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台息怒,息怒!”青年心和气平,礼笑赔礼道。
儒十三循声音一观,只见眸前礼笑赔礼青年,修长七尺余,飘飘鬓发,尧眉舜容,双睛生“旋螺”,幽“冥”色椭膜,浑身白儒袍。
举止已暴漏,实为一书生。
“汝......,吾可视呼?”
儒十三举右手一望,又弯弓下俯双足,感慨万千,深思心默道:
“观十载初日光,朝思暮想,梦寐以求的复明之梦竟然如梦实现,果然上天不负有心人,我儒十三......!”
对立相望儒十三的书生亦是感同身受地靠近儒十三右侧,半瞬间,竟与儒十三勾起肩,搭起背,不分彼此地破涕泪笑。
书生平易近人的举措给予儒十三发自肺腑的信任,儒十三甚至有种直觉,搭肩书生是自我的故交老友。
“兄台,为祝汝复明,书生予汝舞上一剑如何?”
书生盛情,令人难拒,儒十三不暇思索,爽声道:
“好,请!”
人生难得自来熟,更为难得心映心。
幽冥识海,幽气滋漫,书生轻足一挪,落于识海海心,身败名裂篆神碑之巅,看似相隔万里,似天涯。可在儒十三目中,书生正立眸前,相隔甚近,似咫尺。
篆神碑之巅,书生宗师一立,神情突变,清姿飒飒,螺旋幽“冥”双眸古波不惊,洞破玄天。
冰玉双齿一启,传道受业,声入心通曰:
“儒十三,谨记,此剑诀名唤《春秋四象剑诀》,乃是本冥圣于万年前洞破四季所创,分春式、夏式、秋式以及冬式剑诀。”
书生叙毕,拾剑指,清姿一动,口诀鸣:
“春生,露愈众生......!”
“夏炎,炎烬诸物......!”
“秋霜,霜诛万灵.....!”
“冬藏,雪葬三界.....!”
一口诀一剑式,书生剑指传剑道,井然有序,儒十三观之入神,忘之所以。
书生传道以已,立碑巅俯视碑脚下沉浸轮回于寒来暑往,秋去冬藏四季更替之间的儒十三,心念一人,即是面观儒十三亦是二十七年前,“八门陨神”破身败名裂篆神碑,齐断十三玄气神魔柱的秋氏秋白。
“冥、神、凡三体奇聚,汝钟情于百器.....。”
“三生红颜一世聚,旧情不断添新债。兄台,书生亦是无力,汝好自为之!”
“望汝......阻止万年浩劫......篆神......!”
念毕,书生形体隐隐消失,最后出现于儒门禁峰之巅,亦步亦思,念道:
“雪晴,吾归矣!”
步伐缥缈,三起两落,瞬息间,书生匿影消失于漫天枫叶之中。
此刻,白叶灵枫树突现今古奇观,可惜无人观。
今古奇观,落叶哗哗,枫叶凯凯如白雪,九霄音落,神女歌歌如童谣:
“灵枫树下一书生
传道受业解惑人
四景晨诵暮弦歌
不知身后枫藏人。”
......
儒门山门外,叶清河白鹤凌空已然驻步山门檐脊,映入叶清河眼帘者,群兵围一狼狈万状少年。
披头散发夹杂草,衣衫褴褛血染红,疤痕左臂抱玉匣,疲惫双眼正寻机。
少年临危不乱,疲惫不堪却能维持最佳机警,少年是谁?
正是引起紫菱寇乱、被儒十三追杀、欺骗质兰、逃进紫菱皇陵,顺应时变、能伸能屈,天赐能真能假俊容的少年寇首冯乐。
冯乐眼观四方,欲以寻机逃生,利睛一定,双睛死锁立于檐脊的叶清河。
叶清河形影缥缈,微声弱息,已达一犹君命境的群兵之首尚未察觉身后直立的叶清河。
群兵之首,三十而立之龄,身高九尺,浑身白缎劲装,外披帝王金衣,剑眉龙须,犀眸凌厉,巍峨雄壮如蛮龙,蛮龙之背负一凶剑,剑名:超兄。
此人大有名气,乃是紫菱帝都第二高手,紫菱大帝孤弟紫菱王——紫菱蛮龙。
紫菱蛮龙仅视冯乐,声若洪钟,命道:
“拿下,记住,小心玉匣!”
旋即,群兵齐攻冯乐,群兵冲面,冯乐计穷智尽,心中已生数几计谋,只是未觅得一十全十美、全身而退之计。
火烧眉睫,冯乐急不暇择,只取嫁祸于人。
岌岌可危,冯乐金断觿决,向叶清河抛去长玉匣,谈笑自若道:
“叶门主,接住了,这就是你要的东西。”
冯乐心中早已落锤,据冯乐所知:能无声无息,不惊动紫菱蛮龙,紫菱帝国之内不出一掌五指之数。
此地属儒门,檐脊之人容颜俊青当是儒门门主叶清河,而非神龙见首不见尾,鹤骨儒筋的儒门老门主。
闻冯乐之语,紫菱蛮龙闪目循长玉匣抛飞方向一观,群兵亦随视,大惊,果真是儒门门主叶清河。
蛮龙,蛮龙,野蛮横龙,一根龙筋,傲世无畏。
执而不化,固执成见的紫菱蛮龙认定盗紫菱太子之墓的主脑就是叶清河。
帝家尊严威如山,冒犯狂徒无地葬。
“呛!”
超兄出鞘,呛声清脆。
紫菱蛮龙拔背负名剑超兄,携愤怒喝道:
“犯吾侄儿陵墓者,斩无赦!”
愤喝之下,知不可为而为,无畏一跃,左手五指弯曲如龙爪,一伸一探,意欲夺长玉匣。
山门檐脊上,叶清河有所耳闻,紫菱帝国紫菱王佩剑超兄,剑身长四尺八寸,宽二寸六,厚四分,两耳各约二寸,剑纹游龙腾云,剑柄如龙尾。
观剑识人,叶清河心知紫菱蛮龙刚戾,孤行己见,本性道是刚正不邪,遂不愿与紫菱蛮龙这条横龙一般见识。
山门半空,紫菱蛮龙身及爪随欲擒长玉匣之时、长玉匣窜空临面半丈,叶清河欲助紫菱蛮龙夺回长玉匣时刻、群兵惊乱,冯乐见乱逃亡之际,儒门内,悬崖一角,一石破天惊之力破九方剑壁。
破石惊天之力逐流成波,碎“露结为霜”气化而成的数几守卫“白蛟”与巨态“露珠”。
悟剑岗台上。
入定悟剑壁的质兰,熊百飞等众儒生不知所以,再次被迫出定。
有运长命,破石惊天之力只损毁五里内的山、石、泥、土、树、木。不屠人,故此,质兰等人仅仅是出定,未受伤。
出定众人伏地安如覆盂,觉流波远逝,惊魂瞻望,唯见悬崖一角,乌蓬少年剑指破剑壁。
儒门山门檐脊上,紫菱蛮龙受流波冲袭空退,长玉匣匣门,紫菱大帝封印解除,匣门一启,现一灵臂,帝王之气萦绕节臂,节臂活血流通,不死。
节臂之型,手肘至手腕至手掌,恰若儒十三残缺之臂。
稳若磐石的叶清河凌空顾首,独见已毁附峰剑壁,冰霜覆盖,寒气袭人。转观悬崖一角,爱徒十三周身“银霜遍地”,剑指指剑壁。
目不转睛,叶清河心潮澎湃暗道:
“银霜遍地,是《春秋四象剑诀》之“秋式剑诀”衍生招式!“
叶清河注目深思良久。
空退,一根龙筋,傲世无畏的紫菱蛮龙急赤白脸,大声疾呼道:
“叶清河快揿住玉匣!”
“玉匣?”
叶清河回挥一袖,长玉匣浮空而来。
封印已裂,长玉匣门溢出金色玄气,玉匣灵臂蠢蠢欲动,欲动之向,直指剑壁对面,悬崖一角乌篷少年儒十三。
观断臂,回首儒十三,孤影似曾相识。
叶清河不觉静思涉想:
“断臂、银霜遍地、十三、书生、复臂术、十八年!“
巧合?注定?皆为天意。
叶清河意料不到,有缘少年竟是自幼拜入门下的爱徒儒十三。
久观叶清河不动声色,紫菱蛮龙神色张皇,低声下气,匆匆吁请:
“叶门主叶大哥。”
叶大哥?
紫菱蛮龙焦眉苦脸,令人捧腹。
即知灵臂识主,又观冯乐已趁乱脱逃。叶清河合上玉匣,戴芥子(芥子形状同戒指,可容纳物品)食指在玉匣面上敲击一下,不漏声色,迫音化线传音冯乐,分秒必争隐道:
“小子,汝与本门主有缘,本门主欲助汝逃离此地,切记,不可声张。”
音落,叶清河挥一去袖,长玉匣随势飞向冯乐。
原本冯乐已淡出紫菱蛮龙与群兵的视线,欲无声无息,溜之大吉。
世事难料,冯乐反被算计。
玉匣凌空临面,随之袭来的竟然是紫菱蛮龙与群兵令人心寒胆碎的目光。
玉匣藏奇宝,冯乐心有不舍,心中大骂装模作样,一脸无辜的叶清河的同时,携长玉匣,直奔离儒门。
冯乐远逃,“呛”一声,超兄回销,紫菱蛮龙明重了轻,凌空领兵追捕冯乐而去。
观群人远逝,儒门山门寂静如初。
山门檐脊,叶清河争分夺秒,足点檐瓦,白鹤凌空赶赴悬崖一角,只因察觉爱徒十三身现异样。
“噗噗~”
儒袖生声,叶清河象白鹤迅飞,期间嘴棱微动,复传玄语。
倏忽,叶清河耳窝传来沧桑密语,宛若千年龙钟之音,道:
“清河,老夫知晓儒十三是汝之爱徒,亦是汝寄托希望之子,汝真可忍心破其玄根,毁其识海?”
“儒老,清河自有打算。”
“莫非汝......!”
“儒老无需劝阻,清河心意已决。”
“罢了,罢了......儒道至高境界......杀身成仁......。”
千年龙钟之音徐徐远逝,随之而至的是叶清河充满坚定、信任以及希望的流电目光......。
......
悬崖一角,儒十三心无旁骛,于遍地银霜识海中不断演练《春秋四象剑诀》之秋式剑诀之时,忘我之境令儒十三未察觉书生已去。
识海中,书生一走,悬挂于识海宇上如同月魄的幽“冥”巨眼瞬间合上,随幽“冥”双目的合上,儒十三双目渐渐暗淡,最终瞽目如初。
瞽目令儒十三眼前识海一片混沌,如同深渊牢笼,无法挣扎。
久唤书生,凝神倾听良久不见书生踪影,儒十三心烦意乱,欲破识海混沌,还识海光明。
知欲使识海光明,能奏效之法,独初日光不可。
心意已决,儒十三双眼凝气,半瞬,一道道初日光不断从双睛中射出。
一道,两道,三道......识海依旧混沌,无效之果,难免令人失落。
儒十三心有不甘,双目赓续再射初日光。
十道......二十道......五十道......,混沌如同无底黑洞,光入无踪影。
七十道......八十道......直至八十九道,此刻的儒十三已然麻木,神情木然,面色泛愁。
心念道:“天若尽人意,人间何悲欢?”
无论悲欢,定是天意,儒十三只能尽人意听天命。
盘膝端坐,调息定神,冥想树之大道:
“止,定,静。”
刹那,儒十三宛若矗立天地之间的一枯松。
“雷、雨、风、雪,我、自、逍、遥!”
心态已正,儒十三一启眸,三月之晨,停辛伫苦积累的第九十道初日光已然顺心意射向混沌黑洞。
此刻,天有意,人欢喜。
奇迹横生,儒十三已然能观得一模糊之影。
树结果,法奏效,儒十三俊颜罕见欣喜之色。
为保无误,儒十三急速运转最后一道初日光。
九十一道初日光齐聚双眸,唯见混沌虚空中一道清晰缝隙,象剑痕。
斩钉截铁,当机立断,儒十三猛然一立,体运玄气,竭尽心力,剑指一指,指尖喷霜气,迅猛如冷电,直冲剑痕。
霜气一触碰缝隙,化形成霜虎,双虎爪一撕,缝隙裂,剑痕破。
剑痕一破,外界九方剑壁随之碎毁。
儒十三竭力一指,体内玄气瞬间枯竭,精疲出定,不得已退出识海。
当儒十三退出识海后,启眸发现,眼前依旧昏暗,一片漆黑。
“哗啦啦啦!”
对面剑壁不知不觉已然碎毁,悟剑岗台伏地众人皆魂惊胆颤地望着儒十三。
此刻,叶清河凌空而落,脸沉无情,愤气如风,语音益厉,怒吼道:
“儒十三,毁坏剑壁,该当何罪?”
儒十三首次见慈眉善目的恩师发怒喷火,他低头不语,等候恩师门规处置。
见眼前面无血色,喘息急促,欲欲昏倒的爱徒,叶清河心生不忍,却依旧严容肃语,冷然审问道:
“儒十三,本门主问汝,儒门第一门规,乱闯禁峰,弑师叛门者,该当何罪?”
儒十三呼吸急促,虚弱地答:“该当死罪!”
“本门主再问汝,儒门第二门规,杀同门,毁剑壁者,该当何罪?”叶清河冷森森,沉声问。
“该当死罪。”
“汝既已知毁剑壁者罪该当死,念汝吾师徒一场,本门主饶汝不死,汝自废玄根,离开儒门,从今往后,汝......吾师徒......恩断义绝,天涯陌路!”叶清河负手背对着儒十三而面却朝着众门人,狠心绝情道。
叶清河当众逐儒十三出师门,尤其当着质兰与熊百飞两人之面,不讲情面,毫不留情。
儒十三不敢相信恩师之语,失了神,低头喃喃自语,不知所言。
他襁褓之时,遭遇劫难,断臂瞽目被叶清河从外抱回,不惜损耗修为相救。凭此言,恩师对他有再生之恩;
孩提懵懂之时拜入恩师门下,恩师视之如爱子,处处照顾,事事上心。借此言,恩师对他有养育之恩;
始龀之年,恩师传授:“止、定、静、心、虑、获!”六字修心树道,助他修成玄根,开阔识海。讲《六经》,解忠义,释宽恕。此为第三言,恩师对他有教育之恩。
仅双膝跪地,面望叶清河后背,一跪再生之恩,二跪养育之恩,三跪教育之恩。
三跪九叩已毕,儒十三早已无力自废修为,立身之时,身形摇摆欲倒。
“玄根拜汝所赐,望收回。”
背对叶清河,儒十三勉强稳定身形,倔强沙哑道。
“理当如此,本门主成全汝!”叶清河正言厉色道。
紧接着,平地风起,悬崖一角儒袍噗噗生声,叶清河超十三巅峰君命境隔空一掌,掌风破空,卷起沙石翻滚,风似猛烈,打飞儒十三。
叶清河半步王命境一掌,儒十三瞬间筋脉寸断,五脏六腑剧烈溢血,落入悬崖。
横发逆起,突如其来,质兰,熊百飞等众门人不敢相信叶清河竟对儒十三下死手。
“叶清河,你这个假仁义,伪君子,我师父她真是看错人了!”
质兰蛾眉倒蹙,粉面带煞,瞋目切齿痛骂,随即娇步生风,奔驰崖下。
质兰沿崖石纵跃,纵跃之时,余光观路,正目盯紧下方下坠崖谷的儒十三。
崖谷深如鸿壑,浓雾弥漫,人处其中,半丈内视野朦胧。
遽然间,坠崖儒十三在浓雾中被一白影救走。
崖谷雾重,质兰难以分辨白影来者。
她欲入浓雾,追赶白影之时,顿感玄气大量流失。
崖底腾腾浓雾似乎有吞噬玄气奇力,质兰不敢轻举妄动,不得已,只能止足于岩壁一横生枯松上,俯视儒十三被白影带走。
蓦地,一虎背熊腰黑影与横生枯松上的质兰擦肩而过,直冲崖底,追赶白影。
黑影隐匿面容,令质兰不知来者是谁人?
白影既然出手救儒十三,分明是不想让儒十三死。至于黑影,是敌是友?质兰没心思去猜想,仅因为白影之速如飞箭,一闪即逝,难以捕捉。
......
夜明星稀,瘦竹月影,万籁俱静,冷清。
儒门孺子林。
儒十三闲居——茅竹屋。
茅竹屋内,凉竹窗旁,负手直立一青年,青年朝堂黯黑,面无活色,已是濒临死亡之相。
病恹萎靡仰望窗外孤月者,藏峰敛迹、与世不争客叶清河是也。
竹窗侧,竹镡上,静躺入梦志学少年,正是玄根毁,落悬崖的儒十三。
巨令人醒目惊骇,入梦儒十三残臂竟已复原,五脏六腑洁净如初生。
望孤月,叶清河目中明月如片片忆景,血肉清晰,栩栩如生,完美衔接浮现他一生有过遗憾、有过无悔的记忆。
明月映忆景,观月中忆景,叶清河宛若重游旧事,憔悴之容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不定。
冷空某月景,乃是一弓眉流血,血染白衬青年怀抱一受伤襁褓凌空赶回儒门,半空途中,青年遥望北方,对怀中安睡的婴孩温和笑语道:
“以后你就姓儒名十三!儒十三,十三名儒!十三名儒,哈哈哈哈,哈哈哈......。”
他依稀记得,那是青年人生第一次觉得冷寂孤月没有诗人说的那般冷。
冷月再现忆景,乃是一名六七岁,煞气萦绕的小男孩孤零零地端坐在孤松悬崖边上,烦躁地遥望星空。
小男孩心知因天限瞽目,永难观得竹马长姐芳香言语中的“解忧星”一二。
可不知为何,虽不能亲睹见证“解忧星”解忧奇效,但小男孩不疑“解忧星”解忧奇效。
为何?
因为竹马长姐是最好最好的人,不会欺骗小男孩。
一阵清风吹过,青年出现在煞气小男孩身边,微微一笑地说道:
“十三,此刻是否顿觉心烦意乱?”
“是的,师父!”煞气小男孩冷漠无助地回答后抱膝埋头
听到小男孩的话,青年念道:
“止、定、静、心、虑、获。”
“师父,您念的是什么?”小男孩举头漠问。
青年剑指指向悬崖孤松,得意忘形,神气十足地笑道:
“想知道?师父告诉你,此六字诀乃是师父自悟的修心树道!为师倾一生所学,尽一生所悟.......。”
“修心树道?止、定、静、心、虑,获!”
未等青年述完,煞气小男孩自顾自我,无视青年,仿若身旁无人,静修端坐。
倾一生所学,尽一生所吾,觑破凡界大道的六字诀的艰辛创作岁月竟被门下小男孩所小觑。
青年两眼一白,心寒无奈地望着孤松下盘坐的小男孩,而后不禁点了点头。
只见小男孩身上的煞气不停地消减,脸上的烦躁不停地消退。
......
乌云遮月,记忆褪色成灰。
灰月抹彩,鲜血漫月。
叶清河和眉一皱,目中月景突转,突转月景乃是一巍峨高城门外,高城上空,玄幻一令人窒息的五彩大“斩”字,百余强敌正于此城外合围一受伤少年。
“叶清河,交出《春秋四象剑诀》,我等饶你不死?”
少年横剑一摆,傲然无畏,冷道:“休想,战,便战!”
......
月叹昔日,兽脉之巅骇界,人称“兽牢”。
“叶清河,嘴挺硬的啊!......说不说,不说老子鞭死你!”
......
乌云已过,皓月当空。
青年幸生,桃花雨,桃颊落心泪。
“清河,跟我走吧。我们一起到域外去,那样他们就找不到你了。”
“不,琴儿,我不能跟你走。”青年果断拒接,回身不舍离去。
“怪剑,他要是敢再走一步,就杀了他.....叶清河......你走了就不要再回来,我以后不想再看到你。”
世人言:尤物移人。
却难移青年志,青年毫不犹豫地离去。
......。
血迹斑斑,一浪高过一浪的记忆如同眼前朗月般清晰,叶清河瞬感沧桑。
以此同时,叶清河誓死卫护《春秋四象剑诀》的记忆云景也出现在儒十三的梦中。
当断臂被叶清河接上之时,儒十三方始梦游太虚,神念化虚人,没识海海心,入身败名裂神篆碑之中,无意识念曰:
“八门!”!
移时,一白玉锦匣凭空而现,虚化儒十三伸掌一接,观之,白玉锦匣上篆有八字,此八字云:“天篆文册龙甲神章!”
儒十三双眸昙花一明,无神如梦游之状,神鬼使然般翻开,默念:《天篆文册龙甲神章》
“天篆文册龙甲神章首序:
吾问世人何为八门?
谓......。
吾亦问世人何为五花?
谓......。
世人皆未知何谓八门五花,吾心却知,吾逆世人何之错?——秋氏始祖《八门五花》
次序:
仁人志士,八门开者登帝,五花开者封神。
魑魅魍魉,意志均不归一,无缘八门五花。——《天篆文册龙甲神章》
......。”
《天篆文册龙甲神章》分双册,上册为八门,共七篇一句。
下册为五花,共五章。
上册八门含七篇一句:
《开门篇》、《休门篇》、《生门篇》、《伤门篇》、《杜门篇》、《景门篇》、《惊门篇》和死门一句。
儒十三默念完八门七篇与死门一句,一遍又一遍,九转六十三篇九句。至始至终未曾默念过《天篆文册龙甲神章》下册:五花章。
只因,上章死门一句之后,下册黄纸五张,空空如也。
......
“师父......!”
梦中叶清河为“信义”在牢狱之中受尽折磨,最后奄奄一息,令人惊心怵目的血躯惊醒了儒十三。
半夜惊梦吓煞人,梦魇沉沉一身汗。
竹镡上儒十三额鬓冷汗直冒,双掌篡拳惊醒寒喊。
见喘息未定,却关心自己的爱徒,叶清河血色全无地勉强一笑,虚弱平气道:
“十三,为师没事。”
“师父,您......。”儒十三关怀备至道。
“十三,为师有话要对你说。”叶清河丧魂失魄,黯然伤神道。
他似乎决定把一切都告诉爱徒儒十三。
“为师本是兽脉大儒门一名弟子,十八年前,为师于大儒门圣地——典籍之府中获得一套剑诀。此剑诀便是《春秋四象剑诀》......。”
“为师答应那书生,要帮他找寻有缘少年!”
“那个有缘少年就是你......兽脉各大势力的人都想要《春秋四象剑诀》,所以每五年......!”
......
“师父,您是说,质兰夫子跟其他潜龙院师弟都来自兽脉各大势力,拜入儒门的目的都是为了《春秋四象剑诀》?”
儒十三心存抵触,难以置信出现在他身边的每一张熟悉的面孔竟然是隐藏身份,来夺取师父用生命守卫的《春秋四象剑诀》的人。
“没错,十三,记住,破晓时分立即动身回部落,以后不要出现在其他师弟面前,尤其是......质兰夫子面前,替为师保管好《春秋四象剑诀》,不让为师成为一个不讲信用的人,你办得到吗?”
叶清河欣慰地望着一直点头应嗯的儒十三,继续道: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父母之肉,岂能流离在外。如今你断臂已复原,望你能消减对你亲生父母的怨恨。”
“为师此生有一大遗憾,便是不能回归师门,倘若......有朝一日,你恢复修为,为师希望你能拜入大儒门门下,成为大儒门一名麒麟弟子。”
叶清河坚信自己的眼光,相信背影书生的眼光,更相信爱徒十三定会克服难关,扬大儒门门威。
“十三服膺。”儒十三肃穆稽首道。
“回部落后,替为师向你义父问候一声!”
......
孺子林。
东方泛白,竹子间雾霭密布。
叶清河已然离去,儒十三收拾好包裹,关竹门,过青石古道,拜别儒门。
儒十三离开儒门瞬间,一直径四五寸,高约六丈的竹子之巅叶上飘立一鹤骨儒筋白影,正乃儒门老门主儒老。
儒老一闪,现形于叶清河竹案前。
望竹席垫上天庭聚乌鸦,命门见枯死,一息尚存的叶清河,儒老心有不舍,迅抓叶清河右掌一观,竟然棺纹盖掌,已是死亡之相。
“儒祖,十三下山了吗?”叶清河气息薄弱,沙哑道。
“痴子,你那宝贝徒弟走了!”儒老吹毛瞪眼,怪叨。
“那不也是您老徒孙吗?”叶清河语含敬重之意道。
......
玄天帝域新-纪-元十五年,五月夏末。
部落在紫菱帝国之外,相距约一百八十万步六千里,以目前无修为的儒十三而言,步程两月半方能回归部落。
星夜兼程,已是离别儒门近一个月半,儒十三因瞽目,无缘游山玩水,观花赏月。
经常来回部落与儒门之间,儒十三对这条道路很是熟悉,眼前不远处应该就是“鼎兽之林”。
鼎兽之林之后百里,便是儒十三此行的目的地——姬氏部落。
鼎兽之林,方圆二百里万木争荣,古树参天,绿树成荫。
因林中四足玄兽玄虎,翱空玄鹰力皆可达三四百斤,相当于一青铜鼎之重,故此获名。
......
神迹上古史上有十大最古老行业,其中之一名唤:“天图”。
天图本是上古一天生凶兽,少年之期,未修化成人,天留兽性,兽相似“凶”字,体型庞大如山。
因兽性凶残,天图不知克制,不知公德,兽目之中只有“杀戮”二字,上古之民死于天图刃爪、獠牙之下者堆积成山。
上古追道人,谁人不恨之以屠杀之,食之肉,饮之血,器之骨,绳之筋,衣之皮。
天图作恶多端,引人神共愤,难溶于神迹天地之间。
人神齐攻,难敌,最终残喘化人。
化人后,天图兽容象“吉”字,心生人性,知造孽深重,恶贯满盈,已萌生悔恨之意,故此放弃挣扎,一心求死。
此刻,天降神女,人称女娲,指引道路。
天图臣服,化人游历神迹大山广川,深林沼泽,湖海河谷,记其中兽王,以兽王之力为名,或鼎兽之林,或龙象之河,或莽蟒之沼,......,或圣兽之谷。
以山川沼泽之名,湖海河谷之字警惕神迹人类,修为于山川沼泽,湖海河谷名字之下,勿乱闯入,以免葬生丧命。
天图此举,几千年之久,救苍无数生,积善累徳之广,令其封神。
......
上古至今,万年之久,天地大变。天图已然遨虚空,游宇外。为继承天图之业,警惕人类。神迹追道人自立“天图”一职,以醒后生晚辈。
鼎兽,相对于徒命境,如今,无修为的儒十三难以孤身过林。
天色尚早,儒十三只能在鼎兽之林外等待,他清楚附近经常会出现一些进鼎兽之林狩猎的猎人军团,或许到时候请求跟随在后,通过鼎兽之林也不是不可能的。
故此,儒十三就地于一颗大树树荫下打坐休息。
傍晚时分,夕阳西下,大道三人影稍长,七道人影稍短,儒十三终于等到来人。
来者前三人,大摇大摆。
一射箭手,三角眼,尖下巴,斜负箭弓、肩负满矢箭囊;一剑士,肥头大耳,目露凶光,腰悬挂一重钢铁剑;一棍客,皮包骨,贼眉鼠眼,面目可憎,手握半丈双端狼牙棍。
狩猎装,皮革铠甲,兽皮靴,三人当是入鼎兽之林狩猎的猎人。
以三人站位,易知中间肥头大耳,目露凶光恶汉剑士为三人之首。
三人之后来者,是一只精锐小团队,七人,为首女将,年方十八。
细腰胯下一龙骁,龙骁项下銮玲响!
燕尾髻,束巾帼,妇好眉,木兰眸,吕后容,红玉嘴,青甲函戎装,铮铮铁拳套,绒绒皮胫靴。
銮玲马蹄双声一嚷,儒十三霍然而醒。
因瞽目,难以观面相,儒十三归心似箭,只有上前搭话,喜上眉梢抱拳道:
“打扰,请问诸位是要进这鼎兽之林吗?”
“大哥,是个瞎子,你看,那把刀好象很值钱,要不?”
贼眉鼠眼,面目可憎的那位皮包骨棍客很是眼尖,发现儒十三腰间上的名刀,立即伸头缩颈在肥头大耳,目露凶光剑士的耳根上传话语。
肥头大耳,目露凶光剑士闻言,循儒十三腰间一瞅,心悦大喜,明显钟情于儒十三佩刀。
儒十三耳力何强?他已然听见密语,却不动声色,内心唉声叹气念道:
“虎落平阳!”
“哎呀,瞧我这记性,忘了还有约定,诸位,在下不打扰了!”儒十三若无其事地说完,立即远离三人。
见儒十三要走,肥头大耳大,目露凶光剑士向两侧使了一下眼色,瞬间,三角眼,尖下巴射箭手和贼眉鼠眼,面目可憎,皮包骨棍客挡住儒十三去路。
儒十三瞬间被三人合围,见势不妙,儒十三依然从容不迫,付之一笑问道:
“诸位,为何挡儒某去路?”
“瞎子,少废话,我大哥看上你腰上的刀,赶紧交出来,免得吃老子的拳头。”
三角眼,尖下巴射箭手斜嘴,语气含强烈意味,冷森森威胁道,手已然迫不及待地伸向儒十三,欲拽下佩刀。
如今,儒十三修为全无,难以对抗强敌。
待贪婪之手离佩刀半寸,儒十三方寸不乱,拔刀之时,空气似乎凝固,儒十三不畏强敌,令人钦佩冷然一哼,道:
“哼,身上之物,岂容他人夺取?
随即,先下手为强,抽刀悠悠向三角眼,尖下巴射箭手一虚砍。
三角眼,尖下巴射箭手眼看寒刃临胸脯,大惊失色,立马侧躲后倒。三角眼,尖下巴射箭手一后倒,儒十三闻有逃生空隙,冷静心知:时不待人,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儒十三竭尽全力,疾步如风,借机突围,闯进鼎兽之林。
“寒气凛人,好锋利的刀!追,这把刀老子要了!”
肥头大耳,目露凶光大汉剑士拔出重钢铁剑追进鼎兽之林。
“老三,赶紧起来,我先跟大哥去追了!”贼眉鼠眼,面目可憎,皮包骨棍客扬起双端狼牙棒也追了进去。
刚刚险象环生的那一幕令三角眼,尖下巴射箭手毛骨悚然。
他穷思极想,愈想愈愁,自己堂堂一犹徒命境高手竟然会在毫无修为的瞎小子面前发颤。
三角眼,尖下巴射箭手最后恼羞成怒,握拳透掌,取下铁弓,带怒追进鼎兽之林。
儒十三逃入鼎兽之林之后,不敢轻举妄动,小心翼翼,一步一步地深入鼎兽之林中心地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