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在府衙门前的大街上,搭台贴告示纳捐。街上一些百姓开始围观张贴的告示。
荀彧派了识字的人念着:“豫州大旱,30万饥民命悬一线。天子下旨拨款赈灾,然而国库空虚已无银两拨款。圣明天子刘辨捐出皇室私产10万两白银和粮食,同时号召天下臣民捐款捐粮拯救饥民。
几文钱几斗米虽是杯水车薪,可对于几天没吃饭的灾民来说,那就是救命之恩。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各位有钱出钱有粮出粮。
天子仁慈,特下圣旨:“此次捐款达到五千两银子者,赐公士爵位,先入金銮殿面圣听封赐爵,而后赐新晋公爵爵到未央宫用膳,史官将记载这君民慈善盛会。且在史书上树立功德碑,今天每位捐款者都会清史留名,不论其身份是商人,世家,百姓,工匠或女眷。大家积极参与捐款,救助30万饥荒灾民。”
“新皇上真不错,拿皇室私房钱救灾民。灾区百姓都快饿死了,我捐十两银子救救灾民,就当积德了,大不了这几天不喝酒了。”一个小贩有点心疼的说。
“太好了,捐款5000两银子就能赐予爵位,还能记到史书上青史留名!哈哈,我要捐款,我苏富城经商半辈子,虽然赚了不少银子,可是自古士、农、工、商,从事商贾贱业,难免总是被人瞧不起。今日我捐出五千两银子,明天就能上金銮殿听封爵位。以后我就是堂堂大汉爵爷了,我看谁还敢瞧不起我。走,管家,回府拿银子去,一会回来捐款。”苏富城挺着富态肚笑眯眯的说。
“我也捐款,我捐的银子虽不多,但也够买一袋粮食了。谁没个困难的时候,能帮点就帮点吧。”一个庄稼汉说完就掏出银子捐款。
“小兰,派家丁回府取5000两银子来捐款。”一位面带白纱的美丽小姐对身边的丫鬟说。
“小姐,五千两银子?我们不用捐这么多吧。”丫鬟心疼的问。
“小兰,当年我甄家祖上也是饥荒年景逃难到冀州。一路上多亏善人们的施粥救济才得以活命,后来才有了如今的家财万贯。这样吧小兰,我亲自回府取银子,我们今天就捐1万两银子。”面纱美女豪气的说。
“啊,一万两?…”丫鬟还要再说,可是面纱小姐摆摆手上了轿子吩咐回府。
商人百姓纷纷捐款,荀彧还派人在别的街道上敲锣贴告示,宣传这有史以来最大的慈善盛事。
到下午结束时,共收到捐款40万两白银。加上官员和皇帝的34万两捐款,一共是74万两白银。比原来50万两的救灾预算,还多出了24万两。
刘辩下旨让王允陈琳二人火速押解银子粮食去灾区赈灾。命陈琳把那多出的24万两银子用作灾区重建兴修水利的专款,命令王允督造灾区水利工程,利用原有的沟渠地形挖一条从洛阳黄河到豫州灾区的短途运河。组织灾民挖水渠以工辅赈赚工钱,引黄河水来浇灌农田,早日恢复生产。
这条水渠修通后,就可以让豫州百姓从此不再因为旱灾而饿死人。历史上的豫州经常闹干旱饿死过很多人,引发了多次农民起义造成改朝换代。直到前世的时候,国家才开展了南水北调工程,挖了一些从荆襄到黄河的水渠。
记得历史老师说过:“黄河经常发大水,仅在清朝1761年那次洪峰就达到32000立方米/秒,黄河下游多座城池大水灌城,总计十六县洪水横流民房被毁禾苗被淹,人畜漂没犹如一片人间地狱,据记载死了100多万人。”
现在自己提前2000年下令挖水渠引黄河水灌溉豫州。从根本上解决了豫州干旱和黄河下游的水患,至少能挽救几百万人的生命。想到这些,刘辩心里涌起满满的成就感,自己可没有白穿越啊,今天第一次上朝执政,就组织捐款救灾,兴修水利渠道,这可是能救活数百万老百姓的善政。
不过刘辩知道人亡则政息,自己稳居皇位时,可以派王允陈琳监督救灾修水利。若是皇位不保,再好的为民政策也会无法实行。
枪杆子里出政权,刘辩决定要起驾前去洛阳军火库。他想加强武器装备,保护好大汉江山和自己皇宫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