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五十四回。张廷玉身处险境
四娘说道:
“高看一眼有什么用啊,那玄烨老儿杀了我们的父母,大姐。我要早生个二十年,定要去取下他的头。”
“小妮子不要乱讲。胤禛刚一上台,即被提升礼部尚书,加太子太保,九月调户部尚书。雍正六年三月,晋保和殿大学士。不久又兼管吏部尚书事务。从此进入了朝廷一品大员,官居相位。”
四娘说道:
“给他们卖命二十多年才给了一个宰相。”
“哈哈,小妮子还嫌官小,难道要将皇帝的宝座让给他?”
“满人的天下,怎能让汉人做皇上,就是给也不当。”
“雍正七年,雍正在隆宗门开始设立军机处,命张廷玉与怡亲王,蒋廷锡领其事。军机处在清廷可是权力最高的部门。”
四娘说道:
“权力最高,皇帝老儿给了他多少兵将?手里没有兵将,算什么权利?”
“小妮子性直,说话也是直来直去。妳看看,朝廷哪一个一品大员是带兵的?雍正十三年,雍正临终前,张廷玉与庄亲王大学士鄂尔泰等同为顾命大臣,遗诏他日以张廷玉配享太庙。配享太庙的大臣没有几个,张廷玉是唯一的汉臣。”
四娘说道:
“人死了以后,什么都不知道了,去住那满人的破庙做什么?”
“哈哈,小妮子说得痛快。不过,人的经历不一样、一生的付出不一样、所处的地位不一样,想法也就不一样。譬如说,妳小妮子近二十年吃尽了千辛万苦,付出了青春,学到了绝顶的武功,所以,遇事总是想去取个头来解决。”
被员外说得包括小妮子在内,所有的人都笑了。
二娘说道:
“或许就是因为这些,什么宰相啊、什么尚书啊、什么保和殿大学士啊、什么军机大臣啊、什么住那满人的破庙啊,这一个也不是弘历给的。可是官已经给到头了,弘历已经无法再给张廷玉升官了,所以异常嫉妒,想拿他开刀。”
“老二说得很对,就是因为这些。但有一点不对,弘历为了树立自己的皇权,树立自己的权威,已经拿下去好几个前朝老臣了。对于张廷玉,就是还没有找到适当的借口,还没有找到适当地时机而已。”
四娘说道:
“就凭这些虚头衔,弘历就要除掉张廷玉?”
“当然还有原因,那就是胤禛对张廷玉独家器重。”
“给升官就是器重了,还有什么。”
“还有就是让弘历恨之入骨的,胤禛在语言上对张独家廷玉的独家褒奖。”
二娘问道:
“这些褒奖的语言,也能从宫里传出来?”
“当然能,这些语言都是公开说的。或许是胤禛有意扩大影响,将张廷玉对朝廷的忠诚、对工作的勤奋、对职务的尽职、对自己的严要求和清廉,还有张廷玉的聪明好学,文采洋溢等,让官员们都知道,以他为表率。”
四娘说道:
“听二叔这么一说,被我取了头的胤禛是个大好人了。”
“小妮子不要乱讲,那是两回事,俗话说:‘冤有头债有主’,妳那是为了报仇。还有一句俗话:‘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胤禛的头都被你拿去了,张廷玉还怎么去报恩?在我看,来这个世界根本就找不到‘公平’两个字。”
鲁大说道:
“员外的话我非常赞同。这个世界上,到处都是‘恩怨’两个字,它错综复杂地参杂在人与人之间,任何人都很难摆脱。”
“鲁大说得好,就凭你的经历和年纪,你有权这样说。”
二娘说道:
“二叔,何不将那小旅店掌柜找来问问,这段时间都听到了什么消息。”
“啊,老二不说我都忘了,鲁大走一趟吧,其他人最好不要去那里。”
说完,鲁大出了侧门去了小旅店。
四娘说道:
“我看那掌柜的也说不出什么来,要有重要消息,他早就来报告了。”
员外说道:
“那也不尽然,何等消息重要,他未必全知道。而且我们所需要的消息,也是因时而异的,等他来再说吧。”
不一会儿,鲁大将小旅馆掌柜的带到了。
员外说道:
“坐下说话,最近经营得如何?”
“回员外,托员外的福,舟山游客渐渐多了起来,楼上楼下天天客满,预定房间和餐厅已到了三天以后。我们四人商量,正准备慢慢地涨一些价,有些富人和穷大爷,你的价钱低了他还不来吃、住呢。”
“哈哈,做起生意来说话也变成生意人了,这倒是好事。我哪来的什么福给你托,另外,那穷大爷是何意?”
“那是民间街面上的话,有些人没有几个钱而装富,尤其是在请客或谈生意时,你要钱少了他会说,这里档次不够。”
“啊,还有这事,听起来够新鲜的。大院还不指望你们赚钱,不过我有言在先,我这里再也抽不出人了,外请人还信不过。你们四人辛苦点,就多分些红利吧。再有结余送到账房挂到鲁珍的账上,鲁珍才是你们的老板。”
“是,见过鲁珍老板。”
鲁珍哭丧个脸,说道:
“你们都耍笑我。”
说得大家都笑了。
员外问道:
“近来都听到些什么消息消息?”
“回员外,大都是些街谈巷语,所以没来报告。”
“京城没有什么消息吗?”
“有一条,我们都当笑话听了。还有个标题‘拍马屁拍到马腿上了’。”
“笑话也好,说来听听。”
“一日,乾隆正从西山看完红叶,带着侍卫回京。走到德胜门外,看见九门提督属下的两个营,在一个正三品护军参将的带领下,正在训练军士们的刀法。乾隆一向以文武双全自称,一时兴起,飞身下马,拿下护军参将的腰刀,说道:
“军士们:舞刀要这样舞。”
说罢,当场舞了起来。在场的属下:正四品二等侍卫、副前锋参将。正五品三等侍卫、步军校尉一看,原来皇上只会花架子刀法,无奈,只能拍手叫好。那正三品护军参将想了想:
“属下们都拍马屁叫好了,弘历这小子心狠手辣,我要是不好好拍一拍马屁,怕丢了官,这近二十年的军旅生涯就白干了。”
弘历舞完一个套路后,说道:
“军士们看见没有,舞刀要这样舞,一招一式都不能含糊。”
那正三品护军参将赶紧大声说道: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吾皇文武双全,军士们记住了,舞刀要像皇上这样舞。一招一式都要有定律,不能乱来。”
弘历听后,将刀扔给了那正三品护军参将,什么也没说,骑着马带着护卫进德胜门了。回宫以后,越想越不是滋味,弘历最忌讳有人贬他的武功和诗词。那‘定律’二字不就是说的花架子吗?第二天,叫来九门提督,授意找个理由将那三品护军参将罢官,遣回浙江绍兴原籍。
可怜那三品护军参将,从小习武,康熙五十六年在杭州乡试中武举,康熙五十九年京试会试中武进士。从七品典仪做起,十九年不敢懈怠,刚升了个三品护军参将,没想到只因说了个‘定律’二字,断送了前程,好在没有送命。
“员外,就是这样了。这个段子看来不会有假,在小旅馆已听过数次了,在浙江一带广为流传。”
员外说道:
“这个段子不错,将来再有类似的段子,讲来听听,你回去吧。”
掌柜的走后,员外说道:
“这个段子可用来研究弘历的心态和为人。”
四娘说道:
“这个弘历的脸皮也太厚了,花架子刀法也敢在军营里耍弄,那些人可都是内行人啊,他就不怕丢脸。”
鲁大说道:
“弘历是皇上,他的一举一动都会有人捧场、鼓掌、夸奖、拍马屁。我看,都是那些个做官的给惯的。”
员外说道:
“玄烨、胤禛也是如此,那个皇帝不喜欢奉承?下面我来讲讲让弘历最忌恨的,胤禛对张廷玉的评价:”
胤禛曾说:
“廷玉周敏勤慎,尤为上所倚”
雍正曾赞道:
“尔一日所办,在他人十日所不能也。”
张廷玉曾患小病。病愈之后,雍正对近侍说:
“朕股肱不快,数日始愈”。
臣属闻知,争来问安。雍正笑对群臣说:
“张廷玉有疾,岂非朕股肱耶?”
雍正曾赏银两万两,张廷玉则辞谢,雍正说:
“汝非大臣中第一宣力者乎!”不许他推辞。
某次张廷玉的弟弟张廷珩参加殿试,康熙在看了张廷珩的文章后,大加赞赏,要拔为一甲(共三名,即状元、榜眼、探花)。但在张廷玉的再三请求之下,最终将他降为二甲第一。
不久张廷玉的儿子也参加殿试,同样位列一甲,但在张廷玉的坚持下,也被降为二甲第一。张廷玉这些谦逊、低调的做法,屡次受到雍正的嘉奖。
有时一次就奖励两万两白银,还将圆明园的澄怀园赏赐给他,其它赏赐的珠宝、古玩等更是不计其数。但其中最高的一次赏赐,也是张廷玉最为看重的,则是准其死后配享太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