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宝玉见收拾了外书房,约定与秦钟读夜书。偏那秦钟秉赋最弱,因在郊外受了些风霜,又与智能儿偷期绻缱,未免失于调养,回来时便咳嗽伤风,懒进饮食,大有不胜之状,遂不敢出门,只在家中养息。宝玉便扫了兴头,只得付于无可奈何,且自静候大愈时再约。
谁知近日水月庵的智能私逃进城,找至秦钟家下看视秦钟,不意被秦业知觉,将智能逐出,将秦钟打了一顿,自己气的老病发作,三五日光景呜呼死了。秦可卿听说了这个噩耗,再次一病不起了。
秦业虽说是薄宦之家,不富不贵,但他却有一个从养生堂抱养来的女儿可卿,生得形容袅娜、性格风流”,在人们眼里,既有宝钗之“鲜艳抚媚”,又有黛玉的“风流袅娜”。
应该说,贾珍父子所取中的正是秦业女儿这非同一般的、异常出众的容貌。也许在贾珍肮脏的灵魂深处,正看中这个“小户人家”的女儿没有有势力的娘家作后盾,从一开始在他心里便种下了日后要糟踏秦氏的罪恶的种子。
至于秦业,当然是想借这门亲投靠上宁国府这个富贵的阔亲戚,以得到依靠。这不仅从女儿的婚事上可见,后来他又把儿子送到贾府家塾附读,想借重塾中的教育,使儿子学业有成,功名有望.
可见这个秦业,是通过儿女的渠道,把自己一家的命运和这个贵族之家紧紧地联结上了。他希望通过对这个家族的依附来提高其自家的地位,以至于幻想着振兴自己的家业。遗憾的是,这样的幻想终究还是落空了。
秦钟本自怯弱,又带病未愈,受了笞杖,今见老父气死,此时悔痛无及,更又添了许多症候。
因此宝玉心中怅然如有所失,虽闻得元春晋封之事,亦未解得愁闷。贾母等如何谢恩,如何回家,亲朋如何来庆贺,宁荣两处近日如何热闹,众人如何得意,独他一个皆视有如无,毫不曾介意。因此众人嘲他越发呆了。
且说宝玉近因家中有这等大事,贾政不来问他的书,心中是件畅事,无奈秦钟之病日重一日,也着实悬心,不能乐业。
这日一早起来才梳洗完毕,意欲回了贾母去望候秦钟,忽见茗烟在二门照壁前探头缩脑,宝玉忙出来问他:“作什么?“
茗烟道:“秦相公不中用了!“
宝玉听说,吓了一跳,忙问道:“我昨儿才瞧了他来,还明明白白,怎么就不中用了?“
茗烟道:“我也不知道,才刚是他家的老头子来特告诉我的。”
宝玉听了,忙转身回明贾母。
贾母吩咐:“好生派妥当人跟去,到那里尽一尽同窗之情就回来,不许多耽搁了。”
宝玉听了,忙忙的更衣出来,车犹未备,急的满厅乱转。于是先去看望了仍在病中的秦可卿,等到催促的车到了,忙上了车,李贵,茗烟等跟随。
来至秦钟门首,悄无一人,遂蜂拥至内室,唬的秦钟的两个远房婶母并几个弟兄都藏之不迭。
此时秦钟已发过两三次昏了,移床易箦多时矣!宝玉一见,便不禁失声。
李贵忙劝道:“不可不可,秦相公是弱症,未免炕上挺扛的骨头不受用,所以暂且挪下来松散些。哥儿如此,岂不反添了他的病?”
宝玉听了,方忍住近前,见秦钟面如白蜡,合目呼吸于枕上。
宝玉忙叫道:“鲸兄!宝玉来了。”连叫两三声,秦钟不睬,宝玉又道:“宝玉来了。”
那秦钟早已魂魄离身,只剩得一口悠悠余气在胸,正见许多鬼判持牌提索来捉他。
那秦钟魂魄那里肯就去,又记念着家中无人掌管家务,又记挂着父亲还有留积下的三四千两银子,又记挂着智能尚无下落,因此百般求告鬼判。
无奈这些鬼判都不肯徇私,反叱咤秦钟道:“亏你还是读过书的人,岂不知俗语说的,阎王叫你三更死,谁敢留人到五更,我们阴间上下都是铁面无私的,不比你们阳间瞻情顾意,有许多的关碍处。”
正闹着,那秦钟魂魄忽听见“宝玉来了”四字,便忙又央求道:“列位神差,略发慈悲,让我回去,和这一个好朋友说一句话就来的。”
众鬼道:“又是什么好朋友?”
秦钟道:“不瞒列位,就是荣国公的孙子,小名宝玉。”
都判官听了,先就唬慌起来,忙喝骂鬼使道:“我说你们放了他回去走走罢,你们断不依我的话,如今只等他请出个运旺时盛的人来才罢。”
众鬼见都判如此,也都忙了手脚,一面又抱怨道:“你老人家先是那等雷霆电雹,原来见不得`宝玉'二字.依我们愚见,他是阳,我们是阴,怕他们也无益于我们。”
都判道:“放屁!俗语说的好,天下官管天下事,自古人鬼之道却是一般,阴阳并无二理。别管他阴也罢,阳也罢,还是把他放回没有错了的。”
众鬼听说,只得将秦魂放回。
笔者以为曹公之所以要如此来写,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一是借以叹世,说明阳间的瞻前顾意太多,不能做到铁面无私,而宝玉一来小鬼们就放出秦钟则是深一层的讽世,这些联系到作者曹雪芹的身世不太难理解,作者在家族衰败之后所体味的世态炎凉是刻骨铭心的,这些在作品中自然会以这样或那样的形式表现出来;
二是更为主要的,即为下文张本,这样就可以更鲜明地刻画出秦钟回头纨绔(准纨绔)的形象,因为秦钟之所以不想死,是因为“记念着家中无人掌管家务,又记挂着父亲还有留积下的三四千两银子”,而这一切正是以前秦钟所不愿、不屑打理的俗务。
再讲宝玉,连叫数声不应,定睛细看,只见他泪如秋露,气若游丝,眼住上翻,欲有所言,已是口内说不出来了。
秦钟哼了一声,微开双目,见宝玉在侧,乃勉强叹道:“怎么不肯早来?再迟一步也不能见了。”
宝玉忙携手垂泪道:“有什么话留下两句。”
秦钟道:“并无别话,以前你我见识自为高过世人,我今日才知自误了,以后还该立志功名,以荣耀显达为是。”
说毕,便长叹一声,但听见喉咙内痰响,若上若下,忽把嘴张了一张,便身归那世,萧然长逝了。
宝玉见此光景,又是害怕,又是心疼伤感,不觉放声大哭了一场。看着装裹完毕,又到床前哭了一场。
又等了一回,此时天色将晚了,李贵、茗烟再三催促回家,宝玉无奈,只得出来,上车回去。
秦钟既死,宝玉痛哭不已,李贵等好容易劝解半日方住,归时犹是凄恻哀痛。贾母帮了几十两银子,外又另备奠仪,宝玉去吊纸。七日后便送殡掩埋了,别无述记。只有宝玉日日思慕感悼,然亦无可如何了。
比起母亲李纨,贾兰猜不透的人是他的蓉大嫂子秦氏。贾兰始终弄不明白,秦氏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女人,秦氏与警幻仙姑的妹妹可卿又有什么关系呢!
前些天,蓉大嫂子大病一场,死里逃生之后,却又接连失去了父亲秦业和弟弟秦钟,让人不觉心生怜悯。贾兰又听说,秦氏心已皈依,在天香楼里诵经念佛,终日闭门不出,宁府大当家贾珍也吩咐了下去,任何人无论何等事由都不可以去天香楼打扰秦氏。
然而,除了身边两个丫鬟宝珠和瑞珠伺候着吃喝拉撒睡以外,贾蓉和贾蔷兄弟俩还是偶尔会前去看望。其他人秦氏则一概谢客,就连昔日里最好的姐妹王熙凤,秦氏都置之不理了。
听了这些传言,贾兰禁不住心生疑惑,这秦氏是贾蓉的妻子,蓉哥儿去看望蓉大嫂子情有可原,可是贾蔷这个小叔子也去天香楼看望,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不过细细一想也难怪,贾蔷外貌既美,内性又聪明,既是赏花玩柳的能手,又和贾蓉最相亲厚,常相共处,因此,当然会和他那擅风情,秉月貌的蓉嫂子时常往来言笑,垂涎希冀。
谁知,贾珍也没说什么,好像默许了一般,谁不知道贾蔷是最得贾珍宠爱的孩子呀!同样是小叔子,贾蔷见得,贾兰也是心痒痒,想去天香楼看看他的蓉大嫂子。
贾兰心里想着蓉大嫂子秦氏,脑海中却浮现出二、三个模糊的人影来。贾兰不禁意识到,自己事实上并未切实地和秦氏有过交集。脑海中的人影逐渐清晰,贾兰恍然大悟,那并不是蓉大嫂子的身影,而是警幻仙姑和她的妹妹可卿,那是梦中的可卿。
封建礼教的反抗者林黛玉和封建礼教的依附者薛宝钗,是两个对立的形象。然而,在薛宝钗和林黛玉形象对立的同时,她们的形象也是有一致的地方,比如她们的美丽聪明,她们都怀有对宝玉的爱,她们也都得到宝玉的爱慕,她们的薄命等。因此,在薄命司的册子中,薛宝钗和林黛玉才会合一为一图一咏,同时赞美她们的停机之德、咏絮之才。
若是有一位能兼顾钗黛之美的女子,必然不会存在于现实世界中,而只能是太虚幻境里的可卿仙子。现实中的蓉大嫂子秦氏,只是形容体态近似于黛玉,并不兼钗黛之美,就形体美而言,黛玉、宝钗二人,一如纤柳,一如娇花,是两种不同类型的美,在现实生活中是很难集于一身的,只能求诸梦中。
因此,贾兰的脑海中浮现的身影兼有钗黛之美,而能作为钗黛合影的,只能是梦游幻境时见到的那位似有若无的可卿仙子,也就并非是现实中的蓉大嫂子秦氏。
警幻仙姑带贾兰到太虚幻境,按警幻仙子的说法,她是遵宁荣二公之灵所托。警幻仙子掌管的太虚幻境是所谓的“孽海情天”,宫门上的对联是“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偿”,这就概括了她的职责范围,这与秦可卿《金陵十二钗正册》中的判词及《红楼梦曲》中的断语,都是“对泛滥之情的恶果满腹惆怅,致慨再三”。
警幻仙子是通过秘授云雨之事来尽警幻职责的,“她力图使人领略到‘仙阁幻境之风光尚如此,何况尘境之情尔’,从而‘改悟前情,留心于孔盂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而蓉大嫂子秦氏则在魂归孽海情天之际,托梦贾兰,她的远见卓识较之警幻仙姑更为积极主动,周到具体,效果也更好。
由此认为,秦可卿一直是在梦中,贯彻梦的始终,从没有离开过梦。既然秦可卿在梦中贯彻始终,但是梦中又大写特写警幻仙姑,因此断定,警幻仙姑即为秦可卿。在梦游幻境时,警幻仙姑引贾兰到一所香闺绣阁中,使人想到的就是,那神仙也可以住得的蓉大嫂子的闺房。
而那香闺绣阁里面果然也住着一个女子,既有薛宝钗的鲜艳妩媚,又有林黛玉的风流袅娜。她是警幻仙子的妹妹,字兼美,名可卿,他们由此推断,这个可卿就是秦可卿,而所谓妹妹,实际上就是警幻仙子自己,在小说现实中叫秦可卿,在梦中异化为警幻仙姑、可卿。
这样看来,贾兰终于明白,凡是他梦中见到的可卿皆是警幻仙子的化身,是警幻仙子带他梦游幻境,让他醒悟人间的云雨之事无非是丑陋和稍纵即逝的,又是警幻仙子托梦于他,要他在祖宗祠堂边上置办田产,以备祭祀供给之费用。
既然如此,那么撇开这些梦境,贾兰所要弄清楚的便是,现实中的可卿,也就是他的蓉大嫂子秦氏究竟是什么身份的问题了。对此,贾兰不禁想到了曹公对原作进行了删改的天香楼章节。
有些红学家认为,曹公对于淫丧的改动使作家失落了可贵的创作主体地位,把自己创作的自主活动变成了被他人支配的行为。红学家认为,作家一旦失去创作的自主意识就意昧着创作上丧失敢于肯定自己内心需求的美学价值的判断能力,也就必然使他从探索人物复杂性格变化的道路上退了回来,把人物性格从复杂变化引向单一性发展。其次也使作品出现了严重的情节漏洞,结构上造成破绽。因此,曹公删去了天香楼事件,对秦氏采取速死的处理,是创作上的一次重大失误。
而刘大作家更是对秦可卿的出身提出了质疑,并对秦可卿的出身之谜进行了大胆的猜测。他认为秦可卿出身不仅不寒微,而且应是相当高贵,甚至有类似北静王那样的血统。但在皇族内部的权力斗争中,她的父母家族一度遭到惨败。她和她的一个兄弟不得不以送到养生堂的方式,隐匿他们的真实血缘和身份。贾府同秦可卿的父母家族有着非同一般的深层关系,故而在她和她的兄弟遭此巨变时决计帮助,将他们藏匿起来。由于贾府不便直接出面到养生堂去抱养弃婴,于是就找到了秦业。那一对儿女,儿子可能真是死了,只剩下女儿。而秦可卿也没有在秦家待多久,就被贾家接走了,很可能就在宁国府当了童养媳。
然而对于这些言论,贾兰却不以为然,他现在身在这个架空的世界中,只有他对蓉大嫂子秦氏的身份最有发言权,贾兰大胆猜测,秦氏确实有着高贵的血统,但并非逆贼王爷的公主,而是当今皇后和皇帝的亲生女儿,是正牌的千金公主。当年,皇后为了争夺权力,将自己生下的公主掉包成了王子,并把公主送出了宫,吩咐贾府的大当家照顾着,这个秘密只有荣府的贾母和宁府的贾敬知道。如今,那位平民假王子已经成了太子,而皇族真公主却沦为了小妇人。