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鹏回到了蛮莫城,这也意味着杨家兄妹将返回昆明了。这些日子以来,“空虚”的蛮莫城,一直是杨镇宇在幕后打理的,而杨倩儿,则是做着“明面”上的一些事,像城中百姓子弟们的念书,训兵,包括那些分配“房屋”,调整人员之事等等,这也算是杨镇宇“苦心积虑”而为吧,他就是要造成一种杨倩儿“先入为主”的事实,让全城的百姓,乃至军中之人,都来认可这个事实。只不过杨倩儿对此并不以为然,她了解段鹏的内心,知道他所想。再加上她自幼在军中长大,也喜欢与将士们接触,故而未有什么抵触的念头。
而驻留在城中的人马,也一一被段鹏进行了分解,像这样大部的驻扎,无论是粮草,还是气氛,都是不利于统筹的。
其中,暹罗国太子昆拿的人马,被分成了两起,一路去了勐卯城周边,另一路去了章凤;杨天罡此次募集的人马,被陈超部领去了铁壁关,他们将在老兵们的“传帮带”下,进行完整的整训;孙瑞杰的炮营,大部人马随炮留在了蛮莫城,小部则在钱文浩的率领下,驻扎在铁壁关。只有段天宇,马六的骑兵营,他们会同辎重营的大部,押解着近万名缅军俘虏,返回了腾冲卫。
针对这群庞大的俘虏人马,段鹏在卫里设置了新的临时机构,如同先前的“游击司”一般,只做战时之用的。这次设置的是“军需司”,越级提拔了一位原铁壁关的受伤把总周忠义,担任该司的“游击”主官,主要担负腾冲卫,蛮莫治下的伤残军人安置,并调解军人的家属与地方上的事务。由于各千户所的土地已经“转租”到了各军户手中,这些新擒获而来的俘虏,就只能作为一个整体,除了开垦新的荒地外,也兼着帮千户所里整修农田水利的修建维护,或帮着一些缺劳力的军户家做农活。不仅如此,该司在级别上是与经历司和镇抚司是平级的,直接受卫指挥使所统辖,因此在下面的千户所,乃至大点的百户所里,也都安置有分部的,这些俘虏,就是分置在这些具体的地方。
但对于这些俘虏,段鹏采取了类似于勐卯罕家土兵的方式,只要他们表现的好,可以解除他们的“看守”,就近分田营生,也可以接家人来大明朝,甚至可以返回缅境。
妥当了这些事务后,段鹏带着召拔等一些九山十八寨的军官,护送杨家三兄妹去了铁壁关,在那里进行了再次分手,这一去,又将是漫漫长路,不知何时再能相见,杨镇宇倒很坦然,人生之路本是坎坷多难,又何故要去计较这一时的得失呢?
至于杨倩儿,这次段鹏在城中,就专门请王定坤,以长者的身份,携聘礼向杨家兄长杨镇宇提亲了,这些台面上的规矩,段鹏还是懂得的,至少不能让人家看轻了杨倩儿,而单请王定坤,则是因为其身份的特殊,与段鹏等一辈的身份不一样,更算是一个媒人,这样也能让王家所属人员,把杨倩儿看成是自家人。对此,杨镇宇还是十分清晰的,他同样也把王定坤看成了一位家中长者,应承下了这门亲事。
送走杨家兄妹后,段鹏等人来到了九山十八寨的石寨,他参加了召拔的婚事,这种宽慰属下之事,段鹏一般都乐意去做的。
待段鹏重新回到蛮莫城,英咭利人约翰押解着第一批鸟铳也到了这里,而在段鹏筹备了多日的商议大会,也终于开始了。
这次大会涵盖了蛮莫,腾冲卫,陇川三地的商家头面人物及各商会里,有头有脸的人物,齐聚在了蛮莫城。连腾冲卫城里的卫经历司钱文理,陇川宣抚司的多乐庆经历,勐卯城的衎丰,贾家里的玉夫人等,也都赶了过来。
按段鹏的思路,蛮莫城是他的“退路”,无论如何都需要“倾心”掌控的,依照这里的特点,此地只能做为一座商业城池来运作的,周边只要能提供些粮食,蔬菜即可;陇川方面则就考虑要从粮食,矿产等想出路了;而腾冲卫,汉人及屯军居多,有学问的人也多,他的想法是“兵源”问题,作战打仗,需要有知识的人,这样战斗力才强的。
大会的召开,是在原城主府内,现改为蛮莫府里新建的议事大厅里进行,而这大厅的结构,与铁壁关新建的军事会议室一样,也是呈一个椭圆形的架构,中央位置,摆放了一张巨大的长方型桌子,桌子的周围是一圈椅子;而这圈椅子的背后,则是过道;再后面,就是一层层木质的连在一起的长凳。各区域,均按各自的地区,标示了出来,以方便大家入座。
中间长桌的正首位,坐着段鹏,左边是段兴,右边则是蛮莫城“怡昌钱铺”的胡瀚匀掌柜。
“诸位,今天请大家来,主要是一些商业营运上的事,想与大家扯扯。目前,我们的地盘是大了,怎么个运作之法,也需要进行调整下了,这样大家方能更好的赚取更多的钱财啊。”段鹏这么笑着说道。
“是的,段大人,我们觉得有您在,这“钱图”会更好啊!具体怎么个做法,您说就是。”崔荣泰抢先说道,生怕落到了人家后头。
“是这么个理,段大人,这三地之间,应该有个密切的分工才行了,要不然的话,会形成打乱仗的。”多乐庆经历对此深有体会,这么一年多来,他在陇川担负着营运之事,感触多多。
“嗯,目前我们已成雏形了,那么,接下来首先要做的一件事,就是,如何把我们三地使用的银钱给规范起来!目前,在蛮莫和陇川,已经彻底做到了,市面上流通的全部是我们“怡昌钱铺”发行的银票,但腾冲卫还不是,这中间的原因很多,在这里,我希望大家能精诚团结,把这事做的完美些,如果可以的话,我希望你们能全部使用银票,而不再收取现银了。”段兴言辞简短的说道。
段鹏此举,也是极有深意的。目前,在这三个地方,蛮莫因为是“产地”,这里交换的银钱,已经全部改成了银票方式,没有人愿意兴师动众的,从大老远的地方运送银两来此地。与此同时,大理方面则短缺“银票”,南来北往之商家,主要在该地兑换成“银票”,携之往来各地,这就形成了一个“两头尖尖”的地步。此外,随着钱铺银票的流通,无论是百姓也好,商家也好,更容易把现银兑换到了钱铺里,而这三地之外,还是流通现银的,这就能给一些机会,动用钱铺里的现银,去外地购置所需要的物件。
“段大人,小人可以回腾冲卫做此事,我们马帮与诸多商家有营运往来的,直接要求他们付“银票”就是。而且,银票这东西本来在腾冲卫就流通的,慢慢也能转变过来的,不仅如此,我们连保山,大理等地,都可以这么做。”说话之人是贾家马帮的陈少东,如今的贾家马帮已经纠合了许多家小马帮,成为腾冲卫,蛮莫,陇川这三条线上的主要运送人马了。
“欲速则不达,段大人,目前只能如此了。”胡瀚匀说道,“三地的信用制度已经建立起来了,请诸位能以诚信待人,否则,我们钱铺将断绝与之往来的,并会把情况报之衙门里的。”
“好了,我讲讲大伙如何把东西卖到“外面”去,而不是紧盯着军方或本地。”段鹏开始说道,“今天约翰也在这里,你们有什么东西可以卖给他的吗?”
闻听段鹏这话,众人面面相觑,没人想到这一层。
段鹏只好自己再说道:“汪庆仁,你的火药能不能做的更好点呢?约翰就要更好的火药!如果你们大家,都能把“东西”做的独树一帜的话,何愁卖不出去呢?就像我做的摆钟,就大量的卖给了他,你们能否也做出些这样的东西出来呢?”
见段鹏点名了,汪庆仁只好在后面站起来回答道:“段大人,小人真的已经很用心了,可这东西,越到后面就越难了的。”
“这是因为你没有“博学所长”!虽然说,你现在造出的火药,并不逊色于英咭利人所作的,但如果你能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再应用到你这里,你就能明白很多的。”段鹏采用了一种奇特的诱导方式来说明这个问题。
汪庆仁眼睛一亮,他连忙说道:“段大人,可以去“看”他们怎样制作的吗?”
“这个可以跟约翰谈的,他们在“身毒”就有作坊,如果你们愿意去看看,腾冲卫可以出面跟英咭利人谈谈。”段鹏道。
“多谢段大人,小人愿意遣人去。”汪庆仁笑着说道,不过,忽然他想起了什么,继续问道:“段大人,这个火药对“硝”的用量甚大,暂难以解决。”
“这个。。。。。。”段鹏先想了想,他说道:“这个可以在人畜的污物里提取,不知道你们谁愿意去做此事。你们可以在三地城中,乃至卫所里,兴建公共茅房,卫里可以每年都给部分银钱,你们取出的“硝”,免税,而“多粪肥田”,这可是《荀子·富国》里说的。”
“还有一点,我要跟你们大家说的就是,卫所今后将不再兴办任何的“作坊”!包括现有的“铺子”都愿意转交由你们来营运,衙门只“收税”!而如果你们能把造出的东西卖到“外面”,像英咭利,澳夷那里去的话,一律免税!”
。。。。。。
整个的商议大会持续了三天,林林总总的都谈了很多的事项,而段鹏一个总想法是,他要从衙门这块,“鼓励““纵容”商家们对“知识”的看重,并能应用到具体的制造中去,扩大作坊的规模,以此来吸收更多的劳动人口,把有限的人口“禁锢”在贫瘠的土地之上,是绝对没有出路的。
而此为的另一个目的,则是在为他今后的“土地”动作打伏笔了。土地归属,是件天大之事,要想“稳定”住那些地主士绅们,最好的办法就是不“动用”他们的“之本”,转而把一些农户迁移至作坊中去,再而用“作坊”来“补农”,形成一种相互的推动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