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814200000043

第43章 血液系统疾病(6)

组织和脏器的微血栓使血流阻滞,导致受累器官缺血、缺氧、代i射紊乱和功能障碍,甚至坏死。临床表现随受累器官及其受累程度的不同而异:肺受累时可出现呼吸困难、发绀、咯血、呼吸衰竭,也可因肺动脉高压而引起右心衰竭;肾脏受累时表现为尿少、血尿,甚至肾衰竭;胃肠道受累时出现恶心、呕吐、腹痛和胃肠道出血等;脑栓塞时可出现昏迷、惊厥等。其他如肝功能障碍,四肢末端坏死,皮肤坏疽等。

4.溶血

急性溶血表现为发热、黄疸、苍白、乏力、腰背酸痛、血红蛋白尿等。如溶血严重、超过骨髓代偿能力时即出现贫血,称为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三)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为确诊DIC的依据。

1.反映消耗性凝血障碍的检查

(1)血小板计数减少:常降至100x109/L以下,如呈进行性下降则更有诊断意义。

(2)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延长:但在高凝状态时,出血时间可缩短。

(3)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超过正常对照3秒以上有意义(出生4天内的新生儿超过20秒才有意义)。

(4)纤维蛋白原减少低于1.6g/L有意义,个别高凝期病例反可升高超过4.0g/L。

(5)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年长儿正常值为42秒,新生儿为44—73秒,早产儿范围更宽。APTT比正常对照延长10秒以上才有临床意义。高凝期APTT可缩短,低凝期及继发性纤溶期APTT延长。

(6)抗凝血酶!(AT—!)测定:AT.是重要生理抗凝物质,它使凝血酶、激活的因子X失去活性而起抗凝作用,在此过程中AT被消耗,故DIC早期血浆中AT明显减少。正常值为80%—100%(活性)。

(7)因子测定:DIC时:C减少。

2.反映纤维蛋白形成和纤维蛋白溶解亢进的检查

(1)血浆鱼精蛋白副凝试验(3P试验):血管内凝血时,血中纤维蛋白单体与FDP结合形成一种可溶性复合物,鱼精蛋白能与FDP结合,使纤维蛋白单体从复合物中分离出来,被分离出来的纤维蛋白单体又聚合成纤维蛋白而形成絮状沉淀,即为3P试验阳性。此试验在DIC早期时多阳性,但晚期以纤溶亢进为主时,因纤维蛋白单体形成很少,所形成的可溶性复合物也少,故3P试验常为阴性。此外,约20%脐带血3P阳性,第2天后转阴性,故新生儿3P试验应在出生2天以后才有诊断价值。有些疾病如恶性肿瘤、肝、肾疾病及手术创伤后也可出现3P阳性。

(2)优球蛋白溶解时间:正常血浆的优球蛋白含有纤维蛋白原、血浆素原及其激活因子,而不含抗血浆素,优球蛋白溶解时间缩短反映血浆素原及激活因子的活性增强,表示纤溶亢进。正常值>120分钟,DIC纤溶亢进时缩短,常<70分钟。

(3)FDP含量测定正常人血清TOP<10mg/L;超过20mg/L提示纤溶亢进,但不能作为诊断DIC的指标。肺栓塞或动、静脉栓塞患者也可升高。

(4)凝血时间(TT)测定:是反映凝血第3阶段的试验,正常值为20秒±1.6秒,比正常对照延长3秒以上有诊断意义。

(5)D—二聚体(D—dimer)测定:D—二聚体是一个新的抗原,产生于纤维蛋白原转变成纤维蛋白时,纤维蛋白交联和交联纤维蛋白降解的过程中。DIC患者D—二聚体异常升高,此试验对DIC有特异性。

3.其他检查

除上述检验项目外,近年来还开展了一些对DIC有诊断价值的方法,简述于下:

(1)反映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分子标志物:如组织因子(TF)和内皮素—l(ET—l)等。

(2)反映血小板激活的分子标志物:如血小板因子—4(PF—4)!—血栓球蛋白((3—TG)和—颗粒膜糖蛋白(GMP—140)等。

(3)反映凝血和纤维蛋白溶解激活的分子标志物:如纤维蛋白肽A(FPA)和纤维蛋白B—!15—42肽等。

此外,观察外周血涂片中红细胞及血小板形态亦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如红细胞呈盗状、皱缩、三角形、新月形及碎片等有意义;涂片上有巨大血小板或有核细胞亦有一定意义。

(四)诊断

必须依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性分析,才能明确诊断。(1)临床特点:患儿有诱发DIC的原发病存在,并在此基础上呈现出血倾向、微血管栓塞、休克和溶血等临床征象,或对抗凝治疗有效,即应高度警惕DIC的可能性。(2)实验室检查:是诊断的重要依据,应根据病情及实验室条件选择检查项目,对化验结果的分析应结合患儿年龄、原发病性质、DIC不同病程等特点做出判断,动态观察其结果变化对确立诊断的意义更大。

如在血小板计数减少、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纤维蛋白原含量降低、3P试验阳性这4项中有3项阳性,结合临床特点即可做出诊断;如仅有2项阳性,则需加测血清FDP含量、优球蛋白溶解时间和凝血酶时间,如其中有1项阳性,结合临床特点也可做出诊断。条件许可时,测定AT—H、因子观活性和D—二聚体等指标均较为可靠。

(五)治疗

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提高DIC治愈率的关键。

1.治疗原发病

积极治疗原发病、去除诱发因素是终止DIC病理过程的重要措施,如果原发病及诱因没有消除,凝血异常继续进行。

2.改善微循环

低分子右旋糖酐不但能扩充血容量、疏通微循环,还有降低血液黏稠度、减低血小板黏附和抑制红细胞凝集等作用,因而可以改善微循环,防止或减少血栓形成。首次剂量为lOml/kg静滴,以后每次5ml/kg,每6小时l次,全日量不超过3Oml/kg。

3.纠正酸中毒

DIC多伴有酸中毒,往往也是肝素治疗失败的原因之一。因此,应及时发现酸中毒并予纠正,常用5%碳酸氢钠。

4.应用血管活性药物

血管扩张剂可解除血管痉挛,改善微循环,常用654—2、异丙基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等。

5.抗凝治疗

其目的在于阻断或减缓血管内凝血过程的发展。

(1)抗血小板凝集药物:此类药物能阻抑血小板黏附和凝集,减轻微血栓形成,从而抑制DIC的发展。临床上对轻型DIC、疑似DIC而未肯定诊断者或高凝状态者,在控制原发病的基础上可单独应用此类药物治疗。常用药物有:(1)阿司匹林,剂量为lOmg/(kg—d),分2—3次口服,持续用至血小板数恢复正常后数日才停药。(2)双嘧达莫(潘生丁):剂量为lOmg/(kg—d),分次口服。

(2)肝素的应用:肝素可与AT—#结合成复合物而起抗凝作用,对凝血3个阶段均有抑制作用,并可抑制血小板聚集、裂解和促使纤维蛋白溶解。通常在给药1—3小时后约50%因灭活而失效,4—6小时即经肾脏排完。

肝素多在DIC早期应用,凡有以下指征者即可使用:(1)处于高凝状态者。(2)有明显栓塞症状者。(3)消耗性凝血期表现为凝血因子、血小板、纤维蛋白原进行性下降,出血逐渐加重,血压下降或休克者。(4)准备补充凝血因子(如输血、血浆等)或应用纤溶抑制药物而未能确定促凝物质是否仍在发生作用时,可先应用肝素。

以下情况禁用或慎用肝素:(1)颅内或脊髓内出血、肺结核空洞出血、溃癀出血。(2)伴有血管损伤或新鲜创面的患儿。(3)DIC晚期以继发性纤溶为主者。(4)原有重度出血症如血友病等。(5)对并有严重肝脏病患者,尚有争议,较多作者认为弊多利少。

常用方法为:每次60—125U/kg(lmg=125U)加人等渗氯化钠或10%葡萄糖液50—100ml中静滴,约1小时滴完,每4—6小时1次;或先以50—75U/kg静滴,然后按每小时15—25U/kg速度持续静滴;或每次50&100U/kg皮下注射,每4—6小时1次。

在应用肝素期间必须密切观察病情并监测凝血功能,在每次用药前测凝血时间(试管法),用药4小时后再测定1次凝血时间,要求凝血时间控制在20—30分钟,如<20分钟可加大肝素剂量,如>30分钟且出血加重可能是用量过大,应停用,必要时静脉缓慢注射鱼精蛋白中和之,其用量与最后一次肝素用量相等(1mg鱼精蛋白可中和125U肝素),若出血仍不减轻,15分钟后可再注射一次鱼精蛋白。

停药指征为:(1)诱发DIC的原发病已控制或缓解。(2)用药后病情好转,出血停止,血压稳定。(3)凝血酶原时间和纤维蛋白原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前者一般于24小时内恢复,后者于1—3天恢复)时,即可逐渐减量至停药。用药时间一般可持续3—7天。血小板的回升缓慢(数天至数周),不宜作为停药的指征。

6.抗凝血因子的应用

已应用临床的有:(1)抗凝血酶皿(AT—皿)浓缩剂,用于DIC早期补充AT—&并可提升肝素的疗效。(2)蛋白—C浓缩剂,主要用于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合并DIC,同肝素联合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7.补充疗法

目前认为在活动性DIC未控制之前,补充下列成分是安全的:经洗涤的浓缩红细胞、浓缩血小板和不含凝血因子的扩容剂(如血浆蛋白、白蛋白和竣基淀粉等)。如果DIC过程停止(指征是AT—H测定值正常)或肝素化后仍持续出血,此时有必要补充凝血因子,可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凝血酶原复合物等。

8.抗纤溶药物

此类药物的主要作用是阻碍纤溶酶原转变为纤溶酶、抑制纤维蛋白的分解,从而防止纤维蛋白溶解亢进性出血。DIC时继发性纤溶亢进是机体防止血管内凝血的一种生理性保护机能,有助于防止或消除血管内纤维蛋白栓塞,因此在DIC时,特别是在早期高凝状态,应禁用抗纤溶药物;若病情发展并出现以纤溶为主时,最好在肝素化的基础上慎用纤溶抑制剂,可能有助于DIC后期的治疗。一般可选用6—氨基己酸(EACA),每次剂量为0.08—0.12gkg,缓慢静注或稀释后静滴,亦可采用对竣基苄胺(PAMBA)或氨甲环酸。

9.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在DIC时是否应该使用糖皮质激素尚未取得一致意见。一般认为如果因治疗原发病需要时,可在肝素化的基础上慎用。

(第六节)急性白血病

白血病是造血组织中某一血细胞系统过度增生,浸润到各组织和器官,从而弓丨起一系列临床表现的恶性血液病。是我国最常见的小儿恶性肿瘤。据调查,我国10岁以下小儿白血病的发生率为(3—4)/10万,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急性白血病占90%—95%,慢性白血病仅占3%—5%。

一、病因

尚未完全明了,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病毒感染

多年研究已证明属于RNA病毒的反转录病毒(又称人类T细胞白血病病毒,HTLV)可引起人类T淋巴细胞白血病。

2.物理和化学因素

电离福射能引起白血病。小儿对电离辐射较为敏感,在曾经放射治疗胸腺肥大的小儿中,白血病发生率较正常小儿高10倍;妊娠妇女照射腹部后,其新生儿白血病的发病率比未经照射者高17.4倍。苯及其衍生物、氯霉素、保泰松、乙双吗啉和细胞毒药物等均可诱发急性白血病。

3.遗传素质

白血病不属遗传性疾病,但在家族中却可有多发性恶性肿瘤的情况。少数患儿可能患有其他遗传性疾病,如21—三体综合征、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症、先天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伴有多发畸形(Fanconi贫血)、先天性远端毛细血管扩张性红斑症(Bloom综合征)以及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等。这些疾病患儿的白血病发病率比一般小儿明显增高。此外,单卵孪生儿中一个患急性白血病,另一个患白血病的概率为20%,比双卵孪生儿的发病率高12倍。以上现象均提示白血病的发生与遗传素质有关。

二、发病机制

尚未完全明了,下列机制可能在白血病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1.原癌基因的转化

人类和许多哺乳动物的染色体基因组中存在原癌基因(又称细胞癌基因),在正常情况时,其主要功能是参与调控细胞的增殖、分化和衰老死亡。当机体受到致癌因素的作用下,原癌基因可发生点突变、染色体重排或基因扩增,转化为肿瘤基因,从而导致白血病的发生。

2.抑癌基因畸变

近年研究发现正常人体存在着抑癌基因,如RB、P53、P16、WT1等,当这些抑癌基因发生突变、缺失等变异时,失去其抑癌活性,造成癌细胞异常增殖而发病。

3.细胞凋亡受抑

细胞凋亡是在基因调控下的一种细胞主动性自我消亡过程,是人体组织器官发育中细胞清除的正常途径。当细胞凋亡通路受到抑制或阻断时,细胞没有正常凋亡而继续增殖导致恶变。研究发现,急性白血病时抑制凋亡的基因(如Bcl—2、Bcl—XL等)常高表达,而促进凋亡的基因(如P53、FasBax等)表达降低或出现突变;此外,特异染色体易位产生的融合基因也可抑制细胞凋亡(如M3中的PML/RARa融合基因)。由此可见,细胞凋亡受抑在白血病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三、分类和分型

急性白血病的分类或分型对于诊断、治疗和提示预后都有一定意义。根据增生的白细胞种类的不同,可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淋,ALL和卩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急非淋,ANLL)两大类,前者占小儿白血病的70%—85%。目前,常采用形态学(M)、免疫学(I)和细胞遗传学(C),即MIC综合分型,以指导治疗和提示预后。

(一)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

1.形态学分型(FAB分型)

根据原淋巴细胞形态学的不同,分为3种类型。(1)L1型:以小细胞为主,其平均直径为6.6#m,核染色质均匀,核形规则;核仁很小,一个或无;细胞质少,细胞质空泡不明显。(2)L2型:以大细胞为主,大小不一,其平均直径为8.7#m,核染色质不均匀,核形不规则;核仁一个或多个,较大;细胞质量中等,细胞质空泡不定。(3)L3型:以大细胞为主,细胞大小一致,核染色质细点状,均匀,核形规则;核仁一个或多个;细胞质量中等,细胞质空泡明显。上述3型中以L1型多见,占80%以上;L3型最少,占4%以下。

2.免疫学分型

应用单克隆抗体检测淋巴细胞表面抗原标记,一般可将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分T、B二大系列。

(1)T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占小儿ALL的10%—15%。具有阳性的T淋巴细胞标志,如CD1、CD3、CD5、CD8和TdT(末端脱氧核糖核酸转换酶)阳性。

(2)B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占小儿ALL的80%—90%。此型又分为3种亚型。(1))期前B细胞型(EarlyPreB—ALL):HLA—DRiCD79a、CD19和(或)CyCD22(细胞质CD22)阳性;Smlg、Cylg阴性。(2)前B细胞型(PreB—ALL):Cylg阳性,Smlg阴性;其他B系标志及HLA—DR阳性。(3)成熟B细胞型(B—ALL):Smlg阳性,Cylg阴性;其他B系标记及HLA—DR阳性。

同类推荐
  • 沈英森验方验案

    沈英森验方验案

    本书总结了沈英森教授在临证中行之有效的验方92个及相关验案,分为肝系验方验案、心系验方验案、脾系验方验案、肺系验方验案、肾系验方验案。
  • 我是医学知识大王

    我是医学知识大王

    自从人类诞生以来,就有男女之别,通过这样的方式延续着新的生命,一代又一代的延绵不息。生命是个奇特的个体,它有着最为原始的魅力令人痴迷;它有着自身独特的奥秘激发人们去不断的认识它。如何维护我们的身体健康?怎样加强疾病的自我预防?碰到伤及生命的意外情况怎么处理?如何正确的识别运用药品?……《我是医学知识大王》,以通俗讲解的形式、精炼有趣的语言生动有趣地介绍了生命健康的科学知识,以使广大少年读者了解身体结构,增强防病保健能力,更加快乐、健康地成长。
  • 袖珍药物手册

    袖珍药物手册

    随着临床医学、药学的飞速发展,新药不断涌现,加之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特别是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已全面实施,这对临床医药工作者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如何迅速、准确地开出规范的处方,成为摆在医务工作者面前的重要问题。面对越来越繁重的工作压力,广大临床医务人员特别是基层医务人员迫切希望能有一本方便实用的药物手册,临床工作中或遇到用药中的问题时可随时查阅。据此,我们在参考了大量相关专业书籍的基础上,编写了这本《袖珍药物手册》。
  • 现代护理美学

    现代护理美学

    本书内容全面、系统,融入了美学、护理学、文学、心理学、礼仪学、人际沟通、艺术欣赏等相关知识,体现了本学科的科学性、实用性、艺术性、创新性、综合性和指导性,满足了学科发展、专业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 本草纲目(中华国学经典)

    本草纲目(中华国学经典)

    《本草纲目》被世界人民誉为“东方药方巨典”。《本草纲目》内容丰富,知识广博,不仅对古代人民的医疗、保健有很大的影响,对现代人认识和了解药物、加强养生保健也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本选本以药材的便利性和实用性为出发点,编选了一些觉的药方和常用药物,以便广大读者更好的阅读、理解和使用。
热门推荐
  • 雨镇

    雨镇

    绝望少女以跳楼的方式结束十五岁的生命,到达了“地狱”,“死”后的她,却觉得自己像获得了新生。
  • 女配的生涯:校草哪里跑

    女配的生涯:校草哪里跑

    她,碧池,是桀可宿的青梅竹马,可他对她一直不冷不热,知道高三是她的出现--马黎淑的出现,让自己心心念念的桀可宿丢了魂,处于对桀可宿的爱慕与对马黎淑的嫉妒,她不折手段的陷害她。明明自己是校花,却让马黎淑横插一脚,把自己弄成笑话!没关系,她弄在自己身上的事一样还给她,可偏偏弄巧成拙,让桀可宿发现了……爱慕慢慢变成恨,看看我怎么弄你们这些狗男女!(欢淫收藏小雅的第一个文文《干物青梅:暖男竹马》这个文文到后来是虐心的,读者大大们不要建议哦~)
  • 魔神不乖之浴火重生

    魔神不乖之浴火重生

    本小说是我第一次写的穿越小说,如果写的不好希望大家留言给予评价。谢谢
  • 万古大武神

    万古大武神

    一条吊坠,使安雨轩成为绝世强者,又让安雨轩成为噬魂族的继承人。
  • 东方神只

    东方神只

    天元大陆最悠久最古老的门派阙天宗,至今都无人能清楚的说出它的存在究竟有多久,九大主峰争奇斗艳,每代的天才弟子都层出不穷,阙天宗也被公认为是强者的摇篮;阙天宗一名曾经耀眼大陆的弟子,因为修炼一本神秘秘籍而变成了一个不能修炼的废物天才,天元大陆流传这样一句俗语叫‘爬得越高就摔得越惨’从万众瞩目的天才变成一个不能修炼的废物,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接受这样的事实;很不幸我们的猪脚就遇到了这样的情况,变成废物的他遇到的却是跟以前完全不一样的另一个世界;这里,有攻城略地,也有得道飞升;有世俗恩怨,也有超然隐士;有热血飞扬,也有柔情百转;有人族鼎盛,也有异族残喘;有强者霸战,也有文明碰撞;有凡人逆天,也有神灵普世;………
  • 天王是怎样炼成的

    天王是怎样炼成的

    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忽然接到天庭让他任职四大天王之一广闻天王的通知,阴差阳错他真的飞升天界,成为了四天王之一,但是天庭正值新旧势力交替,其他神国入侵之际,看这一届修仙小白,如何战诸佛、荡群魔、斗天使、灭妖鬼、打神族、平奥丁,玩转整个天界。我是天王,我怕谁?
  • 三界最强车夫

    三界最强车夫

    王乔今年刚刚毕业就失业,找工作四处碰壁,就在此时一个招聘电话打到了王乔的手机上。招司机,年薪30w......王乔就这样莫名其妙的当上了大人物们的“司机”,作为凡人第一个天地人三界车夫,载入了三界历史课本,进入了三界光荣榜,成为三界的传说!PS:听说干好了,能上封神榜,想想心里有点小激动呢!
  • 剑鸣七洲

    剑鸣七洲

    万年前,有人一剑压七洲。万年后,有人背负起青铜断剑。故事开始了。我看不惯世间种种该当如何,当一剑破之。我以剑,鸣天地。
  • 续灯存稿

    续灯存稿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阴阳先生一代宗师

    阴阳先生一代宗师

    我叫刘晨欢有一双阴阳眼从此开启了捉鬼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