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816400000023

第23章 回看那时天空(1)

1

看看表,也快凌晨1点了,常德点击“开始”菜单,关闭系统,对话框弹出,确实要关闭计算机?是。然后就有小孩子的笑声突然响起,很灿烂的笑声,又一下子被收回去,屏幕转黑。

结婚两年多,妻子文去国外念书,也走了两年多。

灵子问他,为什么要结婚,他也回答不上来。

有什么特别的理由吗?

好象没有。只不过那时感情很好,好到一定要用一种形式来表示,就决定用婚姻了。

每天都这样在办公室里呆到很晚,然后熄灯、关门,回家。

一个人在路上走着,走到累得双脚提不动了再扬手叫车。回到家一个热水澡一冲,倒头便睡,连梦都没有一个。

这是好方法,解决寂寞的好方法。

不过只适用于一时。

就好象生病吃药,一开始总是特别管用,药到病除,慢慢有了抗药性,只好再试新的药。

大学毕业后,常德被分配在机关里做,机关里的工作通常不会多,最忙的时候也只忙到下午三点,平常大多是一张报纸一杯茶,打打电话聊聊工作,这就下班了。

要想在官僚机构里混,首先要学习的功课就是如何把手边的工作分配出去。这可难不倒从小学起就担任学习委员的常德。学习委员嘛,要做的就是怎么把手边的一大摞本子发下去,发到只有自己的那一本。

一做也做了好些年,有了官位有了权。星期六星期天的,叫上一大帮子朋友,一起开了车出去玩。

两个人认识,有着不同的版本。他们应该算很普通的那种,朋友的朋友,一起带来玩,就这样认识了,一开始也没什么特别感觉,文那时大学才刚毕业,常德倒是已经到了结婚的年龄。

那个圈子里,也是巧,都是一对一对的,不是男女朋友就是新婚夫妇,就他们两个人,还没什么固定的伴儿。

自然而然走得比较近了。

他比文大整整八岁,他只把她当小妹妹。

后来文打电话给他,说她有个女朋友失恋了,想找个男朋友,最好象他们那些人一样,有体面的工作,良好的收入。

他的部门正好有个刚分配进来不久的年轻小伙子,他和文,理所当然的当了回红娘。

约好了四个人一起吃顿饭的那天,他开车去接他们。

第一个上车的是她的那个女朋友。

“常德你人真不错。你现在有女朋友吗?”他摇摇头。

“没有?那就找一个嘛。文怎么样?平常看你们也挺谈得来的。”

“她啊,太小了。再说,现在大学里出来的女孩子,基本上都有男朋友了。”

“她和她男朋友三个月前刚分手。

你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今天是她的生日。”

“哎呀,那还要帮她买生日礼物呢。”

他为文选了一个水晶盒。

盒子是一种容器,她会放什么进去呢?

四个人见了面,红娘的任务完成,他和文很识趣地提前离开。

在车上,他把礼物递给她。

“我没想到今年生日还会有人送我礼物。”

她只说了这句话就开始哭,哭得上气不接下气。

他说你别哭了,以后我都不会让你哭。文把头靠在他肩上,抽抽嗒嗒地说“好”,说“你是一个那么有责任心的男人,我觉得我可以把我的未来完完全全的交给你。”

从那天开始,他们就在一起了。

2

他买了药酒、西洋参、水果、鲜花,去看望文的父母,希望他们可以允许他和文在一起。

文的家境非常优越。父亲是区里的局长,母亲是大学里的副教授,住在五原路上的花园洋房里。

常德的父母都是教师出身,家里并无太多闲钱,一家三口,挤在老式里弄的石库门房子里。夏天一到,狭小的弄堂里挨挨挤挤地放满了躺椅,家家摇了蒲扇坐在外面纳凉。

他没有把握。

去的前一晚,他整整想了一夜。想一想,自己要承担的责任,再想一想,自己能否背负这样的责任,走上一辈子?

他不是随随便便谈恋爱的人,恋爱对于他来说,就是为了以后能过渡到婚姻生活中。

婚姻是需要爱情来开始的,但是只有爱,没有承担,能实现一生的承诺吗?

从很小的时候起,他就明白这样的道理了。

能让自己喜欢的女人高兴的唯一办法,就是做一个温柔的、有责任心的好男人,最好是日日陪着她。

这样的想法,最早是外婆告诉给他的。

父母都是人民教师,小时侯的他,是在外婆的唠唠叨叨下长大的。

风和日丽的下午,外婆搬把藤条椅坐在弄堂的墙角晒太阳,他就坐在一旁的小凳上管自己玩。有时他坐厌了,一个人张开了双手学飞机,从弄堂这头的老虎灶飞到那一头的公用厕所。

外婆似乎很怕冷,总是袖着手,眯着眼,嘴巴一扁一扁的念念有词,往事在微风中一页页翻过。

3

外婆的母亲,早在2、30年代就从家乡江苏启东来到了上海。上海的钱好赚啊,赚够了就回家造房子、买地、享儿孙的福,别人都这么说。

去的人多了,传回来的都是好消息,就信了。

搭了船到了上海,才发现,这钱,是有的赚,却比那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种地辛苦,更是翻了几番。

外婆的父亲身体并不结实,比不得村里阿牛阿满的蛮壮。

依了同乡的介绍,在码头上背煤背米,几袋一码,路都走不动,更不要说是走过那长长的踏板。

积劳成疾,先是半夜里咳得吐血,慢慢的下不了地,再后来,花光了赚来的钱还欠了一屁股的债后,扔下外婆母亲和年幼的外婆,先自去了。

女人擦干眼泪,知道还得生活下去,回家也不是个办法,肯定被乡里人瞧不起,又是孤儿寡母的,活该受欺侮,便铁了心思决定在上海挣扎下去。

没念过书,没什么文化,既不擅长女红又不会梳机巧的盘头,还能做什么?

托了人介绍,去人家家里做帮佣。

打扫卫生洗洗衣服,后来索性包下了整条弄堂的马桶。

清晨5点钟就要撑着身子起来,挨家挨户的收,廊檐下的马桶,一个个,一直要忙到天光大亮,才洗刷干净了,斜斜靠在各家墙角,马桶盖子搁在那儿滴水。

一晃十数年。

女儿就大了。

该给说亲了。

一日听得其他女佣议论,也凑过去听,听仔细了,是“开布店的王先生要在上海讨一房”,母亲并不情愿自己清清白白黄花闺女平白了送去做小,要名无名,要份无份的,凭什么?!

可是人家王先生有钱。

王先生也是个苦出身,先在布店、绸缎庄里当伙计,慢慢的熟悉了各种通路,跟东家打了招呼,做了“跑街先生”,做久了,渐渐成了有名的供应商,上海那些涂脂抹粉、穿金戴银的太太、小姐,身上穿的时新料子,大多是王先生天南海北采购了来。

战争虽然一日比一日局势紧,上海这个孤岛上照样夜夜笙歌。衣服总要穿的,社交名媛们,更是要穿得好。没看斯佳丽去见白瑞德还要扯块窗帘料子做件翠绿新衣么?

抗日战争结束后,王先生已经开了2、3家布店。

家里早按着岁数给娶下了正房太太,置在乡下,伺候公婆,照顾2男1女3个孩子。

忙着四处奔波,却也耐不得偶尔的寂寞。再说了,一个男人孤身在外,没个女人拾掇拾掇缝缝补补的,怎么过?

便有了这“娶小”的由头。

外婆是看到过这位王先生的,王先生也住在这弄堂里,见过面,不好也不坏的,没什么印象。

一回家,外婆娘就跟女儿说起了这件事,语气是商量的,商量中又有着试探。

委屈是一回事,不用再倒马桶是另一回事。

都说女儿跟娘亲,因为女儿大了,也就是个女人。女人和女人,是可以有商量的。

外婆人不大,但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她也想住进体体面面的木楼梯、亮堂屋子里去。

这就同意了。

这就搬进了这条满是石库门房子的里弄,“天福里”。

也没享过什么福,时势就变了。

解放军进城了。

外公仗着自己是苦出身,没跟几个生意上的朋友撤去台湾,坚决留在了大陆。

不久公私合营,外公响应号召,要做光荣的无产阶级,便上交了布店。无产阶级指示他继续为国家做贡献,他担任了合营后的布店的副经理。经理是劳苦大众,并不懂得经营,外公有时就指手画脚的指挥,并不受人欢迎。

转眼就到了50年代中期,“三反”、“五反”运动开始了,上级领导找到外公,指示他两条道路:一是全家老小齐齐迁到甘肃省,投身到热火朝天的开发大西北运动中去。另一条道就是要在上海挨批,把他小资本家的剥削本质暴露出来。

看多了生生死死,外公觉得,赖在上海还不如远走他乡,就此选择了走。

外婆也想随了去,外公常年在外奔波,她和他本来就聚少离多的,去哪儿她倒不在乎,反正还年轻,身子骨也硬朗。

领导们便出来干涉,说你是遭受迫害的,怎么还不和他划清界限?

勒令外公和他乡下的结发妻子带了两儿一女迁去甘肃。

结发的老妻后来葬在了那片“鸟不拉屎”的黄土地上,到死也没能还乡。

“嫁给他等于是守活寡!”每次外婆都会以这句话结束她的回忆,两粒白玉耳环象煞两滴清泪,从她踏进王家门开始就一直滴滴答答着,淌了多少年也没个完。

4

喜剧总在一个好结局后画上了句号,一切都有重新开始的可能。

而悲剧,有着绵延的回声,断断续续拖拖拉拉,不知何处是归程。

常德的母亲因为出身不好的缘故,自小受够了排挤,对外公不尴不尬、不清不白的身份好几次都恨得咬牙切齿。她向往党,向往着崇高的革命事业,无产阶级是光荣的、工人阶级是强大的,这样的观念在她心里扎下了根,一扎就是几十年。

可是天不遂人愿,她强烈要求进步的心、想向党靠拢的愿望,一次一次被无情打灭。每一次,都是从幸福的顶峰跌进失望的深渊,渐渐地,她的话少了,她不会笑了,她从少女时代起就开始沉默寡言,内向,自己的心事,只有自己知道。

后来师范毕业了,她被分配到地区小学做老师。她依旧不声不响、沉默寡言、默默的埋头苦干。到了应该谈婚论嫁的年龄,也是由组织上出面为她牵线,学校里比她年纪大的、又是单身的年轻男老师本来就不多。问她有什么要求没?常德母亲一字一字掷地有声,“想要一个要求进步的青年同志做自己终身的革命伴侣。”

就只剩下了常老师。

组织上说得清楚,三代贫农的后代,根正苗红的好青年,正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母亲很满意。

外婆却直皱眉头嘟嘟囔囔,“他又没家底,你嫁他岂不是要吃苦,你还嫌吃苦没吃够?”又换一种语重心长口气,“婚姻是一辈子的事,女人青春一晃就过,你小心以后会后悔。”

母亲置之不理。“你懂什么?就是因为你不求上进,贪慕虚荣,一心想过好日子,所以嫁了个小老板,又是做小,害我一辈子抬不起头来。你当时怎么不嫁给共产党员?现在要多风光有多风光!

我的事你少管!”说完扬长而去。

常老师是入赘进门的。

外婆打心眼里瞧不起泥腿子出身的农民。没吃过猪肉,还没看过猪跑么?自己入王家这些年,眼界倒也开阔不少。看常老师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无不透着农村土气,真是越看越来气,又同在一个屋檐下,不看都不行。

常老师本来生性善良,烧饭做菜什么的,也在行。只是这日子不安生,他的心也开始躁动起来。随着学校里帮派运动一浪高过一浪,他骨子里农村孩子的耿脾气全冒了出来。他参加了他妻子的对立帮派。

革命是坚定的,个人有个人的主张。

于是在学校斗,互相忙着贴大字报,下了班继续斗,直斗个昏天黑地,鸡飞狗跳。常德那时已经4、5岁,只看见父母下了班,回到家,拉上窗帘就开始打架。

一个骂,“穷鬼,脱底棺材的儿子。”

另一个毫不示弱,“资产阶级小老婆的女儿!”

揪头发摔胳膊,从后房直打到前房。

常德躲在外婆房里不敢出来。

5

外婆年纪大了,脑子却不糊涂。孩子从小耳濡目染这些,肯定不好,只好暂时先躲一躲了。

躲到什么地方呢?

外婆自己是只好回故乡了,可小外孙还有将来要考虑,怎么办?外婆不愿他在农村生活,怕他沾染了那些习气,一辈子都改不过来。

想起了外公的另外三个孩子。

她和正房太太的关系处得不错,她很尊敬正房太太,逢年过节,应有的礼数一样不少。所以四个孩子虽然是同父异母所生,感情倒不生分。

正房太太的三个孩子都是从小去了甘肃的,其中就数大儿子最有出息,中专毕业后正好赶上安徽煤矿招人,就去了矿物局。

几年下来混得很不错,做了一个小科长,后来娶了当地的女子,生了一子一女,日子过得很是安逸。

最最重要的是,他们是在淮南市,好歹也是个省城。

她找了弄堂里会舞文弄墨的老先生,写了信寄过去,不久回音就来了。说是尽管过来,不少一双筷子,老太太您尽管放心,万万不会亏待了这孩子。

6

大舅舅说话很算数,不久就搭了火车来接常德。

那一年,常德5岁。

是他童年里最最快乐的日子。

没有人揪着他耳朵大声呵斥、没有拳打脚踢的影子在眼前晃来晃去、每天玩得多晚回家都有香喷喷的热饭菜等着……

常德后来长大了,细细回忆一遍,再回忆一遍,犄角旮旯搜个遍,噫,没有,真的就那两年好时光。

表哥比常德大一岁,两个半大小孩都不会打架,偏偏喜欢凑热闹,整天跟着院子里其他小孩去街上混。有小孩被打倒了,也偷偷攥个小石头躲在人群里,跃跃欲试了半天,石头是扔出去了,却只砸起一溜黄土。

根本不敢往人身上砸。

表姐比常德大三岁,已经念小学了,下课的时候总不忘给两个弟弟包一点瓜子、花生、几块茶干。回到家往桌上一放,两个弟弟就扭扭打打扑上去,抢来的东西才好吃嘛,小姐姐扭头看看,嘴里嚷嚷,“哎呀,别打了,都有的,都有的。”一边上去分开他们。常德最喜欢小姐姐,就乖乖的松了手。表哥一看没人跟他抢了,也觉得没劲。小姐姐一人分一份,自己从来都不要。

等她功课做完了,两个弟弟也吃得差不多了,小姐姐就一手牵了一个出去逛街,彩霞满天,景色很好看。

常德后来跟灵子说起自己的童年,灵子不信。

问他,“你真的没有寄人篱下的感觉?你吃饭从来不用看人脸色?你闯祸了他们不冷冷对你?”

常德肯定,“没有。”

确实没有。

那时小表姐有一辆童车,十分耀目,没事就骑着出去转转。常德看了心里痒痒,趁姐姐去上课了,偷出来骑,一骑骑到街上去,撞到路边堆放的水泥管子,车子前轮当时就扭变了形,常德吓坏了,他倒不是担心舅舅舅妈会骂他打他不给他吃好吃的,他是担心小姐姐生气了,从此不理他。

磨磨蹭蹭挨进家门,姐姐还没回来,舅妈正在厨房里炒菜。转头看见常德蔫蔫的,不声不响哭丧个脸,就问,常德,你怎么啦?

常德支支吾吾,“我把小姐姐的车子弄坏了。”

“好,你惨了,你小姐姐回来肯定哭死。看你怎么办!”

过了一会儿门响,舅妈看看钟,“常德,肯定是小姐姐回来了,你快一边墙角站好,姐姐看到你已经认错了,就不会再生气了。”

果然小姐姐背着书包回来了。

进门先还高高兴兴的,看到常德站在墙角还纳闷,“妈,怎么弟弟站在那里?”

说着,伸手去拉常德,一眼看见弟弟身后那辆变了形的童车,几乎不相信自己,赶忙蹲下身,心爱的车子果然是坏了。

姐姐“哇”一声放声大哭。

一哭哭了一个多小时。

舅妈出来打圆场,“你看弟弟多可怜,站到现在了,来,弟弟给姐姐认个错。”

这件事就这么过去了。

7

“难怪你一直天不怕,地不怕的,你倒没有什么童年阴影!”灵子打趣。

“我大舅舅是个很宽厚的人,我表哥也很老实,他们对我确实很好。我后来念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又去住了两年。”

同类推荐
  • 艰难的跋涉

    艰难的跋涉

    《艰难的跋涉》是一部当代农村题材的小说,是一部反腐败题材的长篇力作。成功地塑造了一位正直善良的基层干部,积极热情为老百姓办事,带领乡亲们奔小康的故事。小说赞美伸张了正义,鞭挞了丑恶,批判了拜金主义,是一部贴近农村,贴近实际,贴近百姓的上乘之作。
  • 晚安,故事

    晚安,故事

    相亲相爱的双胞胎远离城市的小村庄里,住着一对双胞胎。他们家庭富裕,哥哥既无须赶走弟弟,弟弟也不需抢夺财产。他们的父母早亡,两人相依为命,住在山脚边大橡树下的房子里。双胞胎长得很像——同样英俊。好像流落世间的王子,再加上父母双亡,如果有人耐心考证,相信一定能发现些什么。淳朴而富有同情心的村民相信着,隐隐约约,双胞胎不同凡人。打从双胞胎来到这里,村民就对他们很尊敬。兄弟俩的离群索居也加强了这种尊敬。
  • 红色少年的故事

    红色少年的故事

    本书是中小学生必读红色经典故事丛书之一,也是故事爷爷讲故事系列之一。通过故事爷爷李晋华讲述少年英雄王二小、王璞、海娃等英雄人物,不畏艰险、克服困难的故事,增强广大青少年的爱国意识。对孩子们来说,每一个故事都是一堂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课,激励他们的爱国精神和奋斗精神。
  • 唐书志传通俗演义

    唐书志传通俗演义

    《唐书志传通俗演义》演隋唐之际的史事,自隋炀帝大业十三年(617)至唐太宗贞观十九年(645),全书以秦王李世民一生业绩为主。书中塑造了李世民、李靖、、尉迟敬德、秦琼、窦建德、王世充等人物形象,使这些历史人物获得了艺术的生命,栩栩如生地出现在小说中,富有感染力。
  • 世界最具精悍性的微型小说(4)

    世界最具精悍性的微型小说(4)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热门推荐
  • 真符天地

    真符天地

    宇宙自诞生之日起,演化三千大道,三千大道又辐射出千万记的法则,法则又演化无数宇宙奇观,浩瀚宇宙诞生了无数智慧生命,人族正是那无数智慧生命中沧海一栗,智慧种族中又诞生了无数的强者,那些强者们用自己那无与伦比的智慧感悟着宇宙,创造了无数的功法。这是一个神奇的世界,任何人在这片世界中都有着创造奇迹的力量,不过却又无奈的消失在宇宙历史的长河中。天地真符并非人造的法宝,是大道的投影,法则的化身,其出现并非偶然,而是必然,无缘者失之交臂,唯有缘者可得。得三千真符,则可逍遥宇宙,无所不能。
  • 回档

    回档

    作者是个90后95前的混沌青年,本文章也是根据本人的真实情况进行一定的改动有感而写。纪念我们那些年的爱情。
  • 闲神纪元

    闲神纪元

    这个世界,都有什么?有天使?有凶兽?有魔鬼?有洪荒?人死后是否有鬼魂?天上的神又有多少?地狱的神究竟是阎王还是撒旦?通通是梦,通通真实。吃下这片天地,谁是主角?
  • 迷欲潘多拉

    迷欲潘多拉

    一群年轻的都市男女,在现实中有着属于自己光鲜的工作,在网络上却是一群彼此惺惺相惜的作者及作家。因为一场意外的旅游,而引起了一局惊心动魄的逐命游戏。由王春春的死引起了大家内心的不安和慌乱,有着不为人知过去的作协会委员、来自贫困山区的实习律师、家世雄厚的珠宝设计师、将红未红的女模特、迷信的服装设计师,严谨却有着抑郁的金融会计师,热衷探究真相的重案组刑警队长,奶茶店普通的店长,这一群来自四面八方搅合在一块的都市男女,究竟是因为什么而牵连在一起。
  • 韶华缱绻

    韶华缱绻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让本来无交集的两人成为世界上最亲密的人。陌生的人随光阴流逝,逐渐相知、相爱、相守。平淡的生活变得温情,简简单单相伴永远。
  • 圣灵珀

    圣灵珀

    科学家之子无意间穿梭时空来到一个熟悉又陌生的世界他以回家为目的却又因所守护的人而放弃他的冒险才刚刚展开
  • 觅仙残缘

    觅仙残缘

    无奈事故变迁,踏上觅仙之路。红尘残缘,身不由己。眷念或憎恨……人啊,也许终究逃不过自己的心。
  • 我是小妖怪

    我是小妖怪

    普普通通的大一新生伊志奇,渴望过玫瑰色的大学生活,以不普通的高考成绩(他自认为)考上了不普通一本院校(还是自认为),却不幸遇到了3个奇葩舍友。更不幸的是,在刚开始的大学生活中就倒霉的遇上了意外不幸命赴黄泉,可惜可惜,本文终结。伊志奇:“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命好如我,死而复生,还有了超强的异能,超越了作者,一举成为了人生赢家......作者大大,我错了,我再也不装逼了,把我的头安回去成么?”其实就是一个寝室4个人类妖魔的故事。
  • 我的梦之随心所欲
  • 帝国陨灭

    帝国陨灭

    黑暗在悄悄的降临,命运的齿轮转动着帝国的命运,生存,死亡,兴盛,灭亡,有谁可以逃过?抗争,忍受,意念的力量在身体里不断游走。新的世界篇章就在你的手上。忠与义,亲情,友情和爱情,每一次的抉择都是在悬崖边上的行走,看他如何在历史的洪流里唱完这乱世悲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