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二十回。鲁大爷孙千里报恩
四娘问道:
“家人,你问了吗,他俩要怎样报恩?”
“四小姐,我问了,老汉说要还钱。”
四娘说:
“二叔,把他俩找来吧,都是穷苦的好人啊。”
小王爷问道:
“老二怎么看,有什么想法。”
“二叔,我看可以找来,小女孩跟我们练轻功、暗器。那老伯在我们三姐妹外出时,或者我们一起外出时,可以当护院。”
小王爷想了一想,对那线人说:
“你回苏州把他两人领到这里来吧。路上一定要交代好,这大院子里的任何事,一点不许往外说。”
四娘说:
“多谢二叔,小妮子给你叩头了,今后由我来调教吧。”
“下妮子,谁来调教妳?”
过了四天后,三人骑马来到大院,老汉一看说:
“啊!这里好大的院子。”
进门后,家人将马牵到马厩,线人将二人领到书房,老汉问道:
“三位恩人呢?”
线人指着三姐妹说:
“老汉,不认识了,就是他们。”
老伯看了一会,猛然说:
“啊!是、是、是,原来是女少侠,更是神奇了。”
爷孙俩马上跪下叩头,小王爷说道:
“站起来说话,这里都是平民,不要行此大礼。”
四娘介绍说:
“老伯,这是我们二叔。”
“啊,二叔好,二叔好。”
小王爷笑了,说道:
“你弄差辈分了,你比我还大,今后就叫我员外吧。来到这里,都算一家人,别太紧张了,带你来的人,交代你的话你都记住啦?”
“员外大人,你肯收留我爷孙俩,今后我不出门就是。”
“谁叫你不出门了,管住你的嘴就行了,你说报恩,如何报啊?”
“回员外,我养病期间,那二十两纹银没有用完,病好以后,沿途卖艺又赚了些银两。我想,一是还钱,二是叩头感谢救命之恩。”
“这两样都免了吧,那点钱你好好留着,在我这儿当个护院,再兼个武师。管吃管住,每月给你五两纹银当零用钱,你那孙女跟着我侄女学武功,你看行吧?”
爷孙俩又跪下叩头说:
“员外大人,不敢要钱,有人收留不颠沛流离,就很满意了。”
“我说了的话不能收回来呀,每月去账房领银,我要看签字画押的。二人坐下说话,你家里还有何人?”
“回员外,没人了,被满清灭了门,幸亏我和孙女在外,再也不敢回山东了。”
“什么罪名被灭门呀?”
“员外大人,那山东泰安知府是个满人,雍正九年他看上了我家在泰山脚下房屋和土地,派人来抢占。我儿不服,打伤了二十几个清兵后,被扣上了泰山土匪的罪名,当天就被两百多名清兵弓箭手,将全家杀死。”
“啊,清兵真是丧尽天良,不要再去想它了,满清入关后,被杀的汉人有几十万,大都没有机会复仇,幸存者先忍着吧。”
“听员外大人的话就是。”
“今后就叫员外,哪里有什么员外大人。你二人下去吃点饭,天黑以前,我看看你的鹰爪力武功。”
管家将他二人领去吃饭,走后,四娘说道:
“二叔,我们也应该吃饭了。”
“小妮子这点心眼,不就是想借机想喝点我的陈年佳酿吗?”
“二叔猜对了,我们得了一个徒弟,二叔得了一个护院,各有所得,不该庆贺?”
小王爷让一个家人去厨房告知准备酒菜。
“能否当护院,过一会儿看看他的武功吧。”
小王爷吩咐家人,去外面买几个大葫芦。
还是厨房快,酒菜送上来了。
二娘说:
“小妮子,少喝点吧,小心喝成醉鬼废了武功。”
“我小妮子不敢先喝,先敬小王爷一杯。”
“小妮子,没听你二姐说话吗?”
“我听见了,当年武松喝了十八大碗,还打死了一个大老虎。”
“那是文人、小说家的夸张,你也信?我去弄只老虎来,小妮子来打打看。”
“我小妮子要打老虎,可比那傻武松轻松多了。”
“小妮子喝多了,在说胡话。”
“我还没喝呢,我要打老虎,先用袖箭打瞎它的双眼,在慢慢剥他的皮。”
小王爷笑了,说道:
“我看小妮子说得还有些道理,能智取的不力取,方为豪杰。”、
“谢过二叔夸奖,我就先喝上一杯了。”
小王爷说:
“要是没有小妮子在,还真没有这些乐趣。”
还是穷人吃饭快,爷孙二人吃完饭了,来到书房前表演。
小王爷说:
“刚吃完饭,二人歇一会儿吧。”
“不用歇息了,在外面卖艺,吃完饭就练。把那葫芦扔两个过来吧。”
家人一听,扔了两个过去,老汉双手各接一个,还没看见他捏,就放在地上了。老汉一招手,家人又扔了两个过来,还是一样。连扔了三次,家人就买了六个葫芦。
员外四人出来一看,满地的葫芦碎渣。员外问道:
“这就是鹰爪力吗。”
“这只是表演,和人对打时,全靠脚步移动得快,躲过对方的兵器,抓住对方的骨节,那就一定胜利了。因为捏得快,几乎不需要时间,对方来不及还手。”
员外说道:
“小妮子去和他对打,你俩一起表演。”
四娘站起身来,解下了腰上的暗器,一纵身,来到老伯身前说:
“老伯,动手吧,千万不要手软。”
“这可不行,我那是小侠的对手。”
员外说:
“打打练练,无所谓,还没有开始,怎知不是对手?”
老伯听说后,双手一上一下往前一伸,四娘躲过了。四娘一挪脚步,来到老伯身后,老伯一转身,双脚一动,来到了四娘身后。四娘一只脚尖一点地,腾空起来,一个脚尖点了老伯头顶一下,来到老伯身后。老伯不断地移动脚步来抓,四娘不断地腾空飞起,一会儿老伯在四娘身后,一会儿四娘在老伯身后,大家看得好热闹。两人转了一阵,四娘从不出手,老伯跳出圈外,说:
“少侠悟性太高,我认输了。”
员外问道:
“我怎么没看出输赢?”
老伯问道:
“少侠和有鹰爪力之人交过手?”
“只是听说过从未见过。”
“所以我认输了,这样打法,我一个时辰也抓不到她。少侠在空中一发暗器,我就中着。对付鹰爪力,千万不要出手。练鹰爪力之人都有三快:眼快、脚快、手快,你一出手,被抓到的机会很大,那怕是就有两个手指抓到你,你也就输了。”
员外说道:
“啊,今天我长见识了,我来做个判断吧,今天打个平手。你那两个手指的功夫,表演来给我看看。”
老汉四处寻找东西,见到了四娘的袖箭筒,说:
“禀员外,没有别的器物,只能损坏一只少侠的袖箭筒。”
四娘说:
“你都拿去吧。”
“四小姐,只要一个就够了。”
老汉拿过一只袖箭筒,倒出了六枝袖箭,袖箭筒是厚厚的铜筒,老汉两个手指一捏,箭筒中间就捏得扁扁的,一只手的三个手指一掰,就断了。
员外说道:
“好力度。”
“所以我说,少侠的悟性高,她从不出手,不给我机会抓她。”
员外说:
“啊,原来如此,小妮子,妳怎么不出手?”
“我出手干什么?我也不是那葫芦。”
大家都哈哈大笑。员外问道:
“你会暗器吗。”
“回员外,老汉会,善用金钱镖,其它的也都会。”
“何为金钱镖,我这里没有。”
四娘说道:
“我去账房取来,老伯要大,要小?”
“四小姐,还是大一些够力。”
四娘取来一把北宋的崇宁通宝,交给了老汉。老汉说:
“往哪儿打呀?”
四娘向家人说道:
“把那条长木方拿来,立在墙上。”
家人立上了木方,老汉说:
“四小姐,借一枝袖箭用用。”
四娘递给他一支袖箭,老汉在木方中间划了一道竖痕,老汉数了数铜钱,然后用两个手指比着,在竖划痕上,横着划了十六条线,这样,就形成了十六个十字。老汉走到木棍前,用脚步走了五十步,一转身,打出了八个铜钱,都竖着打在了十字线上。然后,又打出了八个铜钱,横着打在了十字线上。
四娘叫家人将那木棍拿了过来,大家一看都在鼓掌。员外说:
“好功夫,就做我的护院和武师吧。啊,我还没有问你姓什么。”
“回王爷,我姓鲁就叫我鲁大吧,真名多年不用了,怕官府诛杀,小孙女叫鲁珍。刚才听说三位少侠要教她轻功,鲁珍今年十四周岁了,恐怕年龄大了些。”
四娘说:
“老伯不懂轻功,鲁珍已经有半个轻功了。在腿上绑上沙袋,练练腿力,吃点好的补补身子,我三人来指点,她的轻功,很快就能达到到我的层次。”
“四小姐。那样,我爷女俩来世做牛做马,也报答不了这大恩。”
员外说道:
“鲁大:今后再也不要说这样的话,各尽职责就是,记住了?”
“禀员外,鲁大记住了。多谢多谢。”
“你看,又说上了,你不觉得大家都将你当做自家人了吗?你还会什么武功?”
“员外,那就是一般练武之人都要学的,十八般武艺了。”
“鲁大,跟谁学的?”
“员外,说起来话就长了。”
“鲁大,长话短说。”
“员外,是崇祯时期,山东总兵的后人。”
“啊!那李总兵可是一员虎将,清兵入关时,率部杀死了数千清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