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手有脚的,饿不死的!再说了,蛮莫城里现在是免税的,生意有得做呢。”马六不失时机地说道。
“话是这么说,但我们汉人被缅军围禁在此,不准外出,只允许我们耕田作战的,几乎无人知道怎么去做生意的。”王新民有些忧虑。
“并不是要他们都去从商的,蛮莫城不都是掌柜吧?一些具体的活计还是需要人来去做的,指挥使大人有交待的,城中所雇佣的人员,以后将采取个法子,让这些商家们把“工钱”给提高,这样不就成了?此外,蛮莫没粮食,如果他们愿意继续耕田的话,城周围有那么多的荒地,完全可以用来开垦的,专门提供给蛮莫百姓或驻军食用。孟拱和密支那也一样,只要他们愿意去,我们甚至还可以提供些银钱,鼓励他们去做这事的。”段兴比较了解段鹏的思路,他如此说道。
“不错!段兴的话实在,我们衙门可以提供这方面的帮助,对他们开垦出的田,可以归属他们自己所有,我们现在是鼓励他们这样做,粮食只需要交少量即可,这样一来,收入也未必会比那些商家差的。”段鹏赞同的说道,这种驻军粮草的转运问题,已经是很伤其大脑了,如果能就近解决,当然是乐意的。
闻听段鹏这么一诠释,王新民眼睛一亮,种田是那他们所擅长的,这样下去,还真可能有个较好收成的,他急忙问道:“段大人,那云南布政司方面呢?”
“关他们什么事?山高地远的,他们的手如果要伸到城里来,我马上把人马撤到孟拱去,让他们跟缅军折腾好了。”段鹏忿忿的说道,但他并没有把杨镇宇所说的讲出来,“蛮莫城,以后就要交由你去打理,城中乃至附近的田地,只要能维持官衙及驻军外,我们不做任何的提取,但这前三年,我给他们承诺了的,城中是免税的,我会用宝石的税收来补充你们的消耗。”
“我明白了,段大人,这样的话,应该会有很多人去的,我去劝解他们。”王新民信心的说道。
“王将军,我建议你还是少劝为好,鹏哥不喜那些首鼠两端的人。”段天宇阴阳怪气的说道。
“哈哈哈哈。。。。。。”众人哄堂大笑。
。。。。。。。。。。。。。。。。。。。。。。。。。。。。。。。
散会后,段鹏马上带着众人去了王定坤的住所。
如今的王家,对段鹏来说已经非同小可了的,除了王家原来的四兄弟外;还有新增的王新民兄弟;王定义的“玉钻斋”;刀岩的陇川宣慰司,都与这位原大明的“叛将”,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而且,最重要的是,王定坤同时也是前缅军的战将,属下众多,贡章的汉人,应该有很多人是看这位老人的“脸色”行事的。
王定坤的住所,是个独门小院,这与周围的人家有很大的不同,当段鹏决定率众来拜访之时,手疾眼快的王新朝,已经早回家报信去了。
待段鹏等人来到王家时,王定坤夫妇已经在院门前等候了。
“王老伯!”领头的段鹏一见院门口的老人和王新朝,他马上明白了,上前几步,跪倒在了地上称呼道,并以晚辈的身份行礼。
“段大人!您请起!”王定坤也不敢托大,他赶紧上前搀扶起段鹏。对他来说,段鹏也同样是具有非凡意义的。首先,人家是朝廷的官员,能不远千里来到自己家,行大礼拜见,这已不能说难得二字了。要知道,王定坤可是朝廷的“叛将”,朝廷对此类人是深恶痛绝的。其次,段鹏的父亲也是自己四个儿子的救命恩人,怎么说段家对王家都是有恩的;再次,自己家里的这一大帮子,无论是儿子们也好,侄女婿也好,弟弟的店铺生意也好,可都得仰仗着这位段大人的。
直到这时,王新社,王新会,王新繁这三兄弟,这才同时喊了句:“爹!”
闻听此话,王定坤不禁老泪纵横,当年汉龙关的绝命抗战,家中的变故,妻子的惨死,这一幕幕的场景,让他神色黯然。
见此情景,王家几兄弟赶紧上前,搀扶住王定坤,而他的老妻简氏,则立刻接话道:“都屋里坐吧,你爹他这是高兴啊!”
这下王定坤方才转醒过来,马上说道:“是!是高兴!大家都请屋里坐。”
于是,众人这才涌入了王家客屋里。
。。。。。。。。。。。。。。。。。。。。。。。。。。。。。
随后的时间里,腾冲卫军除了继续挖置壕沟外,也顺致帮着本地的一些汉家进行搬迁,此地的居民,在王定坤老人的感召之下,有近七成,共三万多人,愿意跟随老人一道去蛮莫城,这让段鹏有些喜出望外的,缅军之所以然四处征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掠夺人口”。一下子能拥有如此之多的“化外之人”,岂不是段鹏之所想?
故此,段鹏刻意安排了专门的人马来帮助这些人的搬迁,并在蛮莫城里进行了悉心的准备,以来积蓄自己的“人马”。
而对于王新民剩下的这些“汉家军”,则先交由段兴筛选,再由陈超进行整训,力求尽快达到腾冲卫军的水准。对于此点,王新民倒并没有提出什么异议,作为腾冲卫军的一个整体,在目前的状况之下,“私心”是种大忌,形不成“拳头”,也就无法自保!
而对于杨天罡所招募来的将士,在他们完成了运送任务后,段鹏也采取了类似的法子,这样一来,杨天罡的人马缩小了近四成,而“汉家军”则只有原来的一半了,然后段鹏再准备将这些人彻底打散,完全融入之前的腾冲卫军战斗人员序列,以形成作战的“精兵”,而剩下的人,全部被充实到了辎重营或责令他们退出腾冲卫军。按段鹏的观点,将士们,是需要荣誉感的,胡七八糟的人都进来,只可能坏事!
如此的“劳心劳力”之活,段鹏等人整整忙活了一个月,这才把该搬迁的汉人全部搬走,而训兵也拉开了序幕。
但就在此时,缅王他隆的使者和英咭利人约翰等人,来到了贡章。
对此,段鹏没有丝毫的含糊,他先没有直接与这些人商谈,转而是领着众人观看了腾冲卫军深挖的壕沟,一条条沟的走过,并详细的叙述这些沟的作用,之后又带着他们看了仓库里的军需物件,及密密麻麻的假设的炮位。而孙瑞杰,更是在这批人的到来,“请示”了火炮演练的实战,作为腾冲卫军最具“威慑力”的炮营弟兄,他们用上千门的火炮,给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上了堂真正的“火器课”。
用实力先说话,这是一切谈判的基石!
果不其然,缅军使者在正式谈判时,软了许多,口气也客气了些,但在腾冲卫军占据蛮莫一事上,却丝毫没有松口,而段鹏更是振振有词的念叨,这城池原本就是我大明的,包括现在的贡章和太公城都是!怎么变成你缅军的呢?
这场双方的“争吵”持续了整整十天,最后还是在约翰的“幕后”周旋之下,双方才达成一致。具体是,释放拿隆,腾冲卫军撤出贡章,那此次缅军不再追究;至于蛮莫地区,双方都没有再提及,大概是以后走着瞧,谁的实力大,谁占吧,段鹏这么理解的。而航运方面,段鹏的态度很强硬,要求必须开放!缅军不得因军事争持而牵连到正常的贸易往来,这一点得到了约翰的强烈支持,甚至他还威胁了缅军使者。人家干的就是这个,继续封江,英咭利人的买卖就无法做成,结果缅军使者不得不在此事上进行了妥协,但他们也明白着,说是允许通过,可真正的“允许”,还是在缅军手上的。
协议是达成了,但却没有形成任何的文字记录。段鹏这是受袁崇焕的教训,擅自与敌军议和,这可是杀头之罪的。
在这种“口口声声”后的当晚,段鹏在帐营里签署了文件,正式把摆钟的专利转给了英咭利人,并简述了制作原理,还与约翰达成了六万支鸟铳,三十万颗火石的协议,将全部用白银来支付,交货地点在蛮莫城的码头。
至此,腾冲卫军方才开始把大军逐渐的撤回了蛮莫城与铁壁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