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马上七嘴八舌地讨论,说孟建学分析得有道理,好像真是这么回事,。
“所以我们应该会算这笔省钱的帐!”孟建学接着说:“刚才已经说过了,原来家家户户啥都种,所以啥也要置,单打独斗还行得通。现在大家看到种洋芋有前途都开始种洋芋了,洋芋忙起来就那么几天时间,你就是再有钱也没法把那几天用的牲口拖拉机买齐——那怎么办呢?只有联合了!比如有一种挖洋芋的机器,一天就能挖二三十亩,很轻松地就挖完了。但这个机器特别贵,一万多元,你买得起吗?就算你买得起,一家要那么一台有什么用?但如果我们几家甚至几十家联合起来呢,大家一人少出点钱,平均下来也没有多少,又省事又省钱,那大家愿不愿意合作呢?”
“当然愿意啦!”大家异口同声地说。
“但这只是这笔省钱帐里的一点点!”孟建学说:“还有很多——比如一到开春要种洋芋的时候,你家开个拖拉机跑到镇上去买几袋化肥,他家也开着拖拉机去镇上买几袋化肥。村里共有三十户种洋芋的,就要跑到镇上去三十次。花的油钱,人工费,时间不算,一袋化肥比方是八十元,你一袋一袋地买,人家商店也不会对你便宜。但如果我们联合起来,一次性地从商店买好几百袋,他就可能对我们便宜到每袋七十元,这算不算省钱呢?同样的道理,洋芋挖下来后,这家也拉到镇上去卖,那家也拉到镇上去卖。如果我们把大家的集中起来拉到镇上或者像建东那样直接批发给农贸市场,省路费不说,还能卖出好价钱,这又算不算挣钱?如果你把这些联合起来省的钱和赚的钱加起来,你看看会有多少?”
“嗯,这种想法是很好!”郑老师抢着说:“我们是从来没有想到这一点!”
“好是好,但谁会操那么大闲心来组织呢?现在都各干各的,人心不齐,个个都私心很重,好人难当!”孟大爷表达着自己的观点。
“我接着说完。刚才说到国家对农民的一些政策,其中有一点就是给农民的农机补贴和化肥补贴等。由于政府鼓励大面积的种植而不是像原先的小打小闹,如果你一家只种一两亩洋芋,政府就没法对你补贴;如果你种上十多亩,政府可能对你每亩补贴三块钱;如果你种上五十亩,加上大型农机补贴,化肥补贴等,可能每亩就补帖十元。一家种一点,每家的成本都很高,政府也没有办法进行扶持。但要是联合起来,我们不但种田的成本就会降低,而且还有可能得到政府更多的补贴和政策支持。”
“那会不会像农业社时期一样?”小宏媳妇又问。
“完全不一样!农业社时什么都是公家的,你只管劳动。而现在我说的联合是在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前提下,什么都不变——土地、农具仍然归自己所有,只是大家在为了节约成本需要联合时联合。除了种地省钱省时省力外,你根本不会少任何东西!”
“听起来是很好!”刘召弟忍不住表示。
“所以,刚才说了我们地里到底应该种什么的问题,这笔帐我们已经会算了。但怎么种,这笔帐到现在我们也不会算。”孟建学终于要得出了他的结论:“以前我们什么都种,而且都很分散,一方面我们没有联合起来的意识,二是的确没法联合。现在我们村里基本上都种洋芋,需要的农资农机都是一样的,而且忙的时间都很集中,所以我们就必须联合,不联合单打独斗就永远没有出路!”
“好——说得好!”王朝马汉高兴地响应,显然他全部听懂了孟建学的意思了。
“大道理讲起来是好,但怎么才能联合起来呢?你说的这么多事,要联合起来那得需要花费多少功夫?”孟大爷有些不以为然地说。
“这就是我要说的,因为种洋芋时有联合,买农机时要联合,买化肥时要联合,卖洋芋时也要联合——因为一件事一件事联合起来麻烦,也没有人那么多热心人牵头做,所以就要成立一个农民专业合作啊。”孟建学终于说出了主题。
“你说的合作社就是这个意思啊?”孟大爷恍然大悟。
“对,我就是想成立这么一个合作社!”孟建学觉得他圆满地回答了父亲的提问。
“好啊,原来是这样的啊!”那些专程来听合作的村民恍然大悟。
孟大爷没有再说话,他若有所思地捋着胡子。
看着父亲不再说话,孟建学特别开心。他看了看董细雨,她满脸阳光灿烂,看得出来她很欣赏他刚才的话。再看看弟弟建东,建东脸上快乐的表情更是难于言表。可以说今天的对话结果对他来说是绝对没有想到的。早在路上之前,孟建学就对弟弟建东说过,只要能说服父亲,说明谁也可以说服。董细雨以前也从孟建学那里知道孟父比较传统,她也认为像孟父这样沿续了几千年的典型农民是不容易说服的。现在看孟父的表情,好像他基本上同意了建学的说法。她由衷地为孟建学和他们将来要创办的合作社高兴。
“你这都是站着说话腰不痛的大道理,说起容易做起难!”过了半晌,孟大爷又说道:“农村的事不像你说得那么简单,你说的那样一个合作社,听起来很好,但哪里能说凑起来就能凑起来?”看来他虽然认同了联合起来省钱的思路,但还是不同意儿子开合作社的作法。
“是不那么容易,所以才需要我这个大学生来做啊,如果很简单的话,可能大家早就做了,还要我这个大学生干什么?”孟建学笑着对父亲说。
屋里一片欢腾,大家也终于听明白孟建学来“当农民”的含义。
“反正我不同意你回家当农民!我把你供给上大学,就是想让你不要再当农民,到城里去端一碗清省饭。好不容易考出来了,你却要回家当农民?早知道是这样的,你还不如不去上大学让你弟弟去算了!”孟大爷说这话时,又恢复到刚才的表情,看来他的态度很坚决。
“不是,大!您听我说——”孟建这看着父亲生气,马上又开始解释。“如果我没有上过大学,我可能也不会算这笔帐,我也就看不到这一天。正因为我上过大学,所以我才发现了农民没有发现的。我现在回来,就是想把大学里学到的知识拿到农村来派上用场。”
“你就得回到城里上班去!”孟大爷一副不容置否的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