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街上,我看到一名当地妇女拧开水龙头,侧过头去大口大口地喝水。还有很多人推着小车,卖写着“凉开水”的瓶装水。我的印度导游说:“别喝那样的水,你们的胃不行,我们的胃可以。”
酒店里每天提供两瓶“喜马拉雅”牌矿泉水,我既不用它刷牙,也不用它洗澡,仅仅喝是足够了。我还很小资地在房间里用电热壶将水烧开,泡上印度著名的“大吉岭”红茶。
占印度人口比例最大的印度教徒吃素食,伊斯兰教传统上食牛羊肉,但牛是印度教的神物,绝对动不得。在印度吃饭,一般中国人想的都是咖喱,其实,印度饮食最重要的特点是,将不同宗教信仰的习惯既区分又综合,让外来人感到方便,本地人不至于尴尬。
在阿格拉城,中午我请我的导游AMIT一起用餐,他面露难色,说跟客人吃饭是不允许的。我执意相邀,主要是一个人吃没意思。他勉强坐下了,后来才知道,他家是严格的素食者,尽管“在这个(旅游)行业久了也不那么在乎了,但是要让我太太知道我在外面吃了非素食,她不会饶过我的”。
我点了咖喱羊肉,一份Naan(印度烤饼),一杯红茶加奶。我让AMIT单独点,他要了将九种菜和水果煮在一起,加色拉酱制作成的Navratah Korma,让我尝了一口,很是鲜美。他要了一杯冰水,开心地喝着。我说:“我来点冰水好吗?”他连忙摇头,“生水,你不要喝。”
一群在院子里用餐的西方人吵吵嚷嚷地进到屋内,“不行了,苍蝇太多了。”
在印度,不管是在首都的大街上,还是在乡野中的小村,都可以看到人畜共存的奇特景象。到处是悠闲地踱着步晒太阳,或者懒散地趴在街边逍遥的牛;猴子忽然蹿上了房前的矮墙;骆驼拉着车费力地穿行在车流当中;在一个拥挤不堪的十字路口,竟然出现了两头大象。
有位女名博写过,她在瓦伦纳西被劳累、酷暑和走错路折磨得晕眩之时,一头牛走到近前将牛粪拉在她脚上,结果当地人尊她为神人。我被故事震动之余,见了牛就忍不住把脚往其屁股下伸,希望神牛将神灵的寄语用神圣的粪便传给我的身体,浸润我的灵魂。
我的导游AMIT劝我不要再狂想。他进而告诉我说,牛粪在农村被广泛用于燃料,正说着,我在车窗外看到一辆满载晒干牛粪的人力车。
一位幽默的印度作家说:“为什么我们国家的那些牛总是在市中心交通拥挤的大街上凑热闹,据说是因为汽车排放的废气熏跑了牛身上的苍蝇,让它们在车流中感觉格外舒服。”
从人的生理反应来说,人畜过于亲密的距离以及总体卫生管理的欠缺,使外来人容易将腹泻等不良反应与印度联系起来,甚至让出访印度的人感到草木皆兵——滴水皆病菌。
在印度的第一个夜晚,我腹中倒腾厉害,冲进卫生间排泄完一看表,半夜两点,算上时差,正是中国的五更时分。我既佩服老中医的判断,又叹息他未能妙手回春。
饱受拉稀折磨的我仍然坚持既定原则,在饮食上绝不妥协。我疯狂地吃各种印度的素食和非素食,品尝各种咖喱食物,面点、甜食、酸奶,饮品一律是红茶加奶,只是坚持不喝生水,不喝冷水。我从小吃东西前就不洗手,现在更不洗了。
从德里到阿格拉的火车上,供应餐食的服务员从我们身边走来走去,周围的西方老外步调一致地摇头,“No”。坐我旁边的印度人看了我一眼,“喝茶吗,很好的茶呀。”
是啊,为什么不喝呢?我停止犹豫,要了一杯红茶加奶。
“还有素食,素食也不错,你还可以尝尝非素食(Non-Vage)。”印度人又在劝我。
尝尝火车上的素食?我要了一份,免费的,含在车票里的。咖喱有点重,辣得我直憋气。
在德里锡克族人的庙里,我的锡克导游辛格从神职人员手中接过为信徒做的用各种香料加油蒸出来的红棕色米饭,问:“你想尝一尝吗,好吃的。”
我说当然,用右手接过米团放进嘴里,甜甜的,很香。“那就再来一点。”我就吃了三大口下去。庙的进门处有一排房子是信徒的食堂,每天不停地做着各种食品,供信徒们免费食用。
我顺利地在熟睡中度过了第二天的五更,睡过了第三、第四个五更。白天出门时,我装上一大包卫生纸以防不测,但后来腹泻一直没有来麻烦我。
西方人把在印度遇到的肚子不适称为“德里肚子”(Delhi Belly),我的朋友都说:“你在德里肯定会闹‘德里肚子"。”
现在我要告诉我的朋友们,特别是印度的朋友们,我得的是中国“五更泻”,不是“德里肚子”,是可爱的印度治好了我的腹泻。
你说这“五更泻”的英文或拉丁文是怎么说呢。
写作让你终生幸福
我写,故我在
如果现在问一个上班的人,什么事最难,一般的回答是诸如拍好老板啦,搞定客户啦,让前台那个总斜眼看我的小姑娘对我笑一笑啦,等等。其实要我说,是写作最难。
公司的同事们都说,开一天的会挺累,但是如果让我选择开一天会,还是写一篇公司新闻发布稿,我还是宁愿开一天会,或者打一天电话,忙一天各种各样但不需要写的事情。
至少百分之九十五的人是畏惧写作的。那么每个人面前的选择是,你是不是或者想不想成为那百分之五。
我们研究生同学聚会,说起同学当中官做得最高的那位,就是给各级领导写稿子和文件,最后到给中央一位很高级别的领导写,然后官运亨通的。我们的专业是新闻,跟写作有关,所以大家颇有嫉妒之心,说:“那家伙算什么,当年借别人自行车总不还,我们都不愿意理他呢。”
当然,也不是说文章写得好就一定能做到副部级以上。道理是,你能把大家都畏惧的事情变成自己的特长,那么你就具有了走向成功的所谓核心竞争力。
我从小就佩服那些视写作轻松得不当回事的人。有个在世界黄金协会工作的朋友,你想做黄金推广够忙吧,可是人家就是一本书一本书地出。问她哪里来的时间写作,她答:“我每天上班坐公交,我家那里是起点有座位,一路上拿笔划拉划拉,一篇文章就出来了,然后到打印社叫人打出来。”
还有更厉害的,一个朋友的孩子,小升初最忙的时候,家长不让做“闲事”,人家就谈判,说允许我每天晚上睡觉前写十到二十分钟,把当天的事记下来,什么也不耽误。结果这个名叫高书的11岁北京小学生,就出了一本书叫《六六班的小破事》。你可以上她的新浪博客,也可以买来那本书看看。崔永元写了推荐,说要学习孩子们处事和化解矛盾的方式,建议机关干部都读一读。
那些写作成性的人,多少会有一些毛病或习惯。比如有人一定要用笔和纸写作,对着电脑键盘就什么感觉也没有。我的大学同学王以培,出版了一百多万字的作品,都是用笔一个字一个字码出来的。我读他最新的长篇小说《烟村》,一方面为三峡小村主人公的命运唏嘘不已,另一方面也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了作者所说的“笔在柔软的宣纸上滑动产生的快感”。
我在年轻的时候,有时写五千字以上的新闻稿件,一定要不停地抽烟,抽烟加熬夜,你就会理解为什么以写作为生的人健康都有问题。还是我那位杂志总编辑朋友的怪癖比较好,他写重要文章一定要脱鞋。每期杂志他都要写一篇社论,杂志中分量最重的一篇,编辑们都很期待的。什么时候看见总编光了脚在电脑前沉思,大家就知道本期杂志该付印了。
写作是一件难事吗?其实不难。有些小的窍门,你适当地用一下,也许能给你充满个人琐事的博客增加一些点击量。
比如说隐藏在文字中的见地。一位美国旅游杂志总编辑说,很多读者给他们投稿,写旅游的经历,这很好,但是真正质量高的、能引起人共鸣的文章,一定是既有信息(information),也有见地(insight)。好的见地不仅仅是作者个人的观点,而且是能够引起读者共鸣的观点。
再有就是调动所有的感官,视觉、听觉和味觉。不要只说“草地上开满了红色的和紫色的花儿”,还要描述花的味道,比如,“空气中弥漫的芳香,让我回忆起儿时喜欢喝的蜂蜜奶茶,蜜蜂从花丛中突然飞出来,在我的眼前划过,嗡嗡的回声还没有听真切,就已经蓦然远去了”。
为什么有那么多人要出书、写博客,不给钱赔着钱也要把娴熟的或者生涩的文字一行行码起来?人的本性是渴望交流的,幸福的最高境界是分享。人们都说中国人和亚洲人爱照相,历尽千辛万苦赶到一个地方,就是为了拍一张留影。其实真正的理由是我们渴望把经历跟人显摆。
可以预见,未来最受推崇的精神产品是旅游博客。把自己拍摄的独特照片跟人分享,换取羡慕的眼神和评价,是一件幸福的事。把自己的旅行经历用文字记录下来,把那些视觉、声音、味道和人生体验传达给读者,更是一件幸福绝顶的事。
所以,以后更少的人会看那些愤青坐在家里炮制的针砭时弊的文字,更多的人会沉浸于分享自己的旅行感受,在远离自己熟悉的环境中,用新的视角审视自己的生活和我们生存的世界。
如果你想幸福和长寿,现在就请开始爱上写作,让写作成为你的生活。写的时候可以脱鞋,但是别抽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