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朱元璋在朝上没说,原来李文忠辞世后他的思虑越发沉重起来。恰在这时,夜里就作了一梦,梦见一轮红日从北方升起,光耀夺目,令人惊诧。醒来后暗自寻思,北元近年声息不振,一时难以东山再起,除此之外,能应日月之兆的,除非经天纬地之才。想来想去,忽然想到那位多年经营北疆的大将军身上。这样一来,使朱元璋辗转反侧,彻夜难眠。
屈指算来,开国功臣中战功卓著、位高爵显的武将,常遇春、邓愈先已亡逝,如今文忠又故去,洪武三年封为列公的,只剩下徐达和冯国胜二人。冯国胜作了多年帐前亲军都指挥使,还稍稍放心,唯有这位大将军,开国前便命他统领众将,号令全军,这许多年又命他经营北疆,权威过重,纵然其与自己少年相识,有布衣之交,常道同艰难易,共富贵难,谁又能保他始终如一。想着梦里的情景,不由得疑忌丛生,于是才命蓝玉急赴山海卫宣徐达还朝,命闻旨上马,不许拖延。
这时的徐达正在山海卫修筑关隘。原来,当年的北元大将纳哈出在辽河附近屯有重兵,经常南下骚扰明朝边民。徐达为确保长治久安,在东北进中原的必经之路――燕山与渤海之间修筑“山海关”,从此才有了“天下第一关”的形胜。如今山海关城上雕塑的历代镇关名将,因徐达乃开山之祖,故位列第一,这自然是后话。
徐达在山海关接了朝廷的圣旨,心中一震,忙问:
“朝里出了什么大事?”
蓝玉在徐达面前原是一员末将,只因这次衔旨前来,身份不同而已,还是连忙回道:“其中的缘故,末将也不清楚。”
徐达素来对朝廷恭敬非常,既已接旨,当下向蓝玉移交了印信,立即上马登程。一路上心里纳闷,晓行夜宿,快马加鞭,这天午前到了京城,没进自己家门,先驱马来到宫外候旨。此时,朱元璋刚下早朝,听说徐达到了,暗想,倒来得快。便命引进便殿。
当风尘仆仆的徐达跪在面前时,朱元璋那颗悬了多日的心才蓦地放了下来,兀自却又产生了多此一举的念头。待徐达施过三跪九叩大礼,朱元璋亲切地赐了座位,抚慰道:
“大将军一路辛苦。”
徐达欠身坐下,谢过万岁,忙问:“陛下十万火急宣臣来朝,不知有何驱遣?”
朱元璋见徐达这样重视,只得说:“开国以来,大将军长年镇守边疆,辛勤劳苦,朕忽于心不忍,这才降旨召回朝来。”
徐达咯噔一下,原来并没有要紧的事情。虽然有些失望,一想到圣上对自己如此关怀,忙又离座谢恩。待徐达还座,朱元璋关切地问道:“徐兄小朕三岁,如今也已年过五旬,近来身体可好?”
徐达忙欠身谢道:“蒙陛下关怀,臣筋骨尚强。”
朱元璋道:“此次宣卿来朝,还有一层缘故,就是文忠过世以后,朕痛悼不已,忽念及徐兄年纪渐长,因此日夜悬望。”
徐达感恩不尽,奏道:“臣从邸报上看到曹国公甍逝,痛惜非常,万没想到曹国公正当盛年,却遭此不测。”
朱元璋道:“朕先时倚重的人,先有常遇春、邓愈英年早逝,谁知文忠又天夺其命,令朕失望,今后徐兄还需代朕多多关照军中之事。”
徐达见圣上这般器重,自然深信不疑。沉思了片刻,立刻奏道:“臣观史籍,见历朝历代,国家边患无不来自北方,如今北元虽已逃遁,然而其残余尚在。云南既已收入版图,国家应多在北疆筑关修城,才能确保我朝长治久安。”
朱元璋点头,但见徐达这样关心,不免说道:“北疆苦寒,常年在那里驻守,朕恐诸将心有怨言。”
徐达忠心耿耿,以为朱元璋仁慈不忍,当下慨然请缨:“陛下待臣恩重如山,臣愿继领此职。”
朱元璋见徐达又是这般热心,心里疑惑,道:“大将军年纪渐长,朕不忍连年劳动。”
徐达双拳攥起,展展手臂,奏道:“臣年虽老,筋骨尚健,陛下放心。”
见徐达言语铿锵,落地有声,仍像当年率军横扫天下时那样一身勇武,朱元璋心里一抖,也不回答,直盯了徐达半晌,忽无端说道:“大将军一路鞍马劳顿,先回府歇息去吧。”
徐达见圣上眼神异样,又忽然说了句没头没脑的话,愣了片刻,只得谢恩出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