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像走路,背负的东西越多,走起来就越累,只有学会放下,才会轻松前行。
我们与生命中来来往往的人,亲近的、疏远的、熟悉的、陌生的,既避免不了相处,也无法避免竞争,总难免会有磕磕碰碰的时候。面对这些,你该怎么做?抱怨还是报复?
南北战争中,各方的斗争十分激烈,林肯总统的几位朋友曾经攻击过林肯的一些敌人,林肯却说:“你们对恩怨比我敏感,也许是我这方面太迟钝了吧!可是,我一向认为这很不值得。一个人实在没有必要把他半辈子的时间都花在争吵上。如果那些人不再攻击我,我也就不再记他们的仇了。”
我真希望我的伊迪丝姑妈也有林肯的这种宽恕精神。
她和法兰克姑父住在一个租来的农庄上。那里土质极差,不方便灌溉,收成不好,所以他们的日子过得紧紧巴巴,每分钱都要掰成两半用。伊迪丝姑妈喜欢买一些窗帘和小东西来装饰屋子,为此她常向一家小杂货铺赊账。法兰克姑父很注重个人信誉,不愿意赊账,所以他私下和杂货店老板说,不要再让他妻子赊东西。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伊迪丝姑妈知道这事后大发脾气。
一直到50年后,她还在对这件事念念不忘——我就不止一次听她唠叨这件事。我最后一次见她时,她已经快80岁了,还没忘记这件事。我对她说:“伊迪丝姑妈,法兰克姑父当初这样做确实不对。可是你已经唠叨了半个世纪了,你不觉得这是一件更糟的事吗?”(结果我这话说了还是等于白说。)伊迪丝姑妈为她这些不痛快的记忆付了昂贵的代价——半个世纪的安宁日子。
梭罗曾用鹅毛笔写下这样一句话:“一件事物的代价,也就是我称之为生活的总值,需要当场交换,或在最后付出。”换一种说法就是:我们以生活的一部分来进行价值交换,付出太多的话,就是傻子。
这也正是吉尔伯和苏利文的悲剧。音乐剧史上的这对黄金组合,让无数人为他们轻松、犀利、幽默的歌剧捧腹大笑。他们知道如何创作出欢快的歌词和曲调,可完全不懂如何在生活中寻找快乐的友谊;他们写过很多让人非常喜欢的轻歌剧,可都无法控制自己的脾气。有一次,苏利文为剧院买了一张新的地毯,节俭的吉尔伯看到账单时大发雷霆,甚至差点把这件事闹到法院。从此,两个倔老头老死不相往来。但是合作总要进行下去,因为和剧院的合约还没到期呢!一般人可能会想:为了合作,干脆合好吧!可他们呢?苏利文替新歌剧谱完曲后,就把曲谱寄给吉尔伯,而吉尔伯填上词后,再把歌词寄给苏利文。有一次,他们必须要一起到台上去谢幕,但两人却选择站在台的两边,分别向不同的方向鞠躬——因为这样,就可以看不见对方了。他们算是维护了自尊吗?不,在别人眼中,他们倔强得可笑,并且不懂得在彼此的不快中,定下一个“到此为止”的最低限度。
我在三十出头的时候,曾想当个小说家,一心想做哈代第二。我满怀信心在欧洲待了两年,准备写出一部空前绝后的作品。我把那部作品命名为《大风雪》,这个题目取得真贴切,因为所有出版家对它的态度,都冷得像呼啸着刮过德可塔州大平原上的大风雪一样。当我的经纪人告诉我,这部作品不值一分钱,还说我没有作家的才能的时候,我的心跳几乎要停止了。我发觉自己站在生命的十字路口上茫然极了,不知道以后应该去向何方。几个星期之后,我才从茫然中清醒过来。当时我还不知道“为忧虑定下到此为止的限制”,但实际上我做到了这一点。我把费尽心血写小说的两年时间,看成一次宝贵的经历,然后,“到此为止”,不再去忧伤这件事。我重新操起组织和教授成人教育班的老本行,有时间就只写一些传记和非小说类的文章。
富兰克林七岁时看中了一个哨子,于是兴奋地跑进玩具店,把所有的零钱放在柜台上,没问价钱就把哨子买下了。70年后,他在给一个朋友的信中写道:“我跑回家,吹着这个哨子,在房间里得意地转来转去。”后来,他的哥哥姐姐发现他买哨子多付了钱,忍不住取笑他,他说:“我当时沮丧极了!”
富兰克林在这个教训里学到的道理非常简单:“长大后,我见识了人类许多行为,认识到,许多人买哨子都付出了太多的钱。简而言之,我确信人类的苦难,相当一部分产生于他们对事物的价值做出了错误的估计,也就是,他们买哨子多付了钱。”
托尔斯泰把自己深爱的女人娶回家,他们在一起非常快乐。可是,托尔斯泰的妻子天生嫉妒心很强,常常窥探他的行踪,他们时常争吵得不可开交。她甚至嫉妒自己亲生的儿女,曾用枪把女儿的照片打了一个洞,她还拿着鸦片威胁说要自杀,吓得她的孩子们躲在房间的角落里直叫。
如果托尔斯泰跳起来把家具砸烂,我倒不怪他,因为他有这样生气的理由。可是他做的事比这个要坏得多,他把不满记在日记中,日记就是他的“哨子”。在日记里,他努力要让下一代同情他,而把所有错都归到妻子身上。他妻子是怎么对付他的呢?她当然是把他的日记撕掉烧掉。她自己也记了一本日记,把错都推到托尔斯泰身上。她甚至还写了一本小说叫《谁之错》,在小说里,她把丈夫描写成一个破坏家庭的人,而她自己则是一个无辜的牺牲品。
结果,他们把唯一的家,变成了托尔斯泰所说的“一座疯人院”。这两个无聊的人为他们的“哨子”付出了巨大的代价。50年的光阴都生活在一个可怕的地狱里,只因为两人中没有一个有头脑说“不要再吵了”;只因为两人都没有足够的价值判断力,能说出:“这件事到此为止,我们是在浪费生命,让我们现在就说‘停止’吧。”只是因为两个人都不懂得,放过自己,才能得到安宁——不错,我十分相信这是获得内心平静的秘诀之一。
首先,你必须学会放过自己,不要对自己太苛刻;其次,要放过你的朋友,因为他们曾给过你帮助和快乐;最后,请放过你的敌人,没有一模一样的两片树叶,难免会有人与你想法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