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严于律己,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自然而然的接上后面一句“宽以待人”。这么说没错,但是我觉得,严于律己也需严以待人。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这一成语最早出现在周恩来总理的《团结广大人民群众一道前进》一文中。当然,明确而完整的提出是在这儿,但是这个思想却是古已有之的。比如,宋朝的陈亮所写的《谢曾察院启》一文中就有一句“严于律己,出而见之事功;心乎爱民,动必关夫治道。”
对于“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这一句,相信不用我解释,大家都知道是要对自己严格要求而对他人宽容的思想。然而,今天我想讲的是“严于律己也许严以待人”,或许有人会不理解,“咦,这是什么意思,对待他人也需要严格吗,这样有必要嘛?这样有什么意思,多点宽容多点爱,世界才会变成美好的人间嘛!”
不错,确实,我们应该多点宽容多点爱。但是,既然对着自己都这么严格,为何对他人就这么宽容呢?这不是另一个方面的双重标准吗!
这是或许就有很多人来辩解,先说“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是一种宽容的思想,一种为自己更努力而设下的目标!然后提出一大堆事实,来说服人,使人信服。当然了,相信有许多人在这其中都要提到“管鲍之交”还有公子小白这些知名的故事。
这个或者说是两个故事出自《史记.管仲列传》,前者“管鲍之交”说的是管仲与鲍叔牙的故事,内容简单的来说就是:他们两一起做生意时,管仲要的分红最多;一起参加打仗时管仲躲在后,鲍叔牙冲在前。总之,就是管仲看起来又贪又懒又胆小,毫无能力,不值得做朋友。但是鲍叔牙却始终对他很好,有什么好事都想着他,帮助他,还找理由为他和别人解释,最后还推荐他给公子小白。公子小白的故事是在公子小白未登上王位时,管仲设计来谋害他,然而当小白登上王位后,鲍叔牙却推荐他,而且小白也“宽以待人”,重用了他。结局当然是个皆大欢喜的好结局了。
其实看了这个故事,我的第一感觉是:无论什么事,只要成功了,他之前所做的一切是都能被人看出道理来;只要成功了,那么他以前的一言一行都体现着成功学!反而我觉得这不是什么“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故事!
而且如果一味的“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我觉得这样一来会打击到自己的信心,二来会让别人觉得你的要求低,水平差,三来会让别人觉得你看不起他,要不然你怎么会对他怎么低的要求!
“严于律己,严以待人”并不是说要一味的求全责备,一味的刻薄,而是说要严格要求自己和他人。有一句俗语,相信大家都听说过,叫“爱之深则责之切”。这句话正是对“严于律己,严以待人”最好的证明。对于爱一个人不应该让他得过且过,一味的放松,就等于让他堕落!真正对一个人好,应该对他严格要求,让他变得更好,成才!
“严于律己,严以待人”不只可以用在个人上,还可以用在集体中。比如,对自己亲近的人和别人,很多时候,我们都是一种态度,总是提到“别人家的孩子”,说别人家的孩子好,自己的孩子不好。因为它很常见所以大家都习以为常了,没有觉得有什么问题,认为这就是体现着我们中国人谦虚的品质。
相反,我却认为这里面有很大的问题,许多家庭都会出现叛逆的孩子,大家都知道,这就是一个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阶段,可是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认为,这其中或许就有着“别人家的孩子”的问题。试想,整天都有人在你面前说,你怎么怎么不好,别人怎么怎么优秀,你烦不烦,会不会觉得自己没有用?甚至有时严重者会造成孩子失去信心,认为自己就是个没用的人。
有些家长和孩子矛盾或许就会隐藏在这其中,或许到发作的时间,都没法谈心,为什么?就是因为平时说多了,孩子都觉得你说话,肯定就是骂他,他根本听不进去。特别是常说着“不是我说你”“不要怪我说”“我其实不想说”这类话的,你不想说就不说啊,最后干嘛说出来!
还有一种情况,有些人教导人,对其他人喜欢“宽以待人”,常常说“你做的不错”“很好”。听起来很好,鼓励教育嘛,给他信心与动力,让他更积极。然而对比起自己人来,那就有问题了。因为很明显,自己人熟些,一有问题就说,看起来要求就严格些,教的东西就要多一些!
这样让人看到,就会产生许多不必要的误会,会让人认为,你教自己人认真些,对别人不认真。所以说我们就应该“严于律己也严以待人”,俗话说,“严师出高徒”,不是没有道理的!
还有许多时候,有人会认为“宽以待人”的你,对他要求低,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你觉得他无法做到更高的要求,认为你是看不起她!因此,我们做好做事应该一视同仁,坐到“严于律己也严以待人”!
当然,“严于律己,严以待人”,并不是说,一看到别人的毛病,你就去指出来。毕竟大家不熟悉,冒然指出来只会让大家觉得你没有礼貌,平添许多尴尬!
正确的做法是,先隐晦的表达,毕竟有些人无法接受他人的意见,不要到时候,错误没改正反而使大家的关系闹僵了!之后,如果交情好了,或者说能看出来这个人是能接受建议的,那你再明确的告诉他。
“严于律己,严以待人”不是要求你一味的求全责备,不是要求你需要刻薄辛辣,不是要求你一点不讲人情,而是希望你一视同仁,希望你严格要求,更希望你没有双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