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本作已经做了重大修改,先是写的烟波江南一卷,但后来发现许多问题,就又再写的两个青年在相遇之前的故事,所以,前后不一致的地方,敬请谅解,现在看到的烟波江南一卷,以后会被改完,留在这里只做码字和参考之用,对您的阅读造成不便,深表歉意。
烦请看了点个推荐,非常感谢!
————————
这时天色已经完全了黑了下来,只听得夫子庙那边传来一声悠长的呼声:“点灯喽!”这立秋后的第一次秦淮灯船会开始了。这秦淮灯会由本朝太祖所创,至今已有近二百年的历史,不同于初创的时候,现在的秦淮灯船会并不限于除夕,元宵等节日才会开放。
南京的繁华已大不同于立国之初,秦淮河边万商云集,货物如山,青楼林立,南来北往日益频繁。这秦淮灯船会从过去一年只办两三次,到现在是逢月逢旬逢五的日子都会进行,每天也会有些青楼画舫,流莺小船出来招揽生意,只是灯船不会有今天晚上这灯船会这样多罢了。
元怀古和徐时行两人都是第一次见得秦淮灯会,从翠云阁楼上望出去,秦淮河两边早已积聚了许多人,两边的酒家靠河这边的位置也探出了许多看热闹的酒客。
只看那黑沉沉的秦淮河上,不知道是谁在远处放下一盏小灯,等飘近了一看,原来是一艘小小的纸船上载着一只小小的蜡烛。过不到一会,这样的纸折灯船逐步的多了起来,外观丰富了许多,形状也越来越大。
有仿成十二生肖所作,也有仿成日常用具,有做成神话内容,也有人物动物的形状。秦淮河水流甚是缓慢,不一会,灯船便填满了整个十里秦淮,烛光点点,烟波飘渺,一时间,让人分不清这是天上还是地下,是银河还是人间。
有小船驶了出来,这一开始出的小舫,多是些流莺飞花之类的歌伎所乘,登不得大雅之堂,但总归是多了点秦淮河的香艳气息,花上点小钱,便可上得船去,这些小帆都是直接驶到岸边,载上客人之后就驶向别处,光顾者甚多。
然后就出来的是一些大一点的青楼画舫,这些画舫相对于刚才的小帆,自然不同,大多有正规的歌姬,有的船还提供了舞姬表演的场所,场面大有改观,当然所费不菲,上得这些画舫的多是些商贾,缙绅一类的人物,一些家境富裕的士子也会选择这一类的画舫饮酒作乐,小船川流不息,将玩乐的客人载到认识或者不认识的画舫上。
于是,秦淮河上漫漫多了许多脂粉香气,歌舞琵琶丝竹之声,混杂着打情骂俏,莺莺燕燕的声音,汇成了独有的秦淮风情,旖ni多姿,充满风情的意味,说不尽的郎情妾意,道不尽的靡靡之音,与白天充满了市侩气息的秦淮河大相径庭。还是有许多人没有动作,都是在等着今晚的压轴好戏,横波坞的画舫出场。
横波坞的画舫自然是最后一个出场的,慢慢的从秦淮河深处驶了出来,一路流光溢彩,将河面照的通明。横波坞画舫一出,立刻使得其他的画舫黯然失色,不由得让一些没见过市面的人惊叹不已。
横波舫长约八丈,两丈多宽,从外形而言,就已盖过现在秦淮河上的其他画舫的大小。画舫里面几个影影卓卓,身材曼妙的女子若隐若现,整个舫上流光溢彩,足以将夜空照亮,精致奇巧的楼台亭阁匠心独具的设计在横波舫上而并不显得局促,上面雕龙画凤富贵华丽并不显得庸俗。
画舫里面传来的丝竹之声不绝于耳。两盏挂在船头处有一人高的宫灯上大书“萧”字,让经常光顾秦淮画舫的浪子都不禁惊讶,原来今天晚上代表横波坞巡河的当家花魁便是下午被元怀古拒绝的萧寒烟。
横波舫驶近了岸边,落下了碇石。然后两个小钗各挑着一盏“萧”字宫灯,引出一个女子出来。岸边的人群一阵攒动,看过横波舫巡游的人就知道这是横波舫的惯例要开始出题了,果然,引出的一个十五六岁的紫衣丫鬟在宫灯的指引下,走到舷边,丫鬟正是萧寒烟的贴身小婢萧翎儿。
萧翎儿的一亮相,有好事者就已发现,萧翎儿的气质和容貌,就已远超过其他青楼画舫的当家花魁了。只是她头上梳的两个发髻样式,让熟悉青楼规矩的人知晓横波舫上这绝色美女还只是一个丫鬟,而秦淮两岸见过萧寒烟本人的狎客并没有多少,想着一个这横波舫小小年纪的丫鬟已是如此风采,并没有见过萧含波真面目的人便不免开始遐想萧寒烟的容貌会是如何如何。
秦淮河两岸早已站满了人,两边的酒楼酒肆也是人山人海,有看热闹的,有没见过横波坞人物想瞧个仔细的,也有跃跃欲试想独得花魁的,不一而足,少不了许多无良之徒知道自己没有机会能够登上横波舫,于是就在脑海中狠狠的轻薄了萧翎儿若干次。
萧翎儿当然不知道这些人的想法,她也没想到今天的人是如此之多,她定了定神,对着人群道了个万福,喧闹的人们安静了下来,都等着看萧翎儿要说什么,萧翎儿的声音并不大,人群安静下来之后依然清晰可闻,一口好听娇糯的南直隶口音说道:
“各位爷万安,今天我家小姐开灯船游秦淮,邀请有识之士与我家小姐剪烛共话,共品佳酿。今天在场的爷台颇多,只要能对得上我家小姐出的题目,并得到小姐认可的先生均可登舫一叙。今天我家小姐出的是曲名是《菩萨蛮》。”萧翎儿顿了一顿。
菩萨蛮相传是李太白所创,是为词牌中最为古老的形式,全调四十四字,以五七言组成,两句一韵,凡四易韵,两平两仄,虽然大明国文风较宋朝已经有了很大变化,八股盛行,文风更加倾向于对仗工整,词句均美的五言或七言诗,但这《菩萨蛮》也是稍微读过点书的人都会学习,在民间甚为普及。
于是边上等候出题的人大多欣喜,觉得无非等下要么填得花团锦簇,要么对得潇潇洒洒,总会让那花魁萧寒烟垂青,文德桥上专门应对横波坞的出题的文人,已经开始拿起笔开始填写了,希望如能早点写出便有人早点来买。
萧翎儿看着周围的人的表情,抿嘴一笑,不可方物:
“小姐对这《菩萨蛮》的要求也很简单,请各位爷听仔细了,仄起第一句尾要含帘,平韵第三句尾要带眉,下部第一句尾要有思,下部第三句尾是谁,音同字同皆可,并不做更多要求。”
听得萧翎儿说完,人群“哗”的一声,见过考人的,没见过这样考人的。刚刚洋洋自得以为自己文才必会得萧寒烟垂青之人,有的已经垂头丧气的走了,有的自知呆下去也是浪费时间的人就去找别的画舫听歌看舞了。那边文德桥上的几个文人也是傻了眼,没想到许久没有主持花魁船会的萧寒烟今天复出竟出个如此的题目,这不是断了他们今天的财路吗!
要知道这菩萨蛮虽然会的人众多,稍微读过点书都会填上几曲,但是如萧寒烟这样要求各句各仄各韵都要带上规定的字,也不是说不能想得出,但是良宵苦短,你总不能想上几个时辰然后再回来登舫吧。
当然,也有心思聪颖的人思索片刻之后便想好了,一个秀才打扮的年轻书生高声对着萧翎儿喊道“我来填,我来填!”,萧翎儿笑着对那书生道“先生有才,请先生唱便是了,我家小姐自会聆听!”这秀才欣喜,想着在乡试之前还能拔得如此头筹,独得花魁青睐,边上的人也不免敬佩的看着他,秀才颇为自得,朗声唱道:
“绿芜墙绕青苔帘,中庭日淡芭蕉卷。蝴蝶上阶眉,烘帘自在垂。玉钩双语思,宝甃杨花转。几处簸钱谁,绿窗春睡轻。”
萧翎儿听罢,噗哧笑出声来,“先生有才,把陈克先生的《菩萨蛮》改过几字便唱了出来,奴婢钦佩的紧,只是这怕入不得我家小姐之眼,请这位先生再行思量!”
边上有懂的,一听完这秀才唱罢,哈哈大笑起来。那秀才甚是羞愧,拂袖而去,也打消了那些跟这秀才一样想法之人的念头。看到这小丫鬟萧翎儿极不简单,一听就听的出真章,想必平日里饱读诗书,边上的人早已经收起了轻视之心。假以时日,这横波坞新的花魁没准都会由这萧翎儿担当,靠这样换得几个字就想蒙混过去那是过不了这小妮子这关的。
“我来!”又一个书生在对岸一声朗声说道,明天乡试,让今天参加这秦淮灯船会的多了许多读书人,也不乏附庸风雅之辈。秀才们无事,想着如有机会能够萧寒烟一叙,那可是相当好的事情呐。
且不说看这萧翎儿都是如此美艳不可方物,想必那萧寒烟更是国色天香,能够跟得这样的人物共赏秦淮,那是极为风雅之事,再说萧寒烟婉拒千金之宴,再看着横波舫的气势,也可说明萧寒烟和横波舫财物颇丰,那搞不好财色双收,岂不快哉!只听得这书生不待招呼,唱将起来:
“雁来无信轻卷帘,帘卷轻信无来雁。香去独留媚,媚留独去香。青衫缺人思,思人去山青。知己是答谁,谁答是已知。”
那书生唱完,洋洋自得,以为今日必得花魁。萧翎儿娥眉一蹙,沉吟一会便道:
“先生如此高才,如此艰深的回文词也能唱得出来,奴婢佩服得紧,只是奴婢觉得先生之词尚不达意,并未能表达出先生的意境,另外太多地方不押韵,不合仄,实在抱歉,请另行作答!”
这下显出萧翎儿的文采不凡了,听出这首词的回文并不稀奇,但屏息之间就听出这曲中不押韵不合仄的地方,以及词中的意思,想必这萧翎儿在诗词方面造诣很深,这下那些自负文采了得之人也不再敢冒头了,
知道这横波坞并非虚名浪得,一个小丫鬟都是如此文采,使得人不由得心生敬意而退避三舍,再无人想着财色双收之事或是轻薄之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