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
“不经几番寒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任何一种成功的背后,都有着不为人知的艰辛!英锐集团之所以有令当今医疗仪器界羡慕的辉煌,那是因为它也曾经历过无数的风风雨雨。
回顾英锐集团的迅猛拓展不难发现,英锐模式,是一种坚韧顽强的市场战略。
英锐公司刚成立之初,因为资金短缺,只能依赖大公司做OEM,就是原始设备制造商。但绝大多数的大公司以“今天合作,明天对手”为由回绝了这个不起眼的小公司的请求。
也有一些稍微有点合作意向的,开出的条件是英锐公司自己不能进入美国市场。“那你给我多少量?”何天莱追问。对不起,这个对方不能保证。
“一定要进入美国市场!”英锐的核心领导栾东朝,秦帆,何天莱一致认为,进入美国就等于占领了制高点。在世界医疗产品领域,美国是最主要的市场,占全球份额的50%以上。
2008年春,英锐集团收购了美国数据监护公司。这个老牌美国公司成立于上世纪60年代,在美国监护领域名列第三位,仅次于GE和飞利浦。也就是说,这家公司的目标客户群恰好是英锐集团想要争夺的。
在此之前,英锐集团曾和美国数据监护公司有过长达五年的合作,为这家公司生产过两个型号的监护仪。
在今天看来,收购美国数据监护公司产生的财务效应虽不明显,但给国际化征程路上的英锐集团贡献巨大。
收购之前的几年,英锐集团海外业务的重心是亚非拉国家,在发达国家很难突破。收购美国数据监护公司之后,利用这家公司在美国和欧洲的优势,迅速占领行业制高点,给英锐领导人和团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激励和信心。
2008年夏,金光辉公司由于承受不住单独对抗强劲对手英锐集团的巨大压力,总经理曹喜川巧妙而又识时务地宣布加入荷兰飞利浦公司。这是飞利浦公司在中国市场的首单收购,收购总价值达三亿元人民币。此后,金光辉公司成为飞利浦全资子公司,背靠着飞利浦与英锐集团抗衡。
英锐集团成功地进军海外后,礼生等多家本土医疗仪器公司也紧随其后,开始了大幅度的海外征程。但是,各家目标市场有着非常大的差异。
2010年,来自海外的销售额占到了英锐集团销售总额的60%以上,其中半数来自欧美等发达国家。这个比例与礼生公司的销售额一致。但除了这雄踞榜首的两家公司以外,其它深圳医疗仪器企业的主要目标仍是发展中国家及欠发达国家。
那么英锐集团和礼生公司的关系又该如何发展呢?是若即若离的亲情手足情,还是水火不容的相煎何太急?
有些知情人虽然知道何天莱和罗瀚是大学同门师兄弟,但对他们的脾气秉性以及他们之间的特殊关系,感到非常琢磨不透。当然,外人是看不出所以然的,这里面的奥秘恐怕连我这样对他俩如此熟悉的人也不能完全说清楚。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尽管他们身为商人,必须要从自身企业的最大利益出发,但他们都有那种男人所共有的细腻的感情。他们之间也有像亲兄弟一样相互照顾的情谊,要不然,我也许就不会在德国和他们俩相识了。
而罗瀚和栾东朝也曾经是住在同一栋楼里的邻居。据说,罗瀚第一次被袁总安排相亲就是在栾东朝的家里。相亲结束后,罗瀚的一双皮鞋放在楼道里还被人偷跑了,栾东朝只好把家里的拖鞋借给罗瀚穿,以解燃眉之急。
礼生公司发展之初,栾东朝曾多次向罗瀚表示,希望礼生能够合并入英锐公司,减少竞争,共同发展。甚至开出了优厚的条件,包括罗瀚在合并后的公司作副总裁,在领导人中排名第四,仅在何天莱之后,并作为股东之一进入董事会。
但每次都被罗瀚坚决拒绝了。倔强的罗瀚所秉承的人生哲学就是:“宁愿作小池塘里的大鱼,也不愿意作大池塘里的小鱼。”礼生公司虽小,但他是自己说了算。
也许这就是常人所期盼的那种心灵上和空间上的自由。这种自由对人的诱惑力往往更大,甚至胜于权利和财富。
随着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英锐和礼生两家公司之间的业务冲突不断,屡屡升级为价格战,专利战,直至闹上法庭。
2011年春,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受理了英锐集团的一纸诉状,起诉书中称:
一.礼生公司一系列监护仪产品,涉嫌侵犯英锐集团相关发明专利及商业秘密;
二.英锐集团要求礼生公司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人民币3000万元。
很难说这是深圳医疗界一桩普普通通的专利权官司,因为它发生的时机实在有点耐人寻味。事实上,这是业界老大对后起之秀的一场商业阻击战。
很快,这桩诉讼官司的消息被深圳以及全国的各大财经网站广泛转载。而同一时间,礼生公司即将在深圳创业板上市。
一周后,英锐集团的索赔升级,总金额提高至人民币9000万元。
罗瀚似乎对英锐集团此举早有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预感,只是没想到来得这么快!
一个月前,当栾东朝和罗瀚两大公司巨头同时聚在深圳时代广场顶层的豪华会议厅谈判的时候,那种气氛是空前严肃而紧张的,似乎每一分每一秒都可能引发一场商界的腥风血雨。
栾东朝只带了他的新晋总裁助理,刚从GE公司跳槽到英锐集团的陈金华。自从孙先平几年前离开英锐自己创业,陈金华就取而代之地成了栾总的左右手。
罗瀚这边,他仍然带着与他共同创业的老部下营销总监于大利。
对罗瀚几乎没有任何寒暄,栾东朝单刀直入地表示,希望礼生公司不要上市。
罗瀚的表情是凝重的,但满脸只写着一个字:“NO!”
两位老相识不欢而散。
2011年5月,礼生公司在深圳创业板挂牌上市。英锐集团的商业阻击战宣告失败。
诉状递交三个月后,英锐集团董事长秦帆首次召开记者招待会,公开回应了礼生公司侵权案:
一、英锐集团每年投入上亿的资金做研发,绝不允许别人侵犯我们的知识产权;
二、英锐集团进入的这个领域,在国内没有真正的竞争对手,进入跟我们相同领域的公司,都是没有前途的公司。
依然是霸道的秦帆,依然是霸道的英锐!
在海外,深圳医疗仪器军团已有一定的知名度。尤其是英锐集团,早已成为全球十家最有竞争力的医疗设备制造商和医疗方案提供者之一。
而英锐集团的领导核心,栾东朝,秦帆,何天莱,也被深圳医疗界誉为英锐“三剑客”。栾东朝的运筹帷幄,秦帆的超群智慧,加上何天莱的战略眼光,把英锐从一个不起眼的小公司,做成了世界瞩目的一流跨国企业。
2013年,英锐集团斥资一亿美金全资收购了美国超声诊断系统排名第五的高端超声技术公司。由此,英锐集团进入了移动彩超领域,目前在全球范围内,能做移动彩超的公司尚未超过五家。
借助并购手段,英锐集团的盘子不断做大,体现在产品上,就是原有产品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并迅速进入新的产品市场。一方面,英锐集团正通过每年投入大量的自主研发费用推出新产品,研发费占营收的10%;另一方面,并购成为集团开拓新产品领域的主要手段,这几年来已经在国内外先后收购了10家公司。
这一年,英锐集团销售额达到75亿元人民币。
而同时,英锐集团高层也进行了调整:秦帆董事长宣布辞去CEO,退出了英锐集团的日常管理;栾东朝和何天莱成为联席CEO,共同全面负责英锐集团的日常管理;同时保留栾东朝集团总裁,保留何天莱首席战略官的职务。
2015年是股市动荡的一年。一方面是为了更高的估值,另一方面也为了满足英锐集团成为真正中企的愿望。英锐“三剑客”栾东朝,秦帆,何天莱,以65%的表决权股,从纽约交易所成功退市回归中国股票市场,完成了价值33亿美元的私有化交易进程。
同年,英锐集团销售额接近100亿元人民币,成为名副其实的深圳市龙头企业。
2016年初,秦帆由于近年来在房地产业的成功跨界,宣布辞去英锐集团董事长职务。英锐集团高层再次作出人事调整:由栾东朝出任集团董事长及联席CEO,何天莱出任集团总裁及联席CEO。
英锐集团功勋累累的创始人秦帆,一向生活低调,但志向高远。在英锐集团已经成功跨出中国,走向世界顶峰的时候,他却选择了转身,清高地退出了万众瞩目的领导核心。
“我人生的上半场是英锐集团,下半场是盖房子。”出生在广东的秦帆,从小就想在家乡盖房子。
当年报考清华大学时,秦帆就对建筑系非常感兴趣,可惜阴差阳错被分到了计算机系,后来又学了生物医学工程,直到来深圳创业,做起了医疗仪器。这些都离他当初的梦想越来越远了。
现在,秦帆在英锐集团成功之时,转而将精力投向高端地产,开发了深圳胜景别墅。秦帆说,开发房地产,他从没想靠这个赚钱,而是想实现自己儿时的梦想。在他看来,顶级城市综合体是中国房地产下半场的趋势之一,以前房地产卖的是物理空间,现在开始向综合性的商圈转化。
而秦帆和合伙人共同建立的英锐集团,已经成为全球医疗设备的创新领导者之一。当前,英锐集团在全世界31个国家设有40家子公司,在美国新泽西和迈阿密分别设有两家研发中心,并在中国设有32家分公司,全球雇员近10000名,形成了庞大的全球研发,营销,服务网络。
令人意外的是,海外并购如此成功的英锐集团回归本土之后,迅速改变了扩张战略,转而牵手中国医疗影像龙头企业--上海辉映公司,共同争夺外资长期垄断的高端影像医疗市场份额。
关于英锐集团的未来发展方向,集团总裁何天莱在接受中央经济新闻记者专访时总结称:“中国医疗企业竞合谋变的时代已经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