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的波斯就是如今的伊朗,尽管当时它北面面临着来自俄国的压力,但它还是一个独立的国家。由于没有资产阶级和商业阶层,波斯处于由国王统治下的封建时代,恶霸地主控制着无知的小农。游牧部落,就像沙特阿拉伯的游牧民族一样,游走在东部沙漠一带。这个没有希望的地区在20世纪变成了世界上的主要石油生产地区。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几年里,英国正在考虑把海军舰队改造成以燃油为动力的舰队,但却害怕会依赖外国石油供应商给其舰队提供燃料。除了从世界另一边的缅甸获得石油供应以外,在英国使用的所有石油都是从国外进口的,或者是从俄国、罗马尼亚、美国进口,或者从远东地区进口。它要寻找一个距离其较近的石油供应商,并且是在发生欧洲战争的情况下不会有欧洲列强竞争危险的一个石油供给商。
威廉·诺克斯·达西(WilliamKnoxD‘Arcy)是一位英国企业家,他在澳大利亚勘探金矿时就已经发财致富。1902年,他从波斯国王手中买下了石油勘探特许权。《圣经》中对永不熄灭的火焰的描述使达西受到了启发,他认为这可能说明那里有石油存在。
对于达西和他的总工程师乔治·雷诺兹(GeorgeReynolds)来说,勘探石油工作进展缓慢,不过他们在伯马石油公司的资助下继续勘探。1908年5月,也就是他们开始寻找石油7年以后,达西和他的工程师们在波斯西南部的马斯吉德苏来曼(Masjid-I-Suleiman)地区发现了一个大油田。1909年,为了开发这个油田,成立了英波石油公司(Anglo-PersianOilCompany,即后来的英国石油公司),伯马石油公司拥有该公司97%的股份。
在英波石油公司与荷兰皇家壳牌集团达成一项短期协议之后,荷兰皇家壳牌集团首席执行官德特丁决定要收购英波石油公司。查尔斯·格林韦(CharlesGreenway)是英波石油公司的新任常务董事,他强烈反对这一想法。除了希望保有其对公司的控制权之外,格林韦个人还讨厌德特丁,他认为他的竞争对手是“非英国人”(他是荷兰人),意思就是荷兰皇家壳牌集团是不可信任的。
格林韦不仅引起了人们对荷兰皇家壳牌集团可靠性的担忧,他还向丘吉尔提出了一种新思想,据推测,这是首次赋予石油军事意义的一种思想。丘吉尔下令开展一项有关政府接管英波石油公司经营权的可行性研究,负责这项可行性研究的调查团从波斯返回时,带来了一份极为有利的报告。尽管波斯不在大英帝国的殖民地范围之内,但它极为接近东印度地区,距离印度很近,足以把部队迅速派遣到那里。丘吉尔允许海军部购买英波石油公司的控股权。
第一次世界大战:不为人知的石油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第一场彰显石油具有重要军事意义的战争,随着战争的展开,其军事意义变得越来越明显。在1918年之前,法国军队每月使用石油3.9万吨,英国每月使用石油3.2万吨,美国每月使用石油两万吨。战前,法国每年进口40万吨石油,但到1918年,它每年不得不进口100万吨石油。
石油并不只是海军舰队的必需品,在欧洲和中东战场上,到处都需要石油。燃油卡车取代了马匹,用于运送军人、武器和供给物资。卡车不但速度快,而且效率高。马匹对军队来说是一种负担,马的食量是士兵的10倍。这种新型燃油汽车需要储存的燃料相对较少,内燃机后来使新型战争武器(如坦克和飞机)成为可能。
随着战争的推进和获得石油的难度不断增大,人们日益意识到了石油的重要性。1915年3月15日《每日电讯报》(DailyTelegraph)上有篇文章这样评论:
财政大臣说“这是一场工程师的战争”,他是对的。目前正在世界各地进行的这场规模巨大的战争中,每一个阶段我们都能看到工程师的影子。工程技术已经不再是一种辅助,它已经成了战争的主要特征,而且达到了这样一种程度,即“见证人”在对其机械牵引力在该大陆发挥作用的描述中认为,把眼下正发生的战争称为“汽油战争”最合适。要把它称为“石油战争”可能会更准确一些,因为这种说法还把舰队包括在内,舰队包括很多最大的舰船和最小的舰船,如超级战舰和超级潜水艇。
中东是如何被瓜分的(2)
同盟国依靠从国外进口石油,主要是从美国标准石油公司进口,不过也有部分石油是由荷兰皇家壳牌集团从中东地区进口的,但1915年2月,德国海军的潜水艇曾经把商船作为攻击的目标,因此,这些石油来源就被切断了,因为石油公司不愿意拿它们的油轮去冒险。美国标准石油公司和荷兰皇家壳牌集团都开始将其石油销往远东地区,而不是欧洲地区。战争双方的石油都快要耗尽了。
德国自己没有石油,战争期间使用的石油多半来自罗马尼亚的油田。罗马尼亚不仅拥有肥沃的农场,还是仅次于俄国的最大的欧洲石油生产国。1906年,《东方快车》(OrientExpress)杂志上刊载了一篇文章,一位旅行者这样写道:“列车穿过玉米地、向日葵地和昔日留下的一组组高高的石油井架,最后到达布加勒斯特。”
1916年8月19日,罗马尼亚对德国和奥地利宣战,迅速派遣军队穿越边界赶往特兰西瓦尼亚,希望收复特兰西瓦尼亚和其他领土。德国声名显赫的两位将军麦肯森(Mackensen)和法尔肯海因(Falkenhayn)麾下的德国部队迅速进入这个国家,并为其尚未准备充分的军队规定了行军路线。1916年12月6日,布加勒斯特被占领了,罗马尼亚宝贵资源的控制权落入了德国人之手。
当英国看到罗马尼亚即将沦陷,认识到了普洛耶什蒂油田(Ploestioilfields)的极端重要性,他们便蓄意破坏油田,点燃或者放掉了大约80万吨汽油。1917年10月,罗马尼亚驻美大使康斯坦丁·安格尔苏(ConstantineAngelscu)谈到罗马尼亚的损失时,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我们被迫破坏了罗马尼亚的油井——它们价值数亿法郎,还破坏了我们的粮仓和工厂,我们这么做都是为了防止它们落入侵略者之手。”
德国主要通过战争手段统治罗马尼亚,并且疯狂地开发罗马尼亚的资源,尤其是那里的油田,这占了德国战果的很大一部分,不过,几乎一直到战争结束,德国人都没有使这些油田恢复最大产能。
英国和法国也有一段时间受到了石油的束缚。荷兰皇家壳牌集团的德特丁是第一个给同盟国带来希望的人。也许是希望分享英波石油公司在波斯的石油勘探特许权吧,1915年他向英国政府暗示,他愿意把荷兰皇家壳牌集团变成一家由英国控制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