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什么说滥用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已成为社会的“公害”?
药物不良反应不仅是医生们关注的临床课题,更是与人们健康密切相关的社会问题。有人将此称之为社会的“公害”,以期引起大众的关注与防范。那么,这种“公害”发生的态势如何?请看来自于医疗权威部门的统计以及专家们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
參国际医学权威机构——世界卫生组织(WO)指出:“全球有1/3患者死于用药不当”,“全球有1/7的病死者的病因不是自然固有的疾病,而是不合理用药”參美国的资料表明:每年约有15.7万人因药物不良反应死亡,居心脏病、癌症及中风之后列死因顺序的第4位。
參据推算,我国不合理用药者占全部用药者的11%—26%;每年仅仅因为药物不良反应而住院的病人多达25万。
据来自基层门诊160名患者中的资料,竟有100名在近一年内不经医生诊治开药而口爿艮抗生素,由于不明原因发热和感冒而应用抗生素81例次,占位%。
据在农村调查701例腹泻病人更1.7%为肠炎或胃肠炎,平均用药数为3个品种,平均每张处方使用抗生素1—2种。值得注意的是以1.6%的腹泻病人采用静脉补液,实际上大约万%的腹泻病人不需要抗生素。
读者朋友,此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因为没有什么人不生病、不用药的,如果滥用药,说不定什么时候药害也可能发生在你及你家人身上,与其听之任之占不如重视这些并不枯燥的数字,并认真加以思索,从而树立科学用药的理念,增强防范意识。因为上述每一组数字里面,都隐藏着病痛的呻吟甚至生命的结束。
(2)为什么说“药害”猛如虎?能否举例说明“药害”是如何吞噬着人们的健康与生命的?
读者朋友,面对“药害”已成社会“公害”的严酷的现实,也许有的朋友心里在隐隐约约地说:还不至于如此严重吧!这不过是医生们的“小题大做”;还有的患慢性病的朋友甚至举出长期用药也一直平安无事的经历作为“佐证”。可见面对“药害”的严重现实不屑一顾者大有人在。然而事实真的“平安无事”吗?且让我们举出几桩发生在你、我身边的“药害”事例。
其一,超量用扑热息痛导致肝损害:转业干部邱某年近60岁,前年初因偶感风寒而发烧、周身酸痛,自认为感冒佐、事一桩”便服了扑热息痛,每日3次,每次2片(0.5克/片),一连服了3天,不见好转又随便加服了速效伤风胶囊(殊不知此药每粒也含扑热息痛0.3克!),终于在第五天邱某出现了明显乏力,食欲骤减面干区疼痛,眼巩膜黄染,小便如豆油色这才不得不急诊住进了某部队医院。病情危重时黄疸指数超百,血转氨酶过千面干功能明显损害,最后确诊为药物性肝炎(肝损害),罪魁祸首便是超量服用的扑热息痛。经抢救邱某终于脱离危险,住院片天,共花去医疗费近万元。
其二,几片复方新诺明使甄司机陷人尴尬的境地:某企业的司机小甄洗澡后发现阴茎龟头处长一块拇指甲大的椭圆形紫褐色斑,虽不痛却发痒,妻子得知后便引发了一场“家庭战争”,一个劲地怀疑他是得了“风流病”,这使他自己陷人尴尬之中,又生气又可笑却说不了她,只得一起低着头走进了市性病中心。赶巧,初诊是位年轻大夫,还真叫不准儿,只好做了性病的多项化验庆幸的是,复诊当天是位老大夫,查体后便笑个不停,又忙问近几天用药情况,当得知甄司机因感冒曾用几天复方新诺明(磺胺药中的一种复方制剂)后,推断其为“磺胺引起的固定性药瘆”,终于甄司机;中的“一块石头也落地了”,小两口此时的脸上才泛起了笑容。当然,后来性病的化验也是“阴性”
其三,服去痛片成瘾的小学教币走上不归路:某老师由于经常感冒,便习以为常,自认为没什么大不了的,便不去就医而自己长期服用止痛片,成瘾后用药量逐渐加大,每天近10片推—8年后终于出现了周身乏力、浮肿等症状,这才不得不去医院,经各种化验检查确诊为肾功能衰竭的晚期——尿毒症,最后因医治无效而走上不归路。
用不着繁琐的举例,这些就发生在我周围的令人痛惜的病例,如果发生在你的身边,甚至你的亲人身上又该做何感想?当然,你可能从无遭受“药害”的体验,但仍要忠告你:人有旦夕祸福,疾病时时都可能叩打着每一个家庭的大门!而每一次治病用药,在促进疾病好转、恢复乃至痊愈的过程中,都存在着安全隐患。此不可高枕无忧、丧失警惕。
(3)何谓药物不良反应?药物都有哪些不良反应?
从医学上讲,所谓药物不良反应是指在治疗疾病过程中发生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常难以预见。这种反应有的是因为药物本身的缺损,有的是由于病人的体质问题,也有的纯属于病人滥用药(不属于适用范围,甚至是禁忌者也在自行应用),或者虽属于适用范围(如按医嘱用药)但因为用法、用量不当所致。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有以下几种:
副作用一种药物,往往有几方面的作用,我们使用它这一方面作用时,其他方面的作用,就是副作用。家庭中用药,要了解药物有什么副作用,应详细阅读所使用的药物说明书。由医院处方开来的药品,亦应询问清楚并记住医药人员的医嘱,一旦发生较严重的作用要停药、换药,或使用另一药物来抵消其副作用。如治疗支气管哮喘,单独使用麻黄碱以控制喘息,不如同时加用苯海拉明,因为麻黄碱的中枢兴奋作用所致的心悸失眠,可用苯海拉明的中枢制作用加以消。
(3)毒性反应是指药物所引起的严重功能紊乱,或某些器官、组织病理变化,是一种比较严重的不良反应。任何药物都具有一定毒性,莫说剧毒药,就是常用的普通药,如用药量太大、用药时间过长亦或患者个体对药物敏感性特强亦都可出现毒性反应。老年人由于排泄药物的功能多已程度不同地衰退换、儿由于排泄功能尚不成熟等,因此这些特殊人群用药时,药物容易蓄积体内,故而更易引起中毒。
药物对人体各系统、器官或组织,有一定选择与亲和性,如阿司匹林、氯霉素等易引起造血系统损害引起友粒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等;新霉素、利福平等对肝脏有损害;庆大霉素、磺胺类药物对肾脏有毒性新霉素、卡那霉素等,能引起眩晕、耳鸣或耳聋,造成听神经损害等。因此,应用药物时需。
安全的用药原则是:首先应选择高效低毒素的药物亦或选择能代替有毒性反应的药物;其次纟无特殊需要,一般用药剂量不宜过大,用药时间不宜过长,此原则,对老年人尤为重要。最后一旦出现毒性反应,要及时停药,改用其他药物,严重时应及时就医救治。
过敏反应(也称特异或变态反应)有些过敏体质的人,用药量虽小,也会产生反应。过敏反应有轻有重,轻者出现皮瘆、发热、皮痒、哮喘和鼻炎等;重者可出现血压下降、口唇及四肢末梢发组或体冷、颜面苍白等休克症状。轻度过敏反应可在用药后即刻发生,亦可迟延数小时至数十小时后发生。过敏性休克,一般在用药后即刻发生亦人们熟悉的注射青霉素引起的过敏性休克即是典型的代表亦不及时抢救,可迅。
继发性反应首先,这种反应多在长期使用抗生素治疗之后发生,抗生素消灭了它所能消灭的病原微生物(细菌及某种病毒、原虫等);然而,在体内与被消灭的病原微生物抗衡的细菌,却趁机繁殖起来,“幸灾乐祸”地对人体制造新的感染,这就是药物引起的继发反应。例如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头孢霉素类(先锋霉素)等,本来是用以治疗肺内细菌感染,可是当细菌被消灭后,霉菌却趁机而人,“兴风作浪”,造成病人肺内霉菌病。
4.什么是药物交叉过敏反应?哪些药物之间存在交叉过敏反应?
药物交叉过敏反应是指病人已对某种药物发生了过敏反应,以后使用了与其药物化学结构相似的另一种药物,同样也发生过敏反应的现象。
哪些药物常发生交叉过敏反应呢?
青霉素与头孢类抗生素人们已熟知同属于青霉素类中的几种药物之间存在交叉过敏反应,然而远不止如此。由于头孢类药物在化学结构上也有与青霉素相似之处亦口头孢拉啶、菌必治(头孢三嗪)等,有青霉素过敏史的病人在用头孢类抗生素时,也应该注意过敏反应。
磺胺类药物与磺酰脲类口服降糖药一些对磺胺类药物如复方新诺明发生过过敏反应的人中,不乏糖尿病患者,在服用口降糖药如迪化糖啶、甲磺丁脲片、氯磺丙脲片及优降糖时,也会发生过敏反应。究其原因,就在于这些药物的结构上存在着与磺胺药相同的基团(对氨基苯磺酰胺基团)。因此就对磺胺药发生过敏的老人也对上述降糖药过敏。
一旦发生药物过敏反应该怎么办呢?对发生轻度过敏者,要立停药,可口服扑尔敏、苯海拉明、非那根等抗过敏药;如果是过敏性休克,往往发生在医疗单位就应分秒必争地进行抢救,立即皮下注射0.5毫克肾上腺素,并给予吸氧等急救措施。
5.何谓停(撤)药综合征?哪些药物突然停用能产生该综合征?
停(撤)药综合征是指由于长时间应用某些药物,致使人体对此药的作用已适应就一旦停用便使机体处于不适应状态,常导致所患疾病的症状严重恶化,主要表现为症状的反跳。
显然,该药综合征不是药物本身直接引起的,而与机体对药物的依赖性及成瘾性密切相关。可引起停(撤)药综合征的药物较多,常见的主要有如下几种:
(1)镇静、抗焦虑、抗精神病药如久服苯巴比妥(鲁米那)停用后出现失眠、烦躁不安、多梦、出汗及震颤等;久服安定停用后出现焦虑、失眠、出汗、恶心、心动过速、神经过敏等。
(2)降压药如久服可乐定停用后可出现血压回升、多汗、头痛、失眠、面部潮红及易激动等;久服利血平停用后偶可出现血压迅速回升。
(3)心得安久服后停用可出现心动过速、焦虑、震颤出汗、全身不适;严重者发生心绞痛、心律失常、心肌梗死或甲状腺危象。
(4)抗心绞痛药硝酸盐类药久用后停用可出现心肌缺血(称反跳性心肌缺血)。
(5)镇痛药如阿片类,久服停用后出现流泪流涕、腰背部剧痛、腹泻、不安、失眠、震颤、呕吐与虚脱。
胰岛素突然停用或减量过快可诱发高血糖昏迷。
此外,尚有抗消化性溃疡药、激素、抗凝血药等。
为防范停药时的不良反应,在医生指导下应遵循逐渐减量至完全停用的原贝。
6.老年人“药害”多发的原因何在?
资料显示,老年人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是年轻人的3—7倍,现已成为老同志健康的重要隐患之一。那么为什么比年轻人更珍视健康的老同志反而更多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呢?如果用一句话回答,那便是:源于增龄伴随的各脏器“老化”与功能减退。
药物在老年人体内的吸收异常(1)胃肠分泌、运动功能减退:老年人唾液分泌减少,仅为年轻人的1/3;胃酸分泌也减少尚0岁以上老年人,其胃酸缺乏20%—25%;与此同时胃肠蠕动也明显减弱、减慢;(2)胃肠血流量亦减少:65岁以上老年人消化道血流量减少30%—40%。这些生理变化不仅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口药物的吸收,导致药物在胃肠道蓄积;而且药物长时间潴留也增加了对胃肠道粘膜的剌激,从而引起恶心、呕吐、腹痛、食欲减退等胃肠道反应,甚至发生胃肠溃疡、胃肠出血。
药物在老年人体内的分布异常老年人体内水分较之青年人减少了10%—15%;但体内脂肪比例却较高,这样便使得某些亲脂性药物如鲁米那、安定、利多卡因等在脂肪中蓄积,从而发生对中枢神经的抑制症状。
(1)老年人肝脏对药物代谢的异常被称之为人体化工厂的肝脏,是担负药物代谢与解毒作用的重要器官,然而人衰老之后,这个“化工厂”的“设备”和功能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1)肝细胞数量伴随衰老而减少;(2)肝脏的血流量也因老化而减少;(3)肝药酶活性也下降,无疑给某些药物代谢带来麻烦。所有这一切,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肝脏对药物的代谢,使一些经肝脏代谢的药物如解热镇痛、抗风湿及强心药等,极易发生中。
(2)老年人肾脏对药物排泄异常肾脏负担着机体对药物的排泄,老年人老化表现之一是肾的老化:(1)肾的重量也相应减少,出现不同程度的萎缩;(2)肾血流量减少;(3)肾脏排泄功能下降,这使得血液中的药物排出时间延长。因此,在应用对肾脏有损害的药物如庆大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及磺胺类药物时,便极易发生肾功能损害,严重者甚至引起肾功能衰竭、尿毒症。
(3)老年人血浆蛋白降低老化带来的血浆蛋白的降低从5—70岁老人血浆蛋白比青年人减少1/4,而血浆蛋白的下降,必然使一些与蛋白结合型药物减少,游离型药物增多,后者便最易发生不良反应从应用抗凝血药华法林发生出血、
用药引中制。
(4)老年人的中枢神经系统的高敏状态由于药物在体内滞留时间延长、消除缓慢,使得中枢神经系统处于高敏感状态,因此,对镇静、安眠类药物的敏感性增高从、剂量目可产生疗效严中年人口爿艮5毫克安定片可诱导人睡,而且次日无困倦感觉,但65岁以上老人口服同样剂量的安定片则次日会出现明显的疲乏、困倦、昏昏欲睡,甚至走路不稳。
(5)老年人心血管老化存在低血压倾向“60岁的人,30岁的心脏”纯属商业的广告语言,从严肃的医学角度讲,增龄伴随的心血管系统老化是不可抗拒的。而老化的心血管必然功能减低,心脏搏出血液能力亦降低,因而易发生药物性低血压反应,此种情况多发生在患心脑血管病的老年人。
7.打点滴”是人们就医后常用的医疗措施,为何不宜空腹打点滴?
在门诊看病时,许多临床生化化验项目要求上午八点以后空腹采血送检。不少患者采血后为图节省时间便接着进行注射治疗或者打点滴,且常在空腹状态下打针。结果空腹输注药物的一些病人往往出现头晕、心悸、出汗及恶心、胃肠道不适等药物不良反应。
这是因为一方面饥饿状态本身可引起病理性的反应(产生上述不适等症状);空腹状态有时会成为药物不良反应诱发和加重的因素。此外,尚有几种特殊情况:
其一,有些体弱和老年患者维持血糖稳定的代偿性功能已减退从在不能及时进食时便可出现头晕、心慌、出汗等血糖偏低的症状。这种低血糖反应甚至严重时出现的低血糖昏迷病人常被误诊为脑血管意夕卜。
其二,有些患者身体条件较好或年轻人,推迟就餐时间本来不会出现什么问题,但注的药物友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等则对血糖水平有一定的影响时,偶尔也可引起低血糖症状空再如滴注红霉素等大环内酯类药物时,本来避免了口红霉素对胃肠道的直接剌激,但却因该药具有胃肠蠕动作用,因而也能引起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及腹泻等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