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牛逼往事,张姓青年比眉毛都要挑到天上去了,这货比比划划的,丝毫没看出所谓“知名人士的低调”。
这货清了清嗓子,又酝酿了下感情,正要开讲,却被杨鸣无情截胡:“你说的,是李伯荣先生一道大乌参,烫坏三只瓷盘的事情吧。”
杨鸣瞬间化身为ak47,语速快的爆炸,完全不给对方任何说话的机会:
“传闻李伯荣大师,曾经在一场厨艺交流会上,烫坏了三只瓷盘。当时正值冬季,会场的室温不高,而大乌参又是猛火炖制的,刚一盛盘,就立马烫坏了盘子。李老重取一只大乌参盛盘,又再次烫裂瓷盘,如此三次。说白了,这就是一种最普通的物理现象,瓷盘在热胀冷缩的作用下,自身炸裂,更炉灶功夫什么的,根本不搭。”
杨鸣所说的,是烹饪界流行已久的一段笑谈。
这事情不仅在烹饪界广为流传,在当时,也同样引起了学术界的大讨论。
有专家认为,能连续烫裂三只瓷盘,归根结底是因为国产瓷盘的质量太差。有种种迹象表明,在连续炸裂三只盘子之后,举办方才终于意识到问题,换上了一只进口自埃塞俄比亚的高端瓷盘。正因为如此,李伯荣第四次才终于上菜成功。
由此可见,国产货是多么的低劣,一场“向埃塞俄比亚学习”的产业转型,已经迫在眉睫。
还有一部分学者认为,李伯荣第四次能够上菜,完全是因为旁边有国际友人加油助威的原因。
当日的会场上,有不少金发碧眼的国际友人,正是这些白种人的加持,才让第四只瓷盘变得坚不可摧,足以承担重任。不仅如此,这第四次呈上的菜品,也格外的清香,这是包含着自由和民主的味道,科学与先进的味道。
以小见大,我国应该在国际事务中,应该紧紧围绕在白种友人的身边,因为他们的存在,是整个世界之福。
时至今日,当初学者教授们的大讨论,早已被人忘记,然而这一段笑谈,则一传十,十传百,听得业内厨师的耳朵都起了一层硬茧。
被杨鸣截胡,张姓青年仿佛是看了一夜的RB电影,变得萎靡不振:“没错,就是这个。李伯荣大师的那道虾籽大乌参,给我留下了太深刻的印象。从那以后,我就再也不想吃这道菜了。毕竟除却巫山不是云。”
张姓青年一边遗憾地摇着头,还一边拽文。他仍旧没有意识到,站在他身边的,是个头上长疮脚下冒浓的坏种。
杨鸣夸张的一咂嘴巴,仿佛是要将隔夜饭给咂出来:“哎,不对呀!我记得这事情是发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京沪厨师交流会上。没想到张先生那个时候,就在现场了?您还真是公众人士呀,保养的真是好,你要不说,我还以为您才二十多岁呢!”
说着,杨鸣还故意弯下了药,盯着对方的脸左顾右看。这副架势,显然是在寻找并不存在的鱼尾纹。
这小子毛都没长齐呢,又哪里可能有鱼尾纹!
如果地上有条裂缝,张姓青年瞬间就能化身成土行孙,顺着地缝土遁。可惜地字号包间的地板太平齐了,真的一个缝隙都没有。
这段笑谈,是他在来金沙的飞机上,听同程的尚海旅客说的。今天的这道虾籽大乌参,也是他特意点的,目的就是想在光头胖子的面前,好好装装逼。
可惜他只听到了事情的经过,却不知道事情发生的时间。这一下子,自己也同样变成了笑谈。
装逼露馅,张姓青年只能强装咳嗽,试图掩饰尴尬。然而这货都快咳出血了,仍旧没能冲淡房间中能致癌的尴尬味道。
关键时刻,还是光头胖子冲出来打圆场:“盛个菜能把盘子弄炸,反正我是不敢相信,这事儿实在太玄了。张老弟,咱们还是先吃菜吧,我都饿坏了!”
光头胖子很聪明,他没有质疑对方是否真的在场,而是直接质疑这事情的真实性。
这货举起了筷子,又对张姓青年比了个手势,示意他也赶紧开动。
张青年赶紧顺坡下驴:“对对对,这菜都凉了,咱们还是先尝尝菜品吧。我刚才说的事情,实在是太久远了,让我自己都有点儿记不清了。我也忘了到底是我亲身经历的,还是我爸爸经历之后,说给我听的。”
和他同程的尚海旅客恐怕不敢相信,就因为讲述了一段笑谈,自己就荣升为对方的亲爹了!
包间内的尴尬气氛刚刚下降,张青年就再次加料:“一般来说,虾籽大乌参都是沪式的,毕竟发明这道菜的李伯荣,就是尚海人。苏式的虾籽大乌参,相对来说就比较少了。这么多年,我也只吃过两三次而已。沪式偏咸,苏式偏甜,相对来说,我还是更喜欢沪式的。”
杨鸣的脑子转了个九曲十八弯,都没明白,虾籽大乌参哪里有“苏式”一说。作为尚海的头牌本帮菜,这道菜要真是被“苏式”了,尚海厨师非找苏杭的同行拼命不可!
这一次,连连咳嗽的变成了光头胖子。这货把一张肥脸都憋成了绛红色,显然是憋出了严重的内伤:“张老弟,刚才那位服务生说的不是苏式,而是素制!这道菜的全名,叫做素制虾籽大乌参!”
听了胖子的话,杨鸣这才一拍大腿,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儿了。
显然是潘桃的“金沙式普通话”,让眼前这小子产生了误会,导致他再次装逼失败。
潘桃那姑娘条正颜顺,别说是当一个服务生,就是当个车模衣模腿模劳模什么的,都绰绰有余。这姑娘颜值虽高,但是有一样,着实拉低了她的印象分。
这姑娘一张口,就是浓浓的金沙方言,一股夹杂着海蛎子味的普通话袭面而来,经常杀对方一个措手不及。
在金沙方言中,“苏式”和“素制”的发音几乎一样,张青年明显是听错了!
“这道菜的名字是素制虾籽大乌参。大乌参是用面筋做成的,所以叫做素制。跟苏·州压根就没有关系。而且这道菜,也根本没有苏式的,张先生之前吃的,可能不太正宗。”
杨鸣毫不犹豫地扒下了对方的红裤头,让张青年在羞耻的海洋中裸泳。
如果说刚才,张青年还在低头寻找可以藏身的地缝,那么现在,他已然放弃了这种不现实的想法。
他此刻的想法,是寻找工具,赶紧刨个地缝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