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一家开始生活在沛县地界,慢慢的适应了这里的生活。
这里人烟稀少,只要足够勤奋就有足够多的土地,荒地到处都是,去开垦就可以了。
带来的老黄牛这时派上了用场,在刘邦父亲辛勤的劳作下,开垦出几亩薄田,不管怎么说,终于有了自己的土地。播种下去种子,只要有收成,就可以养活一家老小。
刘邦这个时候除了吃奶,什么忙也帮不上,母亲每天还是去讨饭,这个才是全家的基本保障。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地里有了点收成,刘邦父亲,闲事帮别人做点事,补贴家用,刘邦的大哥,没事的时候出去放牛,顺带着帮邻居放牛,邻居给点吃的给他,刘邦二哥也可以帮着爸爸去地里除草,总之,全家只有一个吃闲饭的,就是刘邦。
刘邦的父亲,每次看到刘邦都满脸的愁容,怎么那么倒霉养了个倒霉蛋,为了你,害得老子背井离乡的逃跑不说,关键是还光吃不做,躺着吃最好的,还吃得最多,吃得最饱,只要饿一点就会不停哭闹。
刘邦的父亲其实,此时还是有抛弃刘邦的想法,那个时候,已经没有能力养活那么多人了,刘邦母亲却一定要养活刘邦,没有人可以说服刘邦母亲的决心,母子连心又经过共生死的考验,任刘父怎么劝说都没用。
刘邦就这样慢慢的长大,除了爸爸外,全家人还是很疼小刘邦的,五岁的刘邦已经跑的很快了,也比同龄的孩子个子高,都快超过营养不良的二哥了。
刘邦的任务就是吃了睡,睡了吃,什么都不用管,不用问。但是每次遇见父亲都要绕着走,不敢在父亲面前放肆。每次都是小心翼翼的样子,父子俩到也相安无事。
别人家孩子七岁都可以帮大人干好多事情了,比如放牛,放羊,捡干树枝做柴火用,等等力所能及的事情。但是刘邦依然什么都不做,还是光吃。
为了这个没少被父亲打骂,属于屡教不改型,刘父对这个儿子失去了耐心。常常是横眉冷对,刘邦也习以为常了,越大越不害怕父亲,一开始还尽量顺着父亲的意思,随着身体和岁数的长大,越来越我行我素,管你天王老子,只要我高兴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这样好吃懒做的性格,慢慢形成了。
刘邦七岁这年刘邦的弟弟出生了,又赶上大旱,一年没下几次雨,刘邦家的日子越来越难过,这个时候为了让小儿子存活下来,已经没有多余的食物分给刘邦了,有时候连半包都没有,即使这样,刘邦的父亲还是很难容下刘邦。
一天刘邦的爸爸,把刘邦叫到跟前,说道:儿子现在是非常之期,你也得帮帮家里的忙才行,不能像以前那样好吃懒做了。
刘邦的父亲拿出一个树条编制的大篮子给刘邦,说道:今天中午你要拾材火去,把这个篮子装满了,才能回家,否则就不要回来了。
七岁的刘邦没有说什么,挎着篮子走出了家门。按照道理七岁的孩子是可以完成这项任务的,别人家的孩子七岁都去树林里面捡枯枝,作为做饭用的柴火了。并不能说是刘邦的父亲为难刘邦,可是刘邦太懒了,从来没有干过这样的事情,对他来说也许是一种考验或者锻炼才对。
刘邦挎着篮子和小伙伴们去了小树林,一路上说笑打闹着,很是高兴,到了野外树林,小朋友都跑着去捡树枝了,只有小刘邦还是坐在树下面玩耍,根本不去一个一个的找树枝。
刘邦坐在树下看着蚂蚁上树,看着蚂蚁拖回来小虫子,一会追着小伙伴嬉闹,其他小朋友就告诉刘邦,别闹了,一会柴火捡的少回家又要被骂了。刘邦才不管这些呢,依然玩闹如初。
时间过的真快,马上要天黑了,别的小伙伴都提着篮子回来了,篮子里面都放着一些小树枝等木材,有的多点,有的少点,都有。只有刘邦的篮子空空的,刘邦的篮子还是最大的号的,其他小朋友也没有等刘邦就往家里走了,估计刘邦这样回家至少要被揍一顿。
其实只有刘邦知道,这次不是挨揍那么简单了,空着手回家要被赶出家门的。那为什么不去捡拾柴火,而是玩耍呢,真不知道刘邦是怎么想的。
别的小朋友都走了后,只见刘邦说道:东边的风,西面的风,把所有的枯枝都给我刮到一起来。只见一阵风过来了,接着一大椎的枯树枝出现在刘邦眼前,而且都干枯的那种,别的小朋友捡的有的枯点,有的是从树上折下来的绿色的树枝,作为烧火的木材并不合适,要晒干才好用,刘邦这椎木材都是天然枯干的,可以直接放灶台里面烧饭用。
过去都是用树枝等木材做为燃料做饭,专门有买卖柴火这个交易,所以捡到的木材自己可以做柴火做饭,也可以拿到集市上去交易换钱回来,那些有钱的富人家会花钱买柴火烧,穷人家可以去山上等树木多的地方去打柴除了自己用,也可以卖,但是卖的好的木材都是干燥的木材卖的价格最高,最受欢迎,刘邦面前的这椎木材都是从树上刮下来的枯枝,都是干枯透的没一点水分,也就是最好的烧火材料,也是最受欢迎的那种木材,而且每个枯枝都很粗,这样的比较耐烧,别的细的木材要烧很多才能做好一顿饭,这样粗的一根就可以做好了。所以卖的话会比其它种的值钱的多。
刘邦不慌不忙的往篮子里面装着枯树枝,没多久篮子就装满了,刘邦感觉自己拿不动篮子了,就不往里面装了,提起篮子就往家里走去。
本来就到了吃晚饭的时候,刘邦还没回家,刘邦的爸爸就让大家先吃不要等刘邦了,估计是没捡到柴火不好意思回来吧,刘邦的母亲也不好说什么。只有按照自己丈夫的意思做,成好饭大家正要吃呢,大门被推开了,刘邦装作艰难的歪着身体挎着篮子回来了,刘邦父亲知道儿子的德行,估计里面篮子没多少柴火,也许只是上面一层而已,下面篮子都是空的,只是用树枝支起来的,没有压实在,以前村子里的小孩都这样做,捡的少怕回家挨骂,就把下面空起来,下面竖着横着摆好,上面一层铺实在了,这样看着满满一篮子,好蒙混过关。
刘邦的爸爸就是这样想刘邦的,不管怎么样刘邦毕竟把柴火拾来了,刘邦的母亲急忙跑去接过篮子,让刘邦过来吃饭。
篮子果然很沉,夸奖着道:儿子真能干第一次出门捡柴火就能捡那么多,太厉害了。刘邦的爸爸听到这里就认为是妻子是故意夸奖刘邦的,言过其实罢了,可能是避免刘邦捡的少的尴尬吧。
刘父也没说什么,也没去看放在锅屋里面的柴火,刘邦喝着没多少小米的稀饭,也没有吱声,默默的吃了半饱就和哥哥去了屋子里睡觉。
那个挨饿的时期,大家吃的比较少,大部分都是稀汤剐水的,没什么营养,所以都是早早上床躺着,这样可以减少运动,睡着就不觉得饿了。所以穷人家的孩子都是早早睡觉的。
刘邦的父亲往烧饭的屋子送刷好碗筷的时候,看到了刘邦捡的一篮子的柴火,看着外面很不错,于是拿起来倒在灶台前面,拿起来的时候震惊了,居然还真有点沉重,看来刘邦不是装的,果然有点分量,难道篮子下面装了石头冒充木材了,看来要狠狠揍他了,等倒出来后,刘父眼睛挣得大大的,他经常出去砍点柴来卖钱的,知道什么样的柴火值钱,儿子这篮子的木材远远超过了自己的要求,自己去捡也没那么好运气吧,他去砍下粗的木材都是活着的树枝,湿树枝根本不值钱,要晒干才能卖高价。
看下儿子捡回来的木材,彻底震惊了,居然全部都是粗粗的干木材,最震惊人的是这些木材,都是在树上自然风干的,还是那种自然枯死的,这样的木材都是在树的最上面,一般都要到树上才可以弄下来。
赶紧去屋子里叫刘邦,看着他的表现,刘邦的妈妈以为出啥事了呢,难道又要去揍刘邦,也跟着去了刘邦那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