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十一回。弘历玩弄权术
“臣谢过辅政王。”
“免了旧套陈语,你先看看众人因何昏迷。”
九门提督仔细看了看。
“啊!都是被点穴,封住了任、督二脉。”
“快去找人来解。”
九门提督骑快马飞奔出宫,回到营地。
九门提督的职责是,保卫京城和紫禁城。这和外军、边军只注重两军对阵,沙场上见高低,不尽相同,所以养了一些解穴、解毒、解蒙汗药等等的江湖人士。
九门提督带了三名解穴高手飞马入宫。
“尔等给众人解开。”
解穴高手说道:
“啊!这是南派点穴高人。三穴就封住了任、督二脉。”
“少说那些没用的,快解!”
“禀提督大人,我等就是会解。解开了也身体衰弱,还要请宫里的郎中开药方补之。”
“大胆!宫里哪有郎中,那是御医!”
三人对看了一下心想:
“郎中就是郎中,什么御医?混饭吃者居多。你那宫里怎无‘御解穴’?还要叫我等来受到训斥。”
不一会,十二人穴位都被解开了。只能勉强坐起来,站不住,并也说不出话,见到辅政王都挣扎着跪了下来。
“坐下!不必拘礼。”
御医赶到了,带着宫廷补药十二份给每人服下,过了一阵也不能说话了。
九门提督谓解穴人道:
“穴位没有解彻底,再解!”
“回大人,再解穴就又回原样了。”
“大胆!赶快让他十二人能说话。”
三解穴师相互看了看说道:
“取些蕲州艾条来,草民试试。”
太监马上去御药房,取来几盒蕲州艾条。
三个解穴师同时在十二人的督脉上取大椎、神道、名门、腰阳关四穴上疚疗。
不到半个时辰,十二人就能说话了,在场的御医自愧不如。
弘历见状想道:
“此江湖高手,将来或许有用他之处。”
于是,手指在场太监说道:
“赏他三人各大银锭一锭(每锭二十两),下去吧。”
“草民谢过辅政王爷。”
然后,解穴人由太监引导,拿了赏银后,送出了宫门。
弘历对九门提督说:
“你来问,分开问!”
“尔等听好,将昨晚之事一一说清,若有隐讳,拉出午门砍了。”
结果这十二人回答相同,只是地点不同:
“昨晚二更刚过,我二人正在巡视,只见仨黑衣人,我俩刚要上前擒拿,感到身上两三处被同时重重点了一下,剩下的便是现在的事情了。”
“来人……”
九门提督刚要发火下令,被弘历止住道:
“九门提督,这些人,暂时寄押在刑部大牢,严加看管,但要善待。”
“最先进入养心殿者,不管太监还是侍卫,也都照此办理。即刻办理罢。”
“臣遵旨。”
九门提督派人,将一干人等送入了刑部大牢。
弘历、大总管、九门提督、侍卫长四人回到养心殿,紧闭殿门。
“此古今第一案,卿等以为有无线索?可破否?”
“回禀辅……”
“免去套话直讲就是。请大总管查看殿内遗失了何物?”
“我看过了,那暹罗夜明珠尚在,珍稀异宝也不曾丢一件。书柜已被打开,那三件前朝密档,只剩下了书夹,书被盗去了。”
“大总管怎知道有前朝密档?”
“回辅政王,臣在康熙老佛爷身边侍候多年,曾见过数次。”
九门提督说道:
“看来,不是因财而来,这身手,也决不是一般江湖大盗所能相比。”
这时,紫禁城墙外的暗哨来报。
“禀辅政王:神武门外的五名暗哨被杀。”
“是何兵器致命?”九门提督问道。
“是暗器小飞镖,镖镖封喉。”
那暗哨递过来五只飞镖,九门提督接下后说:
“退下罢,连夜将那五名军士送去郊外掩埋了。”
九门提督过去检查胤禛的尸体,发现手上有伤说:
“圣上手腕中过暗器。”
于是,他找了一阵,在地毯上捡起了小铁弹说:
“从暗器来看,凶手一伙最少有三人,江湖上的暗器,经多年方能练精,不可能,也没必要一人练发两种暗器。”
弘历下旨道:
“案情一事今日不议了,在场的人不论地位大小听了:此事先密而不发,找些冰来,以防先帝尸腐,此事交与卫队长。”
“皇上,臣领旨,这就去办。”卫队长走了。
“乾清宫,养心殿派侍卫把守,夜间加暗哨,没有本王口谕,任何人等不得进入。这事理应九门提督安排。”
“臣遵旨。”九门提督去了。
“老公公:你去造办处找主管,吩咐用足赤金,做一金人头,按真人头大小。”
“老臣去办就是。”
“且慢,吩咐那主管,找工匠连夜密制,不许问,也不许泄露,否则灭三族。”
“再去宫外定制一付上好的棺木,密运进宫,不要让人知道。”
“辅政王,老臣明白。”
第二天早朝,弘历如期到太和殿,只字不提昨天一事,也没有大臣敢问。
经几次审核,第四天,足赤金人首做成,装在一个木盒里,晚间,由九门提督和卫队长二人,用一根结实的扁担抬到养心殿。
好在二人都是武官,用尽了全身力气,但终于抬到了。
大总管所定制的棺木,加上了木板包装,看不出是何物,晚间,也运到了养心殿。
因外人一律不能用,九门提督、侍卫长、大总管成了劳工。
接着,由九门提督、侍卫长二人把尸体装棺并安上了足赤金人头,盖棺后,再钉上原来的包装木板,用一辆大马车运到了皇陵边。
那边,早已雇了两个农民挖了一个大深坑。
九门提督和侍卫长,再加上那两名挖坑的农人,四人动手,连带棺木的包装,用绳索吊进坑里。
侍卫长和九门提督抽出腰刀,用刀柄猛击两挖坑農人的头部,因是钝器所伤,并无血迹,然后飞起两腿,将两挖坑人踢进坑里。
由九门提督和卫队长两人填平并踩实了浮土,上面埋些草种,盖上些青草。
胤禛的随葬品只有那两名挖坑的农民,还有那足赤金的金首,可是却少了他的肉首。事情做得如此严密谁又能找到呢?
如果当今,那块地卖给了开发商建楼,那颗金头,或许能被挖地基的施工队得到。不过,至少现在还没听说,要在黄陵建楼的。
事后,九门提督派人,给那两家农家送了些银两。随便编了个理由,也算是补偿了。
宫里准备了皇帝老儿的专用棺木,放进些胤禛生前的衣物,钉死了官盖。
然后,由九门提督和卫队长找来两名老御医。
九门提督说道:
“两位御医大人,皇上已驾崩,没来得及请二位诊病,就归天了。”
“九门提督大人,有这等事?”
“御医大人,这天大的事,我二人怎敢有戏言?”
“九门提督大人,找下官来何意?”
“请两位大人向皇后、辅政王、和早朝的大臣们证实,皇上是因多年劳累过度,心力衰竭而猝亡。”
“九门提督大人,这天大的事下官不敢。”
二个武夫又抽出腰刀,架在两御医的脖子上:
“二位,要不要现在就去见先帝?”
“二位将军,老臣应允就是。”
九门提督说道:
“二位御医,明日早朝,向众臣也要有个交待。”
“为保住性命,如何做,说什么都行。”
卫队长说:
“看来,两位御医还是明理之人。”
“----------”。
这一切都做得严丝合缝,各位看官想想,这两个老医人还能保住性命吗?
第二天早朝,由九门提督带领两名老御医来到朝前。
九门提督道:
“启禀辅政王,皇上昨晚猝然驾崩。”
弘历假裝一驚,站起來問道:
“九门提督,怎能有此事?”
“臣也说不清,现已将两位老太医带到。”
两老太医马上跪下无语。
弘历道:
“你二人站起来说话。”
“臣等谢过皇上。”
“大胆!我乃辅政王,你两在回谁的话。”
“臣等罪该万死,被这突如其来的,天大的事吓昏了头。”
“恕你二人无罪,快快如实说来。”
“禀辅政王,昨夜皇上突然驾崩。”
“有这事,是何病症?”
“从脉象来看,皇上是因多年劳累过度,心力衰竭而猝然驾崩。”
“昨夜怎不来报?”
九门提督见状,怕两个御医回答不出,也怕他俩吓得胡说八道,就接过了话头:
“禀奏辅政王,昨夜臣和老总管、侍卫长均在场,因一直抢救到天明见已无力回天后,赶忙早朝来报。”
弘历假装一时无语。
还是老总管深明世故,他怕弘历一时不好处置,更怕弘历当时就想继位,不合章程,乱了超纲。于是,硬着头皮宣布:
“退朝。诸位大人请回吧,辅政王还要去见皇上,明日早朝到乾清宫再议。”
百官一愣,心想:
“这老儿竟敢如此大胆擅越。”
在场的百官虽然良莠不齐,但对于自身的安危,却没有一个是草包。又看了看,那殿外的侍卫都已进了殿,百官面面相觑。
这时,弘历挥了挥手,回后殿去了。
最后,文武百官谁也没敢说一句话,纷纷走出了殿门回府去了。
事情办得很快,当晚,两名老御医就失踪了,家里得到了一批银两,当然要比那两名挖坑的农夫多出了许多。
第二天早朝,九门提督派侍卫包围了乾清宫,以防有变。
百官都提前来到了殿前等候,就连一些有病告假的京官也都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