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细心的宾客仔细观察,只见少女裙下双足,似是穿着一个特制木屐。
木屐踩在装满了清水深浅不一的玉杯之上,随着少女的每一段舞姿起落,便宛如行云流水一般泻出美妙乐音。
明明没有任何乐器,仅凭卓越的舞技与绝妙的乐理,便能自奏自舞,仅靠这一分心思,便足以艳压群芳。
大家正自叹赏不已之时,却见少女回转过身,身形滞重起来,连带着乐声也转为缓慢沉重,使人心头不禁压抑起来。
少女双目缓缓向众人掠过,竟是眼中隐隐含泪,轻启朱唇,唱了起来。
众人凝神细听,却是一首《新婚别》。
“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
结发为君妻,席不暖君床。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
君行虽不远,守边赴河阳。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
父母养我时,日夜令我藏。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
君今往死地,沉痛迫中肠。誓欲随君去,形势反苍黄。”
唱到这里,伴随着沉痛缓慢的乐声,以及哀伤婉转的歌喉,众人的思绪不由自主地被牵引到距京城万里之遥的塞外边郵,士兵与妻子依依难舍,挥泪而别的场景。
一时之间,人人都不约而同想起了十年以前的那场三国之战。
兵戈四起,百姓逃难,流离失所,战况惨酷。
刀光血影之间,无数白发征夫、妻儿泪!
正在人人喉头哽咽之时,乐声忽又转为雄壮高昂——
“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
自嗟贫家女,久致罗襦裳。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
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人事多错迕,与君永相望。”
唱到最后两句时,歌词由少女口中吐出,一字字极为清晰,哀伤慷慨却又充满了希望。
单论音质,少女声音未必就一定比何凤飞更清亮。
但是不知怎的,于高昂转低沉之时却又能婉转转奔放自如,那样丝丝入扣,承接回旋,恰到好处,怡然悦耳之极。
人人只觉得满心满怀,皆是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对无辜百姓的怜悯,以及对无耻来犯的盗寇切齿之恨,恨不能立时投笔从戎,保家卫国!
一时之间,竟是人人热血澎湃,豪情万千。
”与君永相望“,唱到歌曲最后一句时,少女渐渐又压低声音,双眼渐渐明亮。乐音少了几许悲壮,却不再哀伤,并又蕴含着对未来的无限希翼。
永相望。纵然我现在所能做的,只是盼望着你得胜归来。
但是,我却坚信,你一定能够得胜归来。
未来,我们一定能够在一起,相倚相守。
残酷的岁月终将过去。
余音袅袅,少女满目哀伤之情尽去。
也许是希望给了她无穷的力量,她款款立在玉杯之上,一身罗纱随风轻飘,突然间灿然一笑。
在场诸人都有一刹那的恍惚。
在那瞬间,竟似万物复苏、春回大地。
温暖而美丽。
整座明月厅鸦雀无声,人人如痴似醉,遐思万里,甚至都不知道少女何时离去。
良久,一个低沉悦耳的男声打破满室沉寂:
”妙歌妙舞妙人!呼邪左贤王愿投一票!“
满堂宾客一个个才如梦方醒一般,抬首向明月楼上望去。
只见西国雅阁门前走廊上,一名小厮打扮的男子,高鼻深目,一双蓝色眼珠闪烁着琉璃之光,虽是异族人,却眉眼俊俏非常,一副邪魅不羁的神色。
他懒懒地斜倚在栏杆上,见众人目光向他看来,微微一笑,朗声道:“遵西国呼邪左贤王之意,愿为凝香阁奉上一票。”
万年冰山的呼邪左贤王,还以为今番不不会投票的人,终于也还是被打动了。
一时之间,明月厅内哗声大噪。
同时人人又不禁感叹,从来只道塞外异族皆是一身牛羊骚臭、长相丑陋、举止粗俗的蛮子,不意竟也有这样齐整风流的人物。
又想左贤王身边的小厮已有这般风采,更不知左贤王是何等神姿了。
男子顿了一顿,突又提声问道:“敢问凝香阁,献技姑娘芳名?”
一语点醒梦中人。
在座所有人不由得又将眼光齐刷刷地投入到凝香阁老板杜三娘身上。
大家均不约而同地想,凝香阁什么时候来了这样一位堪称十年难得一见的名伎?怎不见杜五娘从前提起?
杜三娘正站在明月厅正台下方,面对着满堂宾客,嘴角含笑,容光焕发,一副春风得意的模样。
据说三国名伎大赛举行以来,东国的凝香阁从未有一次赢得过艳压群芳的殊荣。历任老板皆以此为心头大恨,就是轮到杜三娘自己,又何尝不是看得好几回自己姑娘败北,落得被人笑话的地步?
如今终于一雪前耻,并且开天辟地般地在三国赢得了第一名伎的荣誉,甚至叫西国左贤王都献上了一票,杜三娘觉得,光凭着这份成绩,自己也算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香凝阁老板了。
听得有人询问姑娘芳名,杜三娘正中下怀,笑吟吟地答道:“那一位,可是杜三娘花尽心血,才培养出的姑娘——桑娘。”
此言一出,明月大厅内又是一阵喧哗。
桑娘?三国权贵臣民们均又不由得想起十年以前,名震天下突然又莫名消声匿迹的倾国名伎桑娘,以及十年前的那场——逐鹿之战。
人人念及这场战役都不由得勃然变色。
姑且不论这场战役规模之大,参战人数之多,就谈一谈在战役中死去的南国储君,东国太子,曾经意气风发的呼邪大单于不得不远避大漠,排名《三国名将册》前三百位折损一半有余,使得三国十年内偃旗息鼓,休生养息,其惨烈程度便可见其一斑。
“鲁班七十杀器”,“墨子三十六防器”,“黑火药”、“铁板战车”等等,均在在此战中重见天日,扬名于世。
更有“万人坑”、“活人瓮”、“分尸术”等酷刑杀戮记载于史。
据说,东国黎生将军便是在东国举国危急之时,在逐鹿一战靠着“兵不厌诈”诱骗坑杀了西国整二十万大军,使得西国国力大伤。而西国大军也在东国江南江北两岸的花花世界里,烧杀抢掠,屠杀平民无数。南国欺东国、西国两败俱伤,豪掷筹码,派当时元帅梅应雄率倾国之军七十万,先征东国,后伐西蛮。本是节节胜利,攻下城池无数,却不料西国与东国这两个死敌,在国破危亡时刻,居然握手言和,同仇敌忾,通力合作,设下巧计,在逐鹿生死决战,竟一举退敌,杀灭南国兵将无数,只余几万人马拼死逃回国境。
而引起这场大战的缘由,起因竟在于一个女子。一个名伎。
她便是桑娘。
传说中,西国呼邪单于来东国晋见,思慕上一个风华绝代的名伎,向东国国君求娶。不意此女子意是东国太子的心上人,太子坚决不允。在朝堂之上发生口角,竟是不欢而散。呼邪单于怀恨不告而别,未过几日,便指派部下率军来犯。
东国人本与邻邦南国向来交好,南国皇帝也满口应允一旦开战,必派军援助东国。不料,东国与西国开战多日,竟迟迟不见援军。南国皇帝居然自食其言。东国国君无奈,便遣人向西国献上桑娘以求和平,岂知半途又被人掳去。
西国不知就里,以为又被糊弄欺骗,更是举国大愤。加之早就向往东国锦绣河山,贪他土地妇女财富,更是人人参战,慓悍奋勇。
东国也只好奉陪到底。国君下诏,责令当时的谨德太子亲率大军,奔赴前线救急。
正在东国与西国打得如火如荼之时,忽又一个惊天消息传来。桑娘原来竟是被南国储君所掳,桑娘不甘受辱,竟亲手杀掉了南国太子!令得南国满朝震动。
后来有好事者曾议论到,莫不是东国与西国两国最后关头竟肯握手言和,同战于南国,其中竟也有着桑娘的一份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