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联盟和满清签订和约后,此时,距离联盟改革伊始,足有10年之久。在这10余年中,联盟所统辖的老区,包括浙江大部,福建全境,江西全境,相继实行了政府主导的5年经济发展计划,获得了极大发展,完全实现了农业现代化,轻工业在部分地区也异常发达,部分生活用品,完全占领了欧洲市场。如果将联盟所统治的地区视作一个国家的话,那么他的综合实力已经超越了当时的世界列强,欧洲强国,奥匈帝国。
当时的奥匈帝国在世界上是什么地位呢?
奥匈帝国是欧洲传统强国(俄、英、奥、法)、也是当时世界6大列强(英、法、德、美、俄、奥)之一,人均国民产值约为40两白银(其中,英国80两,法国65两,美国60两,普鲁士50两,俄罗斯28两)。奥匈帝国以60余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排名欧洲第二,仅次于俄罗斯;以5000多万的人口数量,排在俄罗斯和德国之后,位于欧洲第三;钢铁军火工业之雄厚,排世界第四,仅次于德国、英国和美国;到1862年,其共修建了近10000公里的铁路,位居世界第四。
1862年,奥匈帝国现代化工业产值占世界4%,仅次于英国、法国和美国,雄踞世界第四。
经过几十年发展,奥匈帝国建立起一支拥有30万精锐的现代化强大军队。依靠他强大的军事实力实现了对意大利北部的有效统治,也是基于这支军队,奥匈帝国才有能力在欧洲大陆和普鲁士及俄罗斯帝国扳手腕。
那么我们的联盟府国力又如何呢?
以联盟最老的老区,浙江为例,当时联盟控制着除杭州,湖州,嘉兴以外的浙江绝大部地区,人口约1500万,人均收入经过10余年快速发展,从满清的5两提高到20两左右,已经接近俄罗斯帝国,达到了奥匈帝国的50%,这已经是一个相当令人吃惊的成就。
如今的联盟,加上刚从满清那里光复而来的国土,总共控制着近8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8000多万的人口,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约为10两白银。
至1862年,联盟以自己培养的工程师,铺设了整个亚洲最长的铁路,南北方向连接了宁波,温州,福州,厦门,东西方向,建立起了途径宁波,金华,衢州,南昌,吉安的宁安铁路,总铺设里程达到了近2000公里,居世界第7。
如果仅有这些,当然不够。这些,顶多使一个国家成为列强宰割的肥羊。
联盟经过10余年呕心沥血的发展,建立起了足以捍卫这些成果的重工业和强大的现代化陆军。
作为联盟立国基础,以实现成功对抗满清,击败农民军的重工业,广泛集中于宁波,温州,福州一带,工业配套,密集程度仅次于普鲁士帝国鲁尔工业区,其中'东南机械制造局'拥有近50名国外一流工程师,100余名联盟自己培养的高级工程师,其生产的蒸汽机,广泛应用于美国,俄罗斯,法国等工业部门,制造的蒸汽轮船,也广泛出口到拉美、荷兰、瑞典、美国等地。
依赖于重工业的枪械制造总局,年产各式火炮数千门,可生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穿甲弹,爆破弹,开花弹等,实力完全媲美奥匈帝国的斯柯达兵工厂。
短短10几年的改革,取得如此成效,怎么可能呢!这是由于联盟府不遗余力的发展了教育。
以留洋来说,从最初的每年遴选20个具有天赋的幼童,到如今每年遴选1000名左右,并努力解决这些幼童的后顾之忧,包括家庭生活问题,父母待遇问题,在联盟府的精心努力下,确保了难以置信的100%的成才率,这意味着至少1年1000名,有毕业于西欧高等大学的科学家学成回国。
在联盟府的努力下,整个地区勤学蔚然成风,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就重视教育程度而言,已居世界第一。
纵观国家发展多项数据,联盟府基本都落后于奥匈帝国,但依靠教育,却可以完全逆转两国国力,这叫藏国力于教育。
当时,联盟府重点发展、精心培育的浙江大学,已经发展到拥有欧美院士20名,一流科学家200名,教授300名,副教授200余名,博士生1000余名的庞大规模。其待遇怎么样呢?统治区内,人均收入10两,但此大学给出的待遇却是院士级别每年4000两。奥匈帝国才多少?每年1000两,美国呢?1500两白银而已。
教育强,则国强。
超越奥匈,唯靠教育。
联盟,依靠教育,崛起为一个世界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