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500600000003

第3章 家破人亡

其实我们现在还不能称他为朱元璋,因为在元朝统治的那个年代,汉人和南人是没有资格取名字的,有的只是一串串用数字堆积下来的代号。

比如他的老子:朱五四,朱是他们家的大姓,这个没办法更改。

他在大家中排行老五,所以先取一个五,而朱五四的老子也就是朱重八的爷爷生他爸的时候生在了第四个,所以取名一个四,所以他的名字自然而然的就成了朱五四,这是政治环境的要求,谁也不敢违背。

在元朝名字还有另外几种起法,就是拿父母名字中的数字相加,比如老子朱五四,老妈子张二三,儿子的名字朱七七,又或者用出生月日起名。

我不知道大家看电影电视剧的时候有没有留意过赵敏身边的三个不太起眼的打手,我不是要说身为汝阳王府两大高手的玄冥二老,而是另外三个人。

他们分别是在武当派大殿中和张无忌过招,随后被打伤打残的阿大、阿二、阿三。

也许很多人会以为阿大、阿二、阿三只是他们的代号。

不过我觉得这应该就是他们三人的真实姓名。

他们三人应该和朱重八的名字相差不多,都是按照数字直接取名,就和那些阿猫阿狗一样,既无身份有无地位可言!

这样取名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简单好记而且碰上双胞胎或者多胞胎的时候取名就更加简单方便。

谁先被从老娘肚子里取出来谁就叫老大,随后老二老三往后排就是了。

既简单又明了,还不浪费时间。

分辨起来也很方便。

不像我们现在的学校,老师如果碰到一个双胞胎的还得专门作出标记,如果碰上个三胞胎或者多胞胎的老师直接歇菜,点名的时候直接象征性的把他们跳过,以免张冠李戴被人嘲笑。

朱元璋为什么按照家族名字来起,这个已经不知道了,这也已经不重要了,因为名字不过是个代号,而在元朝人眼里,除了猪马牛羊,汉人都是多余,他们甚至想将中原大好的大地改成草原,供他们放养牛羊。

至于叫什么名字他们才不会管。

如果单单是给地主家放牛日子也兴许能够过得下去,但是压在他们身上更加沉重的负担却是来自统治阶级的税收。

在元朝统治的时代,除了贵族成员之外,也就是最高等的蒙古人外,所有低阶层的人们都是需要上税的,种地的每年有地税,放牛的每年有牛税,打工的每年有赋税,即便是赋闲在家也要交税,总之只要是人能想出来的要交税,人想不出来的也要交税。

所以我说能在那个年代活下来的人都是奇迹。

其实这也从另外一方面说明了一个道理,在这种连一个名字都没权利获取,吃不饱穿不暖还要不停纳税的暴力统治下,元朝的灭亡是必然的。

因为有阶级就会有矛盾,有矛盾就必然会产生斗争,小打小闹不可少,成群结队就必然要出大乱子,这是成吉思汗自己给自己埋下的祸根,也是留给他后人的一根必将点燃的导火索。

那个时代即便没有朱重八,也必然会有王八、赵四等等的人物出现。

推翻它的统治也是一个必然的过程。

就在这等艰难却勉强算得上幸福的日子里,朱重八勉强活到了十七岁。这个年龄对于我们现在的人们来说是无法想像的,我实在想不出他们一家八口人是如何在那等拥挤而贫穷的日子中生活下去的。

但是这却是一个事实,也许没有真正体会过那种生活的人是没有发言权的。

也就是在这种困苦的生活中,本就疲乏许久的国家机器上终于迎来了一个压到它的最后一个砝码,这个砝码有一个响亮的名字。

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事情大概是这样的,因为南方多地干旱无雨,在我们现在开来,因为阴阳平衡的缘故,一个地方干旱就必然有一个地方洪涝,也就是在当时,南方过度干旱而北方却是洪灾一片。毗邻黄河的山东成为了重灾区。

首先是黄河大堤决口,灾民流离失所。

这种情况如果放在现在肯定会立刻救灾没商量。

但是在当时那种情况下,元朝统治高层竟然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意见,一方是主张修补黄河,而另外一方却认为不能修,也许在他们看来修河就得花钱,他们每天享福的金子就必然会减少一些,又或者说他们根本就不在乎对方的死活,与其花钱救人,不如让他们自生自灭,反正中国什么都缺,就是从来不会缺少人口。

最后双方对垒的结果是修河(在这一点上倒勉强还有些人性,和那些牲口做出了点区别),既然修河那就更好办了,掏钱吧!

这些钱从哪来呢?

先向皇帝老儿要,元顺帝说别问我要,要也没有,兜儿比脸还干净。

向大臣们要,大臣们一个个瞪着眼珠子说,也别问我要,要钱没有要命不给,爱想谁要向谁要,反正别问我要。

这时候还能向谁要呢,好吧,那就向下要吧,反正他们这些刁民出一个也是出,出两个也是出。

多这一两个也应该不是什么大的难题。

就这样,治理黄河的钱又摊在了穷苦百姓身上。

即便是这样,竟然还能够硬生生的凑齐了治理好的银子。

不得不说,当时确实是铁蹄里闯出的政权。

钱够了,那修理的人从哪里找呢?

这就更好办了,黄河延边的人多的是,把他们召集起来让他们修,反正吃喝不需要管他们,睡觉不用管他们,工钱也不需要发给他们,任务却是必须要完成的,这是高层下给他们的死命令,他们也给底下人死命令。

完不成任务,统统死啦死啦地。

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修理黄河的工程开工了。

这种造福的工程首先最受欢迎的是哪些人呢,反正不是会穷苦老百姓。

最先欢迎的首先是中书省,因为修缮的银子要从他们这里集合再下拨,这就可以从里面剥去一半,原本是预备资金是一千万两,从他们手里一过,只剩下了五百万辆。

然后是地方州县,反正钱是摆在了他们面前,修河治坝都是些看不见银子的东西,上头不查底下不敢查,能剥一层是一层。

就这样一层层的向下拨,真正能修缮到黄河上的钱是少之又少。

即便是这样,元顺帝也依旧是欣慰无比,因为在他看来自己是在做一件顺应天意的事情,是在造福万民,是大大地政绩,是应该记录在史册的。

这时应该搞个欢唱会庆贺一下。

也就是在这种北涝南旱的环境下,真正的灾难降临到了朱重八的头上,因为在大旱之年,首先是他的父亲朱五四四月初六饿死。

初九,他的大哥饿死。

十二,他大哥的长子饿死。

二十二,母亲陈氏饿死。

在这等灾难面前,朱重八感受到了悲惨的痛楚。

也就是在这一刻,在他稚嫩的心中复仇的种子开始发芽!

我们都知道大灾之后必有大疫,朱家也未能幸免,一大家子人接连出现发烧、浑身无力、上吐下泻的情况,刚开始还好,可是没过几天好好的一个人就断了气。

在那个牲口比人都值钱的年代,死个把人实在平常。

我估计在元朝统治者眼里,巴不得老百姓全都饿死,这样就可以腾出一大片的地方,省得占着茅坑不拉屎。

到时候他们就可以把土地改为农场,任他们放养牛羊,哪天心情好了还可以在家门口骑马射箭,杀鸡宰羊。

也就是在这种阴霾笼罩下,刚开始人们还没往心里去,因为在这种颗粒无收的日子里,饿死个人太平常不过,但是没几天一传十,十传百,很多地方都发生了同样的情况,这时候人们才知道发生了瘟疫。

在这等叫天不应叫地不灵的日子里,外边有亲戚的村民也都出逃了,留下仅有的几个人也都是苟延残喘,等待着命运的审判。

而在此时,朱元璋首先要面对的问题就是要埋葬他的父母。

逝者为大,入土为安。

在现在看来在正常不过的事情。但是对于当时的朱元璋来说却是一个极大的难题。

因为他首先要面对的是无地埋葬的问题,身为农户按理说应该有着几亩薄田,但是对于当时的政治制度来说,佃户只有租田的份,根本没有拥有的权利。

说白了就是给地主打工,租赁地主的田地,每年按时交租,头两年从荒地做起,收成少时少交租,等田地养肥了,立马提高租金,这种事情在当时太过平常。

反正租不租随你,爷有地就是资本,你没地就该受剥削,活该你倒霉。

这就是时代环境。

这时候朱元璋首先想到的是地主刘德,因为自己老爹给他种了一辈子的地,临了了总该赏一块地安葬吧。

八哥的想法是好的,但是现实却是残酷的。

当他说出自己的想法的时候,迎接他的不是喜讯,而是胳膊粗的棍棒,彪悍中就把放牛娃给轰了出来。

史书上虽然没有写八哥当时是否有借景抒情的感受,但是在我想来他当时应该是哭了。

以前虽然是穷,但是勉强还算是温饱,也没有过这等生离死别的痛苦。

但是现在父母亲人在几天内接连去世,对于朱元璋就是晴天霹雳,对于一个十几岁毛都没长齐的小孩来说,必然深受打击。

当然当时的他也可能没哭,如果没哭的话,那这个人就更可怕了。

一只能够独自舔巴伤口的恶狼是最令人敬畏的存在。

也许是看到这个小子太过可怜,老天难得发了发善心,正当朱重八走投无路之时,附近的邻居看他可怜,给了他一块地方让老人下葬。

地方有了,小小的八哥就和家里仅活的二哥一起用拆下来的门板抬着亲人的尸体裹着一卷草席向葬地赶去。

老天不作美,正当两人抬到山坡底下时,突降暴雨电闪雷鸣,乌黑的密云压得天像是要塌了一样,兄弟二人赶忙放下尸体找地躲雨。没多大功夫,雨过天晴,兄弟两人回来一看,彻底傻眼了,因为原先放在山坡底下的尸体被滑坡彻底掩埋了,俗话叫天葬。

而在数十年之后,这个地方便成为了朱家的皇陵。

它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字:孝陵!

老实巴交的朱五四给地主种了一辈子的地,到死了连一块像样的棺材都没有,坟地都是别人施舍的。

人生落魄至此,还能有何苛求!

后来朱元璋做了皇帝之后,还专门写过几句话,抒发当时心中的痛苦:殡无棺木,被体恶伤,浮掩三尺,奠何琼浆!

家破人亡之后,仅存的兄弟二人还得继续生活。

这时候又该怎么办呢?

他的二哥年龄毕竟稍大一点,就想着外出讨生活。

和朱元璋简单商量了下,也没有其他办法,简单收拾了下行囊,就起身离开,兄弟二人彼此寒暄了几句,就互相道了别。

原本幸福的家庭,此时就真的只剩下了八哥一人。

这时候我觉得朱元璋才真正感觉到了孤独的可怕,幼小的心灵变得愈发冰冷。

看整天靠要饭勉强度日的邻居建议朱重八不如到寺庙里面剃度出家,因为朱元璋总归和寺庙有缘,毕竟它是出生在寺庙,当和尚总归要比饿死要强,不敢说锦衣玉食,起码粗茶淡饭足以果腹。

朱元璋左右无门,也没有其他办法,当和尚也算是一条出路。

毕竟皇上当不成了,和尚还是可以当的。

反正他的头敲钟还是没问题。

就这样,被逼无奈的朱元璋落魄出家当了和尚。

同类推荐
  • 好十官

    好十官

    上界仙童下罚人间从任人宰割的小奴隶——割据一方的霸主用残酷的杀戮和白骨修筑一条称王称霸的血腥之路他的命运将终生与惊悚恐惧的死亡相伴,直到油尽灯枯。
  • 三国之巅峰书生

    三国之巅峰书生

    本作讲的是一个现代武术家穿越到三国里但是却因为自大从而被灭了满门,只有主角与他的未婚妻和哥哥逃了出来,后,主角一蹶不振,主角的哥哥去辅佐董卓,后向董卓推荐主角,主角最后重新出山。“秦哲是我这一辈子的噩梦”by诸葛亮,郭嘉,
  • 明末沐府

    明末沐府

    缟素临江誓灭胡,雄兵百万气吞吴,试看天堑投鞭渡,不信中不姓朱。
  • 人迹之金系

    人迹之金系

    回到北宋初年,本以为自己以成大事,但事实却是什么都不能左右,被狗咬,掉粪堆,被女人整,人生就是苦的,但无奈中还得坚持下去。
  • 史记(第三卷)

    史记(第三卷)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最初称为《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太史记》。其不但规模巨大,体系完备,而且对此后的纪传体史书影响很深,历朝正史皆采用这种体裁撰写。同时,书中的文字生动性,叙事的形象性也是成就最高的。鲁迅先生在他的《汉文学史纲要》一书中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本书选取其精彩篇章予以诠释叙述。
热门推荐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老公太霸道

    老公太霸道

    第一次见面,她漂亮的一记过肩摔,替他解决了黑道的追杀。第二天,宝马香车,一整排黑西装墨镜的男人稍息立正站好,见她恭敬地叫一声:“大嫂!”搞什么,她路见不平,拔“腿”相助了一下,救下来的居然是个黑帮大少爷?缠着她理直气壮:“我的兄弟们已经认定了你是他们的女英雄,所以你必须嫁给我!”这是哪门子道理?
  • 凤舞轻歌

    凤舞轻歌

    茫茫沧海桑田,世间万物,我亦身在其中,都说当局者迷,即然出不了这个局,那就是个永远解不开的迷,何必费心费力,深究它的所属。万物皆为我所用,俗话说不用白不用,这多么有豪情!李纤柔没有轻言放弃、没有过分执着,她只听从心灵的指引,在完全懵懂的仗剑江湖世界,做着她认为该做的事,爱着她想爱的人。(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噩梦军团

    噩梦军团

    我们生活的地球并不像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简单,我们也并不是地球上唯一的主人,直到那一天,噩梦来袭,那时候我们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恐惧
  • 天牧者

    天牧者

    世界不恒常,宇宙尊天牧。为天放牧者,超脱纪元上。地火风水汇演成牧人的能力甩响的鞭声,法则运转宇宙啊,你可知道我是天牧者!牧人、牧神、牧苍生!!!来来来,收藏,点击了。你们给力我就爆发。没人看也保证一天一章。收藏,点击上去我的章节也上去。欢迎加入天牧者小说粉丝群,群号码:589193989
  • 千金农门妇

    千金农门妇

    一朝穿越变成乡村的小孤女,芸娘只想摆脱劳碌命过个平淡生活。种种田,数数钱,赶赶鸭,摸摸鱼这样的日子挺恣意的,芸娘表示她很喜欢。只是……这个四皇子您跑着我们这山旮旯里干啥?“找媳妇?”“对不起,您媳妇儿在太子府里。”咦,邻国五皇子,你怎么也来凑热闹了!“找儿子!”“啥?”“儿子快跑,你那个穷鬼爹来了!”
  • THE SEA-WOLF

    THE SEA-WOLF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承天仙途

    承天仙途

    一个在江湖中长大的孤儿,铸就出一个承载天地的时代
  • 虚空斩剑谱

    虚空斩剑谱

    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一个武侠梦,仍忘不了几年前一群小伙伴在一起接龙的时光。今天算是整合一下,算是圆一下当初的梦,也给自己留出个结局。
  • 阴夫难缠

    阴夫难缠

    人活世间,浑浑噩噩,草木一秋,偏偏我却受尽磨练,不得安生,原来,所有种种皆是恶鬼作祟,他纠缠着我身体,夜夜笙歌,到后来,活人非人,恶鬼不恶,道尽世间人性丑恶......情节虚构,请勿模仿--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