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84500000043

第43章 043、蚕食河套

钟原没开朝会,只是由几个阁臣陪着,带着一个通译,在乾清宫召见了石天爵。

“小民石天爵,拜见大明皇帝陛下。”石天爵说着见了礼,当然还是鞑靼的礼节,所有阁臣选择了无视——皇上都不追究了,他们也管不着。接着石天爵递上了俺答的国书。

黄锦走过来,把国书接过来递给通译。通译用汉语阴阳顿挫的读完,又把国书递还给黄锦,黄锦这才双手托着国书交给钟原。

钟原听明白了国书里的意思。俺答除了答应大明所有开市的条件外,还希望大明皇帝陛下对自己进行册封。当然,要册封一个番邦的国主,最起码是一个王的称号。而对于钟原所定的开市条件里隐隐透出的大明对河套地区的蚕食态度,俺答似乎并不在意,只字未提;相反俺答还提议用这种方法多开几个市集,怕一个市集不足以满足鞑靼人的需要。

接过国书,钟原装模作样的翻了几下,抬头看着石天爵。石天爵脸上已经没有了当初离开时的凝重,取而代之的是满脸的轻松,他知道两边的互市意味着边境百姓的安宁与和平。两边的阁臣听到俺答要求册封,都显得很兴奋。这表示俺答已经俯首称臣了,没有一个好大喜功的君主会拒绝这种好事儿的。

没想到钟原拒绝了俺答要求册封的请求,这让石天爵和阁臣们目瞪口呆。

“朕不会册封俺答。”钟原正色说道,“而且今后与我大明接壤的番邦请求册封,朕都不一定准。石天爵,你回去跟俺答说,如果俺答真的心向我大明,心向我华夏数千年的文化而真心请求归附,朕当然允许。但是朕是有条件的,那就是俺答率领的鞑靼部落举族入我大明户籍,按大明律法纳税;俺答所占领的地方设立我大明地方三司等机构,官员可以由鞑靼人担任,但必须遵守我大明律令;鞑靼语言和文字可以存在,但官方的语言和文字必须是我大明的官话和文字;我们会在鞑靼当地设立官学,教鞑靼的百姓学习这些语言和文字。精通儒家经典的鞑靼人也可以参加科举,算是朕的恩典。这样,朕才会册封他。”

说完,钟原盯着石天爵一言不发。几个阁老脸色都不对了,首先不说俺答不会同意这样做,就算这样做了,难道要鞑靼人真的参加科举么?但他们没站出来说话,现在还不是时候,有外人在要照顾朝廷体面。

石天爵想了想,斩钉截铁的说,“回皇帝陛下,这样的条件,我大汗绝无可能答应。”

钟原笑了笑,说:“那么,朕的册封有什么用呢?不册封俺答也是王,册封了难道俺答会向朕缴纳钱粮,会在朕需要的时候出兵出力来帮助朕么?不过,你还是回去把这意思带给俺答吧。”

听钟原说完,阁臣们都有些尴尬。这也太直接了吧,不要里子,可面子至少要吧。没想到皇上没里子就不要面子。这是怎么话说得。

钟原没再纠缠这个话题,而是又开口问道:“石天爵,互市的事就这样定了。你回去告诉俺答,约束他的士兵和族人,好好做生意,做好了,开设其他互市地点的请求朕再考虑。朕现在想问你一个私人的问题。”

石天爵肃颜答道:“皇帝陛下请讲,石天爵但有所知,当知无不言。除非是关于鞑靼……”

钟原一摆手,“朕不是要你出卖鞑靼什么。朕只是想到上次你说你是因为家中田土被夺,无法生活,才投奔鞑靼的,能跟朕说说详情么?”

阁臣们又是一阵不乐意,这事儿您问我们呀,问一个外蕃贱民干什么?

钟原是想从这些社会底层百姓那里了解天下土地兼并的实情。这些事情问那些大臣,没几个肯讲真话——因为他们本来就是大大小小的既得利益者,肯定不会自己给自己找不痛快。

听到皇上问自己这件事,石天爵脸上又浮现出一丝痛苦,想必曾经的经历留给他的伤害很深。沉默了好久,石天爵终于还是开口说道:“小民曾是大同府人士,家中经几代积累,略有薄田数百亩。嘉靖五年,有官吏上门,说小民家中土地乃是一个贵人佃户所开垦的,要小民父亲将土地交出。小民父亲不肯,他们就将小民父亲抓入牢里,不久小民父亲被折磨而死,而家中的土地也被其强夺。那些人还要我们签字画押做佃农,小民等不肯,就去告官,谁知根本无人受理。小民的母亲又惊又怕又伤心,没多久也跟着先父去了,而两个年幼的弟妹,因没有粮食,不久也饥病交加,都去世了。而小民连埋他们的地方也没有,只好在离城很远的山上找了块地方,用竹席草草埋了他们。小民自己则往北投靠了鞑靼人……”

说到最后,石天爵泣不成声。阁臣们一脸尴尬,这类的事情他们听到过,但涉及的人通常非富则贵,连他们都不愿意招惹。比如嘉靖六年,前朝周太后的族人就和本朝张太后的族人为了几十顷地的归属,大打出手,还打死了人。虽然死的是一些家丁,仆役,可地方官也不敢管。最后两家人一直告到了京城。而当时这位皇上也没怎么管,只是又赐了周太后的族人一块相同大小的土地,把事情轻轻揭过。皇上以前连外戚都不关心,今天怎么突然关心起这些贱民的死活来了?大家很是纳闷。

不过幸好钟原没有大发感慨什么的,听完石天爵的陈述,淡淡说了句:“既然你现在投奔了鞑靼,成了鞑靼人,就好好过你的日子吧。”其他啥也没说,石天爵也比较郁闷。他满意为皇上能为他出头,没想到皇上就说这这么一句,心中暗叹一声,皇上还真的护短呀。

接下来,没其他事情可说了,钟原让侍卫领着石天爵出去。由鸿胪寺安排石天爵的住宿,他想什么时候回去都随他。吩咐完了,钟原望着几位面带不悦的阁臣,说道:“众卿,你们的意思我懂。但朕现在不册封俺答的原因你们也听见了。朕答应你们,时机到了,朕肯定册封他。现在,你们谁跟朕说说,天下的土地兼并真的严重到如此程度了么?”

几个人惴惴不敢言,还是严嵩出来打圆场,“启奏陛下,各地投献土地原是有的。可投献土地乃是太祖所定国策,为了鼓励开垦,防止土地荒芜。地方官吏贪腐,借投献之名强夺土地之事不能说没有。但臣等没接到这样的弹劾奏章,因此不能确定这样的事儿是否发生过。还请皇上明鉴。”一番话把内阁撇了个干净,钟原无奈很,叹了口气,让他们退下。

钟原很想管这种事,但他是皇帝,不能随意插手地方的具体政务。再说了,因为外蕃人员的几句话就处理自己的大臣,有些太过儿戏。内阁、六科、言官也绝不会让皇上这么做的。但任由豪强蚕食百姓的土地也不是办法,只好慢慢想办法改变吧。钟原想着,让黄锦把陆炳、黄石几个人叫进来,他要吩咐下开市的事情。

三江阁这两个月生意好的很,二月份赚了五万两,三月份到现在已经赚了五万有余了,按这样的势头,三月赚个六七万两不成问题。最近陆炳除了操练禁军着急上火之外,每次听到黄石的报告都高兴的合不拢嘴。相对于三江阁来说,他名下的近两万顷土地的出产基本不入法眼。土地要人种,还要看天,遇上个灾什么的他还要照顾下挂名在他府上的佃农。而且,土地里的出产只有到每年的夏秋才能收到。怎么算,都比不过三江阁。也难怪皇上一露意思,他就巴巴的凑上去要把土地还给皇上。

石天爵到京城的消息陆炳已经知道了,估计是好事儿。因此皇上一传召,他就急急忙忙带着黄石和吴穆来乾清宫觐见。

见了面,行了礼,黄石开始汇报这两个月三江阁的情况。钟原听完点了点头,“好,你们好好做。今天叫你们来是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俺答和朕要互市了。之前朕把一些想法跟你们说过,现在朕把你们叫来是看看你们准备的怎么样。”

黄石磕了个头,说:“启禀皇上,小民已经找了四五家大的商号,大概能凑出一百万两白银分批投入修建城堡。现在三江阁大约有银八十万两左右,小民准备投入三十万两修建城堡。修好之后,堡里面的货仓,客栈,商铺三江阁都占三成红股。如果商人聚集的多的话,一年盈利应有十五到二十万之数。其余银两,小民和吴公公最近会去江南采办货物,一年跑河套七八趟的话,应该也能赚不少。”

陆炳听了心花怒放,连连恭喜皇上,顺带着在心里恭喜了自己。钟原也很高兴,“生意上的事儿你多操心。吴穆,”吴穆忙跪下,“你跟着黄石好好学着点做生意的本事。河套做得好了,将来不只这一处开市。你将来也要当一方的掌柜的。”

吴穆高兴坏了,磕头跟捣蒜一样,“谢皇上恩典,奴婢一定用心学本事,不让皇上失望。”

钟原又转过来对黄石说:“黄石呀,第一次建这城堡,你要多和工部以及宣大总督曾大人请教。城堡一定要建好,建牢固,最少要能驻军一万。朕要靠着这些城堡,一步一步的向外蚕食。鞑靼需要咱们的货物,咱们也需要鞑靼的牛马毛皮。要让鞑靼慢慢习惯依靠咱们的供给,让他们离不开这些城堡,但又不敢打这些城堡的主意。最好能引诱他们定居在城堡的周围。”

“你们可以贩卖一些书籍过去,建几所蒙学,一来供边境的百姓子弟读书,二来也可以让愿意定居下来的鞑靼人的子弟受教。只要他们能过下去,能定居下来,他们就不会像之前那样时时犯边掳掠了。”

“你们还要多留意那些商人,不要出现贩售禁物的情况。这个文明你要多看着点,不要让他们为了钱把粮食,铁器大量贩卖。出现一个就抓一个,不要手软。不过也不要无缘无故的骚扰商人,商人没了,咱们还赚什么钱?”

陆炳脸一红,连说不敢。钟原接着说道:“这是第一次官方互市,先开始做着看看。你们在做生意的时候有什么好建议,或者需要建立什么律令来规范生意,都可以回报给陆大人。文明你再整理了,交给朕。慢慢把规矩立起来,之后也好做大。咱们也好管理不是?”

三个人齐声答应,钟原又让陆炳刚开始的时候多派些锦衣卫看着,多和宣大的总督,巡抚打招呼。遇事儿多商量,多给钟原回报,别让人家把铺子给砸了。

钟原啰啰嗦嗦说了一大堆,主要就是担心出什么问题。如果能和鞑靼做好了生意,并有了不错的税收,他才能说服朝里面顽固的大臣们四处开市,甚至开放之前关闭的市舶司。

黄石把之前按钟原的构思写的账本又带来了,钟原看了一下,清楚了很多,夸奖了几句就让黄石把副本留下,自己慢慢看。再没其他事要说,几个人就告退出宫去了。

好事儿呀,道理说不过这些老夫子,咱就拿事实说话。户部收了税收银子,总该开窍了吧。钟原很开心,期待着河套开市能带来好消息。

看了看天已正午,钟原吩咐摆架慈宁宫,到皇后哪里去吃午饭。顺便让黄锦把三江阁的账本带上,他要去给皇后看看。皇后对这些东西感兴趣的很,太子也一样。最近娘儿俩在研究算数呢。钟原还时不时当当老师,引得皇后刮目相看,太子对父皇现在那是崇拜很。

同类推荐
  • 山海经(第九卷)

    山海经(第九卷)

    《山海经》是中国先秦古籍。一般认为主要记述的是古代神话、地理、动物、植物、矿物、巫术、宗教、历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记载了许多诡异的怪兽以及光怪陆离的神话故事,《山海经》全书十八卷,其中“山经”五卷,“海经”八卷,“大荒经”四卷,“海内经”一卷,共约31000字。记载了100多邦国,550山,300水道以及邦国山水的地理、风土物产等讯息。其中《山经》所载的大部分是历代巫师、方士和祠官的踏勘记录,经长期传写编纂,多少会有所夸饰,但仍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本书主要是对该书进行了解读。
  • 金牌小书童

    金牌小书童

    人生百年一场梦,争名逐利红尘中。谁人笑看风云淡?唯我金牌小书童!
  • 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

    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介绍了丰功伟绩的郑和、郑和下西洋的背景、郑和下西洋的目的、郑和下西洋的历程等。《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隋的天下

    隋的天下

    开皇二十年,一个少年自边荒而出,历经阴谋与背叛,爱恨与情仇,铁血与沙场的他。在这极度繁华而又璀璨落幕的大业年间又该何去何从?关中隐雄李渊,瓦岗枭雄李密,江都奸雄王世充,河北狡雄窦建德……还有那力敌万人的绝世猛将,秦叔宝、罗士信、程咬金、裴行俨……在这乱世与英雄辈出的隋的天下又将是谁的天下?
  • 洛水神

    洛水神

    公元204年,曹操带领三子,和大将许褚等人攻破邺城。曹操进殿,权臣为献殷勤,强逼甄宓献舞。不料曹丕对甄宓一见倾心,曹操面子有损,一怒之下,将曹丕派驻南皮。甄宓已知袁家之事,上吊保洁被曹植救下。曹植见甄宓妩媚动人,俩人日久生情。曹丕建功回邺城,必然入甄宓为妻。甄宓为助曹植,以曹丕抛弃与曹植世子之夺为交换条件,容许嫁给曹丕。曹植不明缘由,悲伤不已。曹丕在郭笑等权臣献策下违背约约,再夺世子之位,终得承继魏王之位,篡汉称帝。曹丕三次封甄宓为后,甄宓不从。曹丕怒封郭笑得为后。郭笑得权后,假传圣旨刺死甄宓。甄宓身后,曹植悲伤不已。面临曹丕的同室操戈,曹植留下七步诗,归隐洛水。
热门推荐
  • 零碎的片刻案件

    零碎的片刻案件

    一位青葱葱年华的少女,在同学老师眼中,是一个不学有术的学霸;在亲人朋友眼中,是一位不定期发疯的腹黑女流氓;在同行敌人眼中,是一个碰到过就不想再招惹的强悍女战神。一位神秘的、帅气的少年,是老师亲友眼中的骄傲;是家人的16年华老光棍;在俱乐部,学习,解剖、警员中誓要挣第一的倔性子。两位拥有相同属性的男女神经,相遇在一起,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请让我们一起期待他们惊险、刺激的相爱旅程!
  • 远山传说

    远山传说

    他本是身份高贵的富家公子,一夜之间家破人亡。为报家仇,误入修仙之路.他的妻子陪着他一路走过,为了他身死魂灭。山河破碎,道途崩塌。眉儿,纵然踏遍千山万水,我也要将你独揽怀中,没有人能够,阻拦我,天地之大,顺我者得我心,逆我者要你命。可是到最后才发现,原来这一切都在人的掌控之中。。他愤怒了,他不甘心。。。他能否在残酷的修仙界生存下去............他以后的到路又该何去何从..........
  • 高考笔记

    高考笔记

    高中三年,学习,生活,考试,成长,只为一夕的高考?个性,反叛,任性,拒绝平凡,却注定抵不过制度和教条,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日趋歪歪向外发展,我本善良,却奈何总做不了一个好学生呢?!
  • 凤君盛宠天才妃

    凤君盛宠天才妃

    纵然医术超凡,可面对爱的人,她束手无策;纵然冰雪聪明,可面对爱的人,她如同小辈。“此生只有我一人陪伴你可好?”“好啊,你拿什么承诺呢?”“我拿我自己承诺啊……”
  • 水族动物的奇闻怪事

    水族动物的奇闻怪事

    本书介绍了水族动物的基本知识和不同的特征特性、奇异功能、趣闻轶事以及人类对水族动物的研究认识。主要有水族万花筒、海底万象、水族世界趣闻等,知识性、趣味性强,阅读此书,可轻松了解增长水族动物知识。
  • 蓝洛之恋
  • 寻剑诀

    寻剑诀

    华夏大陆,王朝兴衰,元末明初,天下方安~一个普通的山村小子,机缘巧合下成为蜀山七圣之一的救命恩人,为了寻求天下太平之道,他这样的身份何以逆天改命,一步步印证仙侠之路?仙鬼魔神,征战天下,各方明初名将隐士,仙妖传说,数不胜数的门派法术,智谋诡谲,尽在《寻剑诀》
  • 鹿晗你是我的命运

    鹿晗你是我的命运

    鹿晗,我爱你,虽然有那么多人阻止我们俩,可我终究是爱你。
  • Alcibiades II

    Alcibiades II

    The two dialogues which are translated in the second appendix are not mentioned by Aristotle, or by any early authority, and have no claim to be ascribed to Plato. They are examples of Platonic dialogues to be assigned probably to the second or third generation after Plato.
  • 黑暗主宰者

    黑暗主宰者

    在世界上生活着一种奇特的种族,他们以人类血液为生拥有着迷人的外表----血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