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小两口回到S市,朱母开始忙碌起来。一连几天,天不亮就出门买菜,朱、胡两家加起来有七桌客人,在买东西要计划的年代,这些菜只能从黑市上偷偷摸摸地买,因此必须趁天黑。买回来后,还得偷偷摸摸地收拾,若被邻居告发,就得抬着你的酒和菜,给你戴上高帽子拉出去游街。好在冬天气温低,菜放几天不会坏。先准备好三桌菜送到胡佳男家,由岳父、母安排。朱家的亲戚包括解哥(朱清民一直把他当家里人。)分两天请完,留下一桌请朱清民的朋友。厂休的前一天晚上,周增强、孙鹏、邹嘉华、叶震、杨冰等应邀来到朱清民家。朱清民拿出‘庐山云雾’为他们沏茶,母亲做了‘七菜一汤’,本地人管它叫‘七星件’。另外,小两口在省城带回两瓶60度精制黄鹤楼。用这些东西招待客人,在当时算比较丰富了。酒过三巡,杨冰说家里有事提前离开,朱清民理解:在座的除叶震近几年相继结婚,不像从前单身汉想怎么玩,玩多长时间没人管,现在,有时间要陪妻子。送走杨冰朱清民回到里屋,邹嘉华还在喝,看上去有些醉。他不断倒酒递给叶震,强行要叶震陪他喝,叶震讨饶:“对不起,今天我身体不舒服,不能再喝了。”邹嘉华突然站起来,冲到叶震面前一把抓住他的衣领,大声吼叫起来:“不喝就是瞧不起老子!……”周增强和孙鹏赶忙上前劝阻,朱清民生怕张扬后引来值勤民兵,赶紧劝叶震:“你平时酒量不只这么一点,陪他意思一下吧,算是给我面子……。”叶震有些生气:“我喝得不少了!……他真为喝酒?他想吵架!你与胡佳男谈恋爱他反对,我与张娟谈恋爱他又反对,什么意思?!”朱清民一下子坠入云里雾里,来不及思索,决定快刀斩乱麻:“哦?你赶快走吧!你坐在这里不肯喝酒,就他这脾气今晚能放过你?!”叶震也是谨慎人,趁大家都在劝邹嘉华时匆忙溜走。邹嘉华被周增强和孙鹏按在一把藤制扶手椅上,好像不知道叶震已经离开,继续叫板:“叶老二,你他妈的有种就陪老子喝!”说话时双脚在地上乱蹬,椅子在他的屁股下擂得吱吱嘎嘎地响,朱清民的心随着响声紧一阵松一阵……。11点多钟,深已夜周边环境变得极其安静,邹嘉华如此大声喧哗,很可能引来不测。经过简单商量,朱亲民决定送邹嘉华回家。周增强和孙鹏个子大一人掺一条胳膊把邹嘉华往外拖,拖到横街上邹嘉华一步都不肯走了。朱清民和弟弟抬起他的双脚,形成四个人抬着他走。但是,邹嘉华手舞足蹈,四个人制服不了他,更怕误伤他。就这样歇一阵抬着他又走一阵,邹嘉华闹得浑身是汗,最后,连棉衣毛裤也挣脱了,穿着睡衣在地上打滚。好不容易将他抬到鲁艺街南口,被一队执勤民兵发现,围上来吆喝:“这人怎么回事?”幸亏周增强机敏:“癫痫病发作。”听说癫痫病,执勤民兵狐疑观察了一会儿才离开。四个人抬起他继续往东走,凌晨一点多钟,总算把邹嘉华抬到家里。刘玉婕早已进入梦乡,二楼的小房间里,她从睡梦中惊醒,看见浑身脏兮兮的丈夫,手足无措。孙鹏建议说:“这么脏,现在又没法洗,干脆把他脱光了盖上被子,明天等他酒醒了自己处理。”刘玉婕觉得也只能这样,于是,邹嘉华被脱得只剩下一条内裤放到床上。从邹嘉华家里出来,周增强要朱清民两兄弟先回去,自己陪孙鹏回家。朱清民惦记着家里乱七八糟,还有一大堆碗筷没来得及收拾,便答应了同弟弟先回去。没想到回到家里,母亲和胡佳男已经把房间收拾干净,藤椅摆在房屋正中间,胡佳男靠在沙发上睡着了。听到声音胡佳男才挣开眼睛,醒来就指着藤椅悻悻地说:“新婚就被他把椅子弄坏了,霉气!”朱清民已经筋疲力尽也无心关心藤椅,赶紧把话岔开:“没有出大乱子就烧高香了,……你怎么还不睡?”胡佳男:“我在等你,太困,坐着睡着了!”
第二天中午,朱清民在家附近碰到周增强的妻子,李惠拉住朱清民问:“小朱啊,昨天你们灌老周喝了多少酒?回家连血都吐出来了!”朱清民很吃惊:“啊?没喝多少酒……他几点回家的?”李惠心疼的样子:“凌晨4点多,睡到现在还没有起来呢。”朱清民有些自责:“我去看看他。”
朱亲民来到周家,周增强刚刚起床。朱清民不解地问:“听说你4点才回家?”周增强回忆起来:“你们兄弟俩离开后,我把孙鹏送到家门口,孙鹏不肯进去,一定要送我。两人一起返回,走到了我的家门口,我又不放心孙鹏,执意送他。就这样送来送去,眼看快天亮了,才决定在中途分手,各回各的家。”朱清民听罢,感动得直摇头;周增强、孙鹏都是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迂腐啊!
新婚不久,朱清民第一次被厂里选派,参加S市纺织局组织的,赴X市参观考察团,与他同去的还有技术科科长董守福。考察团由纺织局技术科科长陈凡带队,纺织系统各单位选派1-2人参加,组成一支40多人的参观考察团。搭乘一辆中型客车,是纺织局从市公交公司租来的。40多人挤在一辆车里,没有座位的人自带凳子上车找地方坐。X市位于H省北部,离S市有200多公里,中间有一段路属于丘陵地带。S市原市委张书记调到X市当市委书记,不到五年就把电子工业抓上来,该市在各行各业都有自动化项目。省委、省政府号召全省人民学习X市努力发展电子工业,在工商界实现自动化的先进经验。S市按系统分期分批组织人员前往X市参观学习。纺织局参观团租用的是,市公交公司淘汰下来的一辆老爷车。从S市开往X市途中所经过的丘陵地带,虽说山不高,但坡陡道路曲折,而且天上下着小雨。司机姓杨,是退伍老兵,开车经验丰富安全意识极强。可是,车况很差,爬坡时常熄火。早晨8点30分发车,到下午5点30分才到达‘XF饭店’下车后一车人前呼后拥紧跟陈科长到餐厅就餐。朱清民天生一副菩萨心肠;天气寒冷,坐车人一天下来,感觉又困又累,饥寒交迫。杨司机不但要开车,发动机熄了火,还要修车,别提有多辛苦。到站后大家争先恐后找餐厅吃饭,朱清民发现,唯有司机没跟上来,他才返回去找。杨司机停好车,从车上下来发现没人管了,正要发火幸亏朱清民及时赶到。当朱清民带司机来到餐厅,大厅内人声鼎沸,看来有好几个参观团。违背惯例,S市吃饭是9个人一桌。一眼看过去全是陌生面孔,吃得狼吞虎咽。在按粮票供应的计划时代,‘XF饭店’不搞份饭摆桌饭,肚子大吃得快的人自然受益。等朱清民和杨司机一起找到座位,吃了一碗饭再去盛,饭桶已经空了,各人盛了半碗粥,回到座位上菜也抢光了。连朱清民都没有吃饱,杨司机就更不用说。
第二天X市派来向导,带考察团到各单位参观学习。X市正处在发展时期,市政建设与S市相比落后不少。许多通往单位的干道还是泥巴路,赶上下雨天汽车来回一压到处是稀泥。S市纺织局租来的那辆老爷车老熄火,杨司机看见泥巴路,哪怕离参观单位还有一两百米,也把车停下来,让同志们踩着稀泥巴路走进去。热情的X市人,为欢迎来宾一般把接待室收拾得很干净,有的还铺上了红地毯,一双双泥脚踩上去弄得人家啼笑皆非。
自动化在这个城市应用十分广泛,从工厂的自动分拣、自动包装,到商店的自动称秤、自动售货,甚至连药店抓中药都实现了自动化。在这里朱清民看到了自动化减轻劳动强度、确保服务质量给企业或社会带来的效益。虽然有些技术还不是很成熟,但是,自动化作为工业发展的方向勿庸置疑。出于主人对客人的欢迎,每到一个单位烟、茶招待不会少。朱清民不抽烟,把香烟攒下来,上车后送给杨司机。有一次,从参观单位出来,杨司机正提着水桶,拿抹布擦洗汽车。朱清民连赶过去给他帮忙。杨司机有些感动,对朱清民说出了心里话:“你们局里的那位陈领导没拿我当回事,大家就跟着吃点亏,本来我可以把车开进去,大家都不用走泥巴路,但是,车弄脏了该我自己洗,他又会不同情我。”朱清民恍然大悟,难怪杨司机表现得别扭,立刻帮助解释:“陈科长是搞技术出生的,不会处理人际关系,今天您把话说出来了,我来帮您转达,他会重视的。”事后朱清民向陈科长汇报了这一情况,陈科长如梦初醒:“难怪他不配合,人家的车都能开进厂,他总是把车停得老远,让我们走泥巴路进单位,把人家干干净净的会议室踩得到处是稀泥。我不懂怎么招待司机,你们应该早点提醒我。”朱清民分辨道:“他不说明,我也摸不准,哪敢随便传话。”陈科长像似下定了决心:“后面还有两天,你多提醒一点,我来安排。”
剩下的两天,陈科长对杨司机的态度果然变了。但他真不知如何讨好杨司机,那模样让朱清民想起电影《满意不满意》中的杨友生,热情得那么地不自然。不过,杨司机感觉好多了,配合起来也很到位。回S市的那天,还同意绕道到风景区让同志们玩了一上午。以致汽车很晚才开回S市。通过这次活动,朱清民倒是明白了一个道理:给人方便,与己方便。
1975年4月,为试制新产品厂里派10人到上海学习,这次选上了朱清民。学习由余远大带队,他坚持多带一个自己喜欢的工人。当时,上海住宿十分紧张,必须持省纺织厅的介绍信才能安排住宿。介绍信上把10个人的姓名、年龄、性别写得清清楚楚。11个人达乘到上海的直航船,坐了五天四夜,第五天早晨八九点钟船才到达上海十六铺码头。经过打听,一行11人来到汉口路‘旅客服务站’排队等候安排住宿,直到下午三点多钟才拿到住宿分配通知单:黄埔旅馆10人住宿,多一个床位都不给!余远大在厂里管生产,说一不二已经习惯了。出门在外却由不得他,特别是他不会说普通话,一口方言跟上海人无法交流。掉一个人没地方住,余远大急得直喊:“买返程票,全部跟我回去!”人多嘴杂议论纷纷。不能及时入住,本来就都在责怪余远大多带了一个人。听说要买船票返回,所有人都反对,坐了几天船,人都快要发霉,又排了一天队等登记住宿,现在,上海长啥模样都没看到,谁甘心打道回府?!朱清民跟大家一样着急,企图说服余远大:“余主任,现在把我们带回去,路费花了这么多,东西没有学到,回去怎么向厂里交代?况且是你坚持多带一个人……我建议先给杨厂长打个电话……。”
余远大很恼火:“打电话,打电话!到那里去打?邮局还不知在哪一方。”
“我刚听说旅馆内就能打长途电话。”朱清民顶了一句。
“那你去打呀,我说话他们又听不懂!”
“不住进去住下,我怎么打电话?人家是旅馆不是邮局!”
“住进去,掉一个人怎么办?你不住啊?”
朱清民担当地说:“没问题,我不住!……10个人先住进去,至少行李有地方放,不至于站在街上像难民。11个人有10张出入证还怕不能进?再说,你不是给人带东西来上海了吗?在船上还听你说起:‘那家人在上海生活条件很好……’可以给他打电话,告诉给他捎东西来了,请他帮忙找旅馆,安排一个人住宿应该没有问题吧。”余远大在外出差,完全不像在厂里,根本没有主意。听过朱清民分析,才同意先登记住宿。10个人被安排在二楼的一间大统舱里,里面有三四十张床位。朱清民把旅行包放好,马上登记打长途电话。电话接通后,余远大与杨厂长通话:报告上海住宿困难,并明了自己的主意。杨厂长不充许无功而返,责令大家想办法克服困难,一定得把该学的技术学回来。余远大退路被断,才硬着头皮与捎东西人的家里打电话。结果,人家很热情,住宿问题当天就得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