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856500000011

第11章 记往事(6)

三妈锅灶麻利,不一会饭就做好了,刚放学的男娃用木盘端进堂窑放在炕中央小方桌上。饭是待客的好饭——臊子荞剁面,还配有一盒盐、一盒油泼辣子、一碟腌酸菜、一碟鲜韭菜。说是臊子面,却没有肉臊子,全是萝卜丁,汤上面漂几个油花花。面条又细又精,汤水可口有味,我俩唏哩呼噜吃得很快,男娃来来往往端的及时。可见三妈是个剁面高手,一个人既要剁面,又要给灶窝添柴,还要往碗里舀汤捞面,手脚不麻利是玩不转的。

刚放下碗筷,门口走进一个人,黑水汗脸的,身子很单薄,是个50多岁的半茬老汉。饶支书问:“三大,收工啦?”“嗯。”“这是公社高主任。”“嗯。”三大朝我看一眼,点个头,嘴嗫嚅半天,说:“改娃,快给主任和支书端饭。”我俩说吃过了,让他坐上来吃。他说不用了,回家里吃。改娃就把炕桌上的碟儿碗儿全端回去了。

我俩歇缓了一阵,饶支书说:“我先走,你缓着,后晌跟我三大到前原割糜子。”我说:“一块走,顺便看看田里的庄稼。”我俩出门,黑狗不再咬,还友好地摇摇尾巴。听到响动,三大三妈放下饭碗出来打招呼送我们。改娃随后也跟出来了,手里端着饭碗,我看的清楚,是高粱面搅团。我的心猛烈颤动了一下,不由得唏嘘。这年月社员生活困难,吃粮紧张,靠国家返销玉米、高粱维持生活。麦面养面极少,油肉奇缺,几乎见不上腥荤。所以三妈尽其所能给我俩做了顿素臊子汤荞剁面,而他们一家则吃高粱面搅团。

接下来几天,我就在饶平庄队抓“三秋”工作,和群众“三同”了。早晨下午都出勤,到田里跟社员一块挥镰收割庄稼,基本能跟上趟。偶尔落后“骑墙”,社员们抢着帮忙,你一镰他一镰把“墙”割掉,不会让我难看。晚上收工,队长总给我记最高工分,还夸我劳动好,没有主任架子。住宿,本来饶支书让我住大队部,铺盖和洗漱用水都宽展。我不同意,觉得那样会脱离群众,提出就住在我吃饭的饶家。不料住在饶家给他们添了不少麻烦。一家人待我热情又客气,他们一家5口挤在厨窑里,把偌大的堂窑腾给我一个人住。堂窑打扫得很干净,炕上原本只铺几条毛毡,现在又苫上一条新棉线床单,被子、褥子、枕头、枕巾,全换了新的。每天早晨,我刚起床,改娃就端来大半盆洗脸水、一瓷缸刷牙水,让我洗漱。这地方古来缺水,有人这样调侃:到了松记水,干吃没有水,吃了甭犟嘴,犟嘴喝不上水。我洗漱一次,差不多挥霍掉一家人一天的用水。这让我过意不去。这地方人没有吃早饭的习惯,一早起来就下地劳动。女主人要给我做早饭,我坚决不答应。中午饭照样是改娃端进堂窑,饭菜花样翻新,除了荞剁面,还给我做荞面摊馍(煎饼)。我一再提出,你们吃啥我吃啥,不要搞特殊。男女主人总是以善良的谎言回答:“不特殊,都一样,我们也吃这饭。”晚饭基本是“同吃”,都吃黄米干(焖)饭,炒山芋丝或咸菜。我本来要在松记水大队待一个星期,可只待了5天就待不下去了,实在不好意思给主人添麻烦,所以打算提前结束这种“同吃同住”生活。

午饭后,我背了挎包。拿出5斤粮票、4元钱(按规定给2元,我确实不忍心),悄悄放在条桌上,出门朝厨窑走去,向主人告辞。一家人热情挽留,我说明情况,并表示谢意。他们却一再说,没招呼好,没招呼好。这让我感到很歉疚,很难为情。

我前脚走出庄子,改娃后脚追上来,手里拿着钱和粮票,边跑边喊:“叔叔,等等……”我停下脚步。改娃气嘘嘘来到我面前,把钱和粮票朝我手里杵,说:“叔叔,不……不能收你的钱和粮票。”我问:“为什么?”“大和妈说,你是干部下乡工作,不是住旅店的。”我就给改娃讲道理:“叔叔是国家干部,下乡是我的本职工作,给钱和粮票不是住旅店费,是伙食费,你们应该收下。叔叔如果是逢年过节串亲戚,肯定不会给你伙食费的。你说对吗?”改娃听我说的有道理,不再争执,慢言慢语说:“大和妈让我一定把钱和粮票还给你。”改娃,你是四年级学生,又是少先队员,回去替叔叔给大和妈讲清道理,他们会收下的。改娃乖,听话。”我摸着他的头劝解。改娃被我说服了,说:“叔叔,再见。”转身走了。

行文至此,蓦然想起前年有个乡党对我说过时下有些干部下乡遭遇的尴尬:狗咬没人挡,吃饭没人让。我很纳闷:现在群众生活好了,干部工资高了,干群关系为什么会是这样呢?

(2009年10月)

常被人关照

“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王维此句,可谓词浅意深,含蓄隽永。我虽少古人高洁优雅之情怀,却好宁静恬淡之生活。退休后,很少在公众场合抛头露面,也很少热衷七事八事。多半时间待在家里心平气静地看看书,练练字,上上网,抽空也就近走动,或用电话、手机跟亲朋好友聊天扯淡,日子过得倒也悠然轻松。然而,树欲静风不止,常有人和事找上门来,更有短信、函件不断飞来,如此频频关照,把我平静如水的生活搅起团团波澜。

9月6日下午,我正拜读石舒清先生发在《黄河文学》第6期上的《读书记(七)》,电话铃突然响了,拿起话筒,是个女孩的声音,甜甜的,轻轻的,很有礼貌:“您是高耀山老师吗?”“是啊,您哪位?有什么事?”“收藏协会的,是这样,我们选出宁夏文艺界50位名人,您是其中之一……”我赶快截住她的话,“我不是名人,千万别选我……”她不听我辩解,只顾往下说,“明天把表寄给您,填好给我们寄回。从明年元月起,每月发300元荣誉津贴,直接打到您工资卡上。”我吃了一惊,无功不受禄,我何德何能,凭什么享此殊荣待遇?我马上拒绝:“谢谢,我没资格享受这笔钱。”正要挂电话,她又抢着说:“是这样,我们正发行纯黄金国宝龙邮票,一套100多万元,赠送您一套,不过您得先寄来600元税金和手续费。极有收藏价值,千万不要错过机会。”

我松了一口气,终于明白了她的良苦用心。不过这女孩还算懂礼数,起码做到骗你先商量。我也礼貌地回话:“谢谢您的好意,情我领了,邮票就别寄了。”女孩见我不上钩,把电话“咔”地压了,声音很重,听得出她生气了。

如此莫名其妙的电话,我一月总会接到一个两个。不妨再举一例——

今年6月17日晚,电话里传来一个男子的声音:“老朋友,近来可好?”声音很陌生。我问:“你是谁?”“哎呀,连老朋友也听不出来了。”我确实听不出他是谁,颇有些歉意:“实在对不起,听您是南方口音,我一时想不起来了。”“看来老朋友真把我给忘了。想想,您在南方哪些地方有朋友?”他在故意卖关子跟我逗乐,我就如实相告:“南京、合肥、上海、宁波有几位朋友。”“您听我是哪个地方的口音?”我仔细辨听,似乎像合肥的徐子芳先生。就问:“您是合肥的老徐吗?声音怎么变了?”他趄坡下驴:“对,对,我就是老徐,最近有点感冒,说话嗓子沙哑。”他接着告诉我,跟老伴到西部旅游,为拜访老朋友,今天从兰州专程绕道,晚上住庆阳,明天到银川。他这一说,真让我感动。徐子芳是诗人,我们认识交往有些年头,2000年有缘一块去欧洲游玩半个月,我俩同住一房间,谈得挺投机。之后常有书来信往。我主编《黄河文学》那些年,发过他不少诗作。他的为文为人都值得我敬重学习。如今他偕夫人大老远专程看我来了,一定要敬地主之谊。我说:“欢迎您和嫂夫人来银川作客,到寒舍叙谈。”他说声“好,明天见”,就挂了电话。老徐一反常态,不像平日那么健谈。

放下电话,总感觉声音不大像老徐,又有点像老徐。南方人说话“哎呀啦”的,在我听来都是一个韵味,分不清那是哪。又想,像不像无所谓,反正明天见面就真相大白了。

早上9点,我正要出门为老徐夫妇就近预订住宿房间。老徐又来电话:“老朋友,我正坐在开往银川的客车上,突然遇上急事,您借我5000块钱。”他火急火燎向我求援。“什么事,这么急?”“叔叔得了急症,己送医院,没押金住不进去。我卡上钱不够,您先转借我,回去就还。我把银行卡号告诉您……”我脑子一转,觉得有点不对劲,老徐从没说过有个叔叔要他照顾。便多了个心眼:“老徐,您光说卡号不行,得说持卡人姓名呀。”他愣了一下,马上回话:“哎呀,难道您忘了我的名字?”“人上了岁数,一着急,确实记不起来了。快告诉我,别误了给您转款。”老徐哎呀啦半天却说不出自己的名字,电话里传来一阵忙音。等到中午也没见着老徐的影子。这位假名徐子芳的先生让人咋说呢。当今之世,人们不缺吃的穿的玩的,也不缺干的,这位先生闻其言也一把年纪了,做点啥事不好,偏要费尽心机干这种扯谎行骗的勾当。唉,看来这位老兄最缺的不是钱,而是德。

(2012年9月12日)

再说被人“关照”

《常被人“关照”》见报后,有读者发短信说,有点意思,好读。也有人问,这是真的吗?我说,好读谈不上,真实性没问题。其实,我被人“关照”岂止前文所说,那只是电话里“关照”的两例,还有在菜市场、商店、车站、公园、街头路边突然遭遇拦截面对面零距离的“关照”:或推销产品,或兜售药物,或承办证件,或介绍楼房、墓地,等等。

走进菜市场,东张西望只顾买菜,一圈下来不知不觉菜兜里就塞进几份登满这神药那妙方之类的广告小报。一次,在菜市场被一位长头发,短打扮小青年拦住:“老叔,祖传秘方药膏,专治高血压。一贴就灵,三副包好,买二赠一。”我说:“我没高血压,你去别处卖吧。”他死缠不放:“老叔,有病治病,没病健身。花钱最少,收益最大。”将膏药片直朝我手里塞。我缩回手朝后退,他步步紧逼不舍,我有点招架不住。幸亏惹来好多人围观,才趁机脱身逃离。

更泼烦人的是手机短信“关照”,经常有认识的不认识的人发来各种短信,有高雅精彩的,有幽默搞笑的,有针砭时弊的,有扯谎行骗的,有黄色荤腥的……五花八门,防不胜防。且举两例——

其一:“恭喜,您的手机号码己被央视cctv.3《星光大道》栏目组2012年举办的《8周年真情回馈》活动抽选为场外幸运手机用户,您将获得惊喜奖金9.8万元,以及苹果公司赞助提供的苹果macbookpvo笔记本电脑一台。请在电脑登陆活动网站……查看领取。领奖时间有限,请您注意把握。”

其二:“您好,假如您朋友亲人在监狱里或拘留的话,请来电:15928152610王。我们可以把人捞出来。事成后付费。”

此类短信,无不言之凿凿,说得有鼻子有眼。天上真会掉馅饼?千万要记住,没有白吃的午餐。

时下,社会上出现这类伤天害理的勾当,公认是道德缺失,诚信危机的原因。想根治,就得进行思想教育,这是长远战略。想在短期内解决问题,我看还得靠制度和法律冲锋在前。

(2012年11月4日)

吃喜酒见闻

无风。天晴。阳光明媚。元旦是个好日子,星星今天举行婚礼,虎子开车接我到西夏区沿山公路旁一家餐馆吃喜酒。

我一向好安静,不愿意到人多的地方凑热闹,尤其不愿意赶酒场吃吃喝喝耗费时间和精力。但星星的喜酒不能不吃。星星是堂弟高金山唯一的儿子,2010年10月的一天,金山弟突发脑出血去世,年仅52岁,是家里的顶梁柱,突然走了,留下孤儿寡母一家4口真是塌了天。堂弟为人实诚,重情义,好助人,我家有事需要帮忙,一招呼,他准会来。他干活不惜力气,在南梁农场承包了几十亩洼地,起早贪晚平整治理,把旱地变成了水浇田。几年下来,有了收益。日子一天天好起来,盖了新房,还积蓄了娶儿媳妇的钱。他撒手西去,儿子的婚事就此耽搁下来。一晃三个年头,现在星星终于办结婚喜酒了,我一定得去。

参加婚礼的有100多人,认识的,不认识的,来的都是亲朋好友,见了面互相亲热地打招呼。有的叫我三哥,有的叫三叔,有的叫三爷,还有叫表兄、表叔、舅爷的,更多的是点头笑一笑,以示友好。50岁左右的,我基本都能叫上名字,也有话可说;30岁左右的,大多不认识,勉强冒搭话;20岁以下的少男少女,几乎是一片茫然,只好点头应付。金山胞弟明山我熟悉,就跟他坐在餐厅拉家常。他不善言辞,我们的谈话几乎是我问啥他答啥。

问:老家路远,你咋来了?

答:我哥走了,星星的婚事我要操心呢。

问:今年收成咋样?

答:天旱的劲大,薄收了。

问:明年吃粮有困难吗?

答:没麻达,家家有存粮,三年也吃不完。

问:看来老家人现在日子过好了。

答:好的没法说,有吃有穿有钱花。种地不纳粮,上学不交费,看病能报销,70岁以上老人还给发工资呢。每户年年都领退耕还林款。尔格这社会不是百姓养活国家,是国家养活百姓。人要知足呢,我尔格过的是神仙的日子。

问:有不满意的地方吗?

他不吭声了。我以为他有思想顾虑,开导说,有啥你就说,你我是兄弟又不是旁人。他笑了,说没啥顾虑,觉得说了也不顶用。我说,也许顶用呢,你说吧。我们的对话又开始了。

答:尔格这社会样样都好,就是贪官太多、骗子太多、贼娃子太多。农村的贼娃子凶的很,抬脚割掌的。能把这些日赖分子治住,就是太平盛世呢。

问:你认为能治住吗?

答:骗子、贼娃子不难治,治住贪官我看悬。

正欲问他为什么治贪官悬,外面响起鞭炮声。他说,三哥你坐,来客人了。便起身出门忙去了。

最说得来的是婶子(按父辈排序,我们叫她五妈)。她岁数大了,在老家跟三儿子生活,想不到会远路风尘赶来吃孙儿的喜酒。她居然一眼认出我来,亲热地拉着我的手,叫我的乳名。我拿出100块钱给她,说不知道您老来,没带什么礼品,给点钱自己去买。五妈推辞不要,说要钱没处花,吃的穿的都不缺。旁边的亲友说,侄儿孝敬您,拿上拿上。她才接了,说让你费心了。五妈头发花白,门牙掉了几颗,耳朵有点背,但人挺精神,头脑清醒,言语流利。她问我,尔格还忙公家的事?我说,已退休几年,闲了。她说,闲了好,干了一辈子公事,该歇缓了。我问,五妈今年有80了?她说,跌过年83了。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我说,现在条件这么好,您老能活九十、一百岁呢。她咯咯笑了,溢出了眼泪,说活了80多,儿孙满堂,好吃的吃了,好穿的穿了,该享的福享了,到死的时候就该死,我活好了知足了。我把话题转到婚事上,问,五妈给孙儿孙媳妇准备了什么磕头礼?她说早准备好了,撩起衣襟从兜里掏出两颗银元展在手掌上——货真价实的“袁大头”。我说,五妈还有这东西?她说,托人换的,前些年换一颗八十、一百元,尔格涨价了,换一颗500元。我说,您老的礼不轻啊。她说,前面两个孙子结婚都这么给的,这个孙子少给了会有意见呢,手心手背都是肉嘛。忽然,婚礼主持人呼喊,新郎新娘认大小,请长辈入座。五妈立马起身,跌跌撞撞去了。五妈耳背,此刻却出奇的聪灵。

吃喜酒的亲友,大多是种地的、打工的,生活都不富裕。却个个穿着时鲜,虽然并不高档。人人笑逐颜开,看不出忧愁烦恼。看得出他们生活的很幸福。因为他们活的简单轻松,欲望不高。生活中,衡量幸福与否的标准不是你挣了多少钱,而是看你的欲望要求有多高。知足者常乐,欲壑难填之人,永远感觉不到幸福。欲望与幸福成反比。可是,有多少人真正明白知足就是幸福呢?特别是那些权钱在握有名有利者。奈何!

同类推荐
  • 旋转在石磨上的岁月

    旋转在石磨上的岁月

    收录了作者近几年来业余时间创作的38篇散文随笔,共16万字,分“性情走笔”、“乡情记忆”、“亲情素描”、“世情评弹”4个部分。这些作品文笔细腻真诚,意蕴丰富,很多篇章看似信手拈来,但体现了作者对生活和生命的一些深度观察和思考,有很强的思辨色彩和可读性。杨华1967年出生于静宁县深沟乡,曾担任静宁县政府办公室督查信息科科长,静宁县委办公室副主任、主任,华亭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等职,现供职于静宁县政协。
  • 绿色畅想

    绿色畅想

    《绿色畅想》为作家刘战英所著的散文集,本辑收录了刘战英的多部散文作品。
  • 大美哈密

    大美哈密

    这本书收录了许多作家的优秀作品,不但有哈密本土作家的稿件,还有其他地方作家朋友的来稿,其中大部分作品写得相当出彩,就算面对相同的事物,因有了多个作家的多个不同视角,再加上入笔轻重的差异,所以决定了《大美哈密》中各篇文章的立意出新,确实值得一看,也值得细细品读。相信读者朋友们能从这本书中找到你们认为关于哈密这个地方与作者感受迥异的“大美”,也相信你们能从这本书中体味到卞之琳那首《断章》中的四句话、四个角度和四种意境!“你在天山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云端看你,松峰闯入了你的眼窝,你闯入了丝路的梦!”
  • 朱自清作品集(3)(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朱自清作品集(3)(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丛书实质是中国现代文学肇基和发展阶段的创作总集,收录了几乎当时所有知名作家,知名作品的全部。
  • 杜甫文集2

    杜甫文集2

    杜甫(712-770),字子美,盛唐大诗人。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人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热门推荐
  • 韩娱之王途

    韩娱之王途

    百年不死的男人由冰封当中醒来,神秘的麒麟纹身和玉佩到底代表的是什么?仿佛一切都是命中注定之事,却又不在命理的掌握当中。
  • 蚀骨媚宠--强占小娇妻

    蚀骨媚宠--强占小娇妻

    他狂傲冷漠,冰天雪地里徒留一抹伤悲。小小的她闯入他的世界,如火如花悄然绽放,从此在他的生命里常开不败!他们是她的哥哥,他宠她如命,爱她成痴。她是他的妹妹,她聪慧、坚强,被他精心呵护。她逃不开他织的大网,她堕落进去再难逃开。他逃不开她织的情网,他堕落进去甘之如饴不愿离开。他宠他爱,他禁锢她,以爱为名束缚做他一世的小妻子。他念他痴,他痴候她,以爱之名捆绑要她还一世的情缘。他腹黑温柔,笑时如阳春三月,春暖花开。他冷漠霸道,怒时如雷霆万钧,灭人神魂。她说:“爱不是占有是成全,你为何就是不愿成全我!”他说:“我成全了你那谁来成全我,能成全我的只有你,你懂吗?”他说:“爱已成痴,念已入骨,叫我如何剔除?”她说:“爱的执念入骨,不成痴变成疯。”她说:“因为我不爱你,所以感觉被你爱很痛苦。”他说:“既然痛苦那就努力爱上我,两情若是相悦岂不美哉!”他说:“沐尘雪,你今生今世注定是我的,逃不掉亦无处可逃!”她说:“你是哥哥,这辈子都是。”他说:“雪儿,只有你能润我心田滋我百骨,没有你我便如没有灵魂的躯壳,你就是我的灵魂。”他爱过她,爱着她,他说一直在便一直爱。上至天堂下至地狱,他随她。他痴恋成狂,爱念成痴。他说爱到生命所不能承受之重,爱到宇宙荒芜万物枯竭,仍要爱。
  • 黄龙慧南禅师语录

    黄龙慧南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百分百深度宠:竹马老公别乱来

    百分百深度宠:竹马老公别乱来

    “瞿哥哥,生猴子真的会生出猴子来吗?”“瞿哥哥,老公和老婆是什么?”“瞿哥哥,睡在一起的就是老公和老婆了吗?那我是你老婆吗?”……小时候的顾萌萌总喜欢问叶清瞿各种问题。“萌萌,你老公我厉害吗?”“萌萌,你还想要吗?”“萌萌,以后我们生猴子要生多少个?”……而长大后叶清瞿总喜欢问顾萌萌各种问题。
  • 指鹿为马:赵高

    指鹿为马:赵高

    赵高(?-前207),中国秦朝二世皇帝时丞相,著名宦官(一说并非宦官)。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名气的宦官。秦始皇死后与李斯合谋篡改诏书,立始皇幼子胡亥为帝,并逼死始皇长子扶苏。秦二世即位后设计陷害李斯,并成为丞相。后派人杀死秦二世,不久后被秦王子婴所杀。《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指鹿为马:赵高》以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赵高的有关内容。
  • 王妃刁蛮

    王妃刁蛮

    驯服多情王爷,整治府中小妾,想要爬上位的,通通给本王妃滚!本是一场交易,他利用她的刁蛮‘摆正’多情的名号,她利用他逃离深宫高墙,可是什么时候居然真的假戏真做了呢?坊间男子传言:娶妻请谨慎,莫要取蛮女。民间女子纷纷效仿:蛮妃蛮妃我爱你,势要看紧自家婿!王妃苏妖娆是世间所有女子的典范;剧知情人士透露:青楼产业从此开始进入空前萧条期~
  • 傲血神皇

    傲血神皇

    腥风血雨泪九天,渤海残浪击磐岩。千家烽火连天起,万马奔腾溅地气。百族逐鹿决主次,寰宇大地谁称帝!万金家书难归榻,谁忧白发奠黑发!一将未成枯万骨,生为氏族死何惧。这里的人族每时每刻都为了生存而战,弱肉强食已经彻底成为这片大陆的不变法则,灭亡的种族远远超过现有种族,若人族不努力,那人族就会使下一个消失再历史长河中的种族。
  • 今生今世能遇到你是我最大的辛运

    今生今世能遇到你是我最大的辛运

    这是一本关于TFboys的书,不是四叶草的请勿看,不然小心被揍!!本书情节请勿上升至现实,纯属虚构,蟹蟹!
  • 清明落雨时

    清明落雨时

    “清明雨落,陌上花泊,而你,在何处?”付卿然在雨中徘徊,口中不住地喃喃。“清明雨落,兰亭风寞,而你,在何处?”连萤抚着兰亭上的斑驳雨迹,揩去眼角的一滴泪。
  • 鸳鸯斗,一品妙探

    鸳鸯斗,一品妙探

    “小娘子,同是天涯沦落人,下脚何必那么狠?你练的是佛山无影脚么?尊师姓黄,名飞鸿么?”那一晚,两人在狭小黑暗的大木箱子里遭遇了,她踹了他的看家宝,他救了她一命,从此故事开始往喜剧性发展了……之后,无论是在从岭客栈那伸手不见五指的后厨里,又或是隆兴温府三小姐那黑漆漆的闺房里,她总是能跟他莫名地在黑暗中遭遇,然后麻烦不断,案子不断,各种斗智斗勇的过招不断,一件接一件的案子就在两人轮番交手中一一地破解了……就在她勉强认为那向来油嘴滑舌自命不凡但确实够聪明够好看的男人还有点可取之处时,那男人却莫名地消失了。三年后,高丽新博王府内,身披大红霞帔的邬云云一脸鄙夷地对某个正在扒衣扯带的男人说:“今晚新郎好像不是你?”“无所谓,灯一吹又看不见,零件齐备就行了!”“听说你还是幽王府的小郡王?”“咳!谁愿意当赵元胤的儿子谁当去!也是梁兮兮眼光太差,心肠太软,不然能给我们找那么差的爹?嘿嘿!小娘子,春宵难得,不如我们这就……”“滚!”一脚踹出,王府侍卫磨刀霍霍向某男……这就是那些年赵策箫和邬云云不得不说的故事,《花开夫贵》续集,好故事等你来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