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天气突然转凉,大家一定记得添衣加帽可千万别在新年前感冒了。
原文:施恩者,内不见己,外不见人,则斗粟可当万钟之惠;利物者,计己之施,责人之报,虽百镒难成一文之功。
老黄译文:布施恩惠的人,自己不记挂在心,对外也不张扬,那么即使一斗粟的恩惠也会得到万钟的回报;用财物帮助别人的人,计较自己对别人的施舍,责怪要求别人的回报,那么就算是付出了百万的黄金也不会有一文钱的功德。
一个喜欢施恩于人、帮助他人的人从表象上看的确是可爱而令人尊敬的,但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主题是施恩的目的性。
《菜根谭》在施恩这件事情的目的上将其分为两类,其一为施恩不求回报,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大善。其二是施恩是有其私利目的的,这样的行为则应该被定义为伪善。
我们先就第一点来进行一些讨论。
真正的大善君子,他们施恩于别人是不求回报也不记在心头的。在他们看来,帮助他人是一种条件反射般的本能,这也是一种溶于自身修养沉淀后的真正美德。我们修身就要寻着这一条路子去,以大恩至无的目标来要求自己。**的故事大家都知道,正是因为他做好事从不留名,故而现在我们只要提起**的名字就知道这个人必是一个大善之人,而他的名号也成了做好事的代名词。
如何做到这一点呢?则必须要抱着一颗真正的不求回报的善良之心,正如昨天我们探讨的,一个帮助就如种下一粒种子,我们希望能够多留一点绿色,但不要指望等它长为大树后去砍伐为木料。
在这里我想举个自己亲身的经历来和大家说说。
我曾经和几位友人在高新区的一所大学附近开了一家精品店。精品店所在街道上面的一位清洁工奶奶总是一边打扫卫生一边收集些饮料瓶来换钱,她的生活不易我们每个人都有目共睹。所以大家都达成了一个共事,就是将自己平常喝完后的饮料瓶都收集起来,全部装在纸箱里,凑够了一箱则给那老奶奶送去。久而久之这也便成了大家的习惯,而这件看似不大的小事却有了后来的故事。
我们这举手之劳绝对没有人会想要徒什么回报的,而大家当然也不会以这件事来标榜自己是大善人,可是,就在这小事之上,我们却得到了令人想不到的回报。
开过精品店的人应该都知道,店主们往往喜欢在店门口再支放些货物,可是也最怕城管来收了去。
可是我们店的东西却从来没有被没收过。
因为,每一次只要城管出动,那位打扫卫生的老奶奶就会第一时间地跑到我们店上帮我们把货物给收进店内。
这件事情说起来虽然我们的行为的确是有损了市容不光彩,但是也可作为一个例子。
这也便是施恩不求回报,但往往收获是意想不到的。因为人与人之间只会因为无私而真情的付出而敞开心扉,若是施恩是为了某种目的,则便成了交易和利用,哪里还谈得上是善良呢?
接着,我们来说说这第二点,施恩求回报,则必定是伪善之人。
《聊斋志异》中有这样一则小故事,一个读书人做梦去参加考试,主考官是关公,而卷子上面读书人答了这样一句话:有心为善,虽赏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关公见了之后很是高兴,对此读书人大加赞赏。
由此可见,一个人如果为了获得赞扬美名或者私利而帮助别人,则虽然表面上看是做好事,但是其内心中的伪善最终必然败露。那些施恩于别人之后将自己所做之事如记账本一般放在心头的之人,委实是极为可恶的大恶之人,他们的付出不过是在演戏,他们追求的不过是一种虚荣的美名,而若是接济帮助了别人的财务则会精打细算地苛刻要求别人的回报,大家想想,这样的伪善之人难道不可耻狭隘吗?故而,有心为善之人实乃比那无心为恶的人要恶的多。
可惜的是,社会上第一种人奇少,第二种人却奇多。总能在各种场合听到某人大谈对别人的恩惠,只要和他在一起,哪怕他曾经帮过的小忙他也总像个讨债鬼一般提醒着你不要忘记。我们当然应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但是这般以恩惠来作为控制要挟别人的筹码,着实是下流之事。
所以,《菜根谭》告诫我们,施恩应该来自于内心的真正善良,帮过即可忘记,勿要求回报,而做善事并非为了作秀来引起他人的关注和赞美,君子应该敞开心扉地去关爱他人,宽慰失意之人,激励丧气之人,安抚受伤之人,照顾弱小的人,尊敬年长的人,一切的一切应来源于本质的善意。
总结一下,故意为善不是善,发自内心的做善事,且不留名、不留痕迹、不求回报,这才是真正的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