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069200000005

第5章 电视走入北京人的生活(3)

赵忠祥是我国第一位电视男播音员,他1960年2月12日走进北京电视台大门时,刚满18岁。这一年的2月16日到4月18日,他正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实习,突然接到回台的调令。4月22日,他接到一项新的任务,当天新办公地点启用,沈力在新演播室播音,他被指定在老演播室做“备份”,万一新演播室出现技术或电路故障,图像就会切换到老演播室,由他顶替上去。

那天傍晚,赵忠祥手里也拿着一份和沈力手中一模一样的稿件,并且早已把稿件背熟了。当时,他虽然也在镜头前,却丝毫不紧张。

因为他和其他值班人员一样,认为新演播室不会出问题,根本用不上他们。

晚7时,电视播出开始了。开始曲奏响,标识播出,随后沈力出现在屏幕上开始播音。可是突然间,只见荧屏上一阵雪花纷飞,黑白道乱滚,沈力的图像消失了。赵忠祥大吃一惊,正在想着是谁这么讨厌,挡在画面上,还侧着头不知在干什么,可是不到两秒钟,他突然醒悟到,那图像不是别人,正是自己的侧面。他立刻转向镜头,开始学着沈力的样子开口道:“各位观众……”话还没说两句,突然间摄像机上的红灯熄灭了,他侧身看看监视器,沈力又笑容可掬地播音了,一切又归于平静和正常,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过。这就是赵忠祥第一次出镜,来得突然去得迅速,就露了一小会儿,还是个侧脸。

赵忠祥正式播音后,他举止沉稳大方,嗓音浑厚悦耳,很快获得了电视观众的肯定。当时,北京电视台的设备很简陋,没有录像机和同步录音机,一切都要靠人力,靠手工,节目也只能直播。每天下午开始对画面,赵忠祥和音乐编辑都要钻到一个小放映间去放映事先编好的影片,配解说词和音乐。赵忠祥要一面看镜头,一面念稿子,要把解说词一段一段地对到镜头的解说点上。每天晚上7点钟,全体播放人员都必须准时到位,编辑要与放映员配合,以最快的速度准确地装好胶片,时间一到立即启动开关。当时的画面要先用放映机投放到银幕上,再用摄像机摄取,播放出去;在画面播放出去的同时,音乐编辑要把事先准备好的音乐效果同步放出去;播音员则在播音室,看着画面配解说词,各个环节必须有条不紊,一点儿差错也不能出。

年轻时期的赵忠祥练播音基本功非常刻苦,他日复一日地背稿,强化自己的记忆力,很快胜任了工作。1960年10月1日国庆节,沈力和赵忠祥承担了天安门广场国庆阅兵和群众游行的播音工作,取得了成功。

吕大渝,少年时因气质好、容貌美,获得向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以及外国元首敬献鲜花的殊荣。10岁那年,她参加了电影《祖国的花朵》的拍摄,片中插曲《让我们荡起双桨》一直传唱至今。

1960年,16岁的吕大渝在众多的候选人中脱颖而出,叩开了北京电视台的大门,与沈力、赵忠祥一起成为我国第一代电视播音员。

1970年以后,北京电视台又调入刘佳、李娟、邢质斌,电视播音员增加到6人,播音力量进一步得到了加强。

六、电视机对大多北京人来说是稀罕物

1958年5月,北京电视台试播时,北京只有50台左右电视机,数量很少。当年,我国从前苏联进口了一批“红宝石牌”和“纪录牌”

电视机,以分期付款的方式投放市场。1959年9月底,国营天津无线电厂仿照前苏联的“旗帜牌”电视机,生产了最早的一批“北京牌”

电视机。1960年,上海开始生产主要以进口零件组装的“上海牌”电视机。国产电视机主要以手工生产为主,数量有限,不能满足北京市民的要求。

五六十年代,手表、缝纫机、自行车是北京人心目中的“三大件”,电视机在北京和全国都属于奢侈品和稀罕物儿。据记载,到1961年,全国的电视机才突破1万台,北京最多也不过几千台。除了产量少外,当时电视生产还没有完全实现国产化,关键的部件要靠国外进口,因此价格偏高,买一台进口电视机至少要1000多元,而一台国产14英寸电视机也要700多元,这对当时北京大多数月收入只有100元左右的普通家庭而言,除去吃喝零用,根本买不起电视机。人们即便买得起,也未必用得起,这些电子管的电视机,耗电量大得惊人,电费高让人难以承受。所以,有条件的人在工厂、机关、学校、部队集体收看电视节目;没条件的、看不到电视的,人数也不少。

当时,在北京还一度出现过一种买票看电视的场所。电影院的电影票一角五分钱一张,这种场所的电视票只要五分钱,可以从电视节目开始看到结束,很有竞争优势。买票看电视的人一般都是把电视当成了娱乐工具,他们主要是奔“正片”而来,目的是观看节目中压轴的故事片或戏剧转播。

尽管如此,北京的电视观众都看得津津有味。那时,谁家要是有台电视机,晚上窗户外边准趴着不少大人、小孩往里边观看。遇到这种情况,主人热情点的都会打开门,请大家进屋看电视。开始时,街坊邻居还有点不好意思,时间长了,每晚不请自来,堂而皇之地进门找座,就像走进电影院一样,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找主人聊天来的,实际上是奔电视来的。

在一些工厂、机关、学校、部队,电视通常都摆放在餐厅、礼堂、会议室、大厅等比较宽敞的地方,一般都做个电视柜,平常用锁锁起来,钥匙由专人保管,电视机由专人操控。每天傍晚有些家属和小朋友,早早地就跑到电视机前占座去。五六十年代北京只有一个电视频道,因此,电视机打开能从头看到尾,不用担心大伙因换频道发生争执。当时,有不少人把电视称为“小电影”,看电视也不习惯亮着灯看,还像在电影院里一样,黑着灯才看得舒服。观看中,如果有人打开房间里的电灯找人或找东西,就会受到观众的大声呵斥:“嘿!

把灯关上,积点德好不好!”

称电视为“小电影”,还因为早期电视节目中,电视台自办节目较少,除了播出少量新闻和纪录片外,主要播出戏剧和电影。这些影片在电视中经常重播,人们仍然百看不厌,遇到一些激动人心的场面,如解放军开始反攻了,或坏人被打得逃跑,有些小观众也像在电影院里一样,兴奋地鼓起掌来。

五六十年代,观众最爱看的电视节目有国际新闻、纪录片、电影片和体育节目。电视播出的巨大成功应该首推1961年4月,北京电视台对第二十六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的转播。在那段日子里,每到傍晚北京的每台电视机前都围得里三层、外三层,水泄不通。有些单位干脆把电视机抬到院子里或操场上观看。人们的双眼随着银球转动,心随着银球跳动,电视把人们的心凝聚在一起了。

七、寻求突破——制作第一部直播电视剧

初创时期,北京电视台自拍节目很少,电视播出主要靠电影和戏剧支撑。这时,作为北京电视台实验台筹备处副主任的胡旭,凭借自己搞过戏剧、电影,又干过10年广播的经历,突发奇想:可不可以尝试利用电视的手段,创作一种像舞台剧那样的表演,像电影那样分切和组接镜头,又像广播那样传播出去的戏剧形式呢?在这种创作冲动和朴实大胆想法的驱动下,他和导演梅芊经过艰苦努力,终于在1958年6月15日,即北京电视台试播后的一个半月后,直播了我国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

这部电视剧诞生在北京电视台高不过3米,面积仅有60平方米的演播室里。该剧是由陈庚根据许可的同名短篇小说改编的,曾经在广播电台播出,在舞台上演出过。

《一口菜饼子》有父亲、母亲、姐姐、妹妹(分童年和成年)四个角色,由五个演员扮演。全剧共三场戏、两个景,播出过两次。

1958年6月,第一次播出在广播大楼西侧四楼的一间小演播室,使用两台摄像机;第二次播出是1960年,在新建的600平方米演播室,用三台摄像机。由于当时没有录像设备,两次播出都是直接播出,没有留下录像片,因而这时期的电视剧被称为“直播电视剧”。

这个剧直播时,采取第一人称的串讲方式贯穿全剧。剧中的姐姐,即是角色的扮演者,又是串讲人。这种由串讲人引导观众进入剧情的形式在当时的苏联、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等国的电视剧中很盛行,被认为是一种播出效果比较好的形式。

第一次直播这部电视剧时,好似一场高度紧张的“多兵种联合作战”。在60平方米的演播室里搭了两个小景,架上几台照明灯,竖起了“吊杆”话筒架,再加上两台没有变焦镜头的、笨重的摄像机,拍近景时,要把摄像机推到演员面前;拍全景时,又将摄像机移到离演区较远处。一场戏拍完,折腾得摄像师大汗淋漓。同时,该剧采取现场录音,场内不准出一点杂音。只要导演一按播出电钮,指示灯一亮,拥挤狭小的演播室马上行动起来,演出的、拍摄的、录音的、拉线的各司其职,既紧张,又有秩序。拍摄的图像信号和伴音信号被传送到导演控制室。导演在控制台上,眼睛盯着几台监视器上的图像,耳朵听着话筒传来的伴音信号,按照镜头本,指挥图像的组接,连续播映出去。

继《一口菜饼子》之后,北京电视台又直播了电视剧《党救活了他》。这部电视剧是根据1958年9月3日,报纸上报道的上海钢铁厂优秀工人邱财康,因抢救国家财产被严重烧伤,上海广慈医院的医护人员奇迹般地挽救了邱财康生命的事迹创作的。该剧连夜投入紧张排练,从选题到正式播出,只花了30小时左右,第二天就和观众见面了。这部戏的播出,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反响。

从1960年到1966年3月,电视剧仍然采取直播方式。在题材上,力求对社会生活进行较广泛的开拓;在思想内容的深度上,作了积极的探索和努力。例如,根据柯岩同名独幕话剧改编的电视剧《相亲记》,是一部歌颂新社会、歌颂服务行业新面貌的喜剧。这部电视剧播出后,对服务行业的工作人员影响很大,当时的北京市委书记处书记、副市长万里,号召首都的服务员认真收看这部电视剧。田汉带领戏剧家协会的有关同志到电视台开座谈会,称赞电视剧是“文艺的轻骑兵”。

直播电视剧《一口菜饼子》后,导演胡旭在回忆中这样概括电视剧的诞生:

几乎与中国电视诞生的同时,电视剧就以它独特的形式第一次出现在电视屏幕上,可以说电视剧是伴随着电视的出现“应运而生”的一种戏剧艺术,它的形成和发展是必然而非偶然,我敢断言,如果我们不搞,过不了多久,肯定有人会搞,如果第一个电视剧不是《一口菜饼子》,也一定会有个什么别的戏成为第一部电视剧。

同类推荐
  • 政府应对境外媒体策略研究

    政府应对境外媒体策略研究

    政府与新闻传媒之间的关系,越来越成为政府“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主动运用传媒提高政府部门执政形象、引导舆论的“新闻执政”理念不仅是西方现代政府的共识,同时也是我国各级政府努力的方向。本书介绍了境外主流媒体、驻华新闻机构及其涉华报道的主要特点,在分析典型案例的基础上,提出了当前我国各级政府应对境外媒体的各种策略。适读对象:各级政府对外宣传管理人员,国际关系、新闻传播等相关专业研究人员及广大师生。
  •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问题研究》力图通过对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关争论内容的全面收集,并在对相关材料进行整理的基础上,对争论展开全面的审视和反思,以尝试弥补相关研究的这一缺失。
  • 人性的“新大陆”

    人性的“新大陆”

    人性问题在中国的战国时期,就有很多先哲展开争论。在西方,公元前三百多年,古希腊哲学家波,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就论述过有关人性问题。
  • 哲言智语

    哲言智语

    《哲言智语》主要介绍了知识是人类进步的源泉、成功之路在自己脚下、态度决定一切、没有朋友的人将一无所有等内容。《哲言智语》由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 慕课与翻转课堂导论

    慕课与翻转课堂导论

    《慕课与翻转课堂导论》是一部以“慕课”和“翻转课堂”为主题的探讨与互联网时代相适应的新的教学理论与实践的著作。所谓“慕课(MOOCs)”,是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的英文首字母缩写的中文音译”,意为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所谓“翻转课程”,英文为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是一种反常规的教学模式。
热门推荐
  • 谁是谁的影子

    谁是谁的影子

    两个完全没有任何关系的人,为什么会接触彼此的生活?互换身份,你遇到过吗?我就是我,不管你们怎么反驳,这都是无法毁灭的事实————————————————————云茜汐我是谁?你又是谁?我为什么会是你?换句话说,你为什么又是我?
  • 漫威之邪恶力量

    漫威之邪恶力量

    奇异的世界,漫威的钢铁侠,蜘蛛侠,绿巨人,变种人…DC的超人,蝙蝠侠,小丑…甚至还有电影中的各类主角,齐聚一堂。然而主角并没有鸟他们,而是跟着上帝,恶魔,鬼魂,异神,猎魔人等等或正义,或邪恶的力量在这片科技的天空下,打着交道。费尽心机,用尽手段,都是为了完成穿越之前,自己所继承的力量与责任。背负着永生的荣耀让血族在这片天空下崛起!灭霸:“你说好的只在地球上混,不来外星呢?”吞星:“林…我肚子饿了,这颗星球咱们一人一半好不好。”
  • 欲穷其天

    欲穷其天

    三千大道,万法无双。欲穷其天理,剑指巅峰。百舸争流,问谁人风骚独领?千帆竞技,看何人登临天下!且看我们的主人公如何直上青云,斗仙佛神魔,求长生之道。
  • 另类痞女:下一世你会幸福

    另类痞女:下一世你会幸福

    我性格内向,淡漠。这是与洛依完全相反的。她胆大,随性,是个十足的痞女。她是我的姐姐,一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姐姐。大一那年洛依恋爱了,对方是大二一位优秀的学长。我经常装作不经意间问她和学长的事,她也总是一句“挺好的”回答我,我总觉得她心里有事,我却也没主动问过她。只到一年后……我站在墓碑前,沙哑着声音:“洛依,下一世你会幸福。”
  • 梦天阙

    梦天阙

    太古纪元,鸿蒙之末。天阙之宫,傲视九天。封神演义,惘为证天。八方至尊,各显神通。天阙之路,万骨跌足。九九深渊,谁能夺天?少年紫宸,在偶然的一次机会做梦进入登天阙,从此展开不一样的夺天人生。ps:2015玄幻神作
  • 异界迷障

    异界迷障

    林刚在参与“通古斯行动”后,遭受兄弟与妻子的背叛,心灰意冷下参与了某神秘组织的人体实验,却意外穿梭至异世界重生。在成长和修炼途中竟发现异世界与地球古史有所渊源,深入探索时又迷障重重。异世界与地球究竟有何联系?这之间又隐藏了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
  • 莱城

    莱城

    在这片大陆上,有着法师,坦克,机甲,战士,治愈师等五大主流职业,还有众多的小流职业。众多学院林立于这片大陆上,相互斗争。在这片大陆上,还存在着一个神秘且强大的组织,还有一个独立出任何一个国家之外的莱城。小小的南风究竟会在这片大陆迸发什么样的光彩呢?(职业等级一级子士二级大子士三级子师四级领主五级无悔六级无水车师七级三逆战王八级无极帝皇九级最强王座十级封神)
  • 星之约

    星之约

    “你瞧,那片流星雨。每划过一颗流星就会有人许一个心愿。““那我们也许一个心愿好不好!”“我愿我们今生今世,永生永世在一起。”时光荏苒,他们早已不再是当年的他们。不管你在哪里,这个约定依然在星空下等着你。
  • 奈何重言,情亦浅

    奈何重言,情亦浅

    这一刻,终于意识到了什么,却也无可奈何,也许自己生来薄情。(简介无能)
  • 花木鸟兽集类

    花木鸟兽集类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