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早朝,姬宫涅宣布了三件事。
一是召郑国国主姬友入朝任天官太师。郑伯姬友素善治理国政,郑国本是伯爵小国,既无千里沃野,也无名川大泽,子民不过十多万,军队也仅有万余,但在郑伯友的二十年治理之下,国泰民安,华山之北、渭水之南的大片荒凉土地也被垦作良田,疆土面积扩展倍余,成为距离王畿最近的重要诸侯国之一。
二是宣布收回卫巫首领木巫隐所持的天子铜钺,不再予以生杀予夺之权。卫巫虽仍负有监察之责,但所有裁夺均需报知天子,由天子亲复后施行,务求慎杀。
三是派老臣伯阳甫往西部受灾诸城代天子宣抚。此行将携粟万石,衣数千,羊五百,牛三百,另派二百民夫、三百士卒押送,第二日即便起行。
此三项决定大显王道之仁,颇有当年宣王遗风。即便是对大周未来几乎不抱希望的伯阳甫也深拜称颂:“天子仁被天下,必得神灵庇佑。王道不衰,大王万寿!”
是夜,伯阳甫祈北斗而卜。
得“坤卦初六”,象辞曰:“履霜,坚冰至。”
伯阳甫大惑不解。天子似已幡然悔悟,朝廷政治为之一清。而自己即将持天子节杖赴灾区宣抚万民,何来冰霜?莫非此去凶险,如履薄冰?
第二日启程时,伯阳甫登高一喝,向民夫、士卒等人高声命令道:“此去所携衣食牛羊等均是天子对万民的恩泽,尔等奉天子命护送,务必小心谨慎。途中若有差池,我与尔等罪过极大,百死莫赎,万望诸位戒心!”
五百余人轰然应诺。
一路慢行,十五日后的下午方至漆沮水畔。漆沮水是渭水支流,其时也已干涸,渡舟皆废,而河上新架起的木桥仅有一马宽,他们的羊笼牛车无法通行。桥下河床尽为淤泥,除非像巫行那般拥有绝顶轻功,否则休想轻易踏过。
伯阳甫遂下令就地扎营,民夫就近准备草料饲喂牛羊,士卒往最近的松树林砍伐大树,准备第二日搭桥过河。
渐进黄昏。
伯阳甫遥望西北,见层层雾霭拢上岐山,死气凝而不散。他心头一紧,地震过去已有二十余日,死者大多已经掩埋,生者也在周公错的带领下重建家园,缘何仍有如此沉重的死气?
再观那死气之中,隐有一线白光,虽不甚明亮,但破死气而出,似蕴含生机。伯阳甫深思不得其解,心道到周城之后定要将那死气之源查探明白。
当此时,忽闻杀声大作。
松林里传来士兵临死前的惨叫。
伯阳甫心中一凛,迅速向松林掠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