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禺轩住下的第二天,被派去压粮的杨万林和李钧回到大营,杨万林听说自己的得力部下被一个江湖人救了,立刻就去找刘禺轩道谢,李钧也晓有兴致的跟着一同去了。见到刘禺轩后,杨万林抱拳感谢,站在一边的秦大壮将杨万林和李钧介绍给了刘禺轩。
杨万林听秦大壮说起刘禺轩的武功如何如何高,自己的手立刻就痒了,杨万林毕竟是武举出身,这手上的功夫莫说在这北疆大营中,就是放眼整个大尧的军伍,都能排的上号,所以当杨万林提出想向刘禺轩讨教一二时,本来刘禺轩并不是很乐意,但秦大壮立刻拍马屁,说他的这位顶头上司是武举出身,这大营中要说单打独斗的武功谁最强,非自己营中的杨校尉莫属。
刘禺轩听秦大壮如此说,他骨子里那武痴性情瞬间被点燃,微微点了点头算是答应,但又希望不想有太多人见到。杨万林见刘禺轩答应了,心中大喜,让秦大壮领着刘禺轩和李钧先去演武帐,自己回去取兵器。
军中的演武帐是个非常宽大的帐篷,帐内可同时让二十人分为两边在里面练习厮杀。大尧军制中十人成什,设一什长,是军中最基础的单位,李钧就曾做过什长,而这演武帐平时多用于雨雪天气士兵的操练,大尧军如若长期驻扎某地,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会以营为单位搭建一顶演武帐。
秦大壮将刘禺轩和李钧领到自己营的演武帐中,帐中本有几名士兵在擦拭兵器,被秦大壮赶了出去,没过多久杨万林就带着兵器来了。
杨万林进了演武帐直接走到帐中央,兵器往地上一杵,刘禺轩见他的手中拿着的是一把和杨万林身高几乎相同的矛,矛杆虽然因长期使用,已成暗红色,可在一些细小的斑点中显出,它原本的颜色应该很浅,看不出是什么木质,而做成如此的矛,刘禺轩确还真是第一次见到。
杨万林问刘禺轩使什么兵器,刘禺轩说自己很少使用武器,随身只带了一把匕首,说完,他便也走到帐中央,从怀中摸一把长不过一尺,以皮革做鞘的匕首。秦大壮在旁立刻说,他被刘禺轩救的时候,刘禺轩就是空手打倒那几个胡骑兵的。
杨万林愣了一下,心想这青年空手便能打倒几个骑马的胡兵,武功之高自己只怕不是对手,等下一上来就得先发制人,随即他对刘禺轩说:
“本来我以长兵器对刘兄弟的匕首很是不公平,但刘兄弟能以空手降服马上的骑兵,功夫已是高深莫测,今日我且占点便宜,领教了。”说完双手一抱摆出架势。
刘禺轩手拿匕首却不出鞘,朝杨万林点了点头示意可以动手了,杨万林见这青年态度多少有点傲慢,心下不快,大喊一声:“来了!”手上的怪矛就直往刘禺轩身上戳去。
刘禺轩见他一上来就抢攻,脚下立刻换位,身形不退则进,微微一闪就欺近了杨万林的身旁。杨万林大惊,心道此人身法诡异,自己只能以兵器之长克之,绝不能被他近身。
一击不中,杨万林不仅知道自己失去了先机,更是已被对手欺近,但杨万林毕竟是武举出身,对方虽然身法鬼魅,可他的步法也不慢,只是刘禺轩近身速度确实太快,若现在收势去躲,只怕避无可避,干脆咬牙顺势而去。
如此两人相对而冲,刘禺轩拿着未出鞘的匕首往杨万林的肩头点去,就在快要点到的瞬间,杨万林侧身一滚,两人就这样擦过,只是杨万林的动作有点狼狈,可大尧的武举毕竟不是随便就能考得的,科考时即便要考排兵布阵,个人武艺也是绝不能马虎。杨万林滚落在地,翻了一个转身后人还没站起,头也不回的就由上调转手中的矛向身后刺出,此时早已回身奔着杨万林身后而来的刘禺轩,见杨万林如此刺出一矛,居然微笑起来。
所谓比武,只有对手强才有趣,人与人的相处,一个人要想别人尊敬自己,除非自己强大,否则,别人所给予的尊敬,只是在尊敬他们自己心底的道德罢了。
杨万林这往背后刺出的一矛虽然让刘禺轩有些诧异,可并不能挡住刘禺轩,刘禺轩微微一侧就让过这一刺,继续贴向杨万林。只是杨万林刺出这一矛后身体并未停顿,借前冲之势又从地上跃起,身体在空中一个侧翻,矛尖所指依旧未变,但身体已经转为侧对着刘禺轩了。
只见杨万林身体在空中展开,手持怪矛指向刘禺轩,前冲之势转为飞身后退,刘禺轩则刚避过矛尖继续向杨万林贴去,站在一旁的秦大壮和李钧看在眼中,两人就像“人一大”三个字。刘禺轩的速度更快,杨万林快落地时就只离他两步了,此时杨万林已将怪矛收回横于胸口,人一落地立刻旋转脚步转起圈来,以怪矛的两端横扫着身体四周。
刘禺轩没料到他还能如此用矛,脱口赞出“好”,带鞘的匕首在横扫过来的矛尖上一格,顿觉得对方力气甚大,也不想与这校尉拼斗力量,顺着兵器相交的力道侧飞出半步躲开。
杨万林终于算是脱身而出,停了旋转提着怪矛接着又刺,只是已不敢再将身形前冲,单手持矛间不容发的不断短频刺出,刘禺轩也不躲避,拿着带鞘匕首依依挡下,连挡了七八下,矛刺得有多快,匕首就挡的有多快,一次都未落空,半寸也未后退。
杨万林大喝一身,双手握住怪矛杆,由单纯的刺变为刺、挑、绕,矛头立刻在刘禺轩眼前化成了一朵朵的花朝他迎面扑去,刘禺轩还是没有后退,站在原地挡、格、闪。
杨万林先动起来,保持着一定距离,围着刘禺轩边画着花边转,而刘禺轩似乎很有兴致,上下飞舞,左挡右闪,也不主动攻击出击,就这样两人斗三十几个回合,看得李钧和秦大壮目瞪口呆。李钧问秦大壮可曾见过他家校尉在马下如此的功夫?秦大壮摇头不语。
李钧说,或许那次在南疆被狼群围攻时,杨万林曾使过这身武功,可当时他拿的是佩刀,而且和自己背靠着背,所以自己也没瞧实了,真没想到杨兄武功有如此高。
帐中比武的两人又斗了七八个回合,刘禺轩终于出手了,他以匕首猛击了一下矛头,杨万林只觉手中一麻,怪矛被荡开稍许,刘禺轩顺着矛杆就闪了过来,杨万林急抽回矛杆,抓住矛杆的两头,突然用力向中间对折,那矛杆居然硬生生的被折弯而未断,就如一张被猛拉起得弓身。
杨万林拿着这折弯的矛向身旁的刘禺轩扫去,刘禹轩被这矛杆的韧性吓了一跳,急忙向左边闪开,杨万林一下没有扫中刘禺轩,就立刻将左手中的矛杆放开,矛杆回弹,立时增长一倍,又横扫向刘禺轩的下盘。刘禺轩大笑,飞身而起一脚将矛头踩在脚下,杨万林右手抓着矛杆的尾端,踏步向前左拳推出打向刘禺轩,矛杆又被抵住地面而折弯,刘禺轩见他主动挥拳上来,见有机可趁,也不想再斗了,脚下松开踩住的矛头,飞身迎击向杨万林,用那没出鞘的匕首直点杨万林的肩头。
以两人的速度,杨万林就算及时后撤,刘禺轩的匕首还是定然会点在他的肩上,可刘禺轩漏算了杨万林右手抓着的那被折弯的矛杆了。杨万林向后急撤的同时借着矛杆的回弹之力往后飞去,抽出的怪矛还在身前不停的虚点。刘禺轩又笑了,他一击未中并不恼怒,反而觉得这校尉的兵器甚是有趣。
刘禹锡虽又没击中,但此时他已经对那怪矛有所了解,所以他也并没有停步,匕首出鞘,跟着向杨万林飞去,这一回杨万林再没有将他摆脱,刘禺轩几个格挡近了杨万林的身,杨万林抽回怪矛,两人近身拆了三招,杨万林又将怪矛横于胸前,想用旋转将刘禺轩转出,哪知刘禹轩竟然不退,而是一闪身,贴上了杨万林,跟着他一起旋转,始终在他眼前,两人就像是贴身跳舞一样转了三圈。
杨万林自知已输,向后跳出,一抱拳:
“刘兄弟果然好功夫,我输了。”
刘禺轩将匕首插回皮鞘中,也是一抱拳说:
“哪里!杨校尉才是好功夫,胜负并未分出。”
杨万林为人豁达,输赢并不在意,何况对方是江湖上的高手,所以又说:
“兄弟武功实在高深莫测,刚才即便我以性命相搏,只怕最终也无半分胜算。先生的武功这大尧军中无人可敌,我输得也不冤。”
刘禺轩听杨万林如此说,抱拳一揖说:
“杨校尉过奖了,我行走江湖不用兵刃,只因为我武功中最好的是近身拳掌,又擅长轻功身法,此类武功本就最克长兵器。校尉使矛,如果遇见用刀使剑的人,就会有莫大优势,但如遇上我这样的贴身打法,就占不到半分便宜了,一旦被对方靠近,就会劣势大增。今日如果校尉骑马与我比试,在下实难获胜。”
杨万林听他语气中肯,着实高兴,哈哈大笑起来,一旁的李钧和秦大壮也大笑起来。刘禺轩见此三人如此豪爽,心底的豪气顿生,便同这三个武夫一起畅快而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