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万林终于说完。
李钧若有思索,沉默不语。
秦大壮似懂非懂,但他深怕杨万林强迫他改用枪,在他觉得,杨万林那杆枪比自己的关刀轻了太多,而且也短,他本就动作相对迟缓,只有靠兵器的重量以力量取胜,枪那种灵活多变的武器他一定是用不称手的。
三人之中,只有刘禺轩大对杨万林所说大感兴趣,待杨万林讲完,他就走到那杆枪前,见杨万林点头许可,便伸手拿起。
刘禺轩略懂一点棍法,所以将枪比作棍,在帐中舞弄了一番,即便他武功已极高,下山几年里也累计了不少经验,可终究是一个二十多岁的青年,城府不深,兴致已到,居然拿着那杆枪走到杨万林面前问:
“杨兄,可否教小弟使枪?”
此话一出,本已八分醉意的杨万林给惊醒了五分,杨心想:“刘兄弟武功之高,天下罕见,如若说是我向他学武也情有可原,可他居然开口说要向我学武,神情语气又不似玩笑,这可如何是好?”
杨万林愣了半响才从嘴里支吾道:
“刘兄弟要学这枪法不是不行,只是这……这……”这了半天杨万林也不知该这什么,刘禺轩猛然醒悟,哈哈大笑说:
“杨兄别误会,我并不是想拜师学艺,我自有师傅也不能转投他人,我只是想与杨兄切磋学习。”
刘禺轩摸了下还只有短短胡须的下巴沉思片刻接着说:
“杨兄,这样可好?杨兄武学以枪棍这样的长兵器为主,而我又擅长拳掌等近身功夫,不如你我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杨万林听他如此说,心中立马宽慰开来,急忙答道:
“甚好!甚好!若能学到刘老弟的一招半试,我可是一生受用啊!哈哈哈哈!”杨万林话一说完,大营内鼓声骤响。
“嗵嗵嗵嗵……”
刘禺轩不明所以,可见到其余三人不再说话而是仔细听鼓,所以自己也马上不再言语。
鼓声一停,杨万林问秦大壮:“几通鼓响?”
“三通”秦大壮回到,
“几长几短?”杨万林再问,
秦大壮又立刻答道:“二长一短。”
杨万林点了点头站起身来,李钧也站了起来,李均先向他们抱了一拳然后离开。杨万林对刘禺轩说:
“大帐击鼓聚集将,校尉以上速去,我和李老弟不能陪你了。”转过头又对秦大壮说:“你先送刘兄弟回帐,然后集合营里将士帐外等令。”杨万林吩咐完,也一抱拳,匆匆出帐。
秦大壮送刘禺轩回帐,一路上抱怨,难得今日如此尽兴,给聚将鼓搅了,明日自己要去偷偷的把那鼓刺个对穿,以泄这心头之恨。秦大壮说归,将刘禺轩送到了帐外,拱手道别,也急匆匆的去忙自己的了。
刘禺轩在帐中坐了二个时辰,杨万林过来找他,杨万林说本还想和他多些时日切磋学习,可是明日大军就要开拔,大军一走,刘禺轩便能出营了。
刘禺轩说不打紧,自己出营后并无打算,暂时会去幽州住下,或许还有机会相见。
杨万林听他说会去幽州,甚是高兴,并让刘禺轩将一封家书捎给幽州城里自己的府中。他们军中三人只有李钧还未娶妻,杨万林已娶妻多年,育有一女,以前在南疆时家眷并未随同,但这次调防到北疆,杨万林将家眷迁到了幽州。而秦大壮的家眷一直留在蜀中老家。
杨万林请刘禺轩随他去自己帐中取家书,恰巧秦大壮也去杨万林帐中找他,秦大壮是去请杨万林帮自己写家书的。虽然秦大壮祖上几代都供职大尧军中,可最高的职位也仅是他祖父曾任过步伍副校尉,还是在西蜀当地的驻防军中,而秦大壮如今已是边塞军中骑兵副校尉,算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只是他家族中历代都不识字,他自己亦然。
杨万林调任北疆做了秦大壮的上司后,曾有意教他识字,况且李钧也会隔三差五的就带着书来请教杨万林,杨万林也觉得教一个不如教两个。只是当杨万林对他提起后,秦大壮为人性格粗犷,觉得自己识字也无什么用处,军中的士卒和低阶军官几乎都不识字。
在秦大壮看来,战场上只要听得明鼓号之令,看得懂手势旗语,攻则奉命杀敌,守则结阵待援,其余的自己也无心去学,与其自己先学识字,再从书中去学排兵布阵或其他什么,还不如摊上一个好的上级,所以将自己无心识字的想法跟杨万林说了,杨万林也就不勉强他。
秦大壮来求杨万林代写家书,只因大军集结以来,节度使都不允许大营与外界联系,此刻又突然下令开拔,准出征将士留下家书,待大军出发后,由营中驿兵转送到幽州驿,所以军中代写书信的帐前已是人山人海,秦大壮无奈,只能来求杨万林。
杨万林苦笑摇头,拿出笔墨铺开纸张,刚要提笔,李钧又进了帐中,说有要事和杨万林商议,杨万林就提着笔愣住了,秦大壮也不知该说什么,站在一边的刘禺轩见杨万林左右难支,就说让自己来帮秦大壮写家书吧,秦大壮大喜,说是要是知道刘老弟会写字,自己也就不跑来麻烦杨大哥了。
杨万林听刘禺轩如此说,就将笔递给刘禺轩,起身走到李钧面前问李钧是否要出帐找地方说,李钧说帐内都是自己兄弟无妨,两人便走到一边谈起事来。
李钧是来和杨万林商议明日出征后的事,他拿出带来的羊皮地图铺在地上和杨万林商讨起来,李钧觉得这次节度使王战虽没有具体说明大军开拔的目的,但根据两人到北疆后的分析,王战之所以集结如此规模的骑兵,主要是为了一举剿灭北方那个已经逐渐做大了的胡族部落,李钧拔出佩剑在地图上划了一个圈对杨万林说:
“我们这一年在北疆与他们发生的几次小规模遭遇战,可以圈定他们部族的骑兵在这个范围内,王将军既然下令出征了,必然已经查明他们的主力部队的所在。”
杨万林点了点头,同意李钧的分析,李钧继续说:
“此次出征,我们大队位置仅在前锋队之后,而杨兄的营又是我们大队的最前面,杨兄接到都尉的命令是怎么说的?”
杨万林随手取下腰间短刀,指着地图:“都尉命我营若接到前锋队报发现敌军,就迅速赶上前锋队,在其左翼展开。”
李钧点头接着说:“我营接到的命令是发现敌军后,于杨兄队伍后展开,如此……”
两刻钟后,李钧和杨万林商议完了,那边刘禺轩帮秦大壮写的家书也作完,刚刚封上,因为秦大壮说一句,刘禺轩就写一句,所以也并未听清楚李钧和杨万林商议了什么,只是两人的表情都很凝重,再无一丝刚才喝酒闲谈时的清闲。
刘禺轩深深感到此一战的艰险,唯独秦大壮依旧神情自若,拿着封好的家书高兴的翻来覆去的看着。李钧走上来拍着秦大壮的肩头问:“大壮,都和家里说什么了?”
大壮回答李均说,上次遭遇战时缴获了一张上好的狐皮,下次休沐带回去,让人做成披肩送给夫人。李钧笑笑,又对秦大壮说:“战场上跟紧你杨大哥,你只要在他身边,定能活着回来。”
秦大壮一呆,不明白李钧这话的含义,李钧脸一黑,秦大壮见他脸色变了,立马点了点头。
杨万林取出自己的家书交给刘禺轩,听到李钧如是对秦大壮说,也走过来拍了下秦大壮,然后对李钧说:
“大壮是我的副手,当然会在我身边,这个李兄可以放心,只是你我现各带一营,战场上再难并肩杀敌了,此战若真如我们刚才分析那么难打,李兄还一定好好保重!”
说完又拍了拍李钧的肩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