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石屹可以说是最吸引眼球的几位地产商之一。经商之余,他出书、拍广告、演电影、玩摄影,当然还有现在最流行的微博,他的微博每天被数以万计的人评论转发,甚至有人笑称,他的微博是众多年轻人的“心灵鸡汤”。正因为如此,潘石屹被称为“永远不做大多数的娱乐化地产商人”。
潘石屹发挥媒体作用的能力几乎是出神入化的,他绝对是把自身的媒体价值开发得最大的中国房地产商。不过,打开窗户,新鲜空气进来的同时,苍蝇也随之而来。他在利用媒体为企业宣传服务之时,也必然经历一些媒体坎坷,他是如何化解的呢?
第三十一道坎:拍广告演电影,炒作质疑漫天飞
潘石屹不仅在自己的领域内敢说敢做,他还经常跨界变换身份。2002年,潘石屹接拍了第一个广告,之后一发不可收拾,连续为好几个品牌做形象代言人。不仅仅是拍广告,他还出演电影的男一号,可以说是让业界和众多媒体目瞪口呆。枪打出头鸟,潘石屹的高调之举必然招致诸多非议,很多媒体纷纷撰文指出,潘石屹其实是借拍广告演电影之名来宣传自己的产品,潘石屹所有的娱乐化举动都是在炒作。
2002年,潘石屹为《财经时报》拍了一个广告,广告词是:
“好的啤酒是三分之二的啤酒加三分之一的泡沫。”这是潘石屹接拍的第一个广告,潘石屹就此踏入了娱乐圈。根据潘石屹所说,拍这个广告,他分文未取,只是帮朋友的忙而已。然而,这仅仅是潘石屹踏入娱乐圈的开始,之后潘石屹又相继为IBM、索尼、LG、摩托罗拉做过形象代言人。
2003年,潘石屹应国际电子巨头索尼的邀请,成为其新型手提电脑VAIO在中国内地的形象代言人。这是潘石屹接拍的最正规的广告。索尼方面为此准备了非常详尽的广告文案,拍了500多张照片。当时索尼付给潘石屹几万元钱,但潘石屹并没有收。潘石屹笑称,不知道那个是不是代言费。有媒体为此向索尼中国证实,但对方并没有正面回答问题,只是表示,请潘石屹当代言人,是因为潘石屹具有“不一样”的理念,一向不断创新、勇于突破,这与索尼提倡的勇于创新、快人一步非常吻合。
潘石屹最大的形象代言广告是替LG做的等离子电视广告。
然而,潘石屹依然没有收取代言费用,用他自己的话说,因为这个广告是在长城脚下的公社拍的,因此算是扯平了。
虽然潘石屹做了很多知名品牌的形象代言人,不过潘石屹自己有遗憾,因为他最想代言的是“苹果电脑”,可是苹果公司可从未邀请过潘石屹。
相比于潘石屹进军电影界,拍广告就只能算是小试牛刀了。
虽然潘石屹一直活跃在时尚圈,始终处于中国房地产界的潮流前线,但是他会主演电影还是出乎所有人的预料。
2004年,在好友洪晃的邀请下,潘石屹承诺出演电影《阿司匹林》的男一号,与著名演员梅婷扮演恋人夫妇。这部影片讲述的是一个大学毕业后成为了一位娱乐记者的都市女孩文静(梅婷饰),在经历了几段恋爱之后依然没有找到感情的归宿,内心开始有一种说不出的空虚。偶然间,她结识了性格温柔而又精明的海归商人李文卿(潘石屹饰)。李文卿离婚后在爱情中迷茫,有一天文静给了李文卿一片可以镇痛的阿司匹林。
接下来,二人复杂的情感历程于是便成了故事的主线。
潘石屹出演该片没有索取片酬,没有完全读懂剧本,没有试过妆,被整个剧组称为“三无人员”。尽管潘石屹所说的没有索取任何片酬是事实,可是所有都认为尽管他没有拿一分钱片酬,也没有往电影里投一分钱,但是凭借此电影,他得到的将远远大于所付出的。因为《阿司匹林》整部片子的很多场景都是在建外SOHO,而潘石屹在与梅婷的“感情纠葛”中吃遍了SOHO里的各个餐馆和咖啡厅,与其说是他应朋友之邀出演了一部片子,还不如说他又成功地替自己及SOHO产业做了一出时尚浪漫的广告。而且,在上海住交会以及房产论坛上,潘石屹还在现场为大家及所有媒体放映了《阿司匹林》的片花,当潘石屹握着梅婷的手求爱令全场绝倒。可以说,他利用这部电影做了很多绝妙的宣传。
正是因为如此,潘石屹拍广告演电影是不是零片酬根本不是媒体关注的重点,媒体只知道潘石屹一次次地利用这样的机会在给自己的公司和产品做宣传。所以媒体纷纷质疑潘石屹的所有这些行为动机不纯,都是在借机炒作。虽然在体会娱乐圈生活中获得快乐的潘石屹对于这种炒作质疑并不在意,不过他还是拿出了实际行动回应这些质疑。
潘石屹的战术
1.接拍广告有的放矢
潘石屹虽然为很多品牌和产品做代言,但是他对代言的产品确实有严格的选择,如果是光为炒作他大可不必如此谨慎。
比如对于建材类的广告代言,他就非常明确地予以回绝。
曾经有一家生产马桶的企业找他代言,他在第一时间就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到不是因为马桶是卫生洁具,而是因为马桶是建筑材料。潘石屹知道,自己作为房地产行业有一定影响的人物,如果为相关产业的产品做广告,可能会引起客户的误会,毕竟SOHO中国使用的建筑材料全部是通过招标的。
LG在初次合作愉快之后,由于潘石屹并未收取报酬,为了表示对潘石屹的感谢,还特意送了潘石屹两台等离子电视和两台奇大无比的冰箱,同时邀请潘石屹去韩国的济州岛打猎、钓鱼。之后,LG还想找潘石屹做塑钢门窗的广告,尽管LG之前盛情款待,然而由于这有悖于潘石屹的原则,潘石屹还是很直接地拒绝了。
2.不回避媒体质疑
很多人在面对媒体质疑之时都是避而远之,用时间了让事情和舆论归于平静。不过,潘石屹却不是如此,面对很多媒体关于他涉足娱乐圈是作秀,是炒作的质疑,他从不回避,倒是很坦然地承认。
虽然所有的广告和电影都是零报酬,但是关于形象代言人的回报,潘石屹却很直接地说:“我替别人拍广告,对于我自己的产品也是有直接的作用,每个广告过后,房子就卖得快了,不管这个因素是在其中占多大比例。”
这种大方的承认倒是让很多媒体以及质疑他的人一下子无所适从。大家的正常思维是,当你遭到这种质疑的时候,应该是予以否认,澄清解释才对。结果潘石屹却反其道而行之。
正因为如此,和他拍电影拍广告的思路一样,当建外SOHO成为很多公司拍广告的场景地时,他从来没有什么要求,反而表示欢迎更多的公司选择这块场景,因为在他看来,这不但是对SOHO的认可,同样也是SOHO的另一种有力广告。
坎外真经
1.炒作也是一种广告宣传
一种产品,一个品牌要想得到社会的关注,消费者的认可,宣传是必不可少的。当今时代已经不是那个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了,再好的产品也只有辅以良好的宣传才能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当然,宣传的方式有多种多样,广告宣传是其中最直接,受众最广,效果最好的一种。
然而,广告宣传也有很多形式,可以是电视广告、网络广告、平面媒体广告或者现在很流行的冠名广告、植入广告等。
细看当今的各大媒体会发现,炒作现在几乎是必不可少的广告宣传方式了。一个电影、一部电视剧、一张专辑或者是一个新产品、一个新理念……在其投放之前,或者投放的过程中,总是会找一些噱头或者制造一些事件来吸引公众的眼球。
潘石屹也发现了炒作的益处,炒作是一种能够更容易将营销推向纵深的手段,同时也可以省去高额的广告支出,甚至其他的推广形式都可以因此而省略。既然如此,那炒作又何乐而不为呢?只要炒作不违背法理和道德要求,那炒作就是一种宣传的很好形式。
“很多人说我善于表演,其实表演只是商业需要。你不出去表演没有人知道你,房子就卖不出去了,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潘石屹在被记者问道“背着骂名努力‘作秀’的目的”是说道。
2.充分发挥媒体的正能量
任何事物的作用都是两方面的,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我们用自己的智慧所做的工作就是趋利避害。同样,媒体的作用也是两方面的,由于它的报道和宣传可能会使一部分企业,一部分人遭受到损失,但如果能够充分发挥媒体的正能量,那么媒体就能为企业的发展助力服务。
充分发挥媒体的正能量,首先应该和媒体保持良好的关系。
在企业经营中媒体关系至关重要,媒体是连接企业、公众、客户、社会的一个桥梁,桥梁行驶不畅,或者桥梁往不对的方向行驶都会对自己的经营造成影响和损失。搞好媒体关系,首先应该善待媒体,对媒体深怀敬畏,同时应该坦诚地对待媒体。
充分发挥媒体的正能量还应该学会“借力打力”,利用一个事件的宣传报道为另一产品服务,在悄无声息中对受众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比如说,企业家通过代言做广告来起到宣传自己产品和品牌的目的。其实广告代言方面,潘石屹并不是最先涉足的。先行者是万科董事长王石,早在2001年,他便为摩托罗拉一款手机代言。此后,王石又接拍过德国大众、陆风汽车、平安保险的广告片,到2006年为中国移动全球通代言时,王石的个人形象已在大众中获得了广泛认知,他的这种形象提升对于万科的项目来说也是一种巨大的宣传。
第三十二道坎:“百日剧变论”激起千层浪
2007年年末,王石曾抛出了“拐点论”,认为楼市出现拐点,销量将严重下降。在王石的“拐点论”还未平息之时,潘石屹于2008年3月份就抛出了“百日剧变论”,认为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一些房地产企业将无法坚持经营,在未来的100天内,房地产市场间发生巨变。
一石激起千层浪,潘石屹的这一论断立刻引起了业界的广泛讨论以及众多媒体和业内人士的口诛笔伐。潘石屹因为自己的“口出狂言”将接受众多媒体的质问。
2007年12月,在一次大会上有记者问万科集团董事长王石:“10月以来,以广州为代表的一些楼市普遍遇冷,广州新建商品房的销售量下降严重,你是否认同楼市出现拐点的说法?”王石回答:“你的问题和我们大会的主题没有什么关系,但是出于礼貌,我依然会回答你这个问题——是的。”“拐点论”
由此新鲜出炉,并立刻在业内掀起了轩然大波。
不过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正当人们还在争论“拐点论”正确有否之时,地产明星潘石屹又抛出了更惊人的言论。2008年3月21日,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受到国际资本市场走低和国内宏观调控银根紧缩的双重夹击,2008年中国房地产企业所面临的金融环境非常非常困难。在沉重的债务和从紧的宏观政策影响下,一些资金链紧张的房地产公司可能无力回天,中国的房地产企业在未来的一百天内需要调整,未来100天将是很多房地产公司发生剧变的100天。
由于潘石屹在房地产业中的影响和地位,潘石屹的这番言论迅速被媒体解读为“百日剧变论”。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一论断一经抛出立刻在业界引发了极大的争论。外界普遍认为潘石屹的“百日剧变论”是暗示房价将继续走弱的信号。甚至有人认为这是潘石屹个人的“阴谋”,认为潘石屹是在利用自己在业界的影响力,制造相关紧张舆论,意在让政府有关部门停止或者减弱宏观调控的脚步或力度。
潘石屹在网民中也是拥有强大的号召力,在“百日剧变论”
抛出之后,必将有很多人开始驻足观望,这也将直接导致一些房地产企业的利益受损。于是,一些房地产企业的负责人以及相关媒体开始了对潘石屹的口诛笔伐。
大量的中小开发商对潘石屹的剧变言论反应十分激烈,通过媒体、网络渠道与潘石屹展开持续辩论。其中上海房地产经纪协会副会长、春之声置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大鸣就在其博客上炮轰潘石屹的观点,他认为,中小房企经过近20年的磨练,四两拨千斤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抗风险能力大大提高,同时中小房企经营相对比较谨慎,没有盲目扩张,能保持稳定发展。
相比于中小房企的激烈反应,其他房地产大佬们倒显得平静的多,不过他们同意潘石屹的人也很少,大部分人都认为潘石屹的“百日剧变论”言过其实。其中,万通地产董事长冯仑的言论最具有代表性,他的意见是,“房地产的‘百日剧变’不会在国内发生,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局部环境或区域市场可能出现行业调整,但是整体性市场的洗牌格局不会出现。他还认为2008年和2009上半年,房地产市场的确会进入无人喝彩时期,整个市场会相对冷淡。到下半年随着房地产政策的逐渐明朗,市场将会趋于稳定,随即再度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
除了业界及相关媒体的批评,潘石屹还受到相关专家学者的批评。在相关的行业会议上,一些专家学者不点名地对有些开发商“唱衰楼市”的做法表示了不满,矛头直指潘石屹。
更为关键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潘石屹的所谓百日期限已经结束,然而人们似乎并没有发现房地产市场出现剧变的情况,因为相关媒体纷纷开始炮轰潘石屹,认为他是在误导消费者。
面对各种来自媒体和业界的质疑,一向爱说敢说的潘石屹会有什么应对策略呢?
潘石屹的战术
1.阐述“百日剧变论”的逻辑推论
针对媒体的质疑,潘石屹从容应对,他首先向媒体阐述了自己为什么提出“百日剧变论”的逻辑推论。
潘石屹指出,在他提出“百日剧变论”之前,在全国范围内已经积累了一些因素,主要包括:一是,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07年中国房地产行业的销售额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大的规模,达到了2.9万亿元之多,比2006年增长了44%;二是,在全国范围内,2007年房地产的价格上涨速度非常快,有些城市的价格甚至翻番上涨,犹如脱缰的野马;三是,2007年房地产企业疯狂地拿地现象十分严重,很多城市相继出现地王,后来长沙出现了92亿元的全国地王,但其实在长沙的房地产销售冠军一年才5亿元的销售额,可想而知其中的泡沫程度。
除了这些已经积累的因素,到了2008年3月份,又有许多新的因素出现加剧了房地产业的严峻形势。首先是全球经济大环境的不利影响越来越明显,以2007年8月底开始美国次贷危机为起点,国际资本市场开始陷入萧条,全球的股票市场基本都在跌,这对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也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其次是由于通货膨胀居高不下,国家开始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这对于需要大量资金做保证的房地产行业来说是一个打击很大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