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后,若尘带着小昭、小翠,在李华等几个暗卫的护卫之下,离开了王府,去了桃花村,王爷没有露面。朝云和媚娘都松了一口气,虽然不得除掉她,至少让这个人离了王爷,不再碍眼,无非是后面再作安排罢了。若尘进了桃花村,发现这里依山傍水,风光秀丽,一派静谧,十分欢喜。桃花村全村都是宁王的庄农,由李大富管着。宁王妃的事,京城里轰轰烈烈地传着,这里却没有人去关心,毕竟豪门逸事与他们相离太远,现在当事人出现在众人面前,也没有人多事去探究。李大富一家人均在住在别庄内,得知王妃要来养病的消息后,早就将房间收拾出来了。待到若尘进了自己要住的院子,发现里面很气派,怀疑是原先宁王住的,一问,果然,若尘便微微一笑,这个宁王,在外口碑不如何,但对自己还是够意思的。不管怎样,嫁了他,虽然只是名义上的妻,如今下堂,他还算负责,提供给了自己这样一处适合隐居避世的场所。李华亲见若尘安顿好了才告辞离去,走之前还留下了两个护卫,若尘不要,李华说:“是王爷吩咐的,每组两人,轮流三个月便换人。”若尘一听,也不再推辞了。如果这样做能让他安心,那又何必多事呢。
别庄四周围墙围住,主屋是个三进的院子,下人住两边的房子,小昭和小翠是贴身的侍女,自然就住在若尘院中。若尘见别庄未命名,依着桃花村的名字,将别庄起名桃源居。护卫将这一名字飞鸽传书报给宁王,宁王便知若尘是有在那里终老的意思。一个妙龄少女,如花般的年纪,却自愿去那穷乡僻壤,苦守岁月,就那么心如古井么?就算真有隐疾,不久人世,宁王也未露出嫌弃的意思,因为自己也有着不能启齿的苦衷,若尘实在是太善解人意了。因此,宁王只能理解为若尘是躲着自己,而且是要远远地躲着自己。他自问并没有完全忽略她,为何她从一开始就对自己敬而远之?这边宁王苦思而不得答案,那边若尘已经开始了平静无波的田园生活:每天睡到自然醒,然后出去逛一圈万事不关心。
宁王是个大忙人,是皇帝暗部锦衣卫的总头目,深得皇帝的信任,他这个身份,知道的人极少,若尘出居别庄,宁王算是向皇后作了交代,他暂时还不想休妻,不想因这个事再次成为皇城议论的话题。南郡菩提教泛滥,宁王手边要做的事很多,他无暇再为若尘的事分心。
如此,又得一年,若尘还是自闭,困守在一隅,有时连梳洗都免了,不是睡着就是发呆,孤独地生活,小昭、小翠虽有不满,可她终究是主子,主子愿意这样,下人也不能说什么,日子就这样过下去,没有波澜。这一年宁王没有过问若尘,朝云和媚娘等人觉得王爷对若尘不再特别,一个远离了眼前的人,丧失了做对手的资格,她们都不屑于追到别庄来下手,若尘颇得了些清静。过年的时候,王爷派人来接她去参加宫宴,她称病拒绝了,宁王虽不悦,也没有说什么,这事便这样过了。
后来,若尘也试着出门走走,她偶尔在田间漫步,渐渐地喜欢上了村居那种鸡鸣狗叫的生活韵味,再后来,她便常常外出,偶尔也与乡民们交谈,或去他们家里坐坐,乡民们虽不知她的真实身份,却都对她很尊敬,因为她平易近人,不象原来见的那些官家小姐那样趾高气扬。渐渐地若尘发现这些庄户人家生活很清苦,是王爷收租过高吗?李大富采用的是通行的五五分成,农户种田,收成各占五成,按理庄农应该有点私产,可若尘所见,却家家大抵相同,也就只得勉强温饱而已,与富足绝不搭边。
庄里有户人家,只有祖孙俩,老人六十余岁,叫李大忠,是李大富的同宗,孙子李金顺,才七岁,李大忠没有劳力,种不了庄稼,只有每日带着金顺出去,贩些针头线脑,走村串寨去叫卖,赚些钱来糊口。可怜李大忠年纪大了,心眼又实,生意时有时无,祖孙也是饥一顿饱一顿,日子过得十分艰难。这日若尘出来散心,路过李大忠的茅屋,听到里面金顺带着哭腔喊:“爷爷,爷爷!”若尘听了,叫小昭推开门,两人走了进去,只见李大忠躺在床上,奄奄一息,金顺端着一碗水在床前,努力地扶老人起来喝水。若尘打量着房子,见得家徒四壁,冷冷清清,一丝热气也无,不禁为之心酸。老人见是王妃进来,是常见的,只是不知身份,想爬起来行礼,无奈动弹不得,若尘止住老人,走上前来,伸手摸了摸老人的额头,发现很烫,又捉过老人的手腕为他把脉,知道老人是着了风寒。李大忠一生还不曾为一个身份尊贵的人这样关心过,惶恐不安,浑身发抖。若尘知道古代谋生不易,今日亲见,仍然震惊不已。她回头叫跟着的护卫张四:“你回庄子去,叫李管事送点米粮、油盐、柴火过来,顺便带点治风寒的药材过来,”她随口说了几种药材,都是治疗风寒的,张四领命而去,一个时辰后,张四和两个家丁将若尘要的东西送了来。若尘守着小昭为李老头煎了药,又熬了粥,弄了些吃食给金顺,若尘见留给李大忠的米粮够他们吃一段时间,可以令他安心养病了。看着老人喝了药,躺下了,又交代金顺一些服侍老人的事项,才离开。回到庄子,李大富迎了她回去,态度恭顺,他从张四口中知道了若尘刚才做的事,心中十分感动,那是他的族兄,他想照料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送点东西不重要,重要的是王妃能放下身段,亲自为老人把脉治病,才是最难能可贵的。
过了几天,李老头病好了,就带着金顺专程来到桃源居,求见若尘。李老头一见若尘,祖孙俩就跪下去行了个大礼,叩头谢恩,“老奴谢谢恩人救命之恩!”言语哽咽,态度虔诚,若尘命李大富扶他们起来,又安慰他们几句,又送点东西,叫老人再养着,别忙着出门。祖孙俩千恩万谢,出得门去,心里把若尘当菩萨一样来敬重。这件事情传来后,庄里的人家实在有过不下去的,就变着法儿来求若尘,有求医的,有求周济的,若尘只要查实他们确有困难,也不吝于医治和接济,若尘在桃花村的美名就建立起来了。
若尘对这些并不在意,因为原来的生长环境不允许自己为这些生活在底层的人做点什么,她深知自己与周围的人不同,一不小心会被人视为异类,但现在自己独处在乡村,脱离了原来的环境,其实可以为这些人作点贡献,虽然不能完全融入这个社会,可是却也找不到回去的方法,若尘在寻思,用什么方法,可以让这里的人生活得更好一些,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最起码,也可让时间过得容易些。想通了这个问题,若尘便渐渐改了以往那颓废的生活态度,变得好动起来。
这日她又出了庄子,在田间漫步,后面跟着怎么也摔不掉的护卫李青云,还有小昭。李青云是个孤儿,宁王收留了他,所以他对宁王的忠心没得说的。他待若尘极其守礼,都是悄无声息的存在,绝不让若尘觉得烦难。但若尘不喜欢被人这样近距离地跟着,总想摔掉他,可惜地方太小,无论她去哪,都是有护卫跟着的,不是李青云,就是张四。只是这个李青云特别尽职而已,时间久了,若尘也就习惯了。五月的时节,万物都在生长,田里的秧苗,土里的玉米、麦子,放眼望去,田间一片绿色,若尘忽然在田坎上发现一株长得极好的三七,过得不远又发现几株,这可是疗伤圣药,没想到在这里能够看到。这里是砂壤土,种三七很合适,若尘蹲下来仔细观察一株三七,若有所思。李青云静静地站在不远处,耐心地等待。若尘朝他招招手,李青云过来,“王妃有何吩咐?”
“你打架受伤时用什么药?”
“百草膏,或者八宝丸,再有就是用药酒擦一擦。”
“用什么药材你知道吗?”
“王妃看的这个药草也用过。效果不错,但有点贵。”李青云一看就明白了,他只是不明白怎么王妃连这个都懂。
于是若尘兴趣大起,她在田里、山上都走了一大圈,那股狠劲,连李青云都有点佩服。这一天走下来,若尘采了不少品质极好的三七,还有其他药材,但也累坏了。三七可以治多种病症,很有经济价值,若尘忽然生出一个养植三七的想法,是不是可行,还有待验证。她天天出去,把采回来的药材种在庄子里的一块土里,很快就种了一大片。虽然三七是好药,但生长周期却要三年,况且药苗的大量出产也是个问题,若尘既要考虑三七大面积种植,也要考虑收益的周期,因此,她决定三七先育苗,目前先着手找周期短的药材进行种植,于是若尘将目光放在了党参和红花上,这两种的周期都比较短,她准备试一试。当时来庄子的时候,王爷就表态,这个庄子的所有收入均归若尘名下,由她支配,算是对她脱离王府的补偿,若尘是这样理解的。如此,若尘也不需要积累第一桶金了,想想起点也蛮高的。那些药材栽种后,长势不错,若尘采了几株,带着小昭出庄子,准备回京城一趟,李青云、张四跟着。若尘不会骑马,乘轿子去桃花镇,再换乘马车走官道去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