散。沿铁路线每隔一公里就有一名“肃反”工作人员在执勤。专列的前边,通常行驶着一辆专门负责检查各方面情况的列车,车上载有大批警卫人员,另外还装载着一辆辆各色汽车;专列的后边,是一辆负责掩护工作的列车。从外表看,专列的车厢跟普通车厢没什么两样,实际上是专门订购制造的,并用装甲护板加固了,只有车顶没有给予保护,这给警卫人员制造了不少麻烦:每当列车经过一座座桥梁时,警卫人员就会特别注意,生怕哪里会抛下一枚炸弹。

斯大林外出,自然会有一些政府要员随行,不算这些政府要员的贴身警卫,仅斯大林的卫队就有2/3的警卫人员随行护卫。通常,弗拉基米尔所在的“九人小组”身穿制服,其余警卫人员则穿便装,武器放在小提琴盒里,弗拉基米尔觉得这一幕非常滑稽可笑——苏联政府原来是由一些音乐爱好者组成的。

斯大林喜欢在里察湖(又称大里察湖,位于阿布哈兹自治共和国境内,属山区气候疗养区之一)附近安排野餐,排场具有纯东方式的奢华:从别处运来精美而昂贵的餐具,还有味道美极了的珍稀葡萄酒,在篝火上烤全羊,烹煮刚刚钓上来的鳟鱼和鲑鱼。这种场面见多了后,弗拉基米尔便觉得有关斯大林个人生活比较俭朴的议论和说法,都不过是杜撰的神话而已。如此酣畅地欢宴三四天,却苦了那帮安保人员,用弗拉基米尔的话来说,就是“只有我们快活不起来”。

过去,有关斯大林喝酒的情况,曾有过不同的传说。有说斯大林滴酒不沾的,有说斯大林酗酒很厉害的。弗拉基米尔则回忆说:“斯大林本人饮酒并不多,基本上是喝格鲁吉亚的纯葡萄汁酒,却常常把共同进餐者灌得酩酊大醉。有一次,这类聚餐差点没让斯大林的贴身警卫们遭一次大难。斯大林和他的亲信们突发奇想要乘船出去兜风,一行人坐到罗马尼亚国王米哈伊尔赠送给斯大林的‘里翁’号内燃机船上,却没有带警卫人员随行。我们不得不用一些旧的、行驶速度较慢的‘海上猎人’赶上他们。那天起了风暴,很快斯大林的船就从我们的视野里消失了。说实话,有那么一刻,我甚至以为我们无法活着熬到岸上了:躺着起不来的不仅仅是我们,而且包括我们的头儿——暴风雨是那样地暴烈。我不由自主地产生了种种忧虑:万一‘里翁’号出点什么事,我们的命运将会怎样。所幸的是,一切都平安过去了。”

赫鲁晓夫在其回忆录中也曾描述过斯大林确实喜欢把与他一道进餐的人灌醉。匈牙利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拉科西到高加索疗养时,就曾被斯大林灌醉:“有一次,斯大林把我们叫到一起,说:‘拉科西到高加索疗养来了。’拉科西是头一次到那里。‘他打电话,要求到我这儿来。’我们都默不做声。‘应该让他来。’于是给拉科西去了电话……拉科西来了。他也参加了一场场狂饮的酒宴。有一次他喝得有点醉了,说道:‘请听我说,你们怎么干这种事情?这可是酗酒呀!’他的话可谓一针见血。我们本身也心知肚明,但又总是为自己开脱:我们是‘牺牲品’。然而他的话终究冒犯了我们,贝利亚便告诉斯大林:‘拉科西说,我们是在酗酒。’斯大林回答:‘好吧,咱们就瞧瞧。’大家入席后,他就开始给拉科西灌酒,硬让他喝了两瓶还是三瓶香槟酒和另一种酒。我担心拉科西受不了,会马上送命的。不,结果他缓过来了。”赫鲁晓夫在回忆录中多处将斯大林描绘成一个“酗酒者”,而弗拉基米尔则回忆说“斯大林本人饮酒并不多”,这是怎么回事呢?极有可能是随着年岁的增大、健康状况日渐走下坡路,遵照医嘱,原本善饮的斯大林对饮酒也有所节制了。

弗拉基米尔认为,当时采取特别防卫措施是很自然的,斯大林的贴身警卫们一直被培训如何辨识企图加害斯大林的形形色色的“破坏小组”,进而营造了一种怀疑和“间谍恐怖症”的气氛。贝利亚为这种气氛的营造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正是他时不时地出现在斯大林的别墅,组织各种检查,并下达一个个指示,结果使本可以正常开展的防卫措施竟演化到了荒谬绝伦的地步。比如,在大剧院召开重大会议时,除了在会场周围、各出入口及后台布置了警卫人员外,会议大厅里也聚集了很多安全机关工作人员:每三名应邀参会者,都会有一名特工人员去“照料”。

这类情况也发生在举行政府宴会的时候,斯大林的贴身警卫受命装扮成来宾或者侍者,因此常常闹出不愉快的事情。一次,为庆祝斯大林七十大寿,在克里姆林宫举行盛大宴会,米沙克洛波夫少校装扮成“侍者”负责开启香槟酒,可他从未干过这活,结果一不小心将邮电部部长夫人从头到脚浇湿了。

不当班的时候,“九人小组”都干些什么呢?弗拉基米尔回忆说,他们主要搞各种训练。他们有一流的运动教练,每天都训练他们,除了各种体能锻炼外,很多时间都花在格斗、磨练使用刀剑等冷兵器的技能上。当然还有射击训练,他们当中没有射击差的,都能单手射击、双手射击、黑暗中出枪射击,并且公开携带武器:冲锋枪、纳甘式转轮手枪、柯尔特式手枪及长长的挪威刀。值勤间歇,许多贴身警卫喜欢练习保加利亚十字绣花纹刺绣,这是一个非常滑稽的爱好。试想,一群肩膀很宽、身穿军装的大男人坐在桌旁飞针走线,就好像一群大姑娘似的,这一幕也许很有趣。贴身警卫们还阅读过不少书,不过不是斯大林的《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而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如狄更斯、巴尔扎克、福楼拜、司汤达、屠格涅夫等人的作品。弗拉基米尔认为,贴身警卫们之所以读这些文学作品,是因为这“是对战争、鲜血、污秽的一种反应”,他们“非常渴望某种善良而美好的东西,并且大家都互相看齐”。

即便是现在,弗拉基米尔也认为“九人小组”是好样的,虽然他们军衔不一,从中尉到上校都有,一些人曾经历过战争,另一些人早在战前时期就开始在斯大林的私人卫队里服役,但大家都不在意军衔级别,彼此的关系比较友好。不过,弗拉基米尔也觉得,在他们中间,没有今天的电视里所描绘的“超人”,并且他也不相信世上有什么“超人”存在。“九人小组”的卫士都很年轻,都不超过40岁,文化程度不高,最高的也就是曾上过军官学校。甚至他们的领导人——差不多从国内战争时期就跟斯大林在一起的弗拉西克中将也不曾接受过高等教育。似乎当时有一种看法,认为学历会降低贴身警卫的作战能力,削弱对“领袖”的忠诚。

弗拉基米尔觉得,虽然他们随时准备挺身而出为“领袖”献出生命、用自己的身体替“领袖”挡子弹,“领袖”本人却显然不拿贴身警卫当人看。他们被禁止跟斯大林交谈,甚至被要求立下字据:不会因私人事情去打搅斯大林。可实际上,他们有的是需要请求给予解决的事情:他们当中的很多人都生活得相当艰难,跟普通陆军军官没什么区别。贴身警卫们对“领袖”的忠诚程度一直受到严密注视和监督,工作之外的一切交往和联系,他们的所有熟人和朋友都受到检查或监视。弗拉基米尔的母亲是列宁格勒的一名女裁缝,早在1939年时曾为芬兰领事馆的领事夫人缝制过一条裙子,到1945年弗拉基米尔被吸收进“九人小组”时,他的母亲还被召到一处“大房子”里,被要求对缝制裙子一事作出解释。当然,贴身警卫们还被严禁向任何人透露他们在何处服役。

尽管斯大林的贴身警卫因为工作之便认识了很多在当时掌握大权和实权的人,但他们却不曾想过要利用这一点。用弗拉基米尔的话来说就是:“当时,脑子里不曾想到过这一点。也许,时代是另一种时代,我们又是不一样的人。总统卫队中冒出一个杜马代表,这在现在是可能的,而在当时则是完全荒谬的。何况,我们是‘活着的盾牌’(贴身警卫的主要任务是掩护受护卫‘对象’,而绝不是先去歼灭袭击者),此外,我们还是某些秘密的承载者……对于那些渴望在权力结构中站稳脚跟的人来说,我们是一种潜在的危险,因为他们不需要曾见证他们在斯大林跟前竭尽阿谀奉承、卑躬屈膝之能事的人。”

斯大林去世一年后,他生前的贴身警卫们就被打发退役。弗拉基米尔没有可能留在莫斯科,被打发到马加丹州工作。他的一个铁杆哥们——也是“九人小组”成员之一,因为忍受不了当时的境遇开枪自杀了。大约过了20年时间,社会上又兴起了“斯大林热”,有人建议他再回到机关里效力,他拒绝了,因为他已经不信任什么机关了,“而没有信任,要在这类机构里效力是不可能的”。

上述弗拉基米尔·瓦西里耶夫多年的断断续续的回忆,被他的儿子安德烈·瓦西里耶夫整理成文,发表在俄罗斯《绝密报》2011年第7期上。

(《同舟共进》2011年第10期)

同类推荐
  • 中华名句智慧金典

    中华名句智慧金典

    本书所选名言涉及人们生活、学习、做人、处世的各个方面,除了本身具有的艺术价值外,大多数还具有劝世的功能。有的饱含人生哲理,读之能启人心智;有的慷慨陈词,忧国忧民,读之令人振奋;有的循循善诱,借物言志,读之令人顿悟;有的文字优美,意境雅致,读之如沛春风……
  • 中卫年鉴(2014)

    中卫年鉴(2014)

    这本书内容详细、文字易懂、通过阅读,将带给读者不一样的体验。
  • 周立波评说:周立波研究与文化繁荣学术研讨会文集

    周立波评说:周立波研究与文化繁荣学术研讨会文集

    作为一位文学教育家,周立波在文艺教育战线上是革命文学新人的良师,是从延安走向全国的大批青年革命文艺战士的辛勤培育者之一,是包括著名诗人贺敬之在内的延安鲁艺同学们永久怀念的授业之师,是学识渊博、深谙艺术真谛的马克思主义文学教育家。正是在周立波同志的帮助与带动下,上世纪60年代初,湖南文坛群星灿烂,佳作连连,出现了新中国文学流派——“茶子花派”享誉一时,至今绵延不绝。周立波由此被誉为当代湖南文学之父!
  • 突围中的农村

    突围中的农村

    摆在读者面前的是—部引人入胜的书。它呈现的事实,它引发的思考,它展示的人格,都是一般书所难以具备的,并形成了其独特的魅力。逐字逐句的阅读打动了我,也相信会打动你。这部书对问题的感受为常书所不及……这部书对问题的思考为常书所不及……这部书作者的人格魅力为常人所不及……这本《突围中的农村》(李桂平编写)展现的事实,所引发的思考的价值可能远远超过那些尽管精细却似曾相识、千人一面的著作。相信你可以读后收益不少。
  • 敦煌阳关玉门关论文选萃

    敦煌阳关玉门关论文选萃

    从选文可见,敦煌、阳关、玉门关、汉长城及丝绸之路方面的研究,六十多年 来持续不衰而后来弥盛;成果踵出,卓见纷呈。既标示了研究者之踊跃以赴,亦 呈现出收获之迭积累新。敦煌、阳关、玉门关及丝路通流之盛,去今千年以远, 昔时故迹,或隐或没;古人亲见,今多茫然,故后人事须探求。而见仁见智,难免 歧异,是以所百颇有异同。
热门推荐
  • 我是杨点点,我想活的与别人一样

    我是杨点点,我想活的与别人一样

    一个叫杨点点的,她拥有着与别人不一样的人生
  • 异界逍遥邪少

    异界逍遥邪少

    混沌初开神龙戒,逍遥傲世三界外!上官逍遥得华夏上古神物神龙戒,遭同门窥视逼其自爆,灵魂携带神龙戒穿越到了一个充满魔法斗气的大陆,看上官逍遥如何逍遥异世,傲视群雄!
  • 坏蛋是怎么变成的

    坏蛋是怎么变成的

    年少轻狂的岁月最让人怀念……早早辍学的我,过早的进入到了这个社会,青春的热血,兄弟的情义,懵懂的恋情,在莽撞与理智之中,我在成长。
  • 花样女生

    花样女生

    据说这口学校里有N+N只帅男,也许真的是吧,可这关她什么事啊?她又不是为了捉他们才考进来的……\r轻松,幽默,浪漫,感动,曲折的校园故事。
  • 三教传人

    三教传人

    古练气士,妖怪,魔族,在九州神土之间自上古流传的恩怨情仇。。。。。。
  • 多雨转晴

    多雨转晴

    这些年的感触,整理了出来,虽然很少,但这是我的生活。
  • 呆萌小甜心:小青梅,本少要定你

    呆萌小甜心:小青梅,本少要定你

    14年后,落莜莜和沐凌峰再次见面,她却不小心弄断了他的一条很珍贵的项链,“你说吧,现在该怎么办?”沐凌峰抱着胸,带有一点愤怒的对落莜莜说到。“能怎么办啊!我赔给你啊!”从此,落莜莜一直被沐凌峰欺负,但同时又被他保护着。从那以后,落莜莜一直被全校的女生误会和沐凌峰有这不清不楚的关系,所以一直被大家欺负。“沐凌峰,我受够了,我要离开这里,我不会再被大家欺负了。”“我不让你走,丫头,本少爷要定你了。”“你混蛋……”“嗯?我还有更混蛋的呢?你要不要试试看?”说着就吻住了这张喋喋不休的小嘴。“唔……沐……沐凌峰,你放开我啊!”“我不放!”
  • TFboys的夏恋

    TFboys的夏恋

    天真无邪的林黎茵,喜欢上了tfboys,也遇到了他们,可是却悄悄然的发生了爱情,她和他们的遇见就像埋下的恶果,多年以后也难以忘记,林黎茵说:TFBOYS等我……20岁我定来找你们,因为我们是永远的朋友,永远的好朋友……
  • 神的刽子手

    神的刽子手

    “神,博爱天下,普渡丛生。我只是他们的刽子手,为他们打工而已!”——张杨说。
  • 白发的她

    白发的她

    “不要,不要碰我,我不要变成你们!!”一场车祸,一名白发女子,让她变成了金木小天使的同类。左边琥珀色的眸子瞬间转化成黑色中有着独特的红色然后一个呼吸后变回原样,整个变化过程被君倪看了个透!鲜血四溅,捏碎她的肠道,挖出她的眼珠!醒来之后精神崩溃!雪白的脖颈,嫩滑的肌肤,看起来就像世间最美味的食物,恨不得现在马上扑上去狠狠的嚼碎她!姐姐的试探,一股难闻的味道涌入君妍味觉,堪比作为人吃下了人体外的烂泥参杂着脑浆一般恶心。光是把它放在嘴里,就感觉腹部正翻江倒海!“我该怎么办,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