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015100000174

第174章 军无戏言

姜邯赞刚刚得到契丹兵渡过鸭绿江的消息,还没有来得及反应,契丹军队已经疾如闪电般突破了兴化城、铜州一带防线。老头又气又急,只得命姜民瞻带两万兵马飞速增援清川江,他自己则率领十几万主力大军随后跟上,一路上怕中了萧排押设下的埋伏,小心翼翼不敢放胆去追。从兴化城到清川江三百里,姜民瞻拍马狂奔,终于在清川江下游的慈州(今慈山)来口山追上了敌军。双方接火,各有死伤。但那只是萧排押派出的掩护渡河的一只偏师。姜民瞻眼睁睁地看着契丹大军全数平安渡河,一方面写报告说取得了大胜,同时却又接着打马狂追。

萧排押继续挥军南下。由于姜邯赞将主力放在兴化城,从清川江到西京的二百里大道上只有零星军队防守,契丹铁骑乘着呼啸的北风一路狂飙猛进。两天之后铁骑挺进到了西京。这座在千秋太后时期被加固并一度改名“镐京”的北方最大坚城从秋天起就开始备战,可是一直没有敌人的消息,紧绷的神经开始松懈。正当人们以为可以过一个太平新年的时候,就接到姜邯赞派人飞递的契丹军队发动进攻的消息。然手忙脚乱的守将们还没有来得及商议应对布署,契丹人已经从天而降。全城霎时就像被捅了的马蜂窝一样乱成一团,守军慌慌张张布署防守,百姓涌向关闭的城门想要出逃。但敌人却虚晃一枪,撇下惶惶不可终日的西京继续南下。守城大将见敌军在郊外像怒涛一样狂卷而去,发愣之余忽然想起大帅的命令:不许放敌军一兵一卒越过西京。可是城中兵马有限,据守都勉强不要说出城阻击了。然守将赵元却不敢违抗军令,留下少数兵力守城,率领全部能调动的军队出城去追。和姜民瞻一样,他遭遇了留下等着他的一股敌军,在郊外馬灘打了一仗。赵元向姜邯赞和开京同时报告大胜贼兵,歼敌上万。然和他的报捷书信同时到达开京的,还有萧排押的十万大军。

开京城北的契丹军队连营数十里,黑压压好像乌云覆盖雪原。帅帐之中几名统兵围着火盆坐下,勤务兵给每个人倒了一杯滚烫的热茶。萧屈烈吹着腾腾蒸汽,咧开大嘴笑道:

“本来以为南下千里天气会暖和点,谁想他娘的还是这么冷。不过这苦吃得值,半个月打到开京!大帅,出兵高丽我参加了四次,就这次打得痛快。大帅神威名不虚传,这才叫做契丹铁骑!”

耶律八哥多肉的阔脸上红一块黑一块,在炭盆的忽闪闪火光中一明一暗活像个鬼。进入高丽以来,他情绪高昂,十分兴奋。虽然身为监军,却没有颐指气使指手画脚,而是在队伍中跑前跑后,鼓动士气催促前进。隆冬季节在地理不熟的异域行军常常遇到想不到的麻烦,有时装载辎重的大车掉进雪窟窿,有时马蹄踏进岩缝折断腿骨,他便亲自上阵指挥处理,往往顾不上戴面罩手套和士兵们一起拉马拽镫,手上脸上都长了冻疮。萧屈烈也高兴得忘乎所以,黑黢黢的脸上龇开一口白牙说道:

“大帅真是啐口吐沫砸个钉,还有五天就是新年,真的要在王询的宫里过年了。弟兄们一路辛苦,大帅一定要履行承诺,放假三天。都说高丽美女又白又软像棉花,咱们也要尝一尝哩。”

八哥挠了挠脸上被烤的发痒的冻疮,呵呵道:

“初一怕是来不及,不过十五总能打进去了,过个上元节也不错。”

萧屈烈呸道:

“谁说元旦过不成。据说上一次那个孬种国王没等攻城就连夜逃跑了,是不是?大帅,你在想什么?”

屈烈见排押半天没有说话,问道。排押手里捧着茶一口没有喝,眼睛望着跳动的火苗,表情十分严肃。才是申末酉初,帐外天色已经黑了。这里离开京不过五十里,望不见城中的灯火,只听见北风嘶吼,野狼嗥叫。

“我在想,这会儿王询在干什么?”

王询从丹墀上走到殿中,在几个位高权重的大臣面前走来走去。今天和前几天一样,这些人早就不站班了,从早吵到晚你指着我我揪着你,口沫横飞地不停争吵,就快要动拳头了。王询忽地停下来,一跺脚道:

“吵吧,吵吧,从十天前刚知道契丹人过了鸭绿江就吵,现在贼兵已经到了五十里郊外,要不了一个时辰就打进来了,还没吵出个所以然来。都闭嘴吧!孤决定了,立即出京!蔡爱卿、金爱卿,赶紧去准备车辆马匹和路上的用度,还有扈卫的军队。嫔妃能走的都走,走不了的赶紧派人护送回娘家去。梁爱卿,你是中枢使,你留下来主持大局。你,你,郑爱卿,庾爱卿,也留下来守城。你们不是说能守得住吗,那好,开京就交给你们了,能把贼兵挡在开京以北,朕回来给你们加官晋爵。”

蔡忠顺大大地松了口气,说道:

“王上英明,这样才最稳妥。车驾的事不用担心,臣早就安排好了,这次不会像十年前了,车轿都是最舒适结实的,加装了保暖的外罩,手炉、脚炉、被褥早都装上了。路上的用度备得充足,沿途驿站早就派人去通知,罗州的行宫从去年十月就进行了翻新。王上放心,这一次不会受苦了。”

金承渭也道:

“五千御林军早就整装待发,一声令下说走就走。”

王询满意地看了二人一眼,点头道:

“那就好,那就好。梁爱卿,还有一件事最重要,即刻选人打着白旗去敌军营中谈判退兵。这件事也交给你了。孤在路上,你随时派人请示,但如果一时来不及联络,就由你权宜处置。”

梁禛对被留在开城心里老大不情愿,一听可以派人谈判又放下心来,然再一想,这件事风险不小,将来王上不认账怎么办,说道:

“谈判的人是现成的,礼宾少卿元永秋天刚刚去过契丹请和,就让他再跑一趟。可是契丹人提的条件怎么办?什么可以答应,什么不能答应呢?”

王询想了想道:

“让元永柔软一些,只要退兵,一切条件都可以商量,实在不行先答应下来再说。”

庾方见大势已定,冲到王询面前张开双臂好像要抱住他的王上似地,急赤白脸道:

“王上,万万不可!王上一走,军心必散!京城就真的守不住了。南边没有一座城能比得上京城坚固,王上只有留在开京才是安全的。萧排押十万兵马孤军深入,咱们怕,他更怕。姜邯赞的二十万大军马上就会开到,他在敌人背后,咱们在前,内外夹攻,必定大胜!”

“姜邯赞,姜邯赞,姓姜的在哪里?孤那么信任他,把军队都交给他,孤也做到了对他的承诺,没有离开京城。可他做了什么?他说绝不让贼兵越过西京一步,现在契丹十万大军都打到开京城下了!孤现在恨不能杀了他!你倒还敢提他。难道要契丹人打进城里,把孤和后妃、王子们都抓了俘虏吗?”

庾方满脸通红,他也不知道姜邯赞在哪里,心里一个劲地埋怨老头,可是嘴上安慰国王道:

“胜败乃兵家常事,贼兵狡悍,我军一时没能挡住并不奇怪。可是老帅一直在拼死作战,打了好几个胜仗,捷报王上都看到了。王上不必担心,他在贼兵后面追击,很快就会杀到。贼兵不善攻城,兴化城都攻不下来,开京更不可能攻破。”

金承渭道:

“开京再坚固只是一个牢笼,契丹十万大军四面包围,困也困死了。出了城海阔天空,他们去哪里找。就像庾尚书所说,贼兵千里深入,越远离边境对他们越是不利。王上要尽快离开。姜邯赞从来没有打过仗,就会吹牛皮,根本靠不住。微臣还听说他在偷偷和契丹人谈判呢,不然怎么可能二十多万兵马挡不住贼兵十万。他现在手握全国兵力三分之二以上,一旦投降,王上危矣,不能不防。”

金承渭恨姜邯赞咬牙切齿,不为别的,就为老头从来不把他这个兵部尚书放在眼里,却和他的死对头郑忠节穿一条裤子。郑忠节听了金承渭这番话,气得将手中笏板朝他的头砸了过去,接着冲上来抓他的胡子。金承渭闪身躲开,郑忠节骂道:

“姓金的,你做尽坏事都能饶,这个时候祸乱君心却不能饶你。你才是内奸!你和契丹奸细来往,拿了大笔贿赂!”

他转身对王询道:

“王上,这是契丹狗贼散布的谣言,用的是离间之计。姜邯赞忠心耿耿,绝不会背叛。离京前老帅再三叮嘱,不论遇到什么情况,无论如何王上不能离京。如今京城戒严,臣已经下令封闭城门,任何人也出不去了。王上不能走,谈判使臣也不能去!”

“郑忠节,你是说连孤下令出城也不成?”

“王上,请恕臣无礼,非常时期,不得不如此。”

“难道你要兵变不成?”

“不是兵变,现在国家存亡,王上安危,就在一发千钧之间,绝不能走错一步。为了王上和朝廷,为了高丽,臣只能出此下策。等到敌人撤军之后,臣任凭王上处置。”

“你,你,你……,把他给孤抓起来!”

王询气得直哆嗦,手指着郑忠节吼道,可是大殿周围的卫兵都像泥塑般一动不动,金承渭大叫:

“你们怎么不动手!”

话刚一出口,他就惊恐地发现殿中卫兵并不是他管辖的殿前司禁卫军的人,而是郑忠节手下的京城卫戍军。这些人不知是什么时候进来的,不用说门外的人也都被换掉了。以无备对有备,他落了郑忠节的下风。

“报!”

在死一般的寂静之中,殿外忽然有人大喊。郑忠节发话:

“进来!”

一名小校身穿冻成铁板似的战袍撞了进来,大声道:

“姜大帅战报!”

还是郑忠节下令:

“念!”

“邯赞叩首向王上请罪,微臣未能将贼兵阻挡在西京以北,令王上受惊朝廷震恐,臣实罪该万死。战后自当负荆请罪,任凭王上军法从事。然臣以戴罪之身,誓死破敌。臣现已切断契丹军队粮道,并正挥军南下,不出十日贼兵必定退兵。请王上坚守城中,绝不后撤一步。臣不日即与贼兵决一死战,请王上在开京城头观看贼兵全军覆没。臣邯赞叩首泣血再拜。”

军报念完,大殿又是一片沉寂。良久,王询道:

“真的切断粮道了?”

庾方抑制不住兴奋地大声道:

“军中无戏言,老帅绝不敢欺瞒王上。殿下,微臣一直断定,老帅不会任凭敌人深入,一定早就胸有成竹!”

他上前拽住小校袍子的前襟,问道:

“兄弟,你是怎么进城的?”

“小的见北面贼兵势众,绕道南门,是从那里进来的。”

“南边没有贼兵?”

“偶尔有游骑跑动,小的避开了他们。”

“王上,贼兵要是想攻克开京,大军疾行而来的第一件事就应该把这座城围困起来。可是他们在城北集结一两天了,却没有包围,有意放开一条逃生之路,就是期待王上弃城而走,然后在路上袭击呢!咱们万万不能上他们的当!”

王询低着头走回丹墀,一屁股坐到王椅上,浑身瘫软地说道:

“孤不走了,且再信这老头儿一次吧。”

同类推荐
  • 雍朝迷案

    雍朝迷案

    大清雍正年间,朝堂动荡,江湖纷乱,山西押解西北大营的帑银十五万两被劫,抚远大将军年羹尧震怒,山西官场板荡。晋省捕头黄天霸奋力追缴税银,却诸多不顺。而这些只是朝政不宁的延伸,雍朝中叶的各方政治势力、江湖人物轮番登场,上演了一幕幕绚丽吊诡的人间大剧……
  • 明末贼行

    明末贼行

    明末满清入侵,流寇横行,中原糜烂,百姓离散,千里沃野成白地,户口十不存一二,中华民族面临着历史上最危难的局面。一个现代的普通小白领穿越到明末,他该怎么做呢?
  • 我的微战国

    我的微战国

    喜欢读《三国演义》的人,一定会喜欢上日本的战国!因为在那里,你不仅会找到和三国英雄相似的英雄,而且由于年代的不同,日本的战国可以说是一部高科技的三国。日本的战国时代相当于中国的明朝,大量火器的运用使战争更加残酷。原腾讯游戏频道小编带你重回日本战国时代,一同经历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三英杰的辉煌人生。
  • 回忆回忆

    回忆回忆

    历史的长河中,在现在的书中都是寥寥写过,现在又有多少人真正了解,又有谁详细的记载着?这是一本普通的书,但是它里面的那本书却并不普通!!这一切只有我们亲身体验过才知道!你,准备好了吗!!准备好和杜嘉轩他们走完这本书了吗!!!
  • 精分驸马

    精分驸马

    疯子驸马李睿修融合了来自异世界的三片残魂,从此三观颠覆,立志要穿越去21世纪当神仙!在穿越过程中,他排除万难,与大臣斗、与残魂斗、与情敌斗……终于成为大应朝化工启蒙第一人。兵器不趁手、粮食不够吃、悬案破不了、衣服不耐穿、房屋不坚固、车马没速度,有问题,就找李驸马。主角苏,爽,雷,装X坑品好,每日九点更新
热门推荐
  • 没有结果的爱恋

    没有结果的爱恋

    这是我第一次写,写的不好请见谅。这是一个暗恋的故事女主张静月....因一次偶然的机会遇见了男主(洛子辰)可是女主的妹妹。突然转学到了这所学校,并对男主(洛子辰)一见钟情。故事到底会如何呢?敬请期待
  • 喜欢你这件事

    喜欢你这件事

    一段时间,一种信念。一间学校,陪伴三年。一个少年,倾尽所有。一个挚交,一世深念。“我喜欢你,到最后爱上你。你从不知晓,也不需要知晓;你只需要知道,你对我只有讨厌这一种感情。那便足以。。。。。。”——封铃
  • 形同路人

    形同路人

    我在你的心里只是一个路人...你可曾知道我们曾一次又一次的擦肩而过。
  • 黑子的篮球之赤色弥漫蓝天

    黑子的篮球之赤色弥漫蓝天

    赤司少主是帝光闪闪发光的天才少主,却抛弃名门千金,爱上了透明少年黑子哲也。他们之间有嫌隙,可两人都深爱着彼此。当霸道遇上倔强又会发生什么?原以为他们终于修成正果,可一场灾难,再次将他们分开……
  • 幽灵流血心

    幽灵流血心

    因为意外特种兵附身,一个头脑两个意识。弱小的身体承载强大的意志,今后不再懦弱。故事纯属虚构,文中任何东西不涉及现实,如有雷同不甚荣幸
  • 裴你与荧光作伴

    裴你与荧光作伴

    前世,平民季小暖摇身一变温家和裴家的大小姐,好不风光,可她还没有来得及享受这一切时,她的爸妈出车祸死了,自己被人注射了吸毒的药引,她弟弟也为了控制毒瘾的药而被枪杀,舅舅成为了家主,她被赶出了家门外,“落魄”是唯一能够形容她的词语,渐渐的毒瘾发作了,犹如万千蚂蚁在吞噬,她跳入了江,好不甘心啊,明明她才是继承人!许是老天听见了她的心声,她重生了,她将会改变这一切,她会让那些曾经伤害过她的人生不如死!她会夺回属于她的一切。她要逆袭。可是为什么重获新生,却不想在当继承人,裴小暖觉得自己肯定是脑子短路了。被迫订婚?日久生情?这种事情绝对不会发生在她的身上的!不要搞错了,这篇不是励志文,而是言情文……
  • 烟花传奇

    烟花传奇

    这是沈随风传奇的第四个故事,在这个故事里有三代人的恩怨。这次我要讲的是一件很厉害的暗器和他主人的复仇之路。每当那一束美丽的烟花亮起,就会有一条鲜活的生命结束。所以这个故事叫做烟花传奇。
  • 丧钟镇的回响

    丧钟镇的回响

    一个被遗忘者新兵处在一个波澜壮阔的冲突时代,从新生到走向另一种人生高度。他的故事也是这个世界的一部分,也许会对那个时代的前进产生一点点影响,不过并不影响他成为一个传奇。
  • 忽然只见时光转

    忽然只见时光转

    一天之后的你与现在的你是同一个人吗?一年之后呢?二十年之后呢?你会在变成另一个陌生人吗?
  • 陌上花开,似君来

    陌上花开,似君来

    复杂版:在云国流传着一个关于新帝的传说。传说中,新帝即位,尸体为后,六宫无妃。传说中,那具女尸是前朝妖妃,祸国殃民,人人得而诛之。传说中,这个女子伴随新帝走过大江南北,青梅竹马,感情深厚,却最终魂断前朝深宫。传说中,这个女子是新帝夺江山的原因,新帝以她之姓改国号,以她之名定帝号。很多的传说,却没有人知道这个女子具体的性情如何,她被两朝帝王保护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