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闺蜜又来电,询问男猪女猪是何结局,还再三暗示如果二人未得圆满她只追到三分之二就果断弃文。我弱弱地反问道,何为圆满?闺蜜未加思索便爽快给出了答案:再怎么也得弄个孩子出来!矮油,俺的娘,这生不生孩子那都是送子娘娘管的事儿,怎么就赖上俺了呢?要不,您自己先圆满一个?(偷笑~)
————————————这是劝人生孩子的分割线———————————————————————————
早在回京途中,叶大嫂就善意告知叶荣与殷旭京中形势,暗暗提醒他们要低调谨慎,以防功高震主,引得圣心不悦。入城时,他们也接受了叶大嫂的谏言刻意择侧门而入。入城后,叶家少夫人随马车先回府向公婆报信,而叶荣与殷旭则整装进宫复旨去了。
马行至宫门外,叶殷二人就退去左右佩剑,随宫中侍卫步行穿过长廊,来到有凤门,侍卫止步,宫中太监领着他们去了崇阳殿。适时,皇后正在此处与皇帝相商年节事宜,原本外臣入内请见,宫中女眷应该回避的,只是那叶荣和殷旭都是后世晚辈,也就没有那么多礼数,齐帝见他二人前来复旨便将他们都招了进来。
叶荣与殷旭二人虽为重臣之子,但毕竟不是皇族血亲,除去一些重要的场合,自然也难见到皇后。皇后乃皇帝陛下发妻,年龄同齐王一般大,两鬓已生华发,眼角和眉宇间都各有几道深深的皱纹了,只是宫中生活忧渥,她的皮肤依旧显得白皙而有光泽。叶荣,殷旭二人进殿时,她只是静静地坐在皇帝的旁边,保持着微笑,目光温和地凝望着这两位近日在京城传得沸沸扬扬的风云人物。
一番君臣拜礼之后,皇帝便让二人起了身。殷旭呈上了战况奏折,皇帝陛下阅完后非常满意。连连夸赞二人办事得力,可谓后生楷模。
“朕已下旨赐了你一所宅院,今后你可自行开府,不必再同父母一处了。”齐帝笑了笑对着叶荣道。
“臣,谢陛下隆恩。”叶荣又一大礼跪下。
皇帝给出了一个手势,“起来吧。”随手将奏折递给了近身的太监,续而又闭目不语,似乎在想些什么。入冬之后,齐帝连连染病,虽只是风寒之症,但毕竟上了年纪,又是新病方起,难免精神有些涣散,一时之间,有好多事情想不起来,也在情理之中。
如此几个大活人木在一旁也是尴尬,皇后乘机好奇的插了一句:“哦,叶将军多大了?成家了么?”
“呵…….呵……..”叶荣垂下眼眸,面对如此个人的问题,一时间,这位年轻男子显得有些无措,只好先浅笑着,借以抹去脸上的羞涩之意,“回娘娘,臣属牛,却是已成家了。”
“哟,这可真看不出来呀,叶将军显着年轻。”皇后和善地笑笑,转头又问道,“殷将军也成家了?”
殷旭拱手,很为难地挤出了笑容,“承蒙娘娘挂念,还没,还没。”
皇后丝毫未有理会眼前的这两个被她拷问得略略发红的土豆,连声追问道:“多大了?”
“微臣属马。”殷旭微微低下了头,小心翼翼地掩饰住内心的慌乱,轻声答道。
“不小了呀,啊?”皇后娘娘一边说着,一边将头转向皇帝,想要博个赞同,“该成家了。”
“好了,好了。”皇帝将目光轻轻扫了叶荣及殷旭一眼,见两个堂堂八尺儿郎,齐齐低耸着脑袋,连忙打起了圆场,“你看你,人家好歹也是我齐国大将,怎可被当作小孩子一般训问?”
皇后恍然回神,微微笑了笑,又恢复到先前的凤仪楚楚的模样,再未开口。
皇上轻叹一声,“也没甚要紧之事,你们今日也是舟车劳顿,先回府歇息,有什么事儿改日再议吧。”
“是,臣告退。”殷旭与叶荣二人暗自长舒了一口气,齐齐回应,然后长礼退下。
皇后淡然地目送二位将军退出了殿门,见他俩儿走远,便急忙转身问向皇帝,“这个叶荣可是乐宜长公主家的那个?”
“正是。”
“都这么大了?”
“是呀。叶茂这个老家伙倒是教子有方,你看看这叶荣,真是后浪赶着前浪跑呀。”皇帝捻了捻胡须,感慨一声,“朕本有意将咱们的淑吟许配于他,以弥补当年乐宜长公主执意抢婚之憾。却不想被苏太医抢先一步,将他侄女许给了叶荣。”
“不过…….”皇后又将目光向殿外二人消失的方向探了一探,意喻深长地说道,“这个殷旭也是一表人才呀。”
“那倒也是,殷贺乃堂堂一品军候,常言道,‘强将手下无弱兵’嘛。”
“不错,不错!”皇后连连点头,目中流露出了赞许之意,“妾身也有好多年未到这些臣子的府邸去探访了,好些个关系都渐渐疏远了。乐宜长公主倒是时常来宫里向太后请安,可也不曾听她提起过叶茂与发妻的这个孩子。陛下看看,这一晃,又是多少年过去了。”
“你们妇人总是爱对这些零零散散的事情感兴趣。”皇帝不耐烦地皱起了眉头,随后他又是一叹,“也罢,皇后若是起了兴致,趁着年节,到大臣们的府里走动走动也无妨。你是一国之母,亲国亲民,理应由你做出表率。”
“是。”皇后徐徐起身,屈膝领旨。
入宫复命却被弄得一头雾水,殷旭与叶荣临出宫门时心里还打着鼓。不过细想下来,皇后娘娘虽贵为一国之母,但毕竟也只是一介妇道,除了锦衣华服,身处极位以外,跟各府里其他女眷没什么区别,也好打听个一二三四五,玩笑解闷而已。想到这里,二人也就释怀了,各自摇头叹叹,便兴兴匆匆地上了马。
殷旭到达侯府大门时,天刚刚擦黑,满府上下已是灯火通明。看门的宋伯一见是公子回来了,乐得笑弯了腰,连忙招来一门房小厮,让他赶紧进去传话。那小厮得知公子回府,高兴得腾空一跃,猴跳猴跳地就跑进去了,殷旭也随着慢慢地步入了大院。
虽然一早就得到儿子归期,殷夫人还是微微一惊,她慌忙拨了拨头发,带着满脸笑意,步伐急促地向前院方向赶去。
“母亲。”殷公子一见殷夫人便一个跪拜下去,“孩儿不肖,让母亲担忧了。”
“快快起来。”殷夫人急忙将殷公子掺起,“快让我看看”她双手捧起儿子的脸,仔细地端看了一番,“嗯,黑了瘦了。”
殷旭笑笑,“哪里是瘦?定是母亲许久没见孩儿了,思念所致。”
殷夫人一把将殷旭拉到内寝,将事先备好的轻便衣服亲手为他换上,又帮他拧毛巾洁面,洗手,还着侍女将准备好的茶水,小食端上来。
眼瞧着母亲喜眉乐眼忙活的身影,殷旭心里阵阵温热,这熟悉的一幕勾起了他对往事的回忆。那个时候他还很小,记得兄长首次出征凯旋,母亲也是这样不知疲倦,殷殷情深的忙碌着。不想多年以后,兄长已逝,他首次统军告捷,同样的情景再一次出现在了他的眼前。多少年来,他一直努力地成为父母眼中那个优秀的孩子。就在这一瞬间,他似乎感觉到了成功,渐渐地,殷旭的眼眶微微蒙起一层雾色。
”快过来坐下。“
殷夫人的一句话,打断了殷旭的思绪,他慌忙的眨了眨眼睛,快速地平复了心绪。
殷夫人微微一笑,拉起了儿子的手,在圈椅处坐了下来,她抿起唇,半怨半笑道,“你呀你,这次真是乐而忘返。莫不是陛下有旨,你都不打算自行请旨回京了?”
“哪有,只是准备迟些时候回来而已。”殷旭牵强一笑,怯怯地低下了头。
殷夫人顺手拿起木桌上的小碟,将一块新鲜的马蹄桂花糕递给了儿子,“一切都还好?”
“母亲放心,一切都好。”
殷夫人用眼角的余辉探了儿子一眼,故作漫不经心地问道:“说来听听,那位姑娘怎么样?”
殷旭没有作答,只是将头压得更低了。
“怎么,现在连母亲都不愿说了?”殷夫人将语调放软,以春风之柔,轻轻地向他的心窝深处探了进去。
殷旭支支吾吾了几个字,“她,还好,还好。”
“娘可是认真的,你要作实回答。”殷夫人垂下了肩头,凝视着殷旭,目色沉静。
殷旭扬起了头,将目光凝在了屋顶一处,沉思片刻,方才开口道,“旻云娇风,左右不惊。”
殷母微微吐了一口气,末几,又直立起了身子,“如此说来,那姑娘倒是有些气度了。”她又望着殷旭,问道,“告诉娘,你喜欢她吗?”
殷旭浅浅一笑,默不作声。
“大老远就听见你们娘俩儿在说提己话,这晚膳到底是用还是不用啊?”伴着一声宏阔的男声,殷贺大步走了进来。他一进门,先目色沉凝地扫了扫满桌的瓜果点心,佯作不满道,“到底还是儿子亲。我回来的时候,可没有这待遇。”
殷夫人斜眼瞪了殷贺一下,“老了老了,竟吃起孩子的醋来了。也不怕下人听到笑话”
殷贺顺手抓了一块红枣糖糕放到嘴里,感叹道,“穗宁,多少年没吃到你做的红枣糖糕了。这次可真是托了儿子的福了。”
“那你还不多吃点,再尝尝这个。”殷夫人将马蹄桂花糕的盘子端了过去。
殷旭静坐一旁,也不敢多嘴,只得闷声笑笑,“我也再来一块儿。”
“你们刚才在谈什么?莫不是又在聊你那未来儿媳妇吧?”殷贺抿了一口茶,顺了顺嘴问道。
“咳咳。”殷旭轻轻咳了一声,殷父先是一愣,似乎觉察到了些什么,不再多嘴。
殷夫人感到气氛有些诡异,便眼露酸意,开口呛道,“现在新媳妇尚未过门,你就如此藏着掖着;要是真过了门,你还不得把我这做娘的即刻打入冷宫去呀?我知道,儿子大了,就不是娘的了。”
“母亲,我…….”殷旭听罢,急得站了起来,一时之间又不知如何宽抚,一句话刚蹦出了半结儿,另一半却梗在喉结那里。
殷贺见了,急忙笑脸打起了圆场,“前些日子,我怎么说来的?让你不要心生醋意,当时夫人还言之凿凿,说不会的。”殷贺故意皱起了眉头,“这才没过几日,言犹在耳,怎么就变了呢?”
殷夫人默而不答,低垂着头,面露不悦。
殷贺赶紧给殷旭使了个眼色,殷旭捕捉到殷父的暗意,便把手伸将过去握住母亲的手,一本正经地说,“在儿子的心里,母亲永远都是无法替代的。将来若是旻曦有何不妥之处,儿子一定不会偏袒纵之。更何况,旻曦乃知书识礼之人,定会对母亲敬而顺之。”
一席温言宽慰,倒让殷贺满意得连连点头。此时殷母也没再多言,沉默了一会子,也赏了个欣慰的笑脸。
“拿到儿子的定心丸子,可算放心了?”殷贺难得的冷言打趣道。殷夫人只笑而不语。
“好了好了,玩笑归玩笑,让夫人办的事可有办妥?”殷贺接着问道。
“何事?”殷夫人双目一睁,有些不解。
殷贺摇了摇头,叹道,“让你准备的聘礼,莫不是忘了吧?”
殷夫人轻轻瞪了一下殷贺,“这还用侯爷提醒?一早就送走了,估计再过几日就该到了吧。”
殷贺拍拍夫人的手,笑言道,“还是夫人办事让人放心呀。如此,等年一过,春暖花开之时,咱们就可以迎新媳妇过门了。”
殷夫人也嘴含笑意,目中辉芒一闪,“是啊,咱们府里也终于有喜事了。”
“夫人也再不用羡慕人叶茂家了,咱家儿媳妇儿比他家的还要好。”殷贺随即向儿子挤了挤眼睛,殷旭抿嘴笑着,涩涩地低下了头。
没过多久,丫头来报,说是晚膳已备好。一家三口便走出卧房,一同到饭厅用膳去了。这是一个极平常的团圆之夜,可对于镇南侯府而言,却是那么的难度而短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