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021100000034

第34章 在华为最后的日子(1)

华为的危机

自1998年之后,华为声名鹊起,尤其《华为基本法》发布后,一夜之间人们突然发现“巨大中华”中的老四——远在深圳的华为,才是一个有追求有特色的企业,是代表中国通讯业的真正旗手。自此,很多企业、各级政府领导纷纷到华为参观、学习、考察。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中央政治局的七名常委全部到过华为。

我参加接待过朱镕基总理,还代表公司亲自接待过俄罗斯副总理,以及陪同俄副总理到华为访问的总装备部部长、后来的国防部长曹刚川上将。

在这些赞誉声中,在一片耀眼的光环之下,任正非是冷静的,他知道这都是表面的繁华,最多有助于企业被认知,他的大脑没有像一般的企业家那样得意忘形,大功告成。他想得更远,看得也更远。在他的词典里,看到的永远是企业的危机。

2000年春节刚过,任正非就召开了一次大型干部会议,并作了长篇讲话,提出“2001年度十大管理要点”。整理之后的文字长达两万多字,通过网络广泛传播,这就是业界闻名的《华为的冬天》。

这篇文章点出了中国IT业面临的危机,也体现了一个蒸蒸日上的大企业(2000年华为的销售额达到220亿元,比上年增长100亿,利润26亿,在全国电子百强中占据首位)的冷静反思。

我见到过的企业领导人,头脑发热的居多,不知天高地厚的较多。能像任正非这样无论在多大的成绩面前,始终能冷静地、清醒地、理智地看待形势、看待自己,不断地高喊“狼来了”,少之又少。因此,当一个如日中天的企业领导人(当然他必须是人们不可忽视的人物)突然站出来高声疾呼“华为的冬天到了”的时候,仿佛惊雷炸顶。

早在1998年,我写过一篇《华为的危机》。这篇文章也是针对华为的,只不过角度不同:

一个企业随时思考自己的危机在哪里,是清醒而理智的表现,但思考也有自我思考和请人诊断两种,二者结合起来也许更有效。自我思考的弊处在于“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请人诊断,从“旁观者清”

的角度加以审视,常能收到较好的效果。日本企业常请一些专家做顾问,不断进行企业诊断,这种做法,自有他的好处在,不妨在我们的企业中一试。

企业大了,事情越加复杂,管理难度也越来越大,问题常看不清楚,其实危机和问题无处不在。如果没有一个清醒的监督机构,随时提醒危机之所在,并针对问题慎重地提出一些解决方案来,则企业也许正在危险之中而不自知,到问题或危机出现时再解决,可能已经晚了。

那么正在蒸蒸日上的华为公司是否有危机?如果有,真正的危机是什么?我以为有以下几个问题值得注意:

一、结构性危机。公司今年已达7000—8000人,如果仍然集中管理,则难度大、效率低下,更为严重的是,新的生长点长不大,人们会产生严重的依赖性。公司目前的很多弊病都是由于大而无当产生的。因此,划小经营单位,按产品建事业部,是当务之急。此事如果拖到1999年以后解决,结构性危机则日显严重,公司在管理上将因严重失灵而自我毁灭。

二、核心危机。由于公司主要负责人长期实行强势管理,公司尚未形成一个目标一致的、具有相当威信的、人人能独当一面的企业家群体。一个大企业,应形成一个群体核心层,以保证企业的高水准和强而有力。在华为,我们还不敢说,主要领导人因年龄或身体不得不退出之后,什么人仍然有能力把这个企业团结在一起,并推动前进。尤其危险的是,华为至今没有形成一个选拔高层干部的有效机制和企业制度。当创业的一代终有一天失去对企业强有力的领导时,不知道如何产生新的领袖,以及如何保证企业的持续发展能力。

三、生长危机。华为以交换机为主产品,已经“吃”了3—4年了,还没有看到足以取而代之的产品形成势头。换言之,如果华为没有七至八个10亿—20亿的产品组合,则市场优势将很快丧失。不能说这种产品不存在,而是这些产品在交换机这棵大树下,得不到充分的成长空间。如果1999年底以前,华为仍未改变当前局面,很难继续保持竞争优势以支撑华为日益增长的庞大机体。

四、成本危机。华为是大手大脚惯了的,随处可见的大量浪费已经养成了华为人的不良习惯,似乎不敢花钱的干部反而成了异类。华为的产品将因此在未来市场的竞争中完全没有价格上的优势。当很多产品技术已经成为成熟技术时,继续保持技术领先已非常之难,大量的拼争将转移到价格上。华为若不尽早扭转靡费之风,不只公司难保,一代年轻人也因此被毁。

五、归属危机。华为实行内部员工持股,按理应使很多员工可以视华为公司为自己事业的一部分,爱惜有加,更少打工意识,更多归属感、成就感和主人翁意识。遗憾的是,在数千人的公司里,甚至手握大把股票的员工,也并没有觉得华为是自己的,或是自己事业成功的象征,强烈希望它越办越好。这就会出现一个问题,一旦公司面临困境,遇到危机,有多少人能够与企业共存亡,同心协力共渡难关?企业如果做不到这一步,恐还不能称为成功的企业。

六、管理危机。华为公司在管理上,给人的感觉是,没有较为成型的和稍微稳定的章法,说变就变,几乎随心所欲。干部任命上也不讲究、不严肃,朝令夕改,任命满天飞;各种机构、各种组织,名目繁多、缺乏层次,搞不清相互间什么关系。十年了,几乎没有培养出一批成熟的管理干部,而且大多数管理者除了看领导眼色行事,或者靠不知从哪里搞来的新名词在哗众取宠,缺乏真才实学和实干精神。公司因此而缺少一个稳定的忠诚的骨干阶层支撑,在这样的公司工作,让人感觉不踏实。

七、文化幼稚症。华为的文化似乎有一些零碎的东西,后来总结出来的一些条文,如《华为基本法》,里面的很多理念和思路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实行,人们的行为方式仍然以领导人的马首是瞻,很少遵守基本法里确定的管理原则。都说大型公司靠文化管理,现在看还有相当距离。

八、过度发展危机。实际上企业发展自有其规律,不可能永远快速发展。人为地、勉强地去追求速度、规模,必然带来其他一些问题,如基础不扎实、管理跟不上、效益下降、风险增大、资金紧张、员工认同度降低等。人们因为成功和顺利常易沉浸于一种好大喜功、盲目无度的泥潭。适当放慢速度,调整高速产生的问题是明智的。但近三年来,华为年年喊决战,年年追求100%,已显露一种大而无当的浮夸、矫饰和臃肿之态,大企业病已然产生。

以上是我当年的一些认识。

看过《华为的冬天》的读者,想必能看出两篇文章的不同之处。《华为的冬天》谈了十点,除了“抓管理这块短板”、“规范化管理”、“模块化管理”和“低调面对公众”外,其余均是针对中高层干部进行的思想或工作指导。

而《华为的危机》则犹如第三只眼,是对任正非的提醒。在华为这个更倾向于中央集权的企业里,任正非的责任大于每一个人,但由于人的自我认识的局限,他是否看清自己企业中的所有问题,是否需要另外的提醒,还是一个疑问。

任正非至今没有在体制上采取大的行动,但华为照样在迅猛推进。经过近二十年的卧薪尝胆,奋力拼搏,到2012年底,华为的人员规模已超过十万,连续多年收入超2000亿元,利润过百亿。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一个十几万人的巨型企业,能做到如此程度,你也不能不佩服任正非在企业领导方面的非凡能力。我的所有提醒,尽管没有爆发为危机,但苗头仍然存在。也许高速发展掩盖了这一切,也许有的业已化解,但多数危机仍在潜藏着,威胁着华为的未来。

“中兴股票”风波

1999年初,我开始明显觉得身体状况下降(嘴唇发麻,低血糖,气短,偶有心绞痛,后发现冠心病)。此时,另一种感觉也越发强烈,我的逆耳忠言很难打动任正非了,也预感到我在华为的职业使命似乎行将结束,于是隐隐有些退意。正巧市场部领导有派我到北京去工作的想法,他们是出于好心:既照顾了我的身体和家庭,又能在北京进行高层公关,协助市场部做一些工作。

我当时还很高兴,就写了个报告给任正非,说我的身体不太好,年龄也大了,离家时间也很长,问能不能派我回北京工作。

任正非为此召见了我,断然拒绝:“我们在北京也没有岗位安排你,而且公司也不提倡回家乡工作。”

他的话对我刺激很大,我当时觉得任正非在这方面太不近人情了。当然,华为确实有一项规定——不准回家乡工作。但是我觉得,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年轻人这样规定也许有一些道理,为的是能让他们集中精力做好工作,得到锻炼。即便如此,适当考虑人们的家庭生活也是一个公司人性化的重要责任。我这样一个50多岁、孤身在深圳工作多年、又有了病的人,申请回家乡工作,以便有个家庭照顾,似乎并不是什么过分的要求。遭到拒绝以后我就想:

“这么干下去为了什么?还有什么意思呢?”

可是,没多长时间,我又碰到了一件更让我受不了的事。

同类推荐
  • 一生应知的名言

    一生应知的名言

    本书共14章,内容包括人生篇、理想篇、道德篇、事业篇、知识篇、健康篇、情感篇等。
  • 女人不能太单纯:心智成熟,才能少走弯路

    女人不能太单纯:心智成熟,才能少走弯路

    《女人不能太单纯:心智成熟,才能少走弯路》才是现实,才真正告诉了我们何为光明与黑暗。参透人性、玩转职场、迈向社会、稳定婚姻的防诈枕边书。
  • 换工作不如换思维

    换工作不如换思维

    千篇一律、机械重复、枯燥乏味是不是你工作的真实感受?另起炉灶、寻找新家、换个环境会不会是你的下一步行动?但是最终解决问题了吗?想要釜底抽薪、彻底解决问题,跳槽不是最完美的方案,答案应该是换思维。本书通过分析现实生活中真实的工作案例,运用深入浅出的讲解,教你如何在工作中培养如火的工作热情。成功地瓦解枯燥感,让你的工作变得轻松、舒畅。
  • 成为成功人士必看的一本书:人脉基金

    成为成功人士必看的一本书:人脉基金

    “只要拥有了社会关系网,你就永远畅行无阻。”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脉就是钱脉!阅读本书吧,它将使你掌握构建人脉的技巧、避开人际交往的误区,它将帮助你迅速建立和发展自己的人脉系统,从而使你能够挖掘人脉潜力、聚拢无穷人气,成就非凡事业!
  • 人脉

    人脉

    《人脉》讲述现实生活中有一条“铁律”:20%的人掌控着80%的经济命脉;20%的人脉带来80%的价值;20%的产品为企业创造80%的利益;20%的患者消耗了80%的医疗资源……这就是著名的“二八定律”,即“80/20法则”,《人脉》中一令人震撼的规则同时也映射出了人脉交往的秘诀:抓住关键性的20%。
热门推荐
  • 襄王妃

    襄王妃

    她干嘛要穿越呢!穿就穿吧,为毛要穿到大理寺停尸房!初来乍到造就轰动京城的诈尸案,以后还怕不出名?白手起家托名兰陵公子写起了话本,好不容易大红大紫。悲剧接踵而来,因话本里有一句“百里河山如锦绣”就成了支持前朝的造反分子!入狱之后方知另有隐情,是有人模仿自己一部话本的情节犯案。只能积极配合调查争取早日回家!案件惊动了宫里,她协助破案有功皇帝陛下要见她,其实是宫里的太后和贵妃是她的粉丝想见她。太后受话本影响想揣了皇帝做女皇,请她当师爷,呵,她又不傻,太后何弃疗!帮助皇帝除掉外戚之后离奇被绑架,只因不满意自己写的结局。她只想做个会写小说的美少女,奈何世事纷扰不行啊!麻烦之余还附送腹黑无敌花美男一只。
  • 红鸾图

    红鸾图

    六岁进宫,历经三代帝王他曾允诺一生一世一双人,但终究成空君生我已老,恩宠看年华这相差7岁的姐弟爱恋,脱去皮相后,只能靠手段......
  • 恶魔的甜心宝贝:丫头,求抱抱

    恶魔的甜心宝贝:丫头,求抱抱

    他是放肆不羁的恶魔少爷,她是甜美可爱的英国公主。那日,她误闯入他的房间,他把她壁咚在墙,还说味道不错?!此后,他对她就是各种壁咚kiss。沐雨晴表示自己忍无可忍,额,好吧,她还是不要自欺欺人了,谁让她签了那份该死的合约呢。几年后,她回到英国。再次见面,她搂着一个少年,笑意盈盈:“冷烻轩,我已经有男朋友了,所以,你请回吧。”不料他却把她壁咚在墙,然后邪魅一笑:“丫头,你以为这样就能离开我?那你也太天真了~”……
  • 剑三:七罪

    剑三:七罪

    并不是所有的江湖都是侠与义,人性的黑暗面谱写出一曲曲悲情离歌。剑三同人小说。
  • 大通灵师

    大通灵师

    剧情版——如果有一天,你被一只猫附体,你会干什么?主角版——敢不敢轰轰烈烈一次,即便与全世界都为敌,但那又如何?你的血性还在吗?
  • 轮回世道:倾世绝恋

    轮回世道:倾世绝恋

    一位及其优秀的世界公主——陌兮颖,权利、灵力以及一切,都是天地间的首位。而她终被一人折服——北熙宇。他,也与她一样完美,但总是仅此于她。她与他,都钟爱对方,但他,总被一位及其险坏的人所迷惑,常常误会她。第一世,她依旧是被背叛以前的自己,没有任何的悲伤与痛苦。但从第二世开始,她,被千方百计被他背叛,一直到现在。一次的背叛,一次的转移空间,新的身份与故事也终将来临,期待着这世的结果,与他的态度...
  • 死神,风来了

    死神,风来了

    当现代都市的顶尖杀手,为了组织不得已踏上复仇路···当天人肆意为祸人间,冷眼看待肉眼凡胎,任意鱼肉···当复仇之路行的越多,掌握的越多,直至称霸整个地下王朝···当了解到所有的一切都是有人冥冥中操纵,偷梁换柱···当自己所寻的答案将要浮出水面···当所有的一切都在一个点上碰撞,主角能做些什么,是否能力挽狂澜,揭开最终的迷惑!(个人将以第一人称体验杀手的感觉,于十四章结束,后为第三人称)漠北,将为大家带来不一样的精彩······望期待!
  • 恋味知己

    恋味知己

    《恋味知己》讲述的是一段发生在花季少男少女们身上的故事。作品围绕着“林子萱”和“乔以路”的关系而展开。从这些少男少女们的身上,我们回忆着我们的青春时代,回忆着曾经那些萌动的岁月,回忆着我们每个人的那一次纯洁美好的初恋……而在这同时,我们又不禁感叹世事的变迁,老天从来都是这般的捉弄着我们。
  • 薄荷凉夏

    薄荷凉夏

    青春在这所学校度过!淡淡的薄荷味儿······普通不代表懦弱我能过得更好四叶草和喜欢exo的和吴亦凡和鹿晗的欢迎光临,其他读者也欢迎!
  • 夏星的约定

    夏星的约定

    白色校服的青春,结下难以割舍的缘分,她是呆萌的学霸,他是高冷的学神,他宠她如孩子,用三年的时间来赌命;和他分开的那几年,有人拿真心守候她,她应该选择懵懂无知的初恋,还是选择转身可触的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