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年代后的一些农村,是繁华后的一种平静,是在平静的沉睡中的一种苏醒,是苏醒过后尚未睁开眼的一种朦胧,是朦胧过后的迷迷瞪瞪。而醒得早的人,早已踏上了发家致富的征程。半睡半醒的人试着做起了小买卖。而沉浸在吃饱肚子的喜悦中的人,仍然沉睡在梦中。直到有一天,寂静的街头响起了此起彼伏的吆喝声。从商店里托人才买到的紧俏物资,却轻而易举的从几个走街串巷的男方人的挑担里就能买到。最先发现如此奥秘的是那些大闺女小媳妇。五颜六色的毛线是那样耀眼,样式新颖的纽扣,鞋子是那样令人心动。他们在稀哩哇啦的男方人面前,失去了应有的矜持,他们的眼睛里露出的是喜欢和喜爱的目光。他们回家把这种喜欢分享给家人的时候,却遭到了父亲或者爱人的呵斥和怒骂。这是资本主义尾巴,千万碰不得。委屈的泪水,夺眶而出,他们不明白那些漂亮的东西与资本主义尾巴扯上关系。这就是北方男人,他们墨守成规轻易不会被外来的诱惑打败。这掷地有声的一句话,使他们失去了十年的发展机会,等他们明白过来的时候,那些走街串巷的小贩们早已当了老板,办起了工厂。他们到他们的工厂的打工时候才发现,这些腰缠万贯器宇不凡的人,就是当年被他们骂作资本主义尾巴的人。
后悔是没有用的,这就是南方与北方的差距。其实三中全会一闭幕。精明透顶的南方人嗅到了令人振奋的气息。他们像一群早起的鸟儿,扑棱棱振翅高飞扑向了中国广袤的大地。南方人自信而矫健的身影遍布北方的每一寸土地。当北方的农民坐在地头,抽着旱烟,磕打着鞋底,悠然自得的望着绿油油的庄稼,盘算着今年丰收后可以添置点新衣,改善一下伙食的时候。南方人正风风火火的抢占着北方各地的每个市场。大到钢铁建材,小到针织,布匹,鞋帽。再到茶叶水果。各行各业,各个领域,都是由南方人引领主导。当初他们三个一团,五人一伙,每占据一个地方,在呼朋唤友不断发展壮大。就像现在的义乌小商品在全国各地遍地开花一样。当然他们也为繁荣当地经济做出了功不可没的贡献。这个时候,村里有人开始崇拜起南方人来,与其说崇拜不如说眼红人家的手里的钱,那可比种庄稼来得快强得多。他们也跟在南方人屁股后面沿着他们走过的老路做起了买卖,布匹,针织,鞋帽,也陆续摆起了摊子,支起了门店。小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起来。但亓乐川对此不以为然,甚至露出了鄙夷的神色。资本主义尾巴早晚会被割的。村里的大多数人和亓乐川的想法一样还是种地比较实靠。农闲之余选择了打工。出外打工也由此成了北方农村的致富的必经之路。河埠头村和大多数北方农村一样,劳务输出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年前节后,各个村头路旁站着的都是背着行李卷的外出的农民。
至于亓乐川为何对经商如此抵触,只有鬼知道。两个儿子也不例外,从结婚之后,也选择了打工。在亓乐川看来,老百姓种地是本分,打工是分内的事与种地不分彼此,靠劳动养家挣钱不丢人。他恪守着一条亘古不变的古训;勤劳持家远,忠孝继世长。他觉得只有付出劳动流过汗水挣来的的钱,花的心里踏实。当初大儿子和二儿子和他商量做点小生意的时候,他毫不犹豫的否决了。他最看不惯那种油腔滑调一副讨人嫌的嘴脸了。他的这种坚持一直贯穿于他的生活中,为此。他郑重的告诫两个儿子。原则的问题任何什么时候都不能突破。在他这里做生意是无论如何绝对不允许的。就像当年怒斥女儿是‘资本主义尾巴碰不得’一样,给两个儿子划了红线定了规矩。那就是老老实实做人,规规矩矩做事。他觉得经商得来的钱都是不义之财,他这种独到的见解,得到了一群对做生意一窍不通或者是根本就没有这个能力的人的认同。为此他洋洋自得了很久。但是人并不是完美的而且也不是一顺百顺的,常言说;人有失手马有失蹄。亓乐川偏偏有个三儿子,让他颜面尽失,再也自得不起来了。
三儿子齐超是个另类。从来不拿他的话当一回事。为此爷俩没少闹了矛盾。当然谁也说服不了谁,最后以他的失败而告终!其实矛盾的焦点还得追溯到五年以前,甚至更远一些。有时,他想起对三儿子的管教失败,源于自己的溺爱。老儿子吗!疼爱自然就多了一点。还有一点就是对儿女们的愧疚,小时候白菜帮子黑窝头就咸菜一年也见不着点油水,能保住命就不错了。人家都有个美丽快乐幸福的童年,而亓超是一天也没有过的。从断奶后,就捡哥哥姐姐们的剩衣剩饭。有时剩衣残不遮体,剩饭食不果腹。那种苦不堪言的日子一直埋在心里,也是觉得对不起儿子的一道坎儿。可是当苦日子一结束已成为过去。这种内疚还一直延续着。并成为了他的一种不能推却的负担。一旦这种痛苦和内疚涌上心头的时候,他和儿子之间的交流反而变成了一桩梗在喉头的障碍。每次和儿子争吵,儿子大声吼叫的时候,自己的底气却悄无声息的溜走了。有时他会扪心自问,是自己错了吗?但究竟错在哪儿呢?倔强的儿子并没有因自己的反对而妥协。也没有像两个哥哥一样沿着亓乐川划得红线走下去。经商办厂改变生活成了儿子追求的目标。儿子亓超也非常不明白父亲为何如此固执和蛮横。对他所做的事百般阻拦。父亲的所作所为令他百思不得其解。自从改革开放后,各行各业都做的红红火火,为什么父亲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墨守成规呢!难道过去的苦日子还没过够?最终,亓超成功了,亓乐川妥协了。但他的心里一直没有认输。他不知是对还是错,心里的疙瘩却越聚越大。
直到村里出了一个流氓败类梁小二之后,人们似乎明白了亓乐川为何排斥经商的苦心。男人有钱就变坏,真正做到洁身自好,廉洁自律的世间能有几人?这几乎成了他在世人面前炫耀的铮世名言。但他的这种陈年滥调,在三儿子身上又起何作用那?还不是被儿子灰溜溜的撵了出来。可是这些都算不了什么,好戏还在后头,一段美丽悲壮的爱情故事,即将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