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湖镇是个二三千人的小镇,少有外人往来,因近鼎湖而名,依山傍水,旁边就是仙都余脉。自第一户人家百年前在此落户以来,因有鼎湖调节,从未闹过什么干旱水涝,比别处稳定多了。因此风调雨顺,人丁兴旺,聚居的人口越来越多,成为了仙都山方圆百里之内唯一的乡镇。
这一日,鼎湖的居民们一早起来后发现,街坊闾巷里多了许多身着玄裳肩背利器的年轻人。这些人大都相貌不俗,气质特殊,操一口官话,不类本地人士。街坊邻居见状,都开始互相打听,答案却往往不得其要。他们打听到保长那里,保长也稀里糊涂,于是保长又打听到乡长那儿,才知道这些人都是拿有朝廷正式路引的外乡人。这下镇民终于知道这些人并非歹人之后,乡民们才放下心来,该出工的出工,该种地的种地,该做买卖的还做买卖。于是墟市里面照常人潮涌动起来,只不过好奇之下他们还是不时地偷偷打量、暗地里议论这些不明来历的不速之客。
关楗、李虎、萧雅三人下山前一天都充满了兴奋,应该说所有参加仙都演武的人都沸腾了。天未亮之时萧雅三人就摸黑出发了,半路上遇到许多“同道中人”。
原来鼎湖镇乡民所见的外乡人都是像萧雅等一样参加仙都演武的,下山之前被允许临时落往鼎湖镇体验生活一天的仙都派弟子们。算是提前适应一下迥异于仙都山上的充满烟火气的人间生活。
天刚亮的时候萧雅三人就已经落在鼎湖镇外的大路上迎接下山之后的首个日出。三人兴奋地在大路上狂呼大叫,惹得早起提篮去湖边浣衣的鼎湖镇妇人异目相对,避路而走。一位入镇鬻薪的汉子背着两大捆柴火,身旁跟着个垂髫的小丫头。小丫头兴许是第一次随父亲进镇里,见啥都新鲜。她看着萧雅三人瞪大了眼睛,拉着父亲的衣角好奇地问道:“爹爹,这些小哥哥们都是镇里人么?怎么好奇怪的样子。”
汉子四十岁不到的年纪却已经半佝偻着腰,沉重的柴火压得他满头大汗,闻言抬头看。见到萧雅三人皮肤白皙,衣料上乘,虽然年轻但是气度不凡。刚要开口,一转眼看到几人背上的剑,立马变了颜色,对着女儿低斥道:“别乱说!几位爷是上等人……”后面的话听不清楚,因为汉子拉着小孩紧走了几步,将萧雅三人甩在了后面。山民怕事,见到几人身怀利刃,本能地趋利避害,害怕之情,一至于斯!
萧雅触景生情,想起了当年的自己第一次央着父亲卖柴的时候带上自己,第一次到了镇里的情形,与这对父女何其相似。年月久了,萧雅对于父亲的印象也渐渐模糊,能记得的就是粗糙的能搀起自己的大手,经年累月赤着脚丫劳作走路,竟是没有一双像样的鞋子。父亲的脚皮皲裂得异常严重,有一次他好奇抠着父亲开裂的脚底板,从里面能抠出来大大的石子,问他痛不痛,他只是笑了笑,用手摸着儿子的头,什么也没说。只是到了当天晚上的时候他看到父亲罕见而奢侈地用自己砍的一小半柴火烧了一盆热水,自己在偷偷地抠洗着脚,靠着门框仰面看着远处山下炊烟道道的鼎湖镇方向,不知在想着些什么。
萧雅看到被父亲拉着不时回过头来,好奇地看着自己几人的小女孩,不禁深有感触。原来自己早就不是那一阶层的人了,他们把自己当做了不可逾越的上等人。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他们之所以走避,除了自卑,或许还有深深心里的仇视吧?
自己因祸得福被收入仙都,才摆脱了祖祖辈辈面朝泥土的境遇。或许如果当初没有小叶村那一场灾难自己也还是个山野村夫吧!过着得过且过,半饥半饱的日子。或许也会娶一门同病相怜的媳妇,生几个注定贫寒度日的孩子。
萧雅想着,不知是喜是忧,心中失落,踽踽而行。前面汉子因为紧赶了一程,原本瘦弱的身体有些吃不消,终于停在了路边上休息。但他却不敢放下肩上的东西,他已经赶了几十里的山路,此时力竭,怕放下了东西等会就起不来了。
萧雅几人施施然还是赶上了汉子。汉子满头是汗。小女孩十分懂事,她小手拉抻着小衣袖子忙着给父亲把汗擦干,娇小玲珑的嘴唇撮圆了,对着父亲湿漉漉的脸轻柔地吹着凉气,晶亮的眼睛里带着小小的担忧。萧雅放轻了脚步经过,他能清晰听见小女孩呼呼的吹气声,觉得那是最美的天籁。
就在这时,一辆咿呀呀的牛车从后面路赶了上来,赶车是个壮实的小伙子,车上载满了粮食样的麻袋。老牛放蹄,车子晃晃悠悠走在进镇的路上,一会儿便超过了负薪的父女。
小女孩突然站了起来,撒开小脚跑到了牛车子面前,招着双手,放开声音喊道:“哥哥,停一停车,请载我们一程。”
汉子始料未及,赶忙放下了柴火走上前拉住女儿,那老牛一见面前有人也便不走了。汉子想要拉开小女孩,小女孩却不愿,对着车上的小伙子道:“哥哥,请载一载我们吧,我爹爹他累了。”
车子停下,车上的小伙子跳下车来,看了看山民,柴火,还有小女孩,小女孩睁着圆圆的眼睛不露怯地看着他。看了半晌,小伙子咧嘴一笑,露出了半口白牙。他掂了掂柴火,爽朗一笑道:“行咧,上来吧。东家的牛够壮实,搭你们一路。”
汉子犹豫了一下,看着进镇还有一段路,自己实在累得够呛,道了声谢,先把女孩搀上了车。赶车的小伙子力气大,帮着把柴火送上了车,自己要把位置让给汉子,汉子却怎么也不同意,只得作罢。最后小伙子赶车进镇,汉子则在一旁步行跟随。
萧雅看自己三人终于落在后面,不知做何感想,三人闷头走路。之所以不直飞进镇,是因为仙都戒律,没有必要的原因,禁止随意在凡人面前随意显露功法。
三人终于走在镇上中央的大街上。说是大街其实也就四五个人并排走的巷子,两边都是半居住半货贸的一长排商铺。米庄、布庄、茶庄、肉铺、药铺、杂货铺,几十家店铺紧挨着绵延了上百步远。商铺的边缘还有一些随意搭就的菜摊子,旁边就蹲着老实巴交卖菜的农民。
三人走在街上,东看看西瞧瞧,样样都觉得很新鲜。李虎在街边跟摆摊的菜贩买了一把新鲜水灵看样子刚从地里摘过来的芥菜,花了半文钱。又再花了一文钱买了七八个包子。他给自己塞了一个在嘴里,剩余的和萧雅、关楗分吃,还有剩的都用食布包好提起来嘟哝道:“带一些回去给老爹尝尝鲜。”
“现在知道心疼你老爹了?”关楗看了李虎一眼道。
李虎忍不住要翻白眼,“什么叫我也会,老子也是爹生娘养的好不好!”
“你这么说我倒不好意思再说你。诶——”关楗好奇地拉住李虎道:“怎么从来没见你提你娘呢?”
李虎把把大半个包子放进嘴里嚼着,闻言差点噎着。他少有地沉默了一下,眼泛泪光道:“提她做什么!她都不要我和老爹了。”
关楗隐约觉得这里面有故事,只不过听起来并不是令人开心的那种。他半开玩笑半认真地道:“原来还有你说不得的事情啊?我还以为你刀枪不入,无懈可击呢。怎么了,有啥不开心的事情,说说?”
李虎脸色一黯,道:“其实也没啥不可说的,比起雅儿来,我可算是很幸运了。”他拍了一下萧雅的肩膀,“早年我爹眼神好,手脚快,打猎是把好手,攒了不少钱,娶了我娘。原来我娘娘家是个唱戏的,我娘嫁人之后,他们就随戏班子搬走了。我娘生下我后,好说歹说硬是说要去找娘家人唱戏。我爹也是老实,见我娘可怜,最后放了她去……”李虎低下了头,停了半晌。
“后来怎么样了?”尽管已经意识到结局,萧雅还是忍不住关切地问道。
李虎抬起头来,觉得鼻孔有些痒,他伸手抹了两下,道:“还能怎样,后来就一去不复返了。我爹后来寻思,就说母亲可能是因为生计,是那种游走远方乡下专门钓彩礼的。拿了钱之后就借故走掉,再找下一家。跟了我爹的时候她像是年纪也不小,应该是之前也不知道跟了多少户吧……”
“钱?”萧雅低头摸了摸怀里那串还没使用过的崭新的铜钱,喃喃道:“钱真的有那么好吗?”
“不过我爹那意思从来没有怪过我娘,他说我娘很能吃苦,心眼也不坏,如果不是不得已她不会这么做的。还说感谢我娘,我娘唱戏的,有文化,人又长得跟花儿似的,在她们那一行应该叫花…旦…”李虎不是很确定地道:“我爹说那一年是他这辈子过得最心满意足的时光。”
关楗和萧雅对视一眼,没想到李虎一直大大咧咧的背后还有这样的身世。两人正唏嘘间突然听到身后一阵响亮的脚步声。一个女人的声音喊道:“站住!你再走这样试试?女孩子就要有女孩子的样子!”
萧雅闻声不解,一会儿只看见一个总角小女孩一路走来,越过几人,又大步大步向前走着,精致的小皮靴故意振得地面噼啪作响。一个身材修长,脸上淡敷薄粉的年轻妇人跟在小女孩后面追着她屁股跑,应该是小女孩的母亲。那女孩在怄气,妇人越撵她,小女孩就越发来劲,变本加厉地把步伐踩的更响亮了,整条街都听得清清楚楚。女孩震得头上扎高的辫子乱颤,母女俩互相追逐着。妇人喊道:“再跑?晚上不带你去湖边看戏了……”女孩似乎停了下来,不一会两人身影渐远。
三人沿着狭窄的街道向前走,穿过了买卖的人群。到了一处临街的开阔地,转过身看到热闹的人群。正是辰时吃过早餐的时刻,男人们都去做事了。老人和女人们带着孩子在附近闲逛,小孩们在大人身前身后忘情地嬉戏,大人们若有若无围着中间的人群或指指点点或窃窃私语。
萧雅看到小广场中央聚集的一堆人群,待看清其中有熟悉的背影时,萧雅失神了一会,继续向前走去。
关楗走上前去与萧鹿碰了个面对面,萧鹿第一次在众师姐前曝光心仪已久的男人,羞涩之情溢于言表,声音也变得糯糯地道:“你怎么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