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关于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孟建学并非是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准备和考证了很长时间,只是最初是为他弟弟帮忙操办。这一点她早就知道,孟建学也不止一次地告诉过她为弟弟的谋划。他弟弟建东比他小两岁,上学时一直低他两个年级。孟建学考上大学以后,弟弟为了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刚读完了高一的他就主动向他父亲提出退学,要求前往GD打工为哥哥挣学费。孟建学每次讲到他弟弟为了自已去打工时常常会泪流满面甚至泣不成声。从他的真情讲述中,她听懂了什么是艰苦磨难什么是兄弟情深。他说其实他弟弟比他学习还好,在班里总排第一,尤其是作文写得很好,初中时候他的作文就被班主任推荐登在报上。他为人胆大勇敢,很有男子汉气概。他在广州、深圳、东莞等城市先后干过建筑,修过公路,在煤矿挖过煤,在码头当过搬运工,为他没有少吃苦。在广州时曾两次被收容所强行抓进去,由于弟弟不屈服的性格差点被打死在里面,一年挣来的五六千元都为那些家伙强制交了罚款。当时他在BJ为了能把弟弟从收容所赎出来,他只有利用课余时间拼命地推销,曾创下从早到晚一天爬两百多栋居民楼穿破一双水货皮鞋并连夜从宣武门步行走回北大的记录。当他赶到广州在收容所里见到弟弟建东的时候,他被打得浑身是血折磨得不成个人样。后来又有一次,收容保安明明检查了建东的暂住证却偏说他无证,硬是把他再次关进收容所里。建东实在气愤不过,出来后纠集了几个工友乘其不备把那两个家伙打了个半死后连夜逃离广州。那时正好轰动全国的孙志刚事件暴发。后来觉得打苦工没有前景,建东又先后学过机床工、汽修等,但都是由于只能学徒不能挣钱,而哥哥又在BJ等着交学费,最终半途而废。再后来建东又到一家农贸批发市场帮菜贩子打工,也就是从那时开始,建东发现农产品价格变化所蕴藏的商机。之后他又用挣来的钱开了一间蔬菜经营店开始赚钱,当时建学也正好大学毕业。后来由于他家最小的姐姐也出嫁了,家里只有两个老人没人照顾,所以建东不得不放弃刚刚开的店铺回家。由于他批发过蔬菜,能站在全国市场供给的角度审视在家乡种马铃薯的前景,所以他回家后以过人的眼光和胆识把家里承包给别人的二十亩土地收回,破开荒地全部种成当地并没有人看好的马铃薯。但是由于天旱,当年收入并不见好——不过也比别的农作物要强。第二年,建东又把承包给另外一个村民的二十多亩土地也全部收回,一举种了四十多亩马铃薯,收获后全部卖给蔬菜批发市场,结果去年收入达五万多元。在他的示范下,加上政府也早已把马铃薯也列为当地支柱产业的宣传下,村子里那些原来觉得种田没有出路而外出打工的农民,也因为受到孟建东的示范而纷纷回来开始种马铃薯。今年,全村有一半以上的农民把家中的土地全种成马铃薯,马铃薯种植面积达两千多亩。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孟建学动员弟弟建东在村里创办马铃薯经济合作社。他原计划是让弟弟建东提前联系一些种马铃薯的农民,然后他请假回去为农民们讲授合作社的好处及发展前景,帮他们起草章程并完成注册。然后等马铃薯收获时,想法吸引外资或者直接投资一个马铃薯深加工项目与合作社开展合作。孟建学说他的未来是弟弟给予的,他没有理由不去回报。孟建学之所以这么关心国家对农村政策,她想最狭义的想法可能就是为弟弟建东提供政策咨询和发展规划。孟建学案头堆放着好多本上面被他填补的密密麻麻文字的研究农村合作组织的书籍,也可以说都是为他弟弟做的准备。为了让弟弟学到更多的知识以弥补对他的亏欠,建学希望最近一两年能帮弟弟重新上大学。在从BJ来之前,孟建学还为弟弟联系报名去晏阳初乡村建设学院学习。该学院长由著名三农专家温铁军教授创办,长年免费进行有关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方面的知识培训。所以说孟建学对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之前就做了大量的论证和调研,只是后来他俩为了爱情决定自己创业时,才同自己联系在一起。
了解了孟建学去农村创业的诸多理由后,她答应了。因为对她来说,爱就是支持,支持就是爱。去农村创业到底能够获得多大成就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那颗懂得感恩的灵魂。孟建学把建设新农村作为自己创业的方向,这个方向是以他最诚挚的感情为前提的;孟建学有自己的追求,这个追求是与他勤奋好学厚积薄发的知识作为后盾;孟建学有眼光,他的眼光和判断是沿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律推理出来的必然结果;孟建学很果断,他的果断是与国家大政方针和产业政策作为支撑的。退一步说,即使他这样的判断失误或因为某种原因不能成功,那她也义无反顾无怨无悔。因为和自己心爱的人在一起,去干一件对国家对人民对自己都很有益的事情,这本身就很有意义。
但是,尽管如此,去农村对她来说也是经过太多的艰苦斗争和决择。首先,她的选择遭到她父母的强烈反对。按父母对她的人生规划,研究生毕业后是让想她出国留学继续读博。之所以先工作了,是她提出要到社会上感受一下然后再读,结果获得父母同意。她把去农村的想法告诉父母后,他们惊讶半天也没缓过神来。尤其是她妈,差点没有以断绝母女关系相威胁。只是由于父母从小对她比较宠爱,加上她自己以前从不叛逆,所以做出这样的选择本身就很有份量。她像孟建学说服自己一样,她从改革开放快三十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现状、从国家新农村建设政策、从农民专业合作社未来的发展前景、从自己的成长等等多个方面,半是求证探讨半是撒娇地开始了对父亲的攻坚说服工作。因为在自己眼里,父亲是富有战略眼光和通情达理的人。终于,她爸考虑很久之后表态支持她去尝试。她觉得她爸支持她首先是因为他比较欣赏和喜欢孟建学。二是她爸也是经济方面的专家,孟建学选择的道路某种程度上正是她爸在一些著作和发言里所提倡的。她还清楚地记得孟建学第一次去她家时,就三农问题与她爸在书房里激烈争论的情景——准女婿第一次上门就和岳父大人“吵”起来了,当时她和母亲、表姐在客厅听得乐不可支!她妈虽然坚决反对她去农村,但经过她的死缠硬磨好说歹说,最终执拗不过也勉强允许她去“旅游”。从她自身来说,她也并不是义无反顾而是心存疑虑的。虽然她也坚持认为跟着国家大政方针选择自己的发展方向没错,她甚至认为在不远的将来大学生去农村会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但让她拿不准的是她对农村社会太陌生,她不知道自己去农村能干些什么。尤其是以前听了孟建学关于村两委和乡政府的行为方式后,她对农村的创业环境很不放心。但不管怎么说,既然孟建学已经成为她生命的不可分割一个整体,她当然不希望仅仅是因为发展方向不同与他失之交臂。再说,万一去农村创业遇阻或者失败,她仍然可以回到BJ重新开始。而如果不去,不管会不会和孟建学分手,她都会因为失去了解农村的机会而遗憾。所以下定决心后,原计划是“五一”去看他爸妈的一次长线旅游计划,在她决定要去“当农民”之后,他俩三下五除二就办完了辞职手续,并提前踏上了他们的爱情、创业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