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983800000029

第29章 党员主体地位与党内民主的制度安排(3)

党员参与党内民主的意愿与效力,是党员主体性动力的重要表现。党员主体性动力作为党内民主的根本推动力,其动力的大小或强弱,是随着党员主体地位的不断确立、民主意识与民主能力的不断提高、参与意识与参与能力的不断提升而变化的。从近年来党内民主发展实践看,特别是党内基层民主选举制度中的创新实践,一定程度上调动和凝聚了党员主体性动力,党内基层民主也由此获得发展动力而呈现快速发展的局面。问题的关键在于,党员的民主诉求与党内的民主制度供给两者总是处于矛盾的动态运行之中。换句话说,动力与阻力在某种条件下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党内民主的制度内容及其实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健全选举制度、创新实现形式却是最具基础性、紧迫性的一项工作。在党内选举实践中,党员主体性动力主要取决于选举前参与选举的意愿、选举中对选举过程公正性的感知、选举后对选举结果的信服度等三个环节的基本状况。这三个环节,环环相扣,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阻滞或断裂,都在整体上表现为主体性动力的弱化,也都在整体上造成选举公信力的降低。

选举是党内民主的核心内容,选举也是党内民主生命力的重要体现。但是,只有具备了党员的主体性动力,才能为党内选举规范运行,甚至为党内民主建设提供内在的不竭动力。而党员主体性动力,则源自于充分尊重并真正实现党员主体地位。前文中论及过,党员主体地位的提出标志着党内民主由注重集体建设到个体建设的转变、由侧重组织建设到个人建设的转变、由注重外延式建设到内涵式建设的转变。从理论上看,党员主体地位标志着党的自身建设理念的重大变化;而实践中党员主体地位的确立和实现程度,还很不理想。在党的自身建设中,如果党员长期被客体化,长期作为教育、管理对象,长期囿于服从的角色,那么党员的组织认同感便会淡化,相应的,组织凝聚力便会降低。因此,从有效落实党员选举权利做起,切实确立党员主体地位、激发党员主体性动力,为党内选举规范、有序、高效运行奠定可靠的动力保证。

总之,尊重并落实党员主体地位,是提高党员组织认同感和归属感、提升党员责任心和使命感的必要条件。唯有如此,党员参与选举的意愿、选举中对选举过程公正性的感知、选举后对选举结果的信服度才能得到可靠保障,党员主体性动力才能得到有效调动与凝聚,完善选举制度以及推进党内民主建设才能获得不竭的发展动力。

(三)完善候选人提名方式是党内选举制度改革的现实起点

党内选举提名程序是党内选举工作的初始程序,也是决定党内选举质量的重要环节,对提高选举类党员领导干部的公信度和准确性,解决选举类干部任用过程中“由少数人在少数人中选人”等突出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是深化党内干部制度改革的迫切需要,也是改革与完善党内选举制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课题。党内选举一般包括候选人提名、候选人介绍、党员投票、公布结果等主要环节和程序。候选人提名是党内选举活动的第一关键性环节。从理论上讲,候选人提名应坚持民主与集中相结合的原则;但是民主提名仍是基础,或者说提名的民主性更要重于提名的集中性。因为,不管是从反映党员选举人的真实意愿来讲,还是从党内权力授受关系而言,完善候选人提名方式都应视为党内选举制度改革的现实起点。

候选人提名方式是体现选举人意志的重要环节,对于党内民主选举至关重要。关于候选人提名方式改革与创新问题,理论界的观点众多,但大体可以归纳为两类:总体上均实行自下而上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制度;根据代表候选人、委员候选人、常委委员和书记副书记候选人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提名方式。不管是哪一类观点,都强调提名方式的改革与创新,只不过前者侧重于制度层面,而后者侧重于程序层面。根据近年来基层民主实践经验,尤其是选举工作的出现的“亮点”与存在的问题,“强化”提名主体、“硬化”提名依据、“泛化”提名方法、“细化”提名规则等,应该成为党内选举工作中予以关注和创新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内容。

1.“强化”提名主体

“强化”提名主体,这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提名主体的扩大,二是提名主体提名行为的规范。关于提名主体的扩大问题,党的组织部门是党内选举工作中候选人提名的当然主体,但提名主体还应包括党代表、党员甚至党外群众。也就是说,既可以实行党组织提名,也可以采用党代表、党员或党外群众提名,以及党员自荐提名;而且,还应该规定多种提名主体的提名效力同等。关于提名行为的规范问题,党组织作为提名主体,其提名行为主要应避免沦为“领导个人推荐”,可以采用集体领导的原则,以会议的形式集体研究讨论是否提名、什么时候提名、怎样提名等具体方案;党员、党代表或党外群众作为提名主体,主要应该采取“联名提名”的方式,但应根据实际规定“联名提名”下有效提名的署名人数,以避免沦为某些个人操弄提名的情况;党员作为权利主体,当然应该成为提名主体之一,并且党员自荐提名理应得到更多的鼓励和支持。总体来看,在党内选举的提名环节,党组织一直作为最重要的提名主体,而其余提名主体往往处于边缘位置甚至被忽视的境地。基层民主实践中“公推直选”、“两推一选”等选举方式创新,基本体现了党员权利主体、选举主体、提名主体等基本理念,应该在实践中在规范和引导的基础上加以推广。

2.“硬化”提名依据

提名依据也叫提名根据,主要是指党内选举人的选举意愿。选举依据的“硬化”,不仅仅体现在选举前对选举人意愿的“聚集”、实现于选举中对选举人意愿的“尊重”,而且也巩固于选举后选举人意愿“聚集”与“尊重”的“结果”(即选举结果,包括对当选人的任用及任用情况的监督等)。由于选举是权力授受的主要途径,通过选举完成授权,党的组织机构及其负责人的权力获取才有了合法性基础。因此,党内选举中选举人的选举意愿是包含党内权力获取合法性说明的关键性要素,从这个层面看,选举人的选举意愿在选举中体现的广泛程度、充分程度和均衡程度,不仅关系到党员权利主体、选举主体的实现,更关系到党内权力获取的合法性以及党内民主的发展水平。首先,深入理解党章规定的选举要“体现选举人的意志”的深刻内涵。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依据组织规定,党员必须履行相关义务,但同时应充分享有相关权利。其次,选举工作中,把党员的选举权与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等密切结合起来,发动并支持党员选举意愿的自由表达,而不能融入或变相融入所谓“组织意愿”或“领导旨意”。第三,创新类似竞争性选举等选举方式,拓宽党员选举意愿的选择与实现空间,以激发党员的包括参与意识、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在内的政治热情,而不是相反。第四,选举结果(当选人)的正确使用,也是对选举人选举意愿的尊重。

3.“泛化”提名方法

党内选举提名方法的选择与使用,必然是相对于提名主体而言的,因此提名方法与提名主体紧密相连。目前,党内选举候选人的提名,主要是通过基层党员推选候选人后,由领导机关以“集中”的方式产生。在这样的选举提名制度设计下,党员的可选择面相对狭窄,党员的选举意愿不能通畅第充分表达,进而影响着党员选举权利的充分实现。改进候选人提名方式,应当在尊重党员、党员代表、党外群众等提名主体具有与党组织同等提名效力的前提下,规范和引导不同提名主体选择与使用的不同提名方式。“提名方式应该采取上级党委提名、代表联合提名以及自荐竞选提名等多种提名形式,形成完备的组织提名与党员或代表提名相结合的提名制度。在提名中还可以借鉴基层党内选举的有效经验,加大党员和群众的参与力度。”

4.“细化”提名规则

提名规则的“细化”,应根据不同提名主体的不同提名方式而有所不同;提名规则的“细化”,既体现于规则在质的规定方面的延展性上,也体现于规则在量的增加方面的规范性中。对于党组织提名主体的提名方式,作为目前主要的候选人提名方式,其质的规定的延展性主要表现为候选人提名的“集体协商”和“会议决定”的原则性方面;其量的增加的规范性主要表现在候选人提名中“民意调查”和“民意采集”的科学性、合理性、真实性之中。对于党员、党代表提名主体的联名提名方式,其质的规定的延展性主要表现为对这种提名主体及提名方式的肯定性,以及提名方式的效力与党组织提名主体的提名方式的同等性;其量的增加的规范性主要表现为具备一定数量(如10名党员或5名党代表)的提名主体的提名方式方具有合法性及效力。对于党员自荐竞选提名方式,其质的规定的延展性与量的增加的规范性,则集中表现为予以鼓励并扩大份额(提名方式的权重系数)的一种提名方式。对于党外群众联名提名方式,既要肯定,又要创造条件使之融入并衔接于党内提名方式之中,从而具备党内选举合法资格与同等效力的提名方式。

(四)加强程序性制度建设是党内选举制度改革的关键环节

通过革命手段获取执政地位,是政治权力合法性获取的一种重要途径。在和平建设环境下,通过选举使权力获取来自于民意并体现民意,则是政治权力合法性获取的重要途径。在党内选举过程中,避免甚至杜绝“违法选举”、“先任后选”、“以任代选”等破坏选举制度现象发生的重要途径,就是加强程序性选举制度建设,以保证党内选举的民主性、规范性与合法性。

民主制度一般可以分为实体性和程序性制度。实体性民主制度重在对党内民主发展的目标确立和价值引导,程序性民主制度重在对民主过程的规范和促进。相比较而言,选举中程序性民主制度缺失最为明显,而缺乏程序性制度,是影响实体性制度落实从而影响制度权威的重要原因。程序性制度有细则、条例、规定等多种表现形式,是实体性制度得以有效落实的重要条件。就选举制度而言,党内民主选举的程序性制度,既包括前面论及的代表或候选人提名方式,还包括候选人介绍方式、投票与填票方式,以及选举结果的确认方式等。程序性制度作为党内选举制度改革的关键环节,只有不断加强程序性选举制度建设,使实体性和程序性选举制度两者均衡、互动,党内选举才能步入真实、规范、健康的发展轨道。

候选人介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甚至左右选举人的选举意愿,因此,迫切需要改革与完善目前较为单一甚至格式化的候选人介绍方法。关于候选人介绍方法,在介绍内容上应采取“履历+德能勤绩廉”;在介绍方式上应采取“组织介绍+竞选演说”;在介绍手段上应采取“媒体公布+现场介绍”。候选人介绍方法,涉及到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和选举权。选举前尽可能全面地理解候选人,既是选举人正确表达选举意愿的重要条件,也是党员知情权的一部分,更是实现党员选举权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与完善候选人介绍方式,其目的在于:在支持选举人知情权、参与权的基础上,切实保证选举人选举权的实现质量、选举过程的公正性、选举结果的公认性与合法性。

选举人投票与填票方式,其合理性与规范性则是保证选举人真是表达选举意愿并免受干扰而自由和通畅地完成选举意愿表达的关键环节。在投票方式上,当然应该采取无记名的秘密表决方式。为此,可以增设秘密写票间,减少委托投票;增设会场投票点,减少流动票箱;增加电子表决器使用方式,减少举手表决方式等。在选票设计与填写方式上,选票设计以便于选举人自由表达选举意愿和便于书写为基本原则,以赞成、反对、弃权和改选他人的完备选项为基本要求。总之,选票的设计方式、选举人的投票方式与填票方式都有一个规范化和格式化的规定问题,这一问题的核心指向于为选举人创造有利于表达意愿的环境、有利于选举人真实填写或改选他人的完备选项,而不是在心存顾忌或某种干预下不得不投票于所谓的“内定人选”或“意向人选”。归根结底,保证选举人按照自己的真实意愿完成选举,以充分实现包括知情权、参与权和选举权在内的各项民主权利。

选举结果确认方式,也是党员选举权实现的重要环节,对选举结果的认可、尊重与监督是党员选举权利的逻辑延伸,并涉及到党员的监督权。对于选举结果的确认方式,一要坚持当场宣布选举结果,以尊重投票结果和保证党内选举的严肃性;二要充分信任选举结果,真正体现选举人的选举意愿,而不能在任用过程中随意更换为所谓的“合意人选”;三要赋予选举人一定的监督权和罢免权,使选举、任用和监督有机衔接起来,而不是相互脱节。目前,党内选举的确认方式,依然存在延后公布选举结果的现象,也还存在任用过程中变更使用非选举干部的现象,而“投票完成即选举结束”的缺失对选举类干部监督和罢免的情况则更为常见。这些选举结果确认方式上存在的问题,不仅影响到党员民主权利的实现,更为重要的是“催生”了政治冷漠、降低了党员参与意愿,并造成党员主体性动力的削弱,反过来又以某种阻力的形式作用于党内民主的发展实践。因此,选举结果确认方式不是可轻可重的,而是需要特别关注并予以改进的重要环节。

总之,规范选举程序、尊重选举结果,推动党内民主选举程序合理化、民主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是改革完善党内选举制度的重要内容;改革与完善党内选举制度,对于实现党员权利主体和选举主体、调动和凝聚党员主体性动力以及推动党内民主健康有序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和内容。

(五)直接选举和差额选举是党内选举制度的重要内容

改革选举方式是改革党内选举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选举和差额选举都属于选举方式问题,也是目前党内不同范围、不同层级运用的主要选举方式。改进和优化选举方式,其目的依然是支持和实现党员选举主体、调动和凝聚党内民主发展动力。

1.直接选举主要应着力于直选范围和直选层次的扩大

同类推荐
  • 党魂之光:100名铁骨忠心的共产党人

    党魂之光:100名铁骨忠心的共产党人

    本书是以土地革命时期在江西苏区战斗过的100位共产党员的英雄事迹为素材,紧紧围绕“党魂”这一核心主题,选择他们当中最动人、最闪光的事迹,从各个不同视角,诠释和解读中国共产党人“党魂”的一部新作。
  • 寒冰访罗明

    寒冰访罗明

    本书作者以对话的方式记述了罗明先生一家与中国、与北京大学的情缘,更是通过两国领导人的一些交往细节的回忆和当时国际背景的描述,展现了一部活生生的当代中罗关系史。
  • 能源博弈大战

    能源博弈大战

    以世界油气资源大势为背景,透过大国能源战略解读能源安全与能源外交博弈,针对科技进步下油气资源的延伸、替代能源的最新发展、各国对节能减排的共识、能源冲突解套以及国际合作中的求同存异、共谋多赢等问题,进行深入全面的论述,提出了独到新颖的见解。
  • 苏联模式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苏联模式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纵览现代世界大国之兴衰,一个大国要振兴,非有自己的兴邦之道不可。英、法、美走的是自由市场经济之路,德、日走的是民族利益至上的国家资本主义之路,苏联走的是社会主义的政府全面管理经济之路。这些国家都沿着自己的发展道路,实现了国家和民族的崛起,成为世界强国。中国的崛起,必然也要探索形成符合本国实际的发展道路。
  • 中华腾飞的一百道难题

    中华腾飞的一百道难题

    翻阅全书,我认为这本书较为全面、系统、深入地研究和宣传了邓小平理论。从党的十四大提出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以来,有关学习、研究和宣传邓小平理论的著述不胜格举。该书在大量吸收学术界现有成果的基础上又有新的推进。其最引人注意之处就是把邓小平理论放在马克思主义近150多年历史发展的大背景下,特别是放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近20年跌宕起伏、空前错综复杂的大背景下,紧密结合我国近20年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宏伟实践
热门推荐
  • 时光traveller

    时光traveller

    喜欢一个人呆在房间里,看着窗外的景色发呆;喜欢看着别人的故事把自己虐的泪流满面;喜欢追星,看着自己喜欢的明星就开心得不得了;也喜欢偶尔和朋友出去玩玩闹闹……我常想,如果自己也可以塑造出一个个活灵活现的人物,让我的读者们也可以分享我想象中的世界,一定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所以,我来了,带着满腔热血,开始孕育自己的第一个小生命,希望大家喜欢。
  • 翼在霓虹
  • 父母一定要告诉女孩的80个性常识

    父母一定要告诉女孩的80个性常识

    父母眼里的小妞妞长大了,经常提出一些让人面红耳赤的问题,这些和“性”有关的问题到底该如何解答,在本书中你可以得到最科学、最生动的解答。女孩的性教育是个敏感而又不可回避的话题,它关乎孩子的身心健康,不可掉以轻心。《父母一定要告诉孩子的80个性常识》一书,结合科学合理的分析,进而给出家长实用有效的指导方法。让家长坦然面对这些问题,引领我们科学地解读孩子的性成长,给出孩子合理的解释。告诉女孩生命的真相,让孩子学会珍爱自己的生命,感恩父母。
  • 重燃激情

    重燃激情

    每个人都有可能在工作中感到疲倦,每个人都可能会对未来失去信心……这并不奇怪,也并不可怕。问题是,当我们陷入情绪低落的时候,我们该如何振奋自己!而如何帮助人们克服职业倦怠,便是我写作《重燃激情:战胜职场倦怠的62个法则》的目的。
  • 我这不靠谱的女神

    我这不靠谱的女神

    被不靠谱的女神的失误召唤而来,不得不成为勇士,踏上征讨魔王的艰难路途……
  • 让孩子受益一生的经典童话

    让孩子受益一生的经典童话

    爱听故事是每个孩子的天性,阅读已经被认定为人一生最重要的素养。阅读素养高的人,不仅求职的能力、转换行业的能力强,而且从心理学角度讲,也更容易拥有快乐、充实的人生。本书选取了中外经典童话,这些童话仿佛一滴滴甘露,滋润着孩子稚嫩的心灵;又好似一位循循善诱的智者,引导孩子变得聪明好学,让孩子更加求知若渴。相信有了这本书,孩子们的生活会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 你若幸福与我何干

    你若幸福与我何干

    如果爱情是浪漫谎言你是否问过我有一辈子耐心听
  • 北宋江湖

    北宋江湖

    江湖,何为江湖呢?这本书将带你领略北宋的快意恩仇,潇洒江湖!
  • 穿越之邪神屠天

    穿越之邪神屠天

    都市兵王奇遇不断~美女诸多,国家主席女儿也得给主角洗袜子,就在主角一次出门做暗杀任务时~天上不知何时出现了一个黑洞,就这样无意间主角就穿越了异界,得知是一个通天大陆,主角在通天大陆美女怀里。手握神兵,脚踏仙界,神挡杀神,佛挡屠佛,吾要屠天,宇宙皆亡。
  • 不可思议:上帝是女孩

    不可思议:上帝是女孩

    新上任的上帝——我,因为太年轻而被怀疑不能管理天堂。于是被狠心T到了人间,当起了高一女学生,说是为了让我学到管理技术,让我的经验更丰富,他们还警告我不准使用法术。在人间,我各门功课都好到爆,惟独栽在了英语上。连听写作弊也会考不及格,亏我还是上帝,丢脸啊!那一天因又不及格而被玛豆老师关,就因为被关才会发生那样令人喷血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